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探究题1
- 格式:doc
- 大小:947.97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实验题精练一、探究题1.如图甲是小平网购收到的活鱼,鱼在密封袋中存活时间长短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相关。
为了探究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小平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相同的7个密封容器标为1号、2号、3号……,在容器内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后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步骤2:将7个密封容器的水温控制在0℃、5℃、10℃、15℃、20℃、25℃、30℃,然后通过调整密封圈把容器内气压调整为50.910⨯帕。
通过氧气含量传感器显示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如图乙);步骤3:将气压调整到5110⨯帕、51.0510⨯帕,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并绘制如图丙所示曲线。
(1)步骤1中“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的目的是:(2)某同学认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微溶,即使在步骤1中加入的氧气没有完全等量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在容器内气压为51.010⨯帕时,把水温从20℃调整到该类鱼生存最适合温度30℃,通过调整密封圈来改变容器内的气压,使水中溶解氧的量保持不变,气压该怎么调整,请说明理由: 。
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 的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1)小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实验步骤B C D E F弹簧测力计示数/N(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浮= N;(3)分析实验步骤A、B、C、D、E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4)小金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F中液体的密度是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如图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
当向右拉针筒活塞时,此时模型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当模型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是0.2N时,它受到的浮力为N;(2)如图所示,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
八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________2.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金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小车,小车上固定一块条形磁铁(如图)。
步骤2:当闭合开关时,小车会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记录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步骤3:断开开关,把小车重新放在起始位置,依次向右移动变阻器滑片,闭合开关,记录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4次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电流的大小 1.2 1.4 1.6 4.8 2.0 2.2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 15 19 24 30 ??(1)请你在图中用一根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是:________。
(3)小科在第4次实验后结束了实验,小明觉得实验数据还不够。
重新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均有示数分别记为第5次和第6次数据,小车始终不能从起点向右前进,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电磁铁的磁性不仅跟电流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若要研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已知线圈的电阻不能忽略,那么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线从a处移动到b处后,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然后再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 1.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 、B 。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
(2)在A 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 缸内不加,其目的是 。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2.生活在弱碱性土壤中的某种植物通常开白花,有时也开红花。
某研究小组根据提供的酸性土壤、非酸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非弱碱性土壤进行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们在设计验证土壤酸碱度(pH )影响植物花色的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回答:(1)被验证的实验假设: 。
(2)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两项)。
(4)实验的因变量是 。
(5)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3.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 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 ,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 。
(2) 乙同学与丁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 的。
你判断的理由是 。
(3)如果他们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你认为应该用 叶做为实验组,用 叶做为实验步骤 A 缸 B 缸 ① 1000mL 池塘水 1000mL 自来水 ②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③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⑤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对照组,只用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做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
(4)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对话,可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 的质疑就对完善实验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甲、乙做实验得到数据如下所示:⑴请你在V m —坐标纸上用图象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期中专项复习精选实验探究题1.某班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方案一:小军石块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步依次进行实验。
由图甲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浮≠G排,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B.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C.步骤C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的底部小军改正错误后,得到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1N,则石块密度为kg/m3(ρ水=1.0×103kg/m3)。
(2)方案二:如图乙所示,小江同学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水杯的高度。
当小江逐渐调高升降台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的变化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从而证明了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2.如下图小明利用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
(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 (填“针筒”、“活塞”)的压力;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 )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 (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3)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用椽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针筒,当活塞相对针筒停止滑动,活塞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9N,用刻度尺测出活塞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的测量值为 Pa;(4)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Pa ;(5 )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 .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D .注射器漏气(6)小明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动活塞的过程中,推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探究题专题1.“底部很平滑的圆柱体铁块沉到装水的烧杯底部时,还受到浮力吗?"小红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小美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
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步骤]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如图甲所示。
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_F2(选填“=”“>"或“<”);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或“<”)。
[实验结果]若实验测得F1=7.9N,F2=6.9N。
则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N。
[交流评价]小红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时弹簧秤的示数F3。
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①⑤③⑥②④B.①⑤②③⑥④C.①②③⑤⑥④D.①⑤②⑥③④(2)请找出上述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提纯后的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4)经检测,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3.如图所示是小谭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上移至C位置,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2)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液≠ρ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液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液体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B位置,分析可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八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探究与思考题题解2023年,八年级的学生们将继续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和思考题,以下是一些题解和思考:一、实验探究题1. 火烧水的实验实验过程:在一个铝盘子里放入适量的水,然后点燃火柴,将它放在水面上,观察火烧水的现象。
思考题:为什么水可以被燃烧?答:实际上,水是无法被燃烧的,它只是帮助传递燃烧的能量。
当火柴点燃时,火的热能会传递到水中,使水中的水蒸气沸腾,随后水蒸气将火燃烧需要的能量传递给火焰,从而使火焰能够持续燃烧。
2. 风扇制冷的实验实验过程:在一个房间里放置一个风扇,在风扇的后面放置一块试验纸,将风扇开到最大档位,观察试验纸的变化。
思考题:为什么风扇能使房间变凉?答:风扇并不能直接制冷,它只是在房间中制造了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当人们经过风扇造成的气流时,感受到的是身上的汗水和体表散发的热量也会被带走。
此时,空气感觉更凉爽。
3. 科学家选拔的实验实验过程:将一些纸条放在一个纸箱里,每个纸条上都有一个数字。
要求你在60秒内找到最多数字为“5”的纸条。
思考题:你认为这项实验是测量你的快速反应能力还是数学能力?答:这项实验既考察了快速反应能力,也同时考察了数学能力。
当你在寻找纸条时,你的大脑需要同时快速计算,筛选出数字为“5”的纸条。
因此,这是一项综合能力测试。
二、思考题1. 为什么我们在水下听不到声音?答:水是一个更“密集”的介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会比在空气中慢四倍。
由于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更慢,所以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会更短。
另外,由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介质的阻碍和反射,这也会使声音在水中的传播距离变得更短。
2. 为什么太阳看起来在日落时更大?答:这是因为当太阳接近地平线时,它的光线需要穿过更多的大气层,大气层会分散光线,从而导致我们看到的太阳变得更大。
此外,当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我们也更容易注意到它的大小变化。
3. 为什么人的眼睛会出现红眼症?答:红眼症是在闪光灯照射下的照片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1.小滨在同一植株上取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
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
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形成油膜铺满水面。
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小滨探究的问题是(填序号)。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2)实验中油膜的作用是。
(3)预测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填序号)。
2.小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中注射器的活塞与内壁间摩擦忽略不计。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进塞子,白磷不能燃烧;③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④打开K1和K2,用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集气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和K2,发现集气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的水量为V1;⑤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
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步骤③④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用V1、V2来表示)。
(3)小滨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同学们帮助分析,认为实验步骤⑤不严谨,原因可能是。
3.小滨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如下:①将装置放置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上,右盘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②取下装置,然后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③充分反应后,将装置放回左盘,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其操作是,观察到装置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八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练习一、实验探究题1.(8分)曹冲称象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某科技活动小组受此启发,准备制作一个可以测量物体重力的“浮力秤”,装置如图所示。
他们将用作秤盘的空心圆柱体坚直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为“0”,然后在秤盘上放10牛的物体,在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上“l0牛”,小组同学对如何标记浮力秤上0~10牛的其他刻度有一番争论(如图)。
为此他们继续实验研究,在秤盘中分别加上所受不同重力的物体,测出水面离“0”刻度线的距离,结果如下表所示(g取10牛/千克):物重G/牛O 2 4 6 8 水面离“0”刻度线的距离h/厘米O 1 2 3 4(1)分析表中数据,能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当水面离“0”刻度线3.5厘米时,秤盘上所放的物体重为________________。
(3)当水面处于秤盘“0”刻度线位置时(如图甲),测得水面距离盘底0.05米,已知秤盘的底面积是200厘米2,则秤盘受到的浮力是多少?(4)当水面处于秤盘“20牛”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乙),秤盘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2.(6分)右图为a、b、c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3)M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_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
(2)t℃时,将m克硝酸钾、竹克氯化钠分别溶解在20毫升水中恰好饱和,则m_______ n(填“>”、“<”或“=”)。
4.(6分)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随温度t变化的规律,得到如下表所示的一组P和t的数据:实验次序 1 2 3 4 5气体的温度t(℃) 0 25 50 75 100气体的压强P(千帕) 100 110 120 130(1)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当气体的温度为100℃时,气体的压强应为_______千帕。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第一章电与磁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
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线圈匝数50匝50匝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电流(安)0.8 1.2 1.5 0.8 1.2 1.5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 0 0 3 5 8(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文库独家】第 1 章 实验探究题1.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 到的重力”。
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 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 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 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 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 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 等步骤进 行对比。
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
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⑵小刚根据图中 B 、C 、D 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 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 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
你认为小刚 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错误”), 原因是 。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 了探究。
⑴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 0~5 N ,分 度值 0.2 N )、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 块(9 g 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 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 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 上浮的条件。
⑵乙同学的探究方案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蜡 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
为了使浸没在水中 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 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要点点击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乐自主研学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气体B、液体C、固体D、真空2、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3、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A、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C、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D、无法确定4、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二、填空题5、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
小明同学发现,在锣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6、“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中的金属珠子撞击产生而发声,而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7、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即使靠得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这是因为。
8、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然后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9、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5 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 m。
10、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事实是:。
三、分析与思考11、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
具体的方法是:将铸铁自来水管中的水放尽,然后在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测得两次相声相隔2.5 s,已知铸铁管长913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声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浙教版八上科学探究题练习第一章1.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然后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
(1)在图乙位置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N。
(2)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
(3)继续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最后突然变为0,示数为0时物块处于(选填字母)。
A.漂浮状态B.悬浮状态C.沉底状态2.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艾学习”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用测力计测出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B.将适量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读数为V1;C.将测力计下面所挂小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里的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读数为F1;D.记下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量筒内液面处读数为V2;E.快速提起液体中的小金属块,读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2和量筒液面处读数为V3。
问题:(1)为减少误差,合理的实验顺序编号为;(2)用实验步骤中的测量值符号(和g)表示该液体的密度ρ= 。
3. 为了研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小华同学选用不同的圆柱体A、B、C、D进行实验,已知A、B体积相同,C、D体积相同,A与C的密度为ρ1,B与D密度为ρ2,且ρ1<ρ2。
为了便于观察圆柱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他分别在圆柱体上标注出间距相等的刻度线,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
待圆柱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相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同。
(2)分析比较图甲和乙或丙和丁中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归纳得出:不同材料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4. 用上述实验所得食盐晶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流程如图:(1)指出上图实验中的一处错误:;(2)在改正错误操作后,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选填序号);A. 增加适量的食盐晶体B. 减少适量的食盐晶体C. 调节平衡螺母(3)下列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药品等自身原因造成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选填序号)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与探究专题1【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以下图示步骤进行实验,图(5)中F5测量的实验过程中由(1)(2)(3)(4)四个实验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用物块按照方案中(1)(4)(5)(6)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结合图中数据,计算物块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或“不变”)。
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第6节物质的分离------“实验:结晶法、过滤法、蒸馏法以及粗盐的提纯”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3节大气的压强------“实验:测量大气压”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有关;(内装水银)。
将烧瓶放入水℃时的压强,并在压强计的左侧标出水银面的高度记为A。
℃,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压强计的右侧注入水银,直【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写出一条即可);,以此来替代图a中的花盆,你觉得图a和图b哪种方。
------“探究:植物激素的功能”A的情况。
“实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柯和小妍分别用下图所示的电路图“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获得数据记录在小妍的实验及记录(1)综合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有关;灯泡的亮暗与通过灯泡的电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则故障是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某同学在测量了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AE导线的A端拆下,接到柱上,测量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时,可以判断此时小灯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开始移动,直到灯泡正常发光,在此过程中测得小灯泡电流和电压的几组数据,并正确画出曲线a,如图乙所示,该实验小组选择。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之实验探究题参考答案1.【答案】(1)④(2)浸没在水中;多次重复实验(3)G1-G3 =G2-G4【解析】(1)该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因此要选择两种不同种类的物质,为了控制变量,则物体的体积要保证相同,所以选用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故答案为:④;(2)该题采用的是称重法测浮力,所以物体要浸没在水中;该实验是规律性实验,因此要多次重复实验,寻找普遍规律;故答案为:浸没在水中;③多次重复实验;(3)如果浮力的大小与密度无关,则会液体的种类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相同,又是都浸没在水中,因此受到的浮力相同,则实验的数据关系是G1-G3 =G2-G4;故答案为:G1-G3 =G2-G4;2.【答案】(1)引流;①④⑤;AC(2)溶解;ACD【解析】(1)操作④是过滤,在过滤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粗盐提纯时先溶解后过滤再蒸发结晶得到较纯的盐,则对应序号为①④⑤;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会有部分食盐没有溶解,导致得到的食盐较少;故A正确;B、滤纸破损会导致过滤的不干净,部分杂质会留在食盐中,导致食盐的质量偏大;故B错误;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会导致食盐丢失一部分,得到的食盐会减少;故C正确;D、没有干燥的精盐中含有水分,导致所测精盐质量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引流;①④⑤;AC;(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A.制得的食盐还不纯,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脂质量分数也偏小;故A正确;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溶剂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 错误;C.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导致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C正确;D.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大,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E.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E错误;3.【答案】(1)2.4(2)变大;C(3)A(4)B(5)①②⑥⑦【解析】(1)F浮=G-F=4N-1.6N=2.4N;(2)铁快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通过①→③→④的过程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故可验证上述猜想C 是正确的;(3)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铁块都是完全浸没,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再变化,只改变其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浙教版8年级上册第一章实验探究题一、水的分布与组成1.(2018八上·杭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
①带来水汽②调节气候③增加光照④输送热量(2)下列有关图乙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实验中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②A、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3)在甲乙两种现象中,水都发生了变化。
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 或“化学”,下同)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2.(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理论上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
由这一事实可以推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两种气体________相同(填编号)。
A.原子数B.质量C.分子数D.电子数(2)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下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液态水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①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②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③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④反应前原有氢气________mL。
3.(2018八上·天台期中)如下图所示,左图是教材课后练习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右图是台州市某科学老师针对左图实验自创新实验装置。
右图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变化,只用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0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一、单选题1.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答案】B【解析】A.因为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故此选项符合实际;C.因为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g,1kg太大了,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因为始终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20mm=2cm太短了,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在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与实际差距较大的是()A.身高1.68m B.质量500kg C.体温37℃D.步行速度1m/s 【答案】B【解析】A.中学生身高1.68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质量约50kg,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体温约37℃,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PM2.5 ”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缘由,其中的“2.5 ”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解析】“PM2.5 ”颗粒物的直径特别小,比毫米要小的多,它的单位是微米,应选C.4.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视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开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解析】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行避开.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多次读数可以减小读数时估计偏大偏小而产生的误差,即偶然误差.而系统误差只能通过改进试验方法与试验器材来完成.A,B是读数时的错误,不是误差.错误的测量只能舍弃不能弥补.故选C.5.于娜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下:8.98cm、8.99cm、8.56cm、8.97cm.那么,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A.8.87cm B.8.88 cmC.8.98 cm D.8.99 cm【答案】C【解析】在8.98cm、8.99cm、8.56cm、8.97cm中,8.56cm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8.56cm,应当去掉;物体长度为:8.98cm+8.99cm+8.97cm=8.98cm3,故C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故选C.6.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一本书的长为18.55c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毫米作单位时,书的长为185.5mmB.最终一位数字5是估读值C.这个值精确到毫米D.没有估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答案】DA.18.55cm=185.5mm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则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值,185.5mm最终一位数字是5,是估读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则这个值的精确程度就是毫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测量值185.5mm 最终一位数字5 是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出来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浙教版8年级上册第四章1-4节实验探究题一、电荷与电流(共3题;共16分)1.(2019八上·余杭期末)“为什么丝绸要与玻璃棒摩擦而毛皮要与橡胶棒摩擦”这个问题困扰着刚学习摩擦起电的科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于是他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首先是一道题给了他们启发:①用丝绸分别摩擦玻璃棒和保鲜膜,再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保鲜膜靠近,两者会相互吸引。
可见保鲜膜经丝绸摩擦后带的是________电荷.①丝绸、玻璃棒、保鲜膜三者相比,在摩擦时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玻璃棒,最容易输获电子的是________。
于是就排出了这三种物质捕获其他物质的电子能力的强弱,如法炮制就可以得到一张“摩擦起电顺序”表。
他们感觉问题有了头绪。
(2)然后成员们做了一些材料,排了序,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很难判断,他们想网上会不会有“摩擦起电顺序表”,于是上网查询,果真如愿。
根据你所学的摩擦起电知识和“摩擦起电顺序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B.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C.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D.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3)解决了该问题后,同学们又发现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能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________。
【答案】(1)负;保鲜膜(2)C(3)先用细线将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塑料吸管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相互排斥则带正电。
(或其它合理答案)【解析】(1)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而保鲜膜与它相互吸引,说明它们带异种电荷,即保鲜膜带负电;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丝绸带负电,即丝绸俘获电子能力大于玻璃棒;丝绸摩擦过的保鲜膜带负电,说明保鲜膜俘获电子能力大于丝绸,因此最容易俘获电子的是保鲜膜;(2)A.根据顺序表可知,纸在左,橡胶棒在右,那么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因此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B.根据顺序表可知,纸在右,玻璃在左,那么玻璃容易失去电子,那么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B错误;C.橡胶在左,保鲜膜在右,因此橡胶棒容易失去电子,那么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故C正确;D.玻璃在左,保鲜膜在右,因此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D错误。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1.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甲、乙做实验得到数据如下所示:⑴请你在Vm—坐标纸上用图象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⑵通过对以上图象的分析,你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只要写一条)⑶甲、乙两种物体放入水中的最终状态情况如图所示。
请你指出图中A、B分别属于哪种物质?并说明在相同体积情况下,它们所受浮力BAFF:是多大?3.图a是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
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 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最后调节实验步骤A缸B缸①1000mL池塘水1000mL自来水②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③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④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⑤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4.小刚想了解花生油的密度:⑴ 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____ __的.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如图的位置,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 ,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8g ,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质量(g ) 花生油的质量(g ) 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 3) 花生油的密度(g/ cm 3)150 106.8(4)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4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
(3)如图15所示,A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 、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 、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 3;6.小芳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和小桶测食用碱面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I .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G 1=0.9 N .Ⅱ.把碱面放入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碱面的总重G 2,如图.Ⅲ,把小桶中的碱面全部放入量筒并摇匀,测出碱面的体积V .如图.(1)请根据图示,读出测量数据并填入表格中.(2)写出计算碱面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计算出碱面的密度并填入表中(g 取10 N/kg).▲(4)小芳无意间将如图所示的量筒在手上墩了几下,发现量筒的示数变小了,由此可知,粉末状的物质墩得越实,7.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中(1)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后,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16所示,此时他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调。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B.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C.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根据以上操作可求出盐水的密度ρ=。
(3)小明在和同学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缺陷,造成测出的盐水密度误差较大。
你认为其原因是▲。
8.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16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 ______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5)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9.小宇同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测定“鲁花”牌花生油的密度,a、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17(D)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侧调节,b、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按图17的A、B、C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1)小宇所测油的质量为 g,油的密度为 g/cm3。
(2)请你分析一下,这样测出的结果油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答:。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如何改进?答:把ABC改为(写序号)22.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2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在图22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一个)▲10.(1)小刚在称量矿石质量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操作,他的错误在于。
用正确的方法称量,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
(2)小刚有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
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ml。
(3)小刚算出矿石的密度为▲kg/m3。
1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方法)。
12.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
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①影响因素:②实施方案:③通过实验得出。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1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
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 3) 。
14.下国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 ;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①ABCDE ② BDCEA ③DBCAE⑶指出并纠正图中一处错误: 。
15.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
(2)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 g ,配制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 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16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 ;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
(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 ,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2)该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4.9 2 水 5 朝下 4.9 3 水 5 朝侧面 4.9 4 水 10 朝侧面 9.7 5 水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18.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 。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 ,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