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校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校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而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为此,我
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
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将是社会发展的必需人才,而且我国今后每年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将日益增加。
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而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多数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他们毕业后往往不能马上胜任岗位工作。
为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1、模块化课程设置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往往导致教学中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应打破按学科体系编排的课程内容,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式教学计划,即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努力做到教学与岗位之间的“零距离”,迅速打开就业市场。
2、模块化课程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所需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整个教学计划应安排一个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学习相关职业群的通用性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德、职
业道德、外语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职业基础知识后,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学习,学习不同专业模块的学生都能够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
例如,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我们设置通识模块,包括政治、体育、英语、数学等课程,再设置专业模块,如“电脑装配与维修”、“电脑网络布线工艺”、“非交互式网页制作”、“平面设计与动画”、“交互式网站制作”、“局域网配置与管理”等模块,每一模块又设置多个子模块,如“平面设计与动画”模块可设置“图形基础”、“数码照片处理”、“商业设计与应用”、“网页元素”子模块,“局域网配置与管理”模块可设置“局域网基础”、“网络布线”、“网络基础配置”、“网络高级配置”子模块。
当学生学习完一组模块后,应掌握某一职业要求从业者必备的全部能力,并对重点能力有重复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将其转化为适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二、资源配置科学化,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1、集中式实训,强化岗位技能培训
计算机专业根据已建立的多个模块的不同特点,建立多个实训室,如网络布线实训室、电子装配与维修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电脑动漫设计实训室、程序设计实训室等,通过半天或全天专业课集中实训,强化学生技能掌握,使学生在网络布线、计算机维修、网页制作与动漫设计等方面积累一定的实际技能,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2、专门化任课,建立模块师资团队
每个专业模块选定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全面担任某个模块的实训教学任务,无特殊情况不替换模块,主讲教师以学校教师为主,适当引进企业专家,请他们来校兼课。
这样,既保证了教师的专业熟练度,也保证了相应的校本讲义与任务单能够得到持续的更新,企业专家来校兼课还可缩短企业培训新员工的周期,以此,逐步建立起专业技能高、教学本领强的模块师资团队。
3、整合式课程,开发职校校本教材
原有计算机教材的结构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对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配套的实训教材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很难满足现今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需要。
我们按照模块教学的要求,打破传统的
从概念到原理的逻辑顺序,根据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开发以培养学生智力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校本教材,并制作以课次为单位的任务单,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点的链接。
三、教学模式项目化,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上,学生的操作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粗略的尝试,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分析发现,项目教学法是揉合了当前三大教学法,即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项目教学法以“工程项目”作为教学的对象,通过选取“工程项目”创设“情景”、完成“工程项目”达到“意义建构”,它是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项目教学法采用了示范项目进行解题示范,通过案例说明问题。
如在讲授“C语言”、“JAVA语言”等编程课程时,教师首先提出具体的项目,下发项目书;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项目分解;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分析;学生实施,教师指导;提交项目作品;最终评价。
授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如何完成布置的编程项目来展开,项目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建立有利于项目实施的项目教学环境
目前大多数机房中电脑桌是长方形的,安排时将它们连在一起排成一排,虽然看起来很整齐,却不便于项目实施中的分组教学。
所以,我们机房在电脑放置上应进行改革。
应努力创造利于小组教学的环境,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可以选用圆形或六边形的电脑桌,每个电脑桌上放4~6台电脑,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围坐在电脑桌旁,一个电脑桌的学生为一组,每小组都给与一定的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协作完成。
这样,既可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又可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每小组在完成老师给
定的任务后,派出代表对小组任务进行展示,同学之间互相评比,互找优缺点,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增强竞争意识,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如此,每次课学生都有成就感,无形中给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建立可展示学生项目作品的小型展厅
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平时注意收集项目作品,并使学生作品得到充分展示。
可以将作品贴在教室走廊和教室墙壁上,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等。
另外再建立一小型展厅,分专业展示学生的优秀项目作品。
这种做法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又给新生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兴趣,更是专业特色的最好体现,而且学生学习成果在招生时是最有说服力的宣传品。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核评价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导向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1、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中、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
我们认识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教师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上的优势、不足以及形成的原因,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发展建议,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为此,评价应包括对学生整个学期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着重对学生全学期整体状况信息的整合与判断,把学生在学期中活动、实验、制作、探究、参加企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等。
因此,我们不应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
2、教师测评与学生互评、家长参评、企业点评相结合
提倡评价的多主体。
通过学生参评、同学互评、教师测评、家长考评、企业人员点评等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教师在学生学习评价中要转变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高素质的劳动者,而计算机应用的领域日新月异,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探索、改进,才能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紧跟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庆胜.《创新职教观念探求课改方略》.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8年(第1卷第6期):(P10-12) [2]郑健.《职教课程改革中专业课教学模式初探》.职教通讯,2008年(第4期总第203期):(P73-74) [3]蒲忠.《澳大利亚职教模式借鉴论》.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8年(第1卷第4期):(P37-39)
附件:
1、近五年完成的市级以上科研成果:
(1)编写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担任副主编,2007年1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编写校本教材《德育方法模块》,担任副主编;
(3)参加市级重点课题《“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
(4)参加市级一般课题《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探索》的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
2、近三年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或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
(1)论文《在图形图像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表在国家级科普教育期刊《科学大众》上(2008年3月总第539期),字数:3835字;
(2)论文《研究学生心理,讲究沟通艺术》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一书(2008年5月),字数:5051字;
(3)论文《photoshop中抠图方法与技巧的探索》在江苏省技工院校2008年度高新技术教学研讨会上获二等奖,字数:3265字;
(4)论文《在图形图像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江苏省技工院校2008年度高新技术教学研讨会上获三等奖,字数:3835字。
本文论点及文字材料均为本人所有李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