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以角速度 绕定轴z转动,其上A点作 用有力F,则力在A点轨迹切线上的投影为 Fz=Fcos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7 10.1 力的功 10.1.2 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的功 Fz=Fcos 定轴转动的转角和弧长的关系为 ds=Rd 则力F 的元功为 (5) W=F· dr=FzRd=Mz(F)d (7) 其中k为扭簧的刚度系数。当杆从角度1 转到角度2 时所 作的功为 2 1 2 1 2 W12 k d k1 k 2 1 2 2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0 10.1 力的功 10.1.2 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的功 2. 质点系内力的功 (8) 质点系的内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质点系内力的主矢量 等于零,但不能由此认定内力作功等于零。事实上,在 许多情形下,物体的运动是由内力作功而引起的。当然 也有的内力确实不作功。 M1 (1) W Fi dri Fi ds cosFi , dri Fx dx Fy dy Fz dz M2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形下,元功并不是功函数的 全微分,所以,一般不用dW表示元功,而是用W表示。 W 仅仅是Fi · i 的一种记号。 dr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4 (6) W12 Md 1 2 若力偶矩矢M为任意矢量,则M所作之功为 W12 M z d 1 2 其中Mz为力偶矩矢M在z轴上的投影。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9 10.1 力的功 10.1.2 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的功 扭转弹簧力矩的功 假设扭簧上的杆处于水平 时扭簧未变形,且变形时在弹 性范围之内。变形时扭簧作用 于杆上的力对点O之矩为 M=k 10.1 力的功 10.1.2 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的功 (4) 一般情形下,作用在质点系(刚体系)上的力系(包括 内力系)非常复杂,需要认真分析哪些力作功,哪些力不 作功。在动量和动量矩定理中,只有外力系起作用,内 力不改变系统的动量或动量矩;在能量方法中,Hale Waihona Puke Baidu力对 系统的能量改变是有影响的,许多内力是作功的,这是 学习本章内容时必须注意的。 1. 定轴转动刚体上外力的功和外力偶的功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3 10.2 动能 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1) 10.2.1 质点系的动能 物理学中对动能的定义为 1 T mv 2 2 式中m、v分别为质点的质量和速度。动能为标量。 质点系的动能为质点系内各质点动能之和。记为 1 T mi vi2 i 2 动能是度量质点系整体运动的另一物理量,它是正 标量,与速度的大小有关,但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24 10.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例题 10-2 (续1) (5) 当AB杆的A端运动到铰支座O瞬 时,=0,因此: P AP=2l AB vB=OBOB=PBAB OB PB l B C A O OB AB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4 10.2 动能 例题 10-1 (2) 设重物A、B的质量为mA=mB=m,三角块D的质量为M,置于光 滑地面上。圆轮C和绳的质量忽略不计。系统初始静止。求:当物 块以相对速度vr下落时系统的动能。 解:开始运动后,系统的动能为 T 1 1 1 2 2 2 mAv A mB vB Mv D 2 2 2 v A v D v Ar v B v D v Br 或者写成 v v v 2 A 2 D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2 r 15 10.2 动能 例题 10-1(续1) 2 2 v A v D vr2 2 2 vB vD vr2 2vD vr cos α (3) vD vr cos α vr sin α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22 10.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0.3.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1 1 2 T2 T1 mi vi 2 mi vi2 Wi12 1 i 2 i 2 i 上式也可表示为 (3) T2 T1 W12 所有可以作功的力-既包括外力,也包括内力;既 包括主动力,也包括约束力。在理想约束系统中,只包 括主动力(外力和内力)。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21 10.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0.3.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2) 1 dT d mi vi2 Fi dri Wi i i 2 i 上式也可表示为 dT W N dt dt N 称为力的功率-单位时间内该力所作的功。 质点从某一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其动能改变量等 于运动过程中作用在质点系上的所有可以作功的力所作 之功的代数和(积分形式),即 1 1 2 T2 T1 mi vi 2 mi vi2 Wi12 1 2 2 i i i (4) 2 2 v A v D vr2 2 2 vB vD vr2 2vD vr cos α vD vr cos α vr sin α 2 2 mvD mvD vr cos MvD 0 T 1 1 1 2 2 2 m vD vr2 m vD vr2 2vD vr cos Mv D 2 2 2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5 10.1 力的功 10.1.1 力的功 弹性力的功: (3) k 2 2 W12 r1 l0 r2 l0 2 或
k 2 W12 1 22 2
上式中,1、2 分别为弹簧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 的变形量 。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6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23 10.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0.3.2 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 例题 10-2 (4) 平面机构由两质量均为m 、长均为l的匀质杆AB、BO组成,在 杆AB上作用一不变的力偶矩M,从所示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 摩擦, 为已知。求:当AB杆的A端运动到铰支座O瞬时,A端的速 度。 解:选机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约束均为 P 理想约束,用动能定理求解。 1. 计算动能 vB 系统从静止开始运动,因此: B T1=0 C 杆OB作定轴转动,杆AB作平面运动, M 在图示位置,AB杆的瞬心在P点,因此: mg mg A O vA AP=2lcos 2. 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 刚体以角速度 绕定轴 z 转动时,其上-点的速度为 vi=ri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9 10.2 动能 10.2.2 刚体的动能 (7) 因此,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为 1 1 2 1 2 2 T mi ri mi ri J z 2 2 i 2 i 2 其中Jz 为刚体对定轴 z 的转动惯量。 3. 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刚体的平面运动可分解为随质心的平移和绕质心的 相对转动, 因此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为 1 1 2 T MvC J C 2 2 2 其中vC 为刚体质心的速度;JC 为刚体对通过质心且垂直 于运动平面的轴的转动惯量。 3. 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与动能定 理。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8 10.2 动能 10.2.2 刚体的动能 1. 平移刚体的动能 (6) 刚体平移时,其上各点在同一瞬时具有相同的速 度,并且都等于质心速度。因此,平移刚体的动能 1 1 2 1 2 2 T mi vi mi vC MvC 2 i 2 i 2 式中M为刚体的质量,vC为质心的速度。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20 10.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0.3.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1) 物理学中已讨论了质点的动能定理的两种形式。其 中微分形式为 1 d mv2 F dr W 2 积分形式为 1 2 1 2 mv2 mv1 W12 2 2 质点系动能定理:质点系动能的微分等于作用在质点系 上所有力的元功之和(微分形式),即 1 2 dT d mi vi Fi dri Wi i i 2 i 范钦珊 著 第10章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 第10章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是物体机械能的一种形式,也是作功的一种能 力。动能定理描述质点系统动能的变化与力作功之间的 关系。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用矢量方程描述,动能定 理则用标量方程表示。求解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 应用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2 第10章 10.1 力的功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0.2 动能 10.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0.4 势能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0.5 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0.6 结论与讨论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3 10.1 力的功 10.1.1 力的功 物理学相关内容的回顾 1. 力Fi 的元功 内力作功的情形 日常生活中,人的行走和奔跑是腿的肌肉内力作 功;弹簧力作功等等。这些都是内力作功的例子。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1 10.1 力的功 10.1.2 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的功 (9) 内力作功的情形 工程上,所有的发动机从整体考虑,其内力都作 功;机器中有相对滑动的两个零件之间的内力作负功; 在弹性构件中的内力分量(如轴力、剪力、弯矩等)作负 功。 刚体的内力不作功 刚体内任何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刚体 的内力所作功之和恒等于零。 总之,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和动量矩,但它 可能改变质点系的能量;外力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和动 量矩,但不一定能改变其能量。 2 2 注意到,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故有 mvD mvD vr cos MvD 0 mAv Ax mB vBx MvDx 0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6 10.2 动能 例题 10-1(续2) T 1 1 1 2 2 2 mAv A mB vB Mv D 2 2 2
mvr cos vD 2m M 2m2m M m 2 cos 2 2 vr 22m M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7 10.2 动能 例题 10-1(续3) (5) 讨论 通过本例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确定系统动能时, 注意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 系统动能中所用的速度必须是绝对速度; 2. 正确应用运动学知识,确定各部分的速度; 10.1 力的功 10.1.1 力的功 2. 力Fi 在点的轨迹上从一点到另一点所作的功 力Fi 在点的轨迹上从M1 点到 M2 点所作的功为 M1 (2) W12 Fi dri M1 M2 M2 由此得到了两个常用的功的表达式 重力的功: 对于质点: W12 = mg(z1 z2) 对于质点系: W12 = mg(zC1 zC2) 其中zC1 和zC1 为质点系质心的坐标。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12 10.1 力的功 10.1.3 理想约束力的功 约束力作功之和等于零的约束称为理想约束。 (10) 光滑的固定支承面、轴承、光滑的活动铰链、销钉 和活动支座都是理想约束。理由是它们的约束力不作功 或作功之和等于零。 柔性约束也是理想约束。因为它们只有在拉紧时才 受力,这时与刚性杆一样,内力作功之和等于零。 纯滚动的圆盘,因其在接触点无相对位移,圆盘与 地面接触点上的每对摩擦力作功之和恒等于零,因此纯 滚动的圆盘也可看成具有理想约束。 式中Mz(F)= FzR 为力F对轴 z 的矩。 于是,力在刚体由角度1 转到角度2 时所作的功为 W12 M z F d 1 范钦珊著:理论力学/第10章 8 2 10.1 力的功 10.1.2 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的功 Fz=Fcos 由此得到了两个常用的功的表达式 力偶的功 若力偶矩矢M与z轴平行,则M所作之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