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作业疗法作业治疗技术专科教学
- 格式:pptx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51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二O一一年十一月一、课程性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是从从作业治疗的角度讨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治疗技术和建立科学的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方法,病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脑卒中的0T颅脑损伤的0T脊髓损伤的0T脑瘫的0T周围神经损伤的0T呼吸系统疾病的的0T烧伤的0T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操作,以掌握各种作业疗法及其临床适应证。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康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
对作业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为接诊患者、作业评定、制定作业治疗计划,作业治疗,再评定。
并对作业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一)选取教学内容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
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
《作业疗法》课程研讨式教学设计作者:王颖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6期摘要: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它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作业疗法由于受到没有固定作业活动形式的限制,治疗过程主要是靠治疗师对病患的病情和兴趣的了解来制定所需的治疗方案,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治疗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操作临床常用的技能,综合能力要很强。
如何让学生在大学的几年学习中,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研讨式教学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探索《作业疗法》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作业疗法课程改革一、概述研讨式教学法1.研讨式教学法的含义有关研讨式教学法的含义,我国众多一线工作者和学者给出的说法是,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研究和讨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堂课,而是贯穿于某一堂课的始终。
也有一些学者给出的解释是,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班的形式进行研讨的教学过程。
现今国内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研讨式教学是指在大学或研究生院里教师和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采用的小组或单独形式共同讨论和研究的交互式教学方式,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日学日进、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
”2.研讨式教学实际运用效果分析研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式教学方法的地方在于,研讨式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而传统式教学则以“教师”为主。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研讨式教学所关注的是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这种非填鸭式的教学既轻松又愉快,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出,研讨式教学得到了众多学者和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好评,这也反应出了教学改革的趋势。
以“学生”为主体,势必会比过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实现研讨式教学效果的真正价值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作业治疗(OT)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作业活动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师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治疗技术之一,因此本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掌握作业治疗的评定方法、内容及各项作业治疗技术(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感觉统合训练、压力治疗、辅助技术、助行器和矫形器应用技术、职业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疗等),树立学生科学的康复医学思维和理念,为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尤其是作业治疗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作业治疗技术》在第四学期开设,其前修课程为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康复医学导论、疾病学基础、疾病概要、运动学基础、人体发育学、康复功能评定、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等,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打下知识基础。
该课程所培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学习疾病康复学和社区康复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爱众亲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博学笃行”的优秀专业品质,理解和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理念、评定方法和内容,熟练掌握各项作业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临床实践中对常见疾病患者开展作业治疗。
(一)知识目标1.掌握作业治疗的定义、目的、选择原则、作业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2.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3.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和常用作业治疗器械设备;4.掌握作业活动分析的定义、目的、作业活动的特性、作业活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5.掌握作业评定的注意事项,熟悉常用作业评定的内容及方法;6.掌握作业治疗计划制订的步骤;熟悉作业治疗处方;7.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目的、原则、训练内容及步骤,掌握良肢位的摆放原则及方法;8.掌握认知障碍的概念,熟悉常见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掌握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的评定及作业治疗,熟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训练的注意事项;9.掌握知觉障碍的概念,熟悉常见知觉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掌握各种失认症、失用症的评定及作业治疗;10.掌握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感觉统合失调的评定、治疗原则、治疗流程;熟悉感觉系统在感觉统合中的作用,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熟悉感觉统合治疗活动;11.掌握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分类、应用原则及作用;12.掌握常用治疗性作业活动的代表性动作、活动分析、活动的选择与调整;13.熟悉常用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4.掌握压力治疗的概念、应用原则、适应证与禁忌证、实施方法、压力衣应用注意事项、压力垫和支架的作用,熟悉压力治疗的作用、压力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压力衣、压力垫和支架的制作原理及步骤,了解常用压力衣、压力垫和支架;15.掌握辅助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应用原则和应用程序;熟悉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16.掌握节省体能技术的应用原则,熟悉节省体能技术的具体运用;17.掌握助行器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熟悉注意事项;18.掌握矫形器的应用目的及原则,熟悉低温热塑矫形器的制作和常用低温热塑矫形器的种类。
《康复治疗学综合》考试要求Ⅰ考试性质为遴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习,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由《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组成,试题难易适中,对学生掌握课程程度具有较强的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范围与要求《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一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论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基本概念、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了解: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掌握: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直流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直流电物理特性、直流电疗法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
第三章低频电疗法掌握:低频电疗法的概念、分类、治疗技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熟悉:低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低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四章中频电疗法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了解:中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掌握:高频电疗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高频电热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高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高频电疗的仪器设备和安全与防护。
了解:高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六章光疗法掌握:光疗法的概念、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光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光的物理特性。
第七章超声波疗法掌握:超声波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熟悉:超声波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第八章磁疗法掌握:磁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磁场的分类。
作业治疗作业疗法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肩肘伸取(体操棒治疗作用:维持和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强双上肢的肌力,提高双手的协调及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患儿坐位(立坐),肩肘伸直上举,并保持5-10秒钟。
康复机制:应用关节活动技术,牵伸骨骼周围的肌肉、韧带,健手带动患手,联合反应。
注意事项:维持双上肢的平衡,达到全关节范围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防止代偿。
高位取物治疗作用:扩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范围。
动作要领:患儿取坐位(立坐),治疗师拿物体引导患儿去取各个方向物体。
康复机制:应用关节活动技术。
注意事项:防止头颈躯体等部位的倾斜,前臂旋后,防止异常姿势。
套圈(抛)治疗作用:手眼协调,增强注意力,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动作要领:患儿站立,治疗师站于其后,指导患儿拿套圈,先肩半屈、肘屈、腕屈然后抛出肘伸、腕背屈。
康复机制:注意事项:防止肩部代偿(耸肩)。
手功率车治疗作用:扩大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耐力,提高双手的协同性。
动作要领:抓住手功率车的两侧扳,调节适合自身的抗阻—螺旋以均匀的速度运动。
康复机制:注意事项:均匀速度。
台面推求治疗作用: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健手带动患手。
动作要领:患儿坐或站,单手或双手推台面的球,使球滚动,控制再自身的活动范围。
康复机制:控制能力、注意力、灵活性的能力。
注意事项:防止代偿,防止异常姿势。
擦拭桌面治疗作用:扩大肩的内收外展,肘屈。
健手带动患手。
增强肌力。
动作要领:患儿坐位,一手或两手活动在桌面上,听取治疗师的命令活动,以达到理想效果。
康复机制:应用于日常生活活动,应用于关节活动技术。
注意事项:防止代偿躯干,防止共同运动。
肩外展内收(触摸对侧耳朵、脑后部、前额、对侧髂棘)治疗作用:扩大肩、肘活动范围,前臂的旋前、旋后活动。
动作要领:治疗师教授患儿并帮助患儿完成任务。
康复机制:应用PNF技术,牵伸骨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为日常生活作好准备。
注意事项:防止代偿。
肘伸屈(锤钉子)治疗作用:扩大关节制动范围,锻炼协调性,及手眼协调。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二○一一年十一月一、课程性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是从从作业治疗的角度讨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治疗技术和建立科学的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方法,病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脑卒中的OT、颅脑损伤的OT、脊髓损伤的OT、脑瘫的OT、周围神经损伤的OT、呼吸系统疾病的的OT、烧伤的OT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操作,以掌握各种作业疗法及其临床适应证。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康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
对作业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为接诊患者、作业评定、制定作业治疗计划,作业治疗,再评定。
并对作业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一)选取教学内容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
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