地下水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地理:地下水知识点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③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冲沟、河谷等。
它的起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比地貌的起伏要小些。
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
潜水面的形状可以用潜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
前者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起来而成,它可以反映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
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
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
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
(2)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
(3)潜水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确定。
5.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
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6.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
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
地下水基础知识大全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下面,随小桔一起轻松愉快去了解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受益匪浅!目录: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1. 地下水的来源2. 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3. 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4. 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二、地下水及其分类1. 基本概念2. 地下水分类三、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1. 基本概念2. 含水层类型划分3. 上层滞水和潜水4. 层间水(承压水)5. 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一、地下水的来源1. 渗入水2. 沉积水3. 再生水4. 初生水5. 有机成因水|二、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1. 岩石中的孔隙:孔隙、裂隙和溶孔2. 有关孔隙度的几个基本概念•孔隙:组成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间隙;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
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孔隙度Φ:某一体积V岩石中孔隙体积Vn所占比例裂隙率Kr:裂隙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熔岩率K:溶洞的体积Vk与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3.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方体排列紧密,孔隙度大;四面体排列,松散,孔隙度大;颗粒分选程度:分选好,孔隙度大;分选差,颗粒大小悬殊,细小颗粒充填于粗大颗粒之间,孔隙度降低;颗粒形状:颗粒形状不规则--排列松散--孔隙度大粘性土的结构和次生孔隙:带电粘粒--聚合--结构孔隙--孔隙度增大--次生孔隙(虫洞、根孔、干裂缝)发育--孔隙度增大。
孔隙的特点4. 岩石中的各种裂隙1-分选良好,排列酥松的砂;2-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3-分选不良的,排列紧密的砂;4-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黏土;6-经过压缩的黏土;7-具有裂隙的岩石;8-具有溶的可溶岩|三、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1. 气态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储存在地下的水;2. 固态水:指岩石中温度在0℃以下的重力水。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是指衡量地下水水质优劣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标准,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如下:
1. 地下水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个/100ml;
- 亚硝酸盐氮:不得超过0.02mg/L;
- 铅:不得超过0.02mg/L;
- 其他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浓度限值。
2. 地下水农业灌溉水质量标准:
- 总溶解固体含量:一般不得高于3000mg/L;
- 氨氮:不得超过15mg/L;
- 硬度:不得高于300mg/L。
3. 其他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 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特定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
- 污染物浓度限值: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和具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果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质量标准可能因地区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规定来确定。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1.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是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地下水也是参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处于地下隐伏径流阶段的循环水。
地下水是储存和运动于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那么地下水必然要受到地质条件的控制。
地质条件包括岩石性质、空隙类型与连通性、地质地貌特征、地质历史等。
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贮存空间及其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用下所形成的状态总和。
2.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岩石和土体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运移通道。
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性、充填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埋藏条件。
根据成因可把空隙区分为孔隙、裂隙与溶隙三种,并可把岩层划分为孔隙岩层(松散沉积物、砂岩等)、裂隙岩层(非可溶性的坚硬岩层)与可溶岩层(可溶性的坚硬岩石)。
孔隙岩层中的空隙分布比裂隙可溶岩层均匀,溶隙一般比孔隙、裂隙岩层中的空隙规模大。
这三种空隙的大小分别以孔隙度、裂隙率与岩溶率表示,即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裂隙和溶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岩石空隙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水,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和固态水。
此外,还有存在于矿物晶体内部及其间的沸石水、结晶水与结构水。
水文地质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饱和带的重力水,即在重力作用支配下运动的地下水。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1)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的井孔、洞穴、河床、砂岩等水体的水,也是地
壳中的水分,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它与江河流域中的河流水等地
表水有很大差别,具有自治性,不受地表水资源影响,不易受到气候变化
的影响,是人类利用和保护水源的重要资源。
一般把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超深层地下水三种:
1.浅层地下水:指地表以下0-100米,埋藏浅的渗水,其水层由泥砂
土统聚而成,又被称为自灌水或涌流水,由空气、降雨和渗漏。
2.深层地下水:指地下100-500米的深水,其水层由石英岩伴有大量
的洞穴,又被称为沉积渗水、压汞水或动力水,由于地层厚、孔隙度低、
矿物结构细小,其中的水流慢、水品质比较稳定、丰度较高,可以满足人
类的饮用、农业、工业等需求。
3.超深层地下水:指地下500米以下的深水,其岩石特征与深层地下
水相似,由于岩石层状及硬度高,水流缓慢,水源层状较薄,且丰度较低,很少被开发利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
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
按埋藏条件,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两种。
含水层底板埋深小于50米的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底板埋深大于150米的地下水为深层地下水按地下水的水力特征,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
潜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一)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1.包气带水类型划分结合水(分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分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重力水(分上层滞水与渗透重力水)2.饱水带水潜水承压水(分自流溢水与非自流溢水)(二)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1.孔隙水2.裂隙水3.岩溶水将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组合在一起,便可得到组合类型,如孔隙潜水、承压裂隙水等等。
(一)包气带水的特征与包气带的类型贮存在地下自由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包括吸湿水、薄膜水、毛细水、汽态水、过路的重力渗入水以及上层滞水。
1.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与饱和带中的地下水相比较,包气带水具有如下特征:一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多雨季节,雨水大量入渗,包气带含水率显著增加;干旱月分,土壤蒸发强烈,包气带含水量迅速减少,致使包气带水呈现强烈的季节性变化。
二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一般规律是愈近表层,含水率的变化愈大,逐渐向下层,含水率变化趋于稳定而有规律。
三包气带含水率变化还与岩土层本身结构,岩土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关,因为颗粒组成不同,使得岩土的孔隙大小和孔隙度发生差异,从而导致了含水量的不同。
赋存在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即非饱和带,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
地下水定义: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经土壤渗入地下形成的。
地下水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影响环境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地基土中的水能降低土的承载力;基坑涌水不利于工程施工;地下水常常是滑坡、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些地下水还腐蚀建筑材料。
第一节地下水概述1.地下水: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以及结晶水和结构水。
重力水(自由水):不受静电引力影响,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可传递静水压力,能产生浮托力、孔隙水压力,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动水压力,具有溶解能力。
2.含水层:在正常的水力梯度下,饱水、透水并能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土层。
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岩土层中有较大(指能透水)的空隙;含水层要为隔水层所限,以便地下水汇集不至流失;含水层要有充分的补给来源。
3.隔水层:在正常的水力梯度下,不透水或透水相对微弱的岩土层。
它可以是含水甚至饱水(如粘土),也可以是不含水的(如致密的岩石)。
4.滞水层:弱透水层。
5.岩土的水理性质:指岩土与水接触时,控制水分储存和运移的性质。
(1)容水度:岩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土体积之比。
(2)持水度: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后,保持在土中水的体积与土体积之比。
这部分滞留土中的水为结合水和毛细水。
(3)给水度:在重力作用下排出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4)透水性:岩土允许重力水渗透的能力。
用渗透系数表示。
(5)达西定律:地下水线性渗透的基本规律。
Q=kiA; v=ki第二节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按含水介质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地面以下、稳定地下水面以上为包气带。
稳定地下水面以下为饱水带。
1.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粘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水。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
地下的水是怎么产生的原理
地下水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1. 降雨入渗:当降雨发生时,部分降雨水会渗入地表土壤或岩石中。
这些降雨水穿过土壤和岩石的孔隙,并随着重力下渗到地下层,形成地下水。
2. 补给区水源:在山地和山脚下,地下水主要通过山区的补给区形成。
当降雨水渗入孔隙岩层或水溶岩中,沿着倾斜的地层或裂隙层向下流动,最终形成地下水。
3. 河流渗漏:河流和湖泊的水也会通过渗漏进入地下层,进而形成地下水。
当河流或湖泊的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水通过河流或湖泊的沉积物、河床或湖底渗入地下层。
4. 岩石溶解:某些岩石(如石灰岩和石膏岩)具有易溶性,地下水在通过这些岩石时会逐渐溶解,并形成地下水洞穴、地下水库或地下水河流。
总的来说,地下水的形成是通过降雨水的渗透、山区补给、河流渗漏以及岩石溶解等多种过程的综合作用形成的。
地下水名词解释地下水是指地下岩土中的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地下水是雨水、河水等降水经过土壤的渗透后进入地下,集聚在含水岩层或孔隙中所形成的水体。
以下是对地下水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含水层:地下岩土中具有含水能力的岩石层或岩石体,可以储存和运动地下水。
2. 地下水位:储存在地下的水体与地下岩土之间的界面高度,通常用井水面的高度表示。
3. 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位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
4. 饮用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适宜供人们饮用的地下水。
5. 地下水源地:供水系统中的地下水水源的位置,可以是井的地点或特定的地下水区域。
6. 地下水补给:指从降水和其他水源通过渗透、渗流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的过程。
7. 地下水流:地下水在地下岩土中的移动过程,通常是由高处往低处流动。
8. 地下水文:研究地下水及其运动、分布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9. 地下水移动速度:地下水流动的速度,通常取决于含水岩层的渗透能力和坡度等因素。
10. 地下水补给量:指单位时间内进入地下水体的水量,主要来自降雨、河水和湖水对地下水的渗入。
11. 地下水资源量:特定区域或地底下河流、湖泊等储存的地下水总量。
12. 地下水质:地下水中含有的氧气、硫化氢、重金属等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对地下水的利用和饮用有重要影响。
13. 地下水污染:指地下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使地下水质量下降或无法满足饮用、农业等用水需求的现象。
14. 岩溶水:通过溶洞、裂隙等地下通道流动的地下水。
15. 地下水虹吸现象:在地下水渗流过程中,当地下含水层和渗透基岩之间的水头差过大时,会发生一种现象,即地下水在管道中形成虹吸。
16. 地下水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地下水流动和补给过程的数学或物理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和管理地下水资源。
以上是对地下水相关名词的解释,地下水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下水径流条件
摘要:
1.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概述
2.地下水补给来源
3.地下水径流条件
4.地下水排泄条件
5.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总结
正文:
一、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概述
本文主要讨论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水,其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是地下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水量的增加,径流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排泄是指地下水从地下流出地表的过程。
二、地下水补给来源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河流、水库等。
在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流、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仅限于某些地段,且补给量很小。
三、地下水径流条件
地下水径流条件主要受地下地形、地质结构、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地下水自西向东运移,径流条件受限于地质结构和土壤类型。
四、地下水排泄条件
地下水排泄条件主要受地表地形、地质结构、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从地下流出地表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某些地段。
五、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为西起玉台—芦店—西刘碑一线,东到京广铁路线,北自嵩山背斜轴线,南至风后岭背斜轴线,面积约2500km2。
在这个区域内,地下水补给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径流条件受限于地质结构和土壤类型,排泄条件主要发生在某些地段。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土壤孔隙和裂隙中的水。
它在地球上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
地下水的类型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其主要特点包括:分布广泛:松散沉积物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如河流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山间盆地等,使得孔隙水的分布较为广泛。
含水层均匀:由于沉积物颗粒较为均匀,孔隙水的含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对均匀。
水量丰富:在孔隙发育良好、厚度较大的地区,孔隙水的水量较为丰富。
水质较好:一般来说,孔隙水的水质较好,受到的污染相对较少。
但是,孔隙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其含水层的渗透性相对较弱,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慢。
二、裂隙水裂隙水是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根据裂隙的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分布在风化壳中,通常深度不大。
其特点是分布不均匀,富水性较差。
成岩裂隙水:与岩石的成岩过程有关,水量较小。
构造裂隙水:是裂隙水中最为重要的类型,由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裂隙发育而成。
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通常沿着断裂带或裂隙密集带分布,水量较大,且往往具有良好的导水性。
裂隙水的总体特点是分布不均匀、水力联系较差,但在裂隙发育密集的地区,可能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三、岩溶水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是指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的特点十分显著: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岩溶发育的地区,地下水可能在某些部位形成巨大的溶洞和地下河,而在其他部位则几乎无水。
水量丰富:在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极为丰富。
水质优良:一般具有良好的水质,但容易受到污染。
动态变化大:由于岩溶通道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岩溶水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较大,且变化迅速。
此外,岩溶水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如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四、承压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地下水利用资料整理第一章1地下水(广义):埋藏在地表以下土层或岩石空隙(孔隙、裂隙和溶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狭义):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水带)土层或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
2地下水的形成形成过程:降水->径流->地表水->地下水形成条件:水分补给来源;储存水的空间。
3地下水的基本类型按含水层空隙成因和性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和溶隙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4水文循环系统与地下水时空分布的关系大气降水、河流、人工渠道—>入渗—>土壤水、地下水地下水—>蒸发—>大气水地下水—>河道排泄—>地表水潜水—>越流—>承压水5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到降水特征、地表植被、地形地貌、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等影响。
6灌溉水的补给分渠系渗漏补给、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
受渠道流量、长度、衬砌类型、工作制度、土壤条件、地下水埋深7地下水流速与雷诺数1)当地下水低速度运动时,即雷诺数小于1到10之间的某个值时,为粘滞力占优势的层流运动,适用Darcy定律。
地下水流为线性流2)随着流速的增大,当雷诺数大致在l到100之间时,为一过渡带,由粘滞力占优势的层流运动转变为惯性力占优势的层流运动再转变为紊流运动。
地下水流为非线性流3)高雷诺数大于100时为紊流运动。
8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①岩石性质(粒度、成分、颗粒排列、充填状况、裂隙性质及其发育程度);②液体的物理性质(容重、粘滞性等)。
第二章1单井的分类潜水井——承压水井(运动条件)完整井——非完整井(进水部位)第三章1给水度: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的一个指标。
我们把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体积。
2弹性释水系数(弹性给水度、储水系数):单位水平面积承压含水层柱体,当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所释放的水量(无量纲)。
3各种参数经验值的分析与选用1、渗透系数K值2、给水度μ值3、降水入渗系数α值,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4、潜水蒸发系数C值,潜水蒸发量占水面蒸发量的比值5、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值,灌溉入渗水量占灌溉水量6、渠系渗漏补给系数γ值,渠道渗漏补给量占引水量第四章1、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可恢复性,调蓄性,转化性,系统性2以水均衡为基础的分类法补给量天然补给量、人工补给量、开采补给量。
地下水分类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①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②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
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潜水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
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
③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水能从钻孔上升或喷出。
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①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
孔隙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
沉积物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对于沉积物的特征影响很大,使其空间几何形态、物质成分、粒度以及分选程度等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孔隙水存在于岩土孔隙中的地下水,如松散的砂层、砾石层和砂岩层中的地下水。
裂隙水是存在于坚硬岩石和某些粘土层裂隙中的水。
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指存在于可溶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的洞隙中的地下水。
②裂隙水:赋存于坚硬、半坚硬基岩裂隙中的重力水。
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含水层的形态多种多样;明显受地质构造的因素的控制;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
③岩溶水: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水。
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有具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具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互相补排运动;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对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响应快;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