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能力培养[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培养初探传统的作文教学基本按照“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三步曲进行,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而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性。
因此,笔者认为,要转变作文评改观念与方式,给学生自主评改的权利,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的过程中。
在整个评改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作用,制定作文能力训练评价表,采取多元互助的评改方式。
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一、作文评改现状分析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作文评改困扰语文教师,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教师评改学生作文耗时长、强度大,但遗憾的是收效甚微。
学生在取回自己的习作,看到老师模式化的评语时,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更不知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所以,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性。
田玉老师“作文学评”关于作文自主评价的理论,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更多思考。
我觉得,要破解这一难题,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学会进行自主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转变作文评改观念与方式1. 给予学生自主评改的权利。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叶圣陶先生还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可见,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
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不单单因为批改作文是一个评改的过程,更是一个对写作知识认知的过程、对写作技法运用的过程、对写作要求理解的过程。
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评改过程,可以获得写作的过程体验,也给学生创设表达、对话、合作的机会,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内化提高。
另外,在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乐于参与语文活动。
低年级作文能力培养刍议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论述了怎样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为低年级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作文能力;积累;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儿童作文能力应“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低年级虽不设作文课,但要进行作文基本功的训练。
如果一、二年级不注意从这方面进行训练,到三年级突然提出命题作文,学生就会不知所措。
那么,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
”确实,只有多读多练,广泛接触生活,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当胸中有了大量的积累,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词发,写出好文章来。
1、指导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
一年级下半学期,当学生已初步掌握拼读的基本技能时,我就让学生借助拼音阅读注音的课外读物。
如《世界著名童话注音读物》《拼拼读读画报》《小主人报》等。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我便经常有感情地给学生朗读。
有时还请一些家长辅导他们的孩子,或让那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也来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
我还让学生们量力而行的背诵一些好词佳句和蕴含哲理而富有童趣的诗歌。
这样,我把单一、毫无目的的读书看报变为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过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
二年级开始,我让学生学会摘录。
鼓励学生剪贴报纸,摘抄报刊杂志中写人记事的好词佳句。
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逐渐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
2、加强背诵训练,提高记忆力。
古人读书十分重视背诵,背诵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提供“范型”。
学生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写作时构思行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
低年级课文及配套读物中的文章短小精悍,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我经常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要求他们背诵每篇课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不仅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文教学创新能力语文素养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
有的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
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
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
也是内容空洞。
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
马头牛嘴对不上。
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呢?一、让学生想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知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
陶铸在《思想?情感?文采》一文中说:“只要你是有心人,对社会主义的事物有高度的热情,对事物经常接触,时刻注意,那你就可能发现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陶铸的这些话中的有心人,即是对事物感兴趣的人。
从而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1.了解学生思想,出题使之愿为表达心声譬如:我了解到最近一段时期,学生对某一科作业过重特别反感,可对这一科老师又敢怒而不敢言。
此时,我抓住时机,针对这一现实,我就出一个题目《老师,我想对你说》,并声明为学生保密。
这样,学生的思想大门被打开,聚集了多日的感情岩流便喷薄而出,言为心声,各个写得掷地有声,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2.设置情景,使之跃跃欲试一次,我班王喻晓同学在浴池拾到一根金项链,想方设法找到了失主。
失主十分感激,写了一封表扬信。
我就在班里读了这封表扬信,并让喻晓同学谈了对这件事的体会和感想。
当时,我注意到五十多双凝目而视的眼睛,肃穆的表情,以及给喻晓那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随即出一个作文题目《闪光的不仅仅是——》。
题目一出,立时,学生伏案挥笔,班里只有写字的唰唰声。
由此可见,如果学生能主动地,饶有兴趣地去写作,那么作文的效果一定是可喜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要怎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要怎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篇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以期促进小学阶段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的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写作能力现状策略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语文阅读是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
新课标中指出,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最终实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如何激发小学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开展并不理想。
在小学阶段开展的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内外的阅读量较少,只是学生在写作时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写作手法生硬、文章结构不够条理、语言单调、词汇贫乏。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小学学生写作时感到吃力,长此以往,小学生对写作就会产生厌烦、抵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培养四种习惯提高作文能力学生写作文时,不管自己是否感觉到,其所做的一切,都在表现着某种习惯。
习惯是客观存在的,它随时都在学生的作文活动中起着作用。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老师对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当务之急。
如果一个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那他写作就会事半功倍了。
多年来,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作了以下探索:一、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积累素材的习惯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
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
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
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
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
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我们知道写文章必须“言之有物”,这“物”就是人、事、景、物。
而这一些无不来自生活。
观察搜集积累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
联想即从眼前看到的事物、出现的景象,想到曾经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另一个事物,取其相似点或相同点,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应当摈弃好高骛远、拔苗助长的训练,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多写生活作文,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的搜集素材的习惯,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既是提高他们学术水平的需要,也是帮助他们成功应对未来职业挑战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帮助他们成为出色的作者。
一、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首先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
教室应该有充足的光线和舒适的座椅,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思考和写作。
此外,教室中可以悬挂一些写作相关的图片或标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写作任务,并设立明确的写作目标。
同时,教师也应当及时反馈学生的作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通过持续的写作训练和反馈,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
四、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写作技巧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例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如何进行逻辑推理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写作策略,例如如何开展调研和搜集资料、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计划。
掌握这些技巧和策略,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是小组合作写作、辩论式写作、写作比赛等形式。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六、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分享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写作分享和交流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展示或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提供互相评价的机会。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
语文老师都有同感:每当布置作文作业或者宣布试卷要求写作文时,讲台下便“唉声叹气”,甚至在正规也都会有一些学生作文交白卷。
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作文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知识、思想品质等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是整个中学阶段语文训练的核心与灵魂。
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所以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
那么,如何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此谈谈作文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作文作文能力提升方法一、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词汇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它精辟而扼要地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
这说明只要多读精华的文章,就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出顺畅的语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过去,由于学生读文章读得少,他们的口头语言得不到相应的训练,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差,要写出来好的文章就会更加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调学生多朗读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章,特别是教科书中的课文。
因为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锤炼而成的,字词准确,语法规范,语句生动、形象,文段精彩,逻辑性强等,都是学生要学习的典范。
如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杨朔的《荔枝蜜》,等等,都是很优秀的文章,并且内容通俗易懂。
若经常朗读这类文章,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并掌握字词句的正确运用,培养出顺畅的语句。
对于那些学生写文章语无伦次,废话连篇的毛病,从中减少一些写作中病句、错字繁多的现象。
所以,重视学生对文章的反复朗读,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最基本、最容易做到的方法。
二、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无论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内容材料都来自观察。
离开观察,就不具备写作素材,就不能把文章写好。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写作素材。
因此,观察是积累素材、写好作文的前提。
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对初中生写作能力要求有如下概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
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常常“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怕作文,这是什么缘故呢?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研究。
一、正确引导,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些学生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不要学习写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了解作文,通过实例说明作文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如我们日常工作中要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农村有时贷款要写申请报告,工厂生产的产品要写广告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给亲友写信等等。
写作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学生想一想,如果没有写作,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能够流传下来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如果没有文字的说明能够推广和应用吗?使学生认识到写文章不仅是我们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社会的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
教育学生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应该明确时代赋予的重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然离不开写作知识),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树立起学习写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二、逐步克服畏难心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优秀7篇】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篇一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一、巧引妙渗《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
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
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
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
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
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
“”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
“……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
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
“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
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
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三管齐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要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作文知识。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应从三方面考虑,即积累、表达、评改。
一、积累积累是有意识、主动地捕捉作文素材。
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呢?1.积累好词佳句。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从课文、课外读物中,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并分门别类地把它们记在积累本上。
然后,利用课堂或者课下时间进行集体编故事、词语接龙、赞美大自然景物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
另外,在让学生把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的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弄懂句子的含义。
一般采用查字典、问老师、询家长、全班信息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之时能用对、用好、用活。
2.写作素材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学生作文尤其如此。
平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并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融入沸腾的社会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后,让学生通过日记这种形式将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内心的积淀就会越来越丰富。
比如,我让学生亲身走进学校的草坪(其实是一个杂草园),让他们去观察、感受、体验,然后模仿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写成《我校的“百草园”》;在过完国庆长假后,我让学生回味自己的长假生活,写一篇《快乐的十一长假》或《这真是一个xx 的假期》等作文。
这种方式,使学生实现了生活与作文的“对接”。
二、表达从积累材料到完成作文,必须有内容,会表达。
对于学生来说,这需要一个过程。
这就要从说的表达开始,然后到写。
那么如何从“说”引导学生“写”呢?1.续编故事法。
在每册语文课本中都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在深入学习这些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对一些课文,如《艺术品》《项链》等结尾留有想象余地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接着往下续说、续写,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表现自我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在教学中,学生作文没有少写,老师也没有少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路人。
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
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
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一、加强兴趣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切智力的东西都依赖于兴趣”等许多至理名言中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作文教学时我常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作文起始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2〉根据儿童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同眼前的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写作的动力;〈3〉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写作的积极性;〈4〉抓住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不断培养并且提高。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足培养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富于想象和联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思维活跃。
浅谈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有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
但传统的作文教学、训练方式,使学生思维呆板,抑制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因此,老师要摆脱指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不背包袱,张扬个性,思路不拘一格,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求异创新,畅所欲言。
一、命题力求形式多样,激发创造热情。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文章的题目,通常是由作者自己确定的。
但是,学生的习作训练则不同,出题的和作文的往往不是一个人。
学生作文一直被要求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本无可非议,但许多作文的命题年年如斯,毫无新意,使孩子们觉得兴味索然,提不起写作的兴致。
所以,命题时方式应多样化,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同时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要有童趣,宜小宜实;。
当今的孩子好奇心、想象力之强,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无疑是大好事,我们何不好好利用?实践告诉我们,老师在作文的命题上多花点心思,相机创设多种形式命题,在”趣”字上下功夫,不但可引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还能活跃孩子的思维。
只要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想象之水便会如泉喷涌,不愁无米下锅。
例如:写课后创意小文章。
即结合刚学完的课文,或顺延其故事情节,借题发挥,通过推测、设想、假设进行补充;或干脆来个”老文新写”,换上孩子们自己的思路,或换一换人称体裁。
这种练习,由于学生对教材熟悉,且有新鲜感,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容易引发联想,思想有火花,因而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火花”的碰撞会诱发新的”火花”,因此,学生写作的兴致高,且小文章往往容易一气呵成,当堂可完成。
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又如学生们都很喜欢的编写童话故事。
我曾尝试让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毛巾或笔盒回来,或独立或两三人一起编一个小故事,孩子们一改以往作文课上不爱说的习惯,个个说得眉开眼笑,兴致勃勃,编写的故事情节曲折,颇具新意。
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现阶段中学作文教学运用的是求同思维方法,忽视学生的个性,学生写出的作文形式呆板单一,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没有时代特色,没有创新思维。
学生不愿作文,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可以从思维品质方面着手。
作文就是以思维为核心,是学生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
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一种先前准备。
如果没有活跃、敏捷的思维,是不可能写出好作文的。
各种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是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是指由知识中的一点联想到另一些知识的一点,然后再联想到其他知识的相似的一点,这样的横向思维。
由此可见,要想培养思维广阔性,必须大量阅读丰富的知识。
大家都知道:读与写是不能分家的,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落实,读写完美结合,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但现状却令人堪忧:现在的中学生,一部分学生几乎不读课外书;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书。
学生写作文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脱离实际,远离生活,就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就难以发现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
反之,就难免会枯燥乏味。
所以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多方面的给学生提供吸取课外知识的渠道。
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
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刍议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
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头疼,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
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
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一、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
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
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
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
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
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
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
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尽量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
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培养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爱好写作文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培养作文兴趣养成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
一、创设情境,激活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说明愉快情景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学生产生兴趣时,就会把作文当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需要。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民族风情片段。
学生一边欣赏,我一边点评片段中各景点,场面的奇妙之处,看完后让学生作文。
通过创设愉快的情景,学生作文时不但感到轻松易写,而且写出的作文有板有眼,有血有肉。
如:有的学生从“服饰”写出少数民族的朴素、干净、爱美。
有的对“田间边插秧、边对歌”劳动场面的描写,表现民族儿女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有的从办喜事进门前唱“开门歌”,用餐前唱“筷子歌”。
待客时“大碗酒、大块肉”,歌、酒并举等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大方等等。
不到两节课时间,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脱手而出。
二、贴近生活,满足作文需要生活是作文材料取之不竭的源泉。
学生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而发自内心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
例如,教学补充题作文“我最”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中,记忆深刻,影响最大的人、事、物写进作文里。
这类题目对初中生来说,在脑海里存放的素材较多,写起来材料充实,而且意义深刻。
如有位学生在题为《我最怨恨的家》写道:“我快要初中毕业了,学习任务重,时间紧。
放学后,我独自一人钻进那冰冷让人畏惧的家。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和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充分的写作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提供充分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周围环境、分享经验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写作的启发和创作的条件。
充足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
二、注重写作技巧的教学写作技巧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写作技巧,包括语言表达,段落结构,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范写作、修改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写多练,通过写作任务和练习题目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详细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写作技巧。
四、开展合作写作活动合作写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分组或合作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一篇作文或项目。
这种合作方式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经验,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才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深刻的思想。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模仿和借鉴优秀的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反思和写作评析,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
六、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都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写作计划,提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和训练。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措施。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 激发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我发现很多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无话可写,对作文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教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将事半功倍。
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怎么写。
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入手。
例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
在写作前,先叫学生回忆一下游戏的过程,然后再叫学生把游戏中的经过感想按照一定的顺序口述出来,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然后再叫他们把说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随之而来了。
2.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把博览与精读科学地结合起来,博览就是让学生广泛涉猎一些精彩而有意义的故事、趣闻,先进人物的事迹,古今佳话,名言警句等,并要求他们写摘要或做成剪报,把需要保存的资料分门别类地积累起来,以便作文时随时查阅,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对一些优秀的文章或名篇,要细读,潜心揣摸,体会别人是怎样围绕中心合理地安排材料,布局谋篇的,对于其中好的章节、句段,特别是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要重点读,甚至熟记于心,我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勤动手,多写读书笔记,这样,学生书读多了,从中涉取了更多的知识,还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语言,也学到了他人的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时,学生自然觉得思路开阔,得心应手。
3.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知道,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为文章的内容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要写好作文,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生活的积累。
新大纲对中年级就提出了这样的写作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本文论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会读到会写,读写结合,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写作激情,发挥想象力,做到让文章情景交融,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做好什么事,都必须首先培养他在这件事上的兴趣,如若不然,只会让事情适得其反,越做越糟。
同学们为什么会感到无法下笔,难道是自己的生活一片空白,真的没什么可写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们缺少观察,不懂得开阔自己的眼界,知识面太过狭隘。
因此,当你丢给他们一个题目的时候,他们不懂得如何同自己的生活联系,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故而,头脑里除了空白还是空白,那就真的是无从下笔了。
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况,我们应该如何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呢,让他们做到心有所想,笔有所述呢?一、要培养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你所做的事没有兴趣,那么那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更谈不上快乐了,试想每天被别人压着做某件事,那么效率可想而知。
所以,当务之急,我们要培养同学们对待写作的兴趣,调动同学们对待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琐事,学会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感,只有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了,那就将摆脱无从下笔的尴尬境地了。
作文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延续着简单化,固定化的模式,同学们一直处于“要我写”的被动地位。
然而兴趣可以让我们改变这种被动的模式,变成“我要写”。
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这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将是他们探索写作奥秘的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我觉得一个人要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他必须有开阔的眼界、渊博的知识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我们就要先从读开始了,学会站在读者的位置写文章,更要学会站在作者的位置去品读文章。
所以会读也是写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要善于观察,以周围的人和事作为文章的题材,可能更能让我们产生一种表达的欲望,毕竟对于接触过的东西,我们写起来才不会天马行空,虚无缥缈,如空中浮萍,经不起风吹,经不起雨打。
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
”成为学生中间流行一时的口头禅。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在作文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笔。
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摸清学生作文心理的发展规律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儿童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在儿童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旧的、比较稳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和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是包含复杂构造的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
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组成:1.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作文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2.语文知识、写作知识的水平,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水平;3.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习惯等非认知因素的水平;4.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表现;5.注意力、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
二、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
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以往的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
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
浅谈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普遍怕写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仿写课文、引导观察、反复训练、大胆创新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把“仿——写”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047-02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学生写作的过程离不开从模仿到独立创作的过程。
而模仿的对象首先是课文。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路,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立意、构思、语言表达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在以后的作文中加以应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平时的小练笔,也就是将课文中学习到的表达方式、优美的语句转移到平时的写作中去,做到读中悟写,读中练写,以读促写。
一、仿写课文,分类训练
现在课文中各单元习作题目都是以本单元中的讲读课文为模板
而设计的,这充分体现了儿童学习习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模仿是儿
童的天性,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学生习作的开端。
学生作文能力的获得,先是通过认知事物,形成记忆,然后探索写作规律,加以模仿,最后才有了自己的创新。
当然,仿写绝对不是生搬硬套例文,它是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和周围的人进行仔细的观察、认知,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再模仿别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并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
仿写,既可以是内容上的模仿,也可以是结构上的模仿,甚至是表现技巧方面的模仿。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时,不必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只要能模仿其中的一方面就可以了。
例如课文《鸟的天堂》的倒数第三、四自然段,课文主要写鸟很多,但作者不是直接写鸟很多,而是通过鸟的声音,动作来表现的。
学生学习这段课文后,就可以从结构上仿照这一写法进行仿写。
通过模仿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学习别人表达事物的方法。
二、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因此,我们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并能及时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用写日记方式表达出来的良好习惯。
“观察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日记就会像记流水帐一样,同样达不到提高写作的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叙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加以巧妙地引导,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写作的目
的。
如有一天,我们学校的一株茶花开了,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我并不放过这一引导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我就利用下课时间,组织学生到这株盛开的茶花旁进行观察。
在观察时引导学生从茶树的形状,叶子,花的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然后以“我校的茶花开了”为题写一篇日记。
第二天,学生的日记交了上来,我看了一下,学生是这样写的,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株大大的茶树,今天这株茶树上开出了好几朵美丽的茶花,漂亮极了;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株茶树,茶冠是椭圆形的,今天在这墨绿的树叶上添上了几朵美丽的茶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风一吹,美丽的茶花像是在向我们点头微笑。
我把这两篇日记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评出谁写得较好。
通过对比,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观察、表达的方法了。
除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表达以外,还可以要求学生一手一本“好词好句”,让学生平时在书本上、电视里、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下来,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通过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能慢慢地得以提高。
三、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系统地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叶圣陶说过:学生的作文是从说话开始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分学段的目标部分,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才称为“习作”,这充分体现了口语表达对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教师在第一学段教学中就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在说话课的时候,通过创设
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然后要求学生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在学生学会写上几句完整的话时,由浅入深地要求写一段较为通顺的话,再到写一篇作文。
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一个系统明确的目标,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各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确定作文的教学目标,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要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再逐渐加大难度。
四、大胆练笔,力求创新
在学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只有通过这样不断训练,循序渐进,学生的作文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
只有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地用“我”之笔表达“我”之心,才能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
(责任编辑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