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构想与初步探索_李晶
- 格式:pdf
- 大小:330.92 KB
- 文档页数:5
水2012.23中国水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王文珂(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摘要: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
简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Practice of ecological-friendly cities construction//Wang WenkeAbstract :Ecologically-friendly city that is built under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na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people,and also benefit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of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It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city's future as it integrates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nature and physical space with culture.An introduction is made on background,meaning and key points of city construction,which offers a review of process of ecologically-friendly city development.Key words: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nstruction ;practice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23(2012)23-0033-04收稿日期:2012-11-26作者简介:王文珂,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建设生态城市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建设生态城市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一、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指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
在建设生态城市中,水资源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1. 水资源调查和评估在水资源规划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城市水资源的总量、质量、分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估,可以明确城市的水资源状况,为后续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在水资源规划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策略。
这包括制定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计划,合理安排用水结构,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污染,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3. 水资源管理机制水资源管理是保障水资源规划有效实施的关键。
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水资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在建设生态城市中,水资源管理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 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在水资源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
这包括建立水资源的分配机制,合理安排不同用水部门的用水量,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水资源的调度机制,根据不同季节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合理调度水资源的供应。
2.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减少水污染源的排放,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关于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且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在城市建设中,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不仅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也使得城镇自然生态网络的建设得到了拓展。
在自然生态网络建设中,水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建设起着决定着作用。
为了处理好城市生态水系和城市一体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把城市水系进行梳理、建设水景空间、提高城市交通的方便性、把水系建设与城市公园建设合为一个整体等等。
众所周知,城市生态与城市文明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城市生态变得优质了,才能有利于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并且根据具体问题,给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为我国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水系;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地域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水域是其核心活力区的重要表现,它能够使得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所以在很多的城市建设中,水域往往发展成了居住区、商业综合体、文体中心等特别重要的区域。
城市水域景观的构建,让整个城市的水景空间变得多式多样,与此同时,很多的水域空间的免费开放使得居民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完全符合城市居民对于休闲、休憩、娱乐、聚会空间的需要,变成了整个城市区域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对于城市景观建设而言,城市景观功能结构的多样化加快了城市功能多样化的发展,为整个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1、城市水系景观生态问题纵观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的水系景观建设给整个城市建设发现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城市水系景观的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城市水系景观的不合理开发,加快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使得原有的生态功能缺失,对于整个城市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高,城市水景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使得整个的水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29浅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构建崔怡雯(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主要成为人们的活动空间。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
然而近年来。
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其的重视也越来越重,人们希望借助一定的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技术;自然一、前言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场所,所有的成产和消费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入到人类的视野,城市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设计城市时减少消费资源和生产的污染成为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态城市”。
二、生态城市概述“生态城市(Ecopolis ,Ecoville )”一词渊源于德国的柏林,但作为一个概念首先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 )”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
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 ,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 ,国内生态学家马世骏、王如松、宋永昌、王祥荣、城市生态学家黄光宇、王发曾等都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
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都保持协调的层次,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三、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类型(一)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就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在我国最早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是江西省宜春市,在城市的建设时利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理论,例如:生态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建设一个在一个市的行政范围内来调控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向最优化发展的城市。
(二)我国生态城市主要类型资源型的城市是依靠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产资源是城市的主要经济结构,整个城市的人口组成就是矿产单位的职工,其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印记都是跟矿产相关的元素,并且利用矿产资源来制造城市的附属品,打造属于这个城市独有的地域特征文化。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当前各地建设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关乎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实践,它强调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原则,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原则1. 生态优先:城市规划中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绿色:城市规划中应该提倡低碳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能源使用和制造业排放的减少,采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3. 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用地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形成合理紧凑的城市形态。
4. 生态修复: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1. 加强规划管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强化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市民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并奖励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4. 跨部门合作:加强城市规划部门与环境保护、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城市规划体系。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1. 北京奥运会:北京在举办奥运会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环境整治,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新时代我国亟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思考如何完善建立生态城市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对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自主性、自我定位以及思想观念上重新进行审视。
标签:生态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探究与思考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在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上砥砺前行,《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便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而然在生态城市建设不断前进的今天,我们对于怎样建设好生态城市仍存有许多思考。
一、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自主性探究从相关资料来看,1990年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建设在中国逐渐兴起,1992年,黄光宇先生在其《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文章中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此后的20年,生态城市研究得到迅猛发展。
生态城市的提起与研究最早发源于西方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代出现城市环境恶化的问题,改善居住环境迫不及待,建设生态城市应运而生。
有人担心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是对西方国家相应理论与实践的模仿,是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脚印下前进,所以我国的生态城市研究滞后严重。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1990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稳定期和成熟期,而这时期是我国城市生态问题最严重的时期,所以此时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研究的“后发”现象已属于正常之象。
事实上,从国际早期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生态城市研究与建设并不是非常落后。
虽然,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
2010年11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对全国的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搜索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28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提出“低碳城市”或“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城市有276个,占比96. 2%,目前,生态城市建设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83%的城市表示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中国水权之路:进展研判路径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王晓娟处长代表李晶副主任作“中国水权之路:进展研判路径”的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确定了市场化改革取向,明确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稀缺资源。
这些重大改革部署必将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产生巨大影响。
2000年以来,水权制度一直在研究探索。
专家学者就水权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实践中水权转让案例也很多。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权制度建设屡屡提出要求。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将国家水权制度建设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多次列入年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中。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2012年国务院三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中提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我国水权之路处于什么阶段?水权到底是什么权利?水权制度有什么作用?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什么关系?今后的水权之路该怎么走?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地向研究者和决策者提出。
在学者、管理者、媒体中对中国水权也给出了不同的评价。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和资源短缺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指以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中心,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策略生态城市规划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生态城市规划,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以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1. 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
城市环境保护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来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例如建立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市政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推动城市绿色化建设。
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需要推动城市绿色化建设,通过将绿化带到每个角落,实现城市绿色环保、「例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增加中小型绿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打造垂直绿化等。
」3.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
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问题也是城市难题之一。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可以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环保。
「例如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模式,利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合理引导行车、停车等等。
」4. 保障城市水资源的供应。
城市用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保障城市水资源的供应,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例如,开展水资源的监测和维护工作,推广节水技术,利用水资源的回收等,可以减少城市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城市用水的效率。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实践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和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的策略。
1. 以深圳湾生态园为例,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深圳总部基地位于深圳湾畔,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座优美的生态城市。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水资源,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开展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提出具体措施,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的活动方案,旨在加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的认识,积极参与和支持相关活动,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一、活动目标1.提高公众水生态意识: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的意识,倡导节水理念,增加对水生态的尊重与关注。
2.促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研究,推动水资源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升水生态文化建设的水平,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3.建立水生态文化示范区:通过选取一些优秀水生态文化建设项目,建立水生态文化示范区,引领公众、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推广先进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经验。
二、活动内容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组织水资源保护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提升他们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2)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开展水资源保护知识讲座,提供节水技巧和水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3)举办水生态影展,通过微电影、纪录片等形式,展示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当前形势,并引发公众关注。
2.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1)建立水生态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团队进行科研攻关,推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的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
(2)开展学术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打造水生态文化示范区(1)选择一些典型水生态文化建设项目进行甄选,并在合适的地区建立示范区域。
(2)通过示范区域的开放参观和针对性宣传,提升公众对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的关注度,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3)推动示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护、修复和管理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活动推进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组织机构,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有效推进。
水与城市生态系统世界水日的城市生态保护与恢复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水日成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契机。
本文将从城市水资源管理、雨水利用和城市绿化等方面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一、城市水资源管理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是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首先,城市应建立全面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水资源的管控和利用方式。
其次,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分配,优化城市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的问题,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雨水利用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水资源的压力,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保护和恢复。
城市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城市绿地的浇灌、景观水体的补给、冲洗道路等方面。
此外,将雨水收集系统与建筑物的设计相结合,实现雨水的分流和净化,保护城市的水质和水环境。
雨水利用的推广和普及,并与城市生态规划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首先,城市可以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植物配置和管理制度,增加城市绿化率和植被覆盖面积。
其次,城市可以注重保护和恢复湿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水体,提升城市的水生态功能。
另外,城市还可以建设生态廊道和景观带,将不同的绿地系统有机连接起来,形成更大范围的城市生态系统。
通过城市绿化的努力,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水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借助世界水日这一契机,我们应该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促进雨水的合理利用,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和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水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作者:李晶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摘要]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以保护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宗旨,把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形成独特的发展规划,并通过绿色政治运动走向实践。
尽管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但它谋求一种与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的新的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启示作者简介:李晶(1984-),女,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生态社会主义自称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其理论基础,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作为指导思想,认为: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剥削的根源;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形式即技术中心主义;以人的合理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强调集体政治行动和从整体上改造社会;否定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建立一个绿色的、社会公正的、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社会。
其理论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方面,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用各种“生物区”组织取代民族国家,实行区域自治。
同时强调基层民主,认为凡是应该由选举产生的各种代表都应该由各种基层单位直接选举产生,任何上一级组织都无权干预,把权力放在基层,坚持每一个人的自决权和自由发展。
(二)经济方面,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用“生态经济”模式取代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一种以保护自然和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着想的经济制度,即“稳态经济”。
(三)社会方面,主张废除家长制,尊重妇女的权利,建立“男女共融”的社会。
文化方面,主张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共同繁荣,反对发展商品化的“文化工业”,主张文化深入基层,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城市“双管”循环生态节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李晶原
【期刊名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年(卷),期】1997(010)003
【摘要】本文就我国目前城市用水仍采用单一的饮用水标准这一问题以及城市污水生态再利用问题提出了双管分流循环生态节水构想。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李晶原
【作者单位】云南工业大学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循环经济研究 [J], 周早弘
2.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J], 黄力华;徐艳萍
3.东营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兼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 [J], 苗君强;方智果;叶青;赵强
4.从循环经济到生态文明--贵阳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程回顾 [J], 熊宗仁
5.全面建设节水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第26个节水宣传周活动下月启动 [J], 宗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生态责任研究
李晶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A》》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良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之一,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而在此,我们是否就仅仅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就可以了呢?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时代已经到来,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李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论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责任的终极清算制 [J], 徐凌
2.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政府生态责任内涵解析 [J], 于洪波
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生态责任探析 [J], 杨霞霞;卢维良
4.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责任培育的四维策略 [J], 刘纯明; 余成龙
5.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责任培育的四维策略 [J], 刘纯明; 余成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专栏编者按:2013年5月16日,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科研合作协调会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与欧盟代表、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出席会议并致辞。
矫勇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障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和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会上,中欧双方代表围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展了广泛交流与讨论,欧方代表重点围绕《欧洲水资源保护蓝图》展开了讨论。
本刊摘选了部分代表的发言于此,以飨读者;并将《欧洲水资源保护蓝图》内容编译成文刊登于此,供参阅。
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构想与初步探索李晶(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政策构想;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408(2013)06-0001-05收稿日期:2013-05-16作者简介:李晶,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心副主任。
“水生态文明城市”这个词很新,目前没有定论,都在探索;“政策构想”这个词很大,一是水生态文明涉及面很广,二是我们所说的政策是公共政策,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
这两个关键词的一“新”与一“大”,构成了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1对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解什么是水生态文明城市?我们从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城市这样一个路径来认识什么是水生态文明城市。
1.1生态文明“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全面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1.2水生态文明对于水生态文明,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
综合各种观点,提出以下4点认识:(1)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没有水生态文明也谈不上生态文明。
(2)它是一种发展理念。
即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使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水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观。
(3)水生态文明涉及物质、精神、文化、制度等方方面面,是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其他文明融为一体的庞大的系统。
(4)不同阶段的水生态文明应当有不同的标准。
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可持续利用的水。
1.3水生态文明城市根据前述的认识,对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解如DOI:10.13928/ki.wrdr.2013.06.004水利发展研究2013·6下:将水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以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承载能力为基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产业格局和城市规划布局,并形成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水生态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已有的制度安排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相关规划中,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关的制度安排如下。
2.1法律法规(1)《水法》规定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量分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节水设施“三同时”、水功能区划、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制度。
(2)《水土保持法》规定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等为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2政策文件(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发展目标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途径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根本目的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等,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2)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
(3)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都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直接相关。
(4)2012年水利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了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关的具体任务,其中任务17专门明确了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具体任务有5项。
(5)2013年《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水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2.3相关规划(1)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列入“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水利改革管理的主要任务。
(2)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3)水利部《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431—2008)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行业标准。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设施建设等支持政策。
(5)水利部《水法规体系总体规划》将水生态文明相关立法,包括《长江法》、《黄河法》,《洪水影响评价条例》、《节约用水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办法》、《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等列入了重点立法项目。
3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3.1全国情况(1)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省级“三条红线”指标分解确认工作,启动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2)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
2004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水资源〔2004〕316号),以城市为单元开展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探索不同类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经验。
先后批准了无锡、武汉、桂林、哈尔滨等14个城市作为试点,第一批试点的无锡、武汉、桂林、丽水、莱州5个市已全部通过验收。
(3)开展水系综合整治。
相继实施了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敦煌等流域的综合治理。
(4)开展生态调水。
对黄河、塔里木河、黑河进行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科学调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黄河已经实现了连续十二年不断流。
(5)开展河湖健康评估。
对我国重要江河湖库健康状况“定期体检”,目前,一期评估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6)全力推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在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珠江上游、丹江口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专栏库区及上游、首都水源区、京津风沙源区、晋陕蒙砒砂岩区、岩溶石漠化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地区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10万km2。
(7)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125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施封育保护。
全国累计实施封育保护面积72万km2,其中有45万km2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修复。
(8)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典型引导作用。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生态文明城市和文明工程的创建工作。
(9)积极探索水生态补偿机制。
起草了《关于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工作意见》并提交财政部。
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生态补偿条例》起草相关工作。
3.2我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做法与经验我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类型涵盖城市水网、湖泊、地下水、湿地等多种典型生态系统,采取了水系连通、截污导流、河湖清淤、岸线整治与修复、水源保护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综合措施。
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起到了极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总结无锡、武汉、桂林、丽水、莱州五个试点城市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9方面:(1)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市均成立由市长或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建立部门协同配合机制。
丽水市整合各部门行政资源共同参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
形成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大合唱”。
(3)调整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
无锡市坚持“生态优先”方针,真正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发展”的彻底转变。
(4)确立生态规划优先地位。
将生态保护相关规划作为所有规划的龙头;在各类专项规划的论证过程中,必须优先听取环保、水利、市政等部门的意见建议。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莱州市建立指标体系,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指标、影响因素指标,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效果指标。
(6)多渠道筹措资金。
武汉市资金来源有各级政府财政投入、银行贷款(包括世行、亚行及其他银行)、BOT方式、社会资金(大学、企业)等。
其中汉西污水处理厂是武汉市首座利用民间资本以BOT方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7)出台政策法规,加强法制保障。
无锡市在全国首创出台了《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条例》。
(8)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无锡市坚决淘汰“三高一低”行业和“五小”企业,关停企业1900家;大力发展微电子、生物医药、光伏太阳能、物联网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5%以上。
(9)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
3.3我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做法与经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后,水利部在全国开展了水利现代化试点工作,选取了北京等八个城市和江苏省、汉江流域作为水利现代化试点。
试点城市在水利现代化规划中都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体系构建的具体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管理措施。
例如北京市形成中心城及新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升级为再生水厂,重点镇均建有污水处理厂,水源区村村有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格局;青岛市构建“一河、一湾、多点、多层”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中山市采取多项措施,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水生态水文化体系:通过岐江河亮化及景观整治工程将中山建成一个小桥流水、绿杨垂柳、华灯异彩、田园流芳的现代化“岭南水乡”等。
总结水利现代化10个试点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5方面:(1)与以往规划不同,各地均在规划中构建了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将水生态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2)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
(3)创新水行政管理模式。
如无锡市深化“河长制”管理模式,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
(4)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河湖(海塘)管理。
如绍兴市完善河湖管理责任制度;强化河湖水域管理;水系岸线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海塘管理。
(5)各地都把水文化水景观建设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水利发展研究2013·64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构想4.1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包括八个方面:(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优化水资源配置;(3)强化节约用水管理;(4)严格水资源保护;(5)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6)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7)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8)广泛开展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