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任事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4
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孙丑上·第一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
孟子下第二十一课治天下以仁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译解: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的自力,公输子那样精巧的手艺,不靠圆规和直尺,也不能够画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的耳力,不靠六律的协调,也不能够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够治理好天下。
”身正天下归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译解:关爱别人,别人却不来亲近,就要反思自己为仁的程度;治理人民,却达不到治理的效果,就要反思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礼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就要反思自己恭敬的方式。
行为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人自然会来归附。
第二十二课吾何为不豫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译解:上天不想使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能够担当呢?我为什么不愉悦呢?人各有所长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译解:有为官者的事务,有为民者的事务。
况且一个人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有赖于百工之制作,才能具备。
如果一定要自己亲自制作然后再使用,那是带领天下人疲于奔命。
所以说:“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治理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被人治理。
被人治理的人养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第二十三课仁德者无敌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孟子少时》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少时》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孟子少时》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少时》原文及翻译韩婴原文: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译文:孟于年小的时候,东边邻居杀猪,孟子问他母亲说:“东邻家杀猪干什么?”母亲说:“要给你吃。
”他的母亲懊悔而自语道:“我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从胎中就教育他啊,现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我却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
”就向邻家买了些猪肉做给孟子吃,以证明没有欺骗他(或说得是实话)。
2、孟子《人和》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人和》原文及翻译1、【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xx·xx上》原文及翻译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xx、xx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xxxxxx,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xx其有也,一民xx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xx、xx,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xx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xx:「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孟子论智孟子论智“智”有聪明、有智慧与智谋之义。
《孟子》一书中出现“智”字,共有下列几处:1,孟子对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梁惠王下》)2,孟子曰:“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有智谋不如乘时机,有锄头不如等农时。
”](《公孙丑上》)3,(孟子曰)“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从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4,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
孔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人而耻为矢也。
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上》)5,孟子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离娄上》)6,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离娄上》)7,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上》)8,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作文主题训练-------审时度势,顺势而为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孙子兵法》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孟子》3.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
——《鬼谷子》4.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吕氏春秋》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不朽的传统智慧。
请你从所给材料中选择2-3则作为立意基础,使之建立起内在联系,并展开联想和思考,以“顺势而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世界风云激荡,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人生选择丰富多样,有人赞美逆流而上者的勇气,有人赞美顺势而为者的智慧。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
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
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人生如果只认一个目标就认死理硬干,往往被客观形势所抛弃,欲速不达,求好得坏。
古语说:“好胜者易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求名者毁至。
”想种龙种,收获跳蚤的事情常有。
了解自己,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是很重要的。
请你以“顺势而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试析《孟子》中的非定形容词(一)摘要:《孟子》是反映战国时期汉语实际面貌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形容词相当丰富,共有314个。
本文根据中华书局1980年版的《十三经注疏》,对《孟子》进行了统计,结果得出18个非定形容词,并分析了这些非定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和表意功能。
关键词:《孟子》;非定形容词;语义指向;表义功能非定形容词又叫唯谓形容词,是指不能作定语。
主要作谓语的特殊形容词,与非谓形容词形成对立。
对于这类形容词。
赵元任先生早就有认识,他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指出“有少数形容词只能,或主要做谓语”,并把它称为“表述形容词”,与“修饰形容词”相对。
不难看出这种“表述形容词”就是“唯谓形容词”。
“唯谓形容词”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是吕叔湘先生,他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指出“唯谓形容词”与“非谓形容词”是相反的,而未对这一概念做更为详尽的解释。
“非定形容词”较早是由胡明扬提出(1983),指的是不能直接作定语,主要作谓语的形容词。
与“唯谓形容词”基本相似。
在本文中我们采取“非定形容词”这一概念,主要考虑到“唯谓形容词”可能让人误解为“只能作谓语”,实际上。
除了“不能作定语。
主要作谓语”外,它还可以作状语、补语、主语、宾语,所以我们认为“非定”更合适这一类形容词的特点。
《孟子》是反映战国时期汉语实际面貌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形容词相当丰富,共统计出314个,本文根据中华书局1980年版的《十三经注疏》,对《孟子》进行了统计,结果得出18个非定形容词,即“饱8、久15、难12、暖4、牣1、速9、详3、徐2、宜6(合适)、易1(疾)、易7(容易)、逸1、永3、专2(专擅)、允1、亟2(急也)、疾1(快)、茁壮1”其中单音节17个,双音节1个。
根据我们的考察,在《孟子》中非定形容词作谓语共有27例,作状语有22例,作宾语有3例,作主语有2例,作补语3例。
一、作谓语或谓语中心非定形容词作谓语时,主语成分相当复杂,有主谓短语、动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包括“之”字结构)等,具体分析如下:1、作主谓短语的谓语或谓语中心(1)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卷第三上公孙丑章句上,32页)(2)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99: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展开全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名句的诞生齐人有言1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2,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3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也矣;鸡鸣狗吠4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5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6也。
———公孙丑章句上完全读懂名句1﹒齐人有言:齐国民间有句流传的谚语。
2﹒镃基:田器、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
3﹒地: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方。
4﹒鸡鸣狗吠相闻:意指人口繁密。
5﹒改辟:改,变更;辟,扩展。
6﹒御:阻挡、阻止。
齐国人流传着一句谚语:“即使有智慧,不如趁势而起;即使有好农具,耕种也要趁农时。
”而现在的时势,就相当有利于用王道来统一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之时,也没有哪一国的国土有超过方圆千里,但现在的齐国却超过了;四境之内鸡鸣狗叫声处处可闻,表示齐国的人口已相当繁多。
国土不需要另行开辟,百姓不需要重新凝聚,这时如果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
名句的故事孟子有一个弟子名唤公孙丑,齐国人。
有一回,公孙丑问孟子:“要是先生您在齐国为官,那么能做到像管仲、晏婴曾做过的功绩吗?”孟子听了公孙丑的话后,先是开玩笑似地说到:“你果然是个齐国人啊,就知道管仲与晏婴,不知有其他人了。
”而后,孟子举了曾参的孙子曾西的一个例子,表示连曾西都不愿与得到国君百般信赖、辅政时间那样长却功业那样小的管仲相比较,自己自然也不愿与之相提并论。
这时公孙丑又问孟子:“难道使自己辅佐的君王称霸天下的管仲,以及使自己的君王显名于众诸侯的晏婴都不值得先生您仿效吗?”孟子对此的回答则是:“齐国早拥有称霸天下的力量,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任何人辅政都是一样的。
”作为“王道”的推崇者,孟子不屑与主“霸道”的管仲、晏婴相比,自然有他的道理存在。
而从随后孟子举出周文王行“仁政”却无法一统天下,商纣王行暴政却许久之后才被推翻,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孟子的言下之意是,任何事都有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
孟子的语录孟子的语录1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
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sha人之罪。
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语录2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__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食色,性也。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食:食欲。
色:性欲。
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
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
类似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论语《乘势待时:论语中的智慧》一、引言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句话,探讨乘势待时如何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发展。
二、乘势与待时的含义1. 乘势的含义乘势即是抓住机会,顺势而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明智的做法是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外部的有利条件来推动事情的发展。
这需要我们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敏感和洞察力,以及果断行动的勇气和魄力。
2. 待时的含义待时即是等待时机,顺势而动。
有时候,虽然外部环境看起来并不十分有利,但是内部资源和能力却可以通过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从而更好地推动事情的发展。
这需要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自控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判断和把握能力。
三、乘势待时的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乘势待时的智慧贯穿了方方面面。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个人发展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乘势待时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积极推动个人成长。
当我们面临职场升迁时,需要善于抓住机会,主动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积极争取发展机会。
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也需要耐心等待,培养自己的内在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到来。
2. 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乘势待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领导者需要善于抓住市场机遇,推动组织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耐心等待适合的时机,不急功近利,培养组织的内在实力。
四、总结在《论语》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智慧启示下,我们应该注重外部机遇和内在实力的平衡发展,善于抓住机遇,同时也需要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这种智慧不仅能够指导我们的个人发展,也可以指导组织的管理和发展。
五、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乘势待时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需要学会抓住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需要学会等待时机,不急于求成。
拥有智慧不如乘势在股市厮杀的战场上,有这样一拨人一直默默奋斗者:由于年轻,也由于炒股的起始资金很少,他们至今并没有如私募大佬一样,名利皆收,但他们永远都不放弃、不抛弃,无论股市风云如何变幻,他们怀抱着对投资的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地摸索着,并且一些人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尽管起始资金量不大,但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率。
坐在证券时报记者面前的宋海东就是这样一位职业股民,作为一位从河南南阳农村走出来的“80后”,宋海东目前并没有从股市上实现财务自由,但他之所以辞职在家做起了职业股民,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投资之路充满了信心。
宋海东祖祖辈辈在河南南阳务农,很小的时候,他就希望改变父辈们整天面朝黄土底朝天的命运。
2000年,宋海东进入河南郑州一所财经院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大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宋海东在网络上知道了股票这种玩意,更让他兴奋的是,通过炒股还可以发财。
彼时,宋海东看着起起伏伏的K线图心潮澎湃:要是每一只股票从底部买入,顶部卖出;或者在同一只股票上来回做波段,岂不是很快就可以赚到大钱了?怀着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信念,宋海东在大学里就开始研究起了股票。
但由于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他投在股市上的钱很少,大学期间谈不上大幅盈利,也谈不上大幅亏损。
2004年年底,宋海东辞掉在郑州的工作,怀着对投资的梦想,南下深圳。
他先后在投资咨询公司、券商营业部工作。
当时A股市场处于熊市阶段,宋海东处于“蛰伏”阶段,边工作边学习各种投资知识,同时寻找机会向投资高手请教。
2008年年底,当大多数投资人还在为次贷危机惊慌不已时,通过认真研究,加上多年以来形成的敏感直觉,宋海东觉得A股已经处于底部区域,至少跌幅不会很大了。
他重点研究了阳泉煤业,认为这家上市公司业绩稳定、资源储备丰富,股价当时也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煤炭行业当时面临业绩拐点,宋海东在10元附近买进阳泉煤业,在40元附近卖掉,获利高达近3倍。
这么多年的投资经历,宋海东不仅在市场处于关键时候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价值投资深有体悟,在捕捉市场热点上面,他也多有战绩。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文《孟子·公孙丑》公孙丑上本篇前两章记载盂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个人言论的记录。
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
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仕政"之上。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原文】公孙丑[1]问曰:"夫子当路[2]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3]乎?"盂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4]曰:'吾子[5]与于路孰贤?'曾西蹵[6]然曰:'吾先子[7]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8]不悦,曰:'尔何曾[9]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单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10]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11]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12],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3]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4],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候,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15]辅相[16]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17]'。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也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原文及翻译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畎(quan)亩:田间,田地。
②傅说(yue):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④胶鬲(ge):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⑤管夷吾:管仲。
士:此处指狱囚管理者。
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
(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宰相)。
(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8)曾:同“增”。
(9)衡:通“横”,指横塞。
(10)征:表征,表现。
(11)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部编版八上《〈孟子〉三章》课文详解部编版八上《〈孟子〉三章》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孟子》是“四书”之一。
它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的显著特点,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
二、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知识重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全文展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主题概述本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阐述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二)古今异义1.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池塘。
2.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兵器;今义:军人,军队。
3.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
(三)一词多义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形势)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锐利)(四)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在疆域内,居住)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作动词,震慑)(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也”表示判断)2.双重否定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非不……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不……”)(六)成语积累得道多助: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