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养活了小蚕,养育了泰安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养蚕技术大全蚕怎么养?养蚕技术大全蚕怎么养?【常见问题】蚕怎么养?【专家解答】1 小蚕饲养1.1 小蚕共育1.2 防干饲养1.2.1 防干膜。
以市售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原料,根据蚕匾的规格每张剪成略大于蚕匾,然后在薄膜上打通气孔制成小蚕防干膜,孔距5 cm,孔径0.1 cm(以1龄小蚕钻不出为适度)。
其特点是坚韧耐用,容易消毒,能通气,能保桑叶新鲜,可以多次使用,是一种优良的覆盖防干材料。
1.2.3 给桑。
传统养蚕每天给桑4~6次,但采用了防干饲育每天给桑2~3次即可,不但节省了劳力,而且由于采用了防干膜,还保持了桑叶的新鲜。
给桑方法是:一般每天早晚各喂1次,中午补喂1次,有时中午不喂。
每次给桑前30 min揭开防干膜,喂桑叶后即盖上。
2 大蚕饲养2.1 地蚕饲育2.2 条桑育2.2.1 蚕座面积。
每龄蚕的蚕座最大面积在蚕饷食后一次扩增到位,4龄蚕最大面积约8 m2/张,五龄蚕为30~40 m2/张。
2.2.3 消毒防病。
尽管大蚕抗病能力比小蚕强,但大蚕食叶多,蚕座湿度大,更有利于病菌的滋生繁殖。
因此,保持蚕座干燥,加强蚕病防治不容忽视。
要求每天晚上喂叶前撒1层新鲜石灰以便干燥蚕座和蚕体、蚕座消毒,30 min后再喂叶。
期间灵活掌握药物添食,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加强蚕室通风换气。
纸板方格簇是目前最优良的簇具,但其上簇既费工又较繁锁,许多蚕农都难以接受,而使用传统稻草蜈蚣簇则柴印茧、黄斑茧比较多,茧子质量较差,同时做簇具也较费人工,并消耗大量的稻草,且蜈蚣簇不能重复使用。
而塑料折簇可以解决二者的不足,并且采茧方便,只要操作科学,所结出的蚕茧质量与方格簇相比也不逊色[2].一般蚕5龄饷食后经6~8 d开始吐丝结茧。
蚕在将熟时改用片叶饲养,待熟蚕量达5%左右时,添食1次蚕用蜕皮激素,下一餐再喂1层片叶,然后用竹竿或剪下的桑树枝条铺在上面,竹竿每25 cm放1根,再放上折簇与竹竿呈"十"字型。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和小蚕都是桑蚕的品种,它们在生长发育、抗病能力、成绩产出等方面存在差异。
家蚕由于长期人工选育,生长速度较快,体型较大,且抗病能力较小,但其丝线质量高,
适合生产高档丝绸。
小蚕生长速度慢,体型小,但抗病能力较强,成虫寿命较长,品种保
存性强。
因此,将家蚕和小蚕共育,可以通过互补优势,克服各自品种的缺点,提高养殖
效益。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种选择
选择家蚕和小蚕亲本,根据品种之间的遗传特性,进行综合配对,以达到提高后代的
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一般来说,家蚕和小蚕亲本的基因型应该具有抗病力、增产性、高质
量等优点,以便后代能够继承优良的品质特性。
二、培养技术
家蚕小蚕共育的第一步是培养技术。
由于家蚕和小蚕在生长周期、饲料需求等方面存
在差异,因此在共育期间需要对它们进行分开培养。
在饲养中要注意科学配制合适的饲料,提高蚕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侵扰。
三、控制环境
桑蚕在发育过程中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家蚕和小蚕在共育期间对环境的
要求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环境温湿度、通风等措施,为家蚕和
小蚕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疾病防治
家蚕和小蚕在共育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的病害侵袭,如茧病、细菌性病害等。
因此,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病害进行科学防治,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推动桑蚕产业的发展。
在这
一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桑蚕养殖。
小蚕共育:养活了小蚕,养育了泰安作者:董明元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9期泰安归来后,记者一直忘不了美丽的泰山、淳朴的民风和泰山脚下的养蚕人。
人们常用“一山,一水,一圣人”来形容泰安,因为这座小城市坐落在趵突泉、泰山和“三孔”这条旅游线路的正中间。
可能是爬山前的兴奋和下山后的疲惫,游人往往注意不到泰山脚下欣欣向荣的桑树和忙碌的养蚕人,而正是这蒸蒸日上的蚕丝产业养活了一代代的泰安人。
“小蚕共育”,宏图的第一笔俗话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现如今有“丝绸天堂”之称的苏杭已经很少有人栽桑养蚕了,“蚕农”这个职业也正迅速地消失。
当地人已经改行从事丝绸贸易或做起利润更高的化纤产业。
“桑田变厂房,桑农变工人”已经成为常态。
作为北方桑蚕养殖代表的泰安却一直在坚持,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适合自己的养殖之路。
“泰安经济发展虽然比不上那些南方的栽桑养蚕的地区,但泰安的蚕茧有自己的优点,就是大,蚕茧大了出丝率就高。
而沿海等发达城市,随着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大气环境受污染较重,桑蚕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蚕茧变小,得丝率越来越低。
”泰安市纤维检验所副所长潘继友说。
“泰安的桑蚕养殖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那个时候还是传统的养殖方式,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全国蚕茧看山东,山东蚕茧看岱岳’的说法。
”泰安市纤维检验所质检中心主任张勇告诉记者。
如果说是当地人讲的“泰山老奶奶”在庇护着泰安这一方水土,给了养蚕人种植桑树所需的山地和肥沃的土壤、小蚕生长所需的气候,那泰安纤检所肯定是杰出的“建筑师”。
他们联合当地的丝绸企业走出了一条“小蚕共育”的惠民道路。
“我们泰安之所以还在大面积开展桑蚕养殖是因为我们与经济发达的南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很落后,泰安的蚕农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力壮的都去了城里打工,觉得养蚕没有出路,但是这些蚕农从没有放弃过,他们一直在勤勤恳恳地耕耘,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放弃过,我们怎么忍心放弃这些百姓?为了提高这些蚕农的收入,我们找到当地一些大的丝绸企业商量,共同推出了‘小蚕共育’的经营模式。
养蚕时为什么要进行小蚕共育
核心提示:小蚕饲养必须针对小蚕生理特点,从蚕种补催青和小蚕标准化饲养入手,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规范操作技术,以确保小蚕发育整齐,体小蚕饲养必须针对小蚕生理特点,从蚕种补催青和小蚕标准化饲养入手,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规范操作技术,以确保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春茧优质高产高效打下基础。
由于小蚕期是充实体质和追求群体发育齐一的关键时期,小蚕的饲育技术与环境比大蚕要求高得多。
小蚕共育是把养蚕数量少、设备条件差的农户组织起来,小蚕期集中统一饲育,到了大蚕期再将蚕分到各户饲育的形式。
这种形式既可以充分利用炕床(房)蚕室和各种控温设施,又能保证小蚕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气象、营养和卫生条件,节省劳动力,全国各地已经大面积推广。
小蚕共育多的100~200盒蚕种集中共育,少的30~50盒,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负责共育室的经营和管理。
2024年小蚕共育室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随着人们对纺织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蚕丝产业发展成为农业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了推动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决定在2024年投资建设小蚕共育室,为蚕蛾繁殖和小蚕饲养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条件。
这项工作的完成对于提高蚕丝产业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本次小蚕共育室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备的设施和管理机制,提供蚕蛾繁殖和小蚕饲养所需的稳定环境,实现小蚕育种和繁殖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内容1. 室内环境配置为了模拟自然环境,我们按照小蚕繁殖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对小蚕共育室的室内环境进行了配置。
我们使用了先进的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和光照设备,确保了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蚕蛾繁殖管理为了保证蚕蛾的繁殖质量,我们选取了优良品种的蚕蛾,并对其进行了定期的观察和管理。
我们对蚕蛾进行了人工授精,提高了子代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我们还对蚕蛾进行了繁殖期的环境管理,确保了蚕蛾的正常繁殖和发育。
3. 小蚕饲养管理小蚕是蚕丝生产的主要原料,因此,它的育种和饲养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对小蚕进行了选择育种,培育出了适应各种环境的小蚕品种。
同时,我们还对小蚕的饲养环境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小蚕的食量和生长速度。
4. 设施维护和管理小蚕共育室的设施维护和管理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我们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还对设施进行了安全管理,确保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施的安全。
四、工作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小蚕的育种和饲养质量通过对小蚕的选择性育种和饲养环境的优化,我们提高了小蚕的食量和生长速度。
同时,我们培育出了适应各种环境的小蚕品种,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提高了蚕蛾繁殖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蚕蛾的管理和环境调节,我们提高了蚕蛾繁殖的效率和质量。
人工授精使得蚕蛾子代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为蚕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良品种。
小蚕共育技术推广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小蚕共育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蚕丝生产效率的方法,但在推广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蚕共育技术的原理,然后分析了常见问题,包括培训不足、操作流程不规范、种源和饲料质量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项对策:加强培训和指导,规范操作流程,提供优质种源和饲料。
最后强调了推广小蚕共育技术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和对策建议,可以有效解决小蚕共育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问题,推动蚕丝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
【关键词】小蚕共育技术、常见问题、对策、培训、指导、操作流程、优质种源、饲料、推广、重要性、未来发展、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蚕共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通过在相同养殖场上共同养殖多种生蚕,可以提高养蚕场的综合效益和利用率。
这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养蚕场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随着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培训和指导不足、操作流程不规范、种源和饲料质量参差不齐等是较为突出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提高养蚕效益和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解决。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小蚕共育技术的原理,剖析常见问题,并提出加强培训和指导、规范操作流程以及提供优质种源和饲料等对策,以期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也探讨了推广小蚕共育技术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小蚕共育技术的原理小蚕共育技术的原理是指在同一养殖场内同时养殖多种蚕种,通过不同种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种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理:小蚕共育技术可以有效利用不同种源之间的优势互补性。
不同种源在生长发育、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在同一养殖场内同时养殖多种蚕种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产量和抗病能力。
小蚕共育技术可以降低养殖风险。
由于不同种源之间的生长周期和抗病性不同,一旦某种种源受到疾病或其他不利因素影响,其他种源仍然可以继续保持稳定的生长,从而降低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风险。
省力化种桑养蚕——④小蚕共育小蚕共育是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到3龄或4龄第二口叶后分发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分段养蚕法。
一、小蚕共育的优点1、节省成本饲养一张蚕种(10克蚁量)克节省用工6~7个,节省1/3的桑叶,节省50%以上的燃料、蚕药、蚕具等的投资,一间20㎡蚕房可集中共育小蚕30张。
2、提高蚕茧产量小蚕共育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饲育操作人员生产时间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共育室面积标准,消毒彻底,可自动调控温度湿度;采、运、贮、调及眠起操作到位。
因此,参与共育的小蚕眠起发育整齐,不易遗失蚕,张种蚕头数多,蚕体强健,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不易发病。
小蚕共育每张蚕种的蚕茧产量比自育小蚕的蚕茧产量增加3.0~3.5公斤。
3、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由于小蚕集中于共育户饲养,方便蚕桑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推广适合该区域的新品种以及消毒、饲养的新方法、新技术,实现科技人员与农户技术上的无缝对接。
小蚕共育是蚕桑产业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前提。
推广小蚕共育技术,由于专业化饲养,消毒药物、劳力投入、工具折旧等劳动成本较低;实现大小蚕分批套养,资金周转快,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种桑养蚕增效明显,达到了养蚕户和共育室共同获利增收的目的。
小蚕共育需选用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人负责管理和饲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防病卫生、质量检验等管理制度。
建立跟踪服务技术指导,了解小蚕分发后生长发育及蚕病发生情况,指导蚕农做好饲养及防病工作。
二、小蚕共育室及用具的准备1、小蚕共育室的建设选择周围环境干净、空气新鲜无污染,独立的地方建立。
蚕室以建成坐北朝南偏西10°左右为宜。
专用小蚕室需保温、保湿性能好。
共育室安装水电,墙体地面六面光,有对流门、窗,利于调节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交换;有自动加温补湿设备,可根据饲养要求进行控温。
育100张小蚕需小蚕室50~60㎡,配套建设相应附属室,如蚕具室、贮桑室、调桑室等,各附属室面积不少于20㎡,共育区大门设消毒池,蚕沙坑(4~6立方米)设在共育室下风处。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随着蚕业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模式、新技术得到应用,使我国养蚕业逐步向经济、省力、高效发展起来。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小蚕养殖共育技术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蚕的饲养1、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
1~2龄适宜温度为27~28℃,干湿差2~2.5℃。
为了保湿,1~2龄小蚕用全防干育即上面盖塑料膜,3龄用半干防育即只盖不垫。
2、小蚕的用叶。
1龄:自顶芽数下第三片,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用叶1公斤;2龄:自顶芽数下第四片,叶色绿中带黄,用叶3公斤;3龄:自顶芽数下第5~6片,叶色嫩绿色,有光泽,用叶11公斤。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点、中午11点、下午4点、晚上10点。
4~5龄大蚕相同。
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小蚕眠前、眠中、眠起处理①眠前除沙:小蚕体色变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此为催眠特征,应立即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②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蚕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蚕匾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③眠中处理:眠的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后期室内宜湿,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④眠起处理:当一批蚕中有95%以上的眠蚕已蜕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淡褐色,头部明显变大,蚕儿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
应注意各龄蚕饷食前先进行蚕体消毒,方法为:用纱布袋装“小蚕防病一号”撒放10分钟后再饷食,在给第二回桑前提网除沙。
加强蚕期的防病消毒1、做到“三洗手、二换鞋”,即进入蚕室先洗手,采桑、给桑前要洗手,除沙后要洗手,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
2、坚持药物添食防病:添食氯霉素,对防治由细菌引起的蚕病效果较好,添食方法,取氯霉素一支加水一斤,喷洒10斤桑叶,于三、四、五龄饷食第二口桑添食一次,五龄中期再添食一次。
已发生蚕病的每天添食一次,且氯霉素、红霉素交替使用。
3、及时淘汰弱小病蚕,并挖坑集中用石灰粉覆盖掩埋。
不能用以喂家禽或倒至鱼塘,以免病毒传播。
小蚕共育:养活了小蚕,养育了泰安
董明元
【期刊名称】《中国纤检》
【年(卷),期】2013(000)019
【摘要】泰安归来后,记者一直忘不了美丽的泰山、淳朴的民风和泰山脚下的养蚕人。
人们常用"一山,一水,一圣人"来形容泰安,因为这座小城市坐落在趵突泉、泰山和"三孔"这条旅游线路的正中间。
可能是爬山前的兴奋和下山后的疲惫,游人往往注意不到泰山脚下欣欣向荣的桑树和忙碌的养蚕人,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董明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蚕共育及小蚕饲育技术 [J], 唐绪本;王必华
2.小蚕共育及小蚕饲育技术 [J], 唐绪本;王必华
3.小蚕饲育的企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广东"小蚕共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J], 黄星光;霍永康;李林山;文哲光;胡志明
4.商品小蚕专业化生产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广西某小蚕共育基地为例 [J],
5.办好小蚕共育室推行小蚕商品化 [J], 吴良就;袁雄;庞王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蚕共育典型案例
小蚕共育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育儿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旨在
通过家长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下面
是一个小蚕共育的典型案例。
小蚕共育的成员包括四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孩子,年龄在3岁
到5岁之间。
这些家庭住在同一条街上,孩子们经常一起玩耍。
他们
的父母也经常在一起聚会,交流育儿经验。
这些家庭决定成立一个小蚕共育小组,每周轮流在一个家庭中举行活动。
每个家庭都要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手工制作、游戏、故事讲解等等。
其他家庭的父母也会参与其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小蚕共育的成员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孩子们也变得更加亲密。
他
们在一起学习、玩耍,互相帮助和支持。
这种方式不仅为孩子提供了
更好的成长环境,也为父母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小蚕共育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孩子们的成长,也在于父母之间的互相支
持和合作。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父母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分享育
儿经验,减轻育儿压力。
同时,小蚕共育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
应社交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小蚕共育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育儿方式。
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也可以帮助父母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
如果您也想尝试小蚕共育,可以和您的朋友、邻居一起组建一个小组,共同育儿,共同成长。
小蚕共育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小蚕共育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通过在一定环境下,利用小蚕的天然共育习性,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养殖模式。
随着市场对蚕丝需求的增加,小蚕共育养殖项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小蚕共育养殖技术,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养殖效率,增加蚕丝产量;2.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3. 推广小蚕共育养殖技术,促进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场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无污染的场地,搭建小蚕共育养殖基地。
2.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小蚕共育养殖场所,包括蚕室、蚕箱、养殖用具等设施。
3. 种蚕选取:选择健康、活跃的小蚕种蚕,确保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4. 养殖管理:科学喂养、定时清理、定期消毒,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5. 疾病防控:加强小蚕养殖的疾病防控工作,确保养殖过程中不受疾病的影响。
6. 养殖技术培训:对养殖人员进行小蚕共育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7. 市场推广: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小蚕共育养殖技术的宣传推广,扩大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预期效益1. 增加蚕丝产量:通过小蚕共育养殖技术,预计可以提高蚕丝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 降低养殖成本:小蚕共育养殖模式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
3. 推广效果显著:通过市场推广,预计可以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小蚕共育养殖项目,推动蚕丝产业的发展。
五、风险控制1. 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小蚕共育养殖技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2. 市场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养殖规模和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3. 疫病风险:加强疾病防控,提高养殖管理水平,降低疫病风险。
六、总结小蚕共育养殖项目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蚕丝产量的增加和养殖成本的降低,推动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项目还将通过市场推广和技术培训,促进小蚕共育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蚕丝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小蚕共育:养活了小蚕,养育了泰安
作者:董明元
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9期
泰安归来后,记者一直忘不了美丽的泰山、淳朴的民风和泰山脚下的养蚕人。
人们常用“一山,一水,一圣人”来形容泰安,因为这座小城市坐落在趵突泉、泰山和“三孔”这条旅游线路的正中间。
可能是爬山前的兴奋和下山后的疲惫,游人往往注意不到泰山脚下欣欣向荣的桑树和忙碌的养蚕人,而正是这蒸蒸日上的蚕丝产业养活了一代代的泰安人。
“小蚕共育”,宏图的第一笔
俗话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现如今有“丝绸天堂”之称的苏杭已经很少有人栽桑养蚕了,“蚕农”这个职业也正迅速地消失。
当地人已经改行从事丝绸贸易或做起利润更高的化纤产业。
“桑田变厂房,桑农变工人”已经成为常态。
作为北方桑蚕养殖代表的泰安却一直在坚持,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适合自己的养殖之路。
“泰安经济发展虽然比不上那些南方的栽桑养蚕的地区,但泰安的蚕茧有自己的优点,就是大,蚕茧大了出丝率就高。
而沿海等发达城市,随着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大气环境受污染较重,桑蚕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蚕茧变小,得丝率越来越低。
”泰安市纤维检验所副所长潘继友说。
“泰安的桑蚕养殖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那个时候还是传统的养殖方式,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全国蚕茧看山东,山东蚕茧看岱岳‟的说法。
”泰安市纤维检验所质检中心主任张勇告诉记者。
如果说是当地人讲的“泰山老奶奶”在庇护着泰安这一方水土,给了养蚕人种植桑树所需的山地和肥沃的土壤、小蚕生长所需的气候,那泰安纤检所肯定是杰出的“建筑师”。
他们联合当地的丝绸企业走出了一条“小蚕共育”的惠民道路。
“我们泰安之所以还在大面积开展桑蚕养殖是因为我们与经济发达的南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很落后,泰安的蚕农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力壮的都去了城里打工,觉得养蚕没有出路,但是这些蚕农从没有放弃过,他们一直在勤勤恳恳地耕耘,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放弃过,我们怎么忍心放弃这些百姓?为了提高这些蚕农的收入,我们找到当地一些大的丝绸企业商量,共同推出了…小蚕共育‟的经营模式。
”张勇说。
张勇在谈到自己家乡落后一面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愧的微笑,但说到“小蚕共育”这一惠农政策时,语气显得铿锵有力。
与张主任的交谈,记者看到了泰安人的淳朴、诚实、脚踏实地,更看到了泰安纤检人与百姓共进步的决心,在泰安,纤检人不仅仅是蚕丝质量的把关人,更是蚕农的培训师,养蚕宏图的设计师。
规模养蚕,集约发展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充分说明了饲养小蚕的重要性。
小蚕共育就是从蚕宝宝入手,增强小蚕体质确保大蚕安全、实现蚕茧优质高产。
“小蚕共育,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潘继友说。
张勇也很有感慨:“有的时候,一家老小,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把蚕养大,眼看就要收获了,这时突发一场病虫害,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传统的养蚕方式已经深深地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也制约了桑蚕产业的发展。
”
小蚕共育的模式就好像是为蚕宝宝办了“托儿所”,农民可以放心地去续养。
张勇介绍,大部分的蚕农都缺少养蚕的专业知识,经验养蚕成为农民唯一的依靠,而小蚕共育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寄存蚕宝宝的可靠有利的环境。
由丝绸公司出资建立蚕茧站,蚕茧站统一孵化小蚕,培育一段时间之后再发给蚕农,让蚕农继续培养,这时的桑蚕已经长大,具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养起来会容易很多。
“蚕茧站拥有更先进的养蚕技术和设施,有利于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壮,也为大蚕的饲养提供了保障,为蚕茧的高产、稳产打下了基础,蚕茧质量稳定,也为丝绸公司提供了便利,丝绸公司在收丝时,如果丝质整齐,粗细相当,有利于蚕丝纺制,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价值,促进了丝绸企业的发展。
”
潘继友所长补充道:“小蚕共育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效率的提高。
小蚕共育期间,从桑叶到消毒用品再到燃料,所有的用品都由蚕茧站提供,降低了养蚕的成本,蚕农真正养蚕的时间只有20天左右,拿今年来说,今年出丝率很高,蚕农一亩地一季能拿到大约2500块,一年三到四季,如此算来,一亩地一年能拿8000块左右。
”可见,养蚕虽然是整个蚕丝产业最基本、最基础的环节,可它却是整个蚕丝产业链中的关键。
一系列数据说明,小蚕共育确实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是时间短、见效快的好模式。
新职能,新模式
记者听完泰安纤维检验所的介绍,发现泰安纤维检验所并不仅仅在履行监督检验的职能,更多的是在帮助蚕农,协助企业。
“自从当地丝绸企业建立了蚕茧站之后,我们都会定期到蚕茧站去培训,去指导茧站人员的工作,每年举办知识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蚕农开展科学养蚕。
每到茧站收茧时,我们都会派出检验人员到蚕茧站协助检验。
”潘继友说。
茧站与泰安纤检所的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形成了较好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经过共同分析找出原因后,再将改进措施通过技术员反馈到千家万户。
纤维检验所与茧站及每一名蚕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更好地发挥了它在指导茧站实际生产和蚕农标准化养殖上的技术优势。
据潘继友介绍,通过小蚕共育这种新的模式,形成了一个蚕农支持当地缫丝企业、缫丝企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
蚕农与企业的利益变得息息相关,如果不设立这些茧站,不实行“小蚕共育”的模式去帮助蚕农,蚕茧的质量就会下降,蚕丝的产量和质量也会很低劣,从而使当地丝绸企业的产品档次降低,举个例子来说,成都制丝是泰安当地发展很大的企业,它的丝绸制品占据日本中高端市场的三分之一,它的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在全国也是最高的。
这也是得益于当地蚕丝的质量,如果没有好的模式,产不出好的蚕茧,当地丝绸企业恐怕也不会获得这么高的收益。
所以扶持蚕农,就是促进了企业发展。
从实施小蚕共育的发展模式以来,泰安的养蚕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田间、企业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蚕农的收入和丝绸企业工人的收入还不算高,但是凭着泰安人的勤劳与智慧,凭着他们那融融共生的民风,相信不久的将来泰安养蚕会更上一层楼。
如今,在合适的季节,当你驱车路经泰安市荣获“鲁班奖”的泰山环山路时,你一定会看到一间间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和在桑园里时隐时现的蚕房,还会看到蚕农采摘桑叶的忙碌情景。
而这其中,留下了泰安纤检人默默耕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