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乳剂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81.99 KB
- 文档页数:2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毒、无痛性的输液通道,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临床并发症,其发生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且给患者增加伤痛。
评估、确定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以确保应用PICC治疗达到最大的临床功效【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有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1]。
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特点【2】,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
目前PICC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而Loewenthal等[3]统计4349例PICC患者,发现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机械性静脉炎。
现将其原因、预防及护理研究如下: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与发生机制病因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4],好发于穿刺上方8-10cm【5】。
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①血管的解剖特点:在肘部的静脉血管中,头臂静脉由下向上逐渐变细,高低起伏且静脉瓣较多,易受到机械性损伤,②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或血管条件差.③置管肢体过度运动:患者每一次曲臂运动,导管都会于血管内壁发生摩擦,导致血管内膜受损;④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不适宜[6],⑤患者体质和免疫力,⑥性别方面的差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7]。
1发生机制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引发的变态反应,导致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性反应,血液凝固作用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所致【8】。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PICC全称为穿刺式中心静脉置管,其目的是在长时间输液、输血和长期使用高浓度药物时,提供一个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
然而,PICC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是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PICC的机械刺激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PICC经过穿刺后插入静脉内,穿刺口处会留下创口和导管,这些创口及导管碰撞、摩擦或插入力度过大时,均可能导致静脉壁的损伤,从而引发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表现为局部溃烂、红肿、疼痛和渗出等症状。
预防机械性静脉炎首先要从PICC的插入、维护和拆除等环节进行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1.选择适当部位,正确穿刺:PICC插入部位相对于患者的病情、体型和年龄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到。
穿刺时要保持穿刺角度适当,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同时进针速度也要缓慢,以充分保持静脉内压,减少创伤和出血的发生。
2.卫生操作,保持干净:PICC插管前后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包括消毒、换药、手卫生等,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一般来说,PICC插管后每天更换药物袋和外敷敷料,定期更换导管和清洁穿刺口。
3.定期评估,及时处理:PICC插入后应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包括局部情况、皮肤血管状况、血流量和感染情况等。
如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等情况,则应及时处理,包括更换导管、清洁穿刺口、应用口服或局部抗生素等。
本人是一名临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
我深刻认识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重要性,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减少机械性刺激对静脉壁的损伤。
同时,在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乳腺癌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留置PICC中心静脉导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5月~2014年6月159例PICC置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结果159例患者中17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别为:操作者因素、患者因素、静脉的选择与穿刺部位、健康教育不到位。
结论对乳腺癌留置PICC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乳腺癌;PICC;机械性静脉炎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比例高,化疗是乳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乳腺癌患者术后需在健侧上肢化疗输液,而化疗药物容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并且反复的穿刺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肿瘤患者实用、安全、方便、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其具有保护血管、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有效减少局部组织坏死等作用[1]。
但PICC置管是一项侵入性创伤性操作,大量研究表明PICC存在潜在风险及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报道发生率为15.15%,国内报道发生率高达17.6%~32.3%[2]。
机械性静脉炎增加患者痛苦,处理不当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我科2013年5月~2014年6月对159例乳癌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患者均为首次行PICC置管,其中17例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笔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出PICC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7例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均为乳腺癌女性,年龄41~60岁,均采用的是巴德公司PICC管。
穿刺静脉均在健侧,其中贵要静脉11例,肘正中静脉2例,头静脉4例。
静脉炎分度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Ⅰ度静脉炎10例,Ⅱ度静脉炎6例,Ⅲ度静脉炎1例。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0例PICC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肿瘤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和冷热湿敷交替,每次20~30分钟,每日4~8次。
结果:30例患者静脉炎均痊愈,无一例因静脉炎拔管,均顺利完成治疗。
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及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同时密切观察静脉炎的表现,早发现早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57-02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 sertedce ntralca theter PICC)作为一种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安全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道,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可减少频繁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保证病人的治疗途径,顺利完成治疗。
但是,患者因为置管而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也在增加。
有研究报道[1],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主要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置管后48~72h,发生率为3~17%。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后,病人穿刺侧肢体疼痛、肿胀,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睡眠、生活等。
我们在护理PICC术后病人中发现,术后及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同时给予冷热湿敷交替,可以预防和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科345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化疗治疗,其中有30例患者置管后出现了机械性静脉炎。
其中女性19例,男性11例。
PICC导管选择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导管),实施PICC置管者为具有PICC穿刺资质,并有丰富置管经验的专职护士,方法均为盲插,置管成功后,均常规行胸片检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2.静脉炎的诊断标准[2]0度:无症状;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IV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长度大于2.5cm。
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1)王洁【摘要】了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4(000)033【总页数】3页(P3075-3077)【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机械性静脉炎【作者】王洁【作者单位】233030,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建立、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d以上的连续输液等方面[1,2]。
有研究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主要的并发症[3-7],通常发生在置管后48h~72h[8],发生率为3%~17%。
静脉炎让病人经历疼痛、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者不得不提前拔管[9]。
1 概述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等)穿刺插管,并将其末端送达上腔静脉的导管[10,11]。
1929年,PICC由德国外科医生Forssmaim首次在自己身上置入成功[12],1997年,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PICC技术[13],PICC置管技术日益成熟,其优越性也得到充分的肯定[14]。
2007年,学者Patel报道,全世界约有1 400万病人使用中心静脉,其中330万人使用PICC导管[15]。
作为一项高风险的侵入性治疗措施[16],PICC也不可避免地伴有并发症的发生[17]。
在大样本研究中,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50%[18,19]。
PICC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机械性静脉炎[5],通常发生在置管后48h~72 h[8],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cm~10cm [20]。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
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术后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
上述患者经信封式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机械性刺激、导管因素、穿刺技术以及患者血管因素均为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重要原因,实施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PICC;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备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留置时间长以及对日常活动无限制等优势[1]。
除此之外,PICC可以将由于长时间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以及高浓度药物对患者血管产生的损伤减小,将中期或者长期静脉输液治疗途径提供给患者。
虽然PICC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有出血、导管相关血栓、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其中以机械性静脉炎最为常见,其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
本次研究特选取部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术后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明确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以及实施预防护理的价值,其详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方法1.1 资料在本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术后患者当中选取8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入院,患者经信封式分组发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例数均为40例。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性别,男性患者例数占24例,女性患者例数占16例;年龄平均值为(58.75±4.62)岁;随访时间平均值为(3.97±0.62)个月;依据疾病,肝癌患者12例,胃癌患者21例,结直肠癌患者7例;依据穿刺术,经B超引导施Sedinger技术穿刺患者28例,盲穿患者12例;依据置管静脉,贵要静脉患者占21例,头静脉患者占10例,正中静脉患者占9例;依据置管位置,肘上位置置管患者占24例,肘下位置置管患者16例。
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孙芳娟;王志强【摘要】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综述了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导管方面危险因素,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和置管人员危险因素3个方面,同时归纳总结了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要点和各种方法。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年(卷),期】2017(003)010【总页数】4页(P187-190)【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危险因素并发症【作者】孙芳娟;王志强【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无菌性炎症,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的静脉炎症反应。
机械性静脉炎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2%~26%[1],表现为受累静脉区域的皮肤红肿热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静脉炎可造成患者疼痛、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引起局部感染、败血症等[2]。
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已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诱发机械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1.1 导管材质和型号:曹阳[3]、李全磊等[4]报道,硅胶、聚氨酯材质的PICC 导管均可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但硅胶材质的PICC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明显低于聚氨酯材质的PICC管。
硅胶材质的PICC导管材料柔软性高,能够较好的与组织相容,使管道与血管壁的摩擦减少,从而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李全磊等[4]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粗细有关,导管型号越大,对血管内膜及静脉瓣的损伤越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
而导管型号越小则是易引发堵管。
1.1.2 导管管径与血管直径的比值:由于患者个体血管条件不一,因此对于导管的适用性也不一样。
双氯芬酸钠的功能主治是啥什么是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处方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类。
它具有镇痛、解热和抗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不同来源的疼痛和炎症。
双氯芬酸钠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双氯芬酸钠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途:1.镇痛:双氯芬酸钠可以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的途径来减轻疼痛感。
它通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短期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2.解热:双氯芬酸钠具有解热作用,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特别适用于由感染或发热引起的热症。
3.抗炎:双氯芬酸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相关的炎症症状,如红肿、发热和局部疼痛。
它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软组织炎症和运动损伤等炎症相关疾病。
4.预防血栓形成:双氯芬酸钠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的凝结性,预防血栓形成。
这一功能对于特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注意事项和用药建议尽管双氯芬酸钠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双氯芬酸钠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的情况。
•用量和用时:根据个体情况,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示来确定适当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过量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风险。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消化不良、胃痛、恶心等。
此外,双氯芬酸钠还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溃疡和出血。
如有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双氯芬酸钠之前,告知医生关于当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或补充剂,以减少可能的相互作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双氯芬酸钠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因为它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结论双氯芬酸钠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和预防血栓形成的功能。
它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短期疼痛、解热、减轻炎症症状和预防血栓形成。
然而,在使用双氯芬酸钠时,需要注意剂量、用时、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2期资料与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化疗和PICC 置管术恶性肿瘤患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18~70岁,平均(54.29±6.29)岁。
其中结肠癌25例,鼻咽癌19例,淋巴瘤13例,乳腺癌10例,肺癌12例。
置管位置:贵要静脉置管40例,头静脉27例,正中静脉13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①穿刺方法:所有患者都选择采用相适应的静脉穿刺输液,由技能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按照《护理学基础》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的规定流程实施操作,以保证穿刺能够一次成功,避免出现外渗,通过定时巡视,做好常规的化疗宣传与教育。
②预防措施:试验组:在穿刺点的上方约10cm 处,使用温湿毛巾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50~60℃,湿度则以拧不出水为宜,每天3次,30min/次,持续5~7d。
对照组:将超薄型的美皮康裁剪为长条状,然后贴于消毒穿刺点的上方外周静脉,并固定贴膜。
使用生理盐水棉球将贴膜外的皮肤清洗干净,黏敷超薄型美皮康,并维持5~7d。
观察指标:依据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如下相关标准:①Ⅰ度:出现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未出现条索状变化,未触及硬结;②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未触及硬结;③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伴有静脉条索状变化的同时,发生可触及硬结。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 检验,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 <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在实施预防措施1周后,对两组患者出现的静脉炎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发现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见表1。
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的静脉炎程度重于试验组,见表2。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合并化学性静脉炎1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合并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发生的1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合并化学性静脉炎的病例进行综合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护理对策积极有效,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由原来的12.09%下降到2.70%,无化学性静脉炎发生。
结论:临床要加强PICC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化疗前接受置管;特殊情况下置管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化疗周期内不宜置管;PICC 置管穿刺应选择合适的血管,对可预见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尽量避免选择,如必须选择穿刺,要提前进行护理干预。
标签:PICC;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穿刺导入导管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技术。
因导管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维护简单、可由护士单独完成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
笔者所在科于2005年开展PICC业务,现已累计置管3215例,其间曾发现一例罕见的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合并化学性静脉炎的病例,经护理于置管后第8天痊愈。
笔者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右肺癌入住本院肿瘤科,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后拟行4疗程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
化疗前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PICC相关知识宣教,但因家人意见不统一,最终拒绝置管,选择了从外周静脉穿刺化疗。
前期过程顺利,但化疗第6天患者出现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主动要求行PICC置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置管所选材料为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三向瓣膜PICC,型号4Fr,穿刺血管为左上肢贵要静脉,置管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过程顺利。
当天指导患者抬高肢体,手指适当活动,左上臂行如意金黄散湿敷。
肿瘤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对策研究进展封斯露(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200)【摘要】PICC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携带与维护方便、保护病患血管、减轻病患痛苦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治疗之中。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所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对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一直是医护人员的关注焦点之一,对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与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文章对肿瘤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对策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PICC;机械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8)02-0044-03 Advanc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chanical vein tumor inducedby PICC in cancer patientsAbstract: PICC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hemotherap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high success rateof puncture, long catheterization time, convenient catheteriz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tection of blood vessels of patients and alleviation of pain. Mechanical vein tumor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PICC catheterization. Prevention and careof PICC mechanical vein tumor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focuses of medical staff,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lieve the pain and pressure of cancer patie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chanical vein tumor induced by PICC in cancer patients.Key words: PICC; mechanical vein tum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1 引言PICC全称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指的是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等中心静脉。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探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参照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别有5例、4例和2例,总发生率为26.83%;实验组中发生Ⅰ度、Ⅱ度、Ⅲ度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和0例,总发生率为7.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PICC置管术;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具有减轻患者痛苦、保护患者外周静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等诸多优势而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1]。
本院将护理干预应用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行化疗和PICC 置管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44例和38例;患者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0岁和72岁,中位年龄:(48.59±9.75)岁;肿瘤类型:12例患者为结肠癌,12例患者为鼻咽癌,20例患者为乳腺癌,29例患者为肺癌,9例患者为其他肿瘤疾病。
根据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将以上患者应用密封信封法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2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按照正常程序来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用温湿毛巾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热敷处理,温湿毛巾的温度最好在50-60℃,3次/d,每次热敷30min。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机械刺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医院PICC置管病患100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和常规组,一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对策,另一组正常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病概率降低,已病者因处理及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引言:PICC技术是新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将管由外部的静脉穿刺进内部,然后留置在上腔静脉中,对于肿瘤病人的化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此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危险系数很低,操作一次就可以留置很长时间,对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凡事都有两面性,PICC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性静脉炎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目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科学合理的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PICC置管后引发的静脉炎有很多种,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以及感染或受到药物刺激产生的静脉炎等。
1、机械性静脉炎:此种症状发病前的空窗期比较短,一般在PICC置管后三天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导管直径及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一般如果穿刺部位在活动的关节处,如果导管的材质过硬,且管径不合适,加之病患每次活动都会给血管造成压力和摩擦力,反复作用后,血管的内膜就会被磨损,有炎症,最后促使了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
2、血栓性静脉炎:此症状发病的时间比较晚,一般都发生在PICC置管后期的时候,此病的发生与病人的自身体质和化学刺激有关系,一般在PICC置管之前要将导管在相关的化学溶液里浸泡防治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PICC置管后降低了周围血液的流速,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而造成的,化学药品的刺激也会造成局部的炎症。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发表时间:2013-07-19T17:27:04.0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吴红燕陈笑叶露[导读] 穿刺见回血后再进0.2cm,以减轻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
吴红燕陈笑叶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摘要】目的通过对48例PICC置管后所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相关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
方法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42例,好转5例,效果显著,因炎症严重而拔管1例。
结论合理的换药时间、标准的操作程序、严格遵守自我防护是避免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关键词】 PICC 机械性静脉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97-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lyinserted cent ral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 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
PICC尤其适用于需要反复多次行化疗的肿瘤病人,不仅仅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加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病人的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PICC导管因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在人体内可较长时间保留,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得到了广泛使用,尤其是肿瘤、化疗、白血病以及依赖肠外营养的患者更是受益非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48例住院期间接受PICC置管后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 ~76 岁,为多程化疗或晚期癌症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
地塞米松擦拭导管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预防PICC致机械
性静脉炎的效果
曹维宁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2(010)014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注射液浸泡擦拭导管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按单双日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穿刺前用5 mg地塞米松加50 mL生理盐水浸泡擦拭导管,置管后用2 g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涂抹穿刺部位,每天3次,共7d.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置管后以常规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结果]研究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3%、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注射液浸泡擦拭导管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能有效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总页数】2页(P1266-1267)
【作者】曹维宁
【作者单位】214005,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1
【相关文献】
1.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预防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J], 唐袁虹;吕敏
2.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擦拭导管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J], 彭阳;何美蓉;蔡文智
3.双氯芬酸钠乳剂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 [J], 郝菁晶;张彩运
4.地塞米松液擦拭导管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研究 [J], 黄秋妹;梁莹;梁健珍;李莲英;龙碧霄;胡敏芝;健霞;廖晓华;容洁玲;莫翠惠
5.地塞米松浸泡导管联合金黄膏外敷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J], 瞿春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发表时间:2018-05-24T12:04:49.7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王楚香廖波[导读] 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指的是在PICC穿刺置管期间,因为穿刺鞘和导管等对静脉瓣以及静脉内膜产生机械摩擦刺激。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3摘要:目的总结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PICC置管术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所选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湿热敷,研究组患者提高健康教育、局部湿热敷、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
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静脉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提高健康教育、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湿热敷可以显著预防静脉炎的出现,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PICC置管术;机械性静脉炎;预防护理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指的是在PICC穿刺置管期间,因为穿刺鞘和导管等对静脉瓣以及静脉内膜产生机械摩擦刺激,引发的一类变态反应,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机制在穿刺期间,应用的插管鞘与钢针等对患者静脉血管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在开展送管期间,因为刺激引发血管收缩期间释放组胺、缓激肽以及前列腺素等相关炎性介质,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提升,引发红肿热痛和代谢产物,对于局部组织增生造成刺激,产生硬结[1]。
PICC置管手术之后产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根据大量研究显示,患者精神因素、性别、肢体活动状况以及年龄等会对产生PICC置管手术之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造成影响,因为女性患者静脉管腔和男性比较更窄,所以倘若采取型号一致的导管,与静脉产生的摩擦力会高于男性患者;当患者处在焦虑情绪中会因为神经体液作用,引发血管收缩,血压水平升高,导致送管难度加大,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出现几率升高,大概有90%以上患者因为在PICC置管之前以及置管期间出现紧张、恐惧以及焦虑情绪,引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一些患者在置管之后,肢体屈肘时过度或是出现剧烈运动,造成肌肉带动导管于穿刺点反复滑行,从而引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出现;操作技术因素,对于穿刺位置的选择,文献资料显示,穿刺位置选在头静脉,产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最高,其次为肘正中静脉,之后为贵要静脉,因为头静脉静脉瓣比较多,管腔从下到上慢慢变细,提高置管难度,非常容易产生静脉炎,左侧插管因为路径比较长,非常容易损伤到患者的血管内膜,提高了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倘若护理人员自身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送管,损伤到患者的血管内膜,也会提高静脉炎的出现几率;物理因素,置管应用的导管,材料、固定方式以及型号等都会对静脉炎的产生造成影响,现在临床中一般选取的PICC材料中包含聚氨a管以及高级硅胶,其中聚氨a管的管壁相对比较薄,内径比较大,柔软性相对较差,非常容易对患者的血管内膜造成刺激,高级硅胶的管壁比较平滑,存在良好的亲和性,常温状态下会增大,所以对患者血管内膜造成的机械性刺激比较弱[2]。
2020PICC 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CVC、PICC、PORT 术后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堵管、渗血、感染等。
本文先介绍PICC 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静脉炎是PICC 置管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5% ~30%。
根据病因将静脉炎分为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
随着B 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的应用,PICC 多留置在上臂部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已明显减少。
处理办法:临床上常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双氯芬酸钠乳膏涂搽患处,75% 乙醇溶液、50% 硫酸镁溶液湿敷,如意金黄散外敷,使用水胶体敷料,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等。
案例分享:患者,女性,肠癌多发转移。
2018-05-03 在更换敷贴后去足疗店足浴。
由于患者体型消瘦,敲背、揉肩动作后对置管静脉造成了冲击,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并有发热,体温37.8℃。
经评估,考虑机械性静脉炎。
后续处理:置管侧肢体减少活动;局部用水胶体透明贴帖敷(可3-7 天更换一次);红外线一日 2 次照射,每次30 min。
经处理,一周后症状缓解。
穿刺点渗血、渗液指PICC 置管后血液或液体沿导管从穿刺点渗出。
文献报道,肿瘤患者穿刺置管后24 h 内穿刺点出血、渗血问题高达80%。
穿刺点渗血多见于穿刺后12~24 h,常和患者自身疾病及营养状况、凝血功能、局部感染、护士穿刺及维护技术、患者健康教育等有关。
处理办法:1.若为穿刺点渗血,局部可用藻酸盐敷料、明胶海绵、无菌纱布等局部按压,外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如果凝血功能正常,随着伤口的修复,渗血症状会逐渐停止。
如果出血量大,出现敷料潮湿、松动,要患者及时来院就诊更换敷料。
2. 若为穿刺点渗液,其原因比较多,先要明确原因,再进行对症处理:非感染性炎症性渗液:主要是与个体对导管材质、医用黏胶过敏所引起。
皮肤消毒后,可使用藻酸盐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外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导管。
如覆盖穿刺点,至少2d 换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