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度的两处折射
- 格式:docx
- 大小:18.72 KB
- 文档页数: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特性: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
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分界处,不仅会发生折射,也发生反射,例如在水中,部分光线会反射回去,部分光线会进入水中。
反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相同,折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不相同。
定律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两点一面)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角的性质:折射角(折射率大的一方)小于入射角(折射率小的一方)(不能反着说);(在真空中的角总是大的,其次是空气,注:不能在考试填空题中使用)折射率玻璃'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表示4、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以上两条总结为:谁快谁大。
即为光线在哪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快,那么不管那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都是较大的角,在真空中的角度总是最大的)5、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6、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真空除外),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P.S.:1、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方向不变,但光的传播速度改变。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是不同的。
气体〉液体〉固体(折射角度){介质密度大的角度小于介质密度小的角度}4、光从一种透明均匀物质斜射到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的程度与后者分析的折射率有关。
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物理学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光是一种电磁波,作为普通物质构成基础的粒子,它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光学现象,深入理解这些现象对我们认识光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遇到物体的边界时,发生方向改变并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可以用平面镜反射和曲面镜反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平面镜反射平面镜反射是指光射向平面镜时,光线与镜面垂直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种反射形成的图像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但是左右颠倒。
2. 曲面镜反射曲面镜反射是指光射向曲面镜时,光线与镜面垂直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曲面形状的不同,曲面镜可以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会汇聚在一点,形成实图像;凹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则会分散出去,形成虚图像。
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两个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根据斯涅耳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个关系: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光的折射同样可以通过平面界面和曲面界面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平面界面折射平面界面折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通过一个平坦的界面。
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斯涅耳定律,根据两个介质的折射率可以计算出折射角。
2. 曲面界面折射曲面界面折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通过一个曲面的界面。
曲面界面折射与平面界面折射类似,但是由于曲面的形状不同,折射光线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斯涅耳定律和曲面的形状,可以计算出折射光线的方向和折射率。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光学器件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特性,我们可以制造出各种光学器件,如平面镜、曲面镜、棱镜等,用于照明、成像、测量等各种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 21 讲《光的折射》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2.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4.会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图示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M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θ【高清课堂:《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日常现象:(1)筷子“弯折”;(2)池水变浅;(3)海市蜃楼。
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如下图所示:2、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要点二、光的折射规律【高清课堂:《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一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要点诠释:1、两角关系:(1)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注意无论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在空气中的角总是较大的。
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学习目标] 1.了解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难点)。
2.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和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重点)。
一、波的反射和折射1.波的反射(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如水波遇到挡板)时会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反射规律:反射线、法线与入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与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波的折射(1)波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同样,其他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也发生折射。
(2)水波的折射:一列水波在深度不同的水域传播时,在交界面处将发生折射。
1.在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反射波与入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频率相同吗?波长相同吗?答案在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反射波和入射波的频率都与波源的频率相同;反射现象是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由v=λf可知,波长也相同,而折射现象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同,波长也不同。
2.波在发生折射过程中,方向一定改变吗?答案不一定,如果入射波垂直于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波的反射和折射中各物理量的变化(1)波的频率是由振源决定的,介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因此不论是反射还是折射,波的频率是不改变的。
(2)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波反射时是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不变,波折射时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改变。
(3)波长是由频率和波速共同决定的,即在波的反射中,由于波的频率和波速均不变,根据公式λ=vf可知波长不改变;在波的折射中,当进入新的介质中波速增大时,由λ=vf可知波长变长,反之变短。
例1一列声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长为0.2m。
当该声波从介质Ⅰ中以某一角度传入介质Ⅱ中时,波长变为0.6m ,如图所示,若介质Ⅰ中的声速是340m/s 。
(1)求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时的频率;(2)求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3)若另一种声波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为1400m/s ,按图中的方向从介质Ⅰ射入介质Ⅱ中,求它在介质Ⅰ和介质Ⅱ中的频率之比。
光的折射原理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原理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透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改变其传播方向。
而凸透镜又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光学元件,其两个曲面都向外弯曲。
在凸透镜中,光线依据折射定律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一个成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定律。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玻璃)中时,光线发生折射,其折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凸透镜能够通过其曲面对入射光线进行折射,使其产生一个聚焦的效果。
在凸透镜的中心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被称为透镜焦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物距大于F的实焦点F',另一个是物距小于F的虚焦点f。
当入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在焦点F'处聚焦。
而对于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如果入射角度大于焦点处的最大入射角度,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发散,在虚焦点f处形成一束发散的光线。
凸透镜成像涉及到两个主要原理: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第一焦点和从光心出发入射的第二焦点和中心光轴上其他位置入射的光线。
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它的像会在焦点F'处形成一个实像,实像是倒置的。
当物体离透镜较近时,成像会在虚焦点f处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F'处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并成为平行光线。
当光线经过透镜后,会经过第二个焦点F并最终出射。
这时候,光线将再次集聚在焦点F'处,形成一个无穷远处的实像。
这说明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之一:无穷远处的物体成像于焦点F'处。
另外,当光线从光心(透镜中心)出发,经过凸透镜时,光线会保持直线传播,不产生折射。
这个特点被称为光心法则。
根据光心法则,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将沿着原来的路径进行,只是方向变化。
综上所述,光的折射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密切相关。
双折射原理及应用双折射(birefringence)是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
它们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
当光射入各向异性晶体(如方解石晶体)后,可以观察到有两束折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双折射现象。
两束折射线中的一束始终遵守折射定律这一束折射光称为寻常光,通常用o表示,简称o光;另一束折射光不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这束光通常称为非常光,用e表示,简称e光。
晶体内存在着一个特殊方向,光沿这个方向传播时不产生双折射,即o光和e光重合,在该方向o光和e光的折射率相等,光的传播速度相等。
这个特殊的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光轴”不是指一条直线,而是强调其“方向"。
晶体中某条光线与晶体的光轴所组成的平面称为该光线的主平面。
o光的主平面,e光的光振动在e光的主平面内。
如何解释双折射呢?惠更斯有这样的解释。
1.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一束光线进入方解石晶体(碳酸钙的天然晶体)后,分裂成两束光能,它们沿不同方向折射,这现象称为双折射,这是由晶体的各向异性造成的。
除立方系晶体(例如岩盐)外,光线进入一般晶体时,都将产生双折射现象。
显然,晶体愈厚,射出的光束分得愈开.当改变入射角i时,o光恒遵守通常的折射定律,e光不符合折射定律。
2.光轴及主平面。
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时,我们将发现,在方解石这类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光沿这个方向传播时,寻常光和非常光不再分开,不产生双折现象,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
天然的方解石晶体,是六面棱体,有八个顶点,其中有两个特殊的顶点A和D,相交于A、D两点的棱边之间的夹角,各为102°的钝角.它的光轴方向可以这样来确定,从三个钝角相会合的任一顶点(A或D)引出一条直线,使它和晶体各邻边成等角,这一直线便是光轴方向.当然,在晶体内任何一条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的直线都是光轴.晶体中仅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称为单轴晶体(例如方解石、石英等)。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风别具特色,“易安体”词风给后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前后期词风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点。
前期词风悠闲风雅,后期词风悲怆婉约。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杰,词坛传奇。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
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上阕——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
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粉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娇态可人的纯真少女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封建礼教十分森严的宋朝,一个闺中女子酒醉晚归,可视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深闺中的女子多是纤弱,没有自由,而词人并非这样。
光的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一、折射定律1.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从第1种射到该介质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的现象.(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第1种射到该介质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n12(式中n12是比例常数).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作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即n=.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3.理解由于c>v,故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技巧点拨一、折射定律1.光的折射(1)光的方向: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2)光的传播速度:由v=知,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一定发生变化.注意: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但这种情形也属于折射,光的传播速度仍要发生变化.(3)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当光从折射率小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大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2.折射定律的应用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基本思路:(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图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利用折射定律n=、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列方程,结合数学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运算.二、折射率1.对折射率的理解(1)折射率n=,θ1为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一定为入射角;而θ2为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一定为折射角.(2)折射率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共同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必然联系.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1)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跟介质的折射率n有关,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大于光在任何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1.(2)某种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小.例题精练(德州二模)竖直放置的三棱镜的横截面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60°,直角边AB的长度为L。
一种制度的两处折射
论《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对科举制描写的不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①可谓是天下身处儒林人士的毕生之梦。
自隋炀帝创立科举制这一伟大的政治改革。
使天下读书人的仕途更为坦荡。
“金榜题名,衣锦荣归”更是每一个读书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
自此以后,科举便于名利,便于世俗,便于千万士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正是如此,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从“十年寒窗无人问”到“一举成名天下知”②的华丽转身。
以至于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③的思想久远流传。
也就使得寒门学子深深的陷入泥潭,痛苦的挣扎。
所谓,有弊之事,自有愤世嫉俗之人。
有愤世之人自有嫉俗言论。
《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对于科举黑暗面的描写具有一定代表性。
两者同为描写科举的黑暗面,但却在行文方式,描写重点,侧重对象方面大相径庭。
首先,在《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两个人我们不得不提。
一是周进,皓首穷经,沉迷于制艺不能自拔。
考学至花甲,却仍是童生。
在汶上县谋得私塾讲学,赖以度日。
期间受到梅秀才的讥讽及王进的冷遇,但却不得不去忍受。
后来因自己不会奉承他人,被人辞去。
只好帮小舅子去算账。
一日路过贡院,入得院内,触景生情,望着“天”字号,竟一头撞倒在地下,昏死过去。
醒来后,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哭的周遭的人都伤心起来,甚是可怜。
当伙里的商客打算凑钱帮他捐监时,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
面对科举,读书人的气节却已荡然无存。
自此周进的时运开始逆转,可谓是平步青云,一直到了国子监司业。
在人生轨迹得到转变的同时,众人对其态度也截然不同。
教过书的薛家集供上了周老爷的长生牌,往日嘲讽周进为小友的梅玖也在范学道面前谎称周进为自己的业师,就连妄自尊大的王进,也不顾自己皓虚白发的年纪,与周进的学生荀玫称为兄弟。
并且说:“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此则看出当一个人,因为科举,在人生前后所受到的不同态度。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缘由只因榜上名。
这二者则为严贡生,仗着自己得了个贡生。
平日里欺压盘剥乡里。
就有了离奇的“猪”官司。
后来为二儿子娶亲回家,途中坐船。
为了省得那一丝半点船费,竟指鹿为马,一番巧嘴簧舌后,云片糕成了名贵药膏。
还要绑的船家去见官。
最后在众人劝说,船家苦苦求饶下,威风八面的离去,真是好不厉害。
严大的性格不止这些,他对于严监生可以说是冷酷的残忍,弟弟去世丝毫不能耽误自己的仕途。
本应回来就去吊唁的他却在自家悠闲自在。
看到二奶奶送来的衣物和两百两银子,才喜形于色。
不紧不慢的去干嚎了几嗓子。
后期关于对二奶奶更是不讲一
点情谊,一心只为的是让老二过继,好早日掌管家财。
这一切都将严贡生的吝啬,贪婪,冷酷,奸恶,虚伪,无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这就是一个读书人,一个本应该是讲求“礼义廉耻”的读书人。
相对于《聊斋志异》来说,吴敬梓更多的以一个个活生生的读书人来从正面进行讽刺和抨击。
采取广泛而又强烈的艺术手法,描写之人多为性格复杂多变,让人无法猜测。
其书写重点也着重在科举制度对天下读书人思想精神层面的毒害。
说出了处于科举这个大环境背景下,对人们的性格在一点一点做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们最终都被科举牢牢地束缚在了一起。
然而,《聊斋志异》中对于科举的描写,主要是以牛鬼蛇神与人相互交织,从侧面来暗影出社会中科举带来的流毒。
往往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的悲惨遭遇来表达对科举中存在舞弊,八股取士的不满。
其中刻画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鲜有代表的“叶生”屡试不中,后遇丁知县赏识才华,本望挣得功名却再次名落孙山。
变得精神恍惚,后来为报知遇之恩随知县回到老家,帮其教授儿子功课。
其子后来竟高中进士入朝为官。
丁知县再次劝勉其不要放弃,叶生再去一搏,岂料中得举人,衣锦归乡。
当蓬头垢面的妻子见到自己,竟吓得躲藏在角落。
在自己不知何因时,妻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已成立,行将卜窀穸。
勿作怪异吓生人。
”叶生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早已不再人生,只是这鬼魂还停留人间。
随即逝入棺柩中。
叶生死了,却还以一丝魄体来报答恩人,来完成自己的仕途之梦。
俗话说梦由心生,被科举牵着走了一生的叶生,到死后,魂魄也让其牵引着。
其中冷暖人自知。
聊斋中王子安也是一位可怜儿,屡次不中,入闱后,期望甚切。
”近放榜时, 醉入梦乡。
忽闻“报马来”,王踉跄而起:“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酒醉, 便骗他说:“但请自睡,已赏之矣。
”美梦便继续做下去。
一会儿又有人来报:“汝中进士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骗之如前。
最后梦见自己殿试翰林, 便“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 于是大呼长班,长班稍稍来迟,他便破口大骂, 甚
至大打出手。
结果倾跌床前,妻儿“粲然皆笑”方才“忽如梦醒。
④黄粱美梦何不曾是众多考生所期望的,每一个人都被这水中月,镜中花深深地诱惑者。
可谁又知皓月皎洁,却需群星衬托。
由此来说,《儒林外史》更多是描写科举给学子的境遇带来天上人间般的变化。
以及他们本身在科举高中前后为人处世的不同,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来看清人性在科举中的沦丧;灵魂在科举中的堕落;道德在科举中的败坏。
来达到对科举的批判。
这一切在“匡超人”谎言,翻脸不认人和“王惠”的“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⑤已说得清清楚楚。
《聊斋志异》则旁敲侧击,以人鬼神怪四者为行文主体,以不同的故事背景,进行含沙射影。
主要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人鬼的对比,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
如老舍先生说聊斋“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⑥看似虚幻的妖鬼故事,却在内容上深深地扎进现实生活之中。
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
就如《陆判》中的朱尔旦,有幸与陆判结成莫逆之交。
使之换成九窍之心,助其考学。
可惜“人心不足则贪,贪而不足则生悲。
”⑦正因这样,朱尔旦求陆判为妻换头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也为自己的牢狱之灾埋下了祸根。
当最初的美好,被我们所厌恶;当绚烂的焰火,化为幻灭的火种。
这一切,我们是否看得透。
当初的科举之意慢慢的似乎变了味。
这就是《儒林外史》中形形色色的儒林人士,一个个标榜功成名就的苦寒学子带给我们的感受。
《聊斋志异》的爱恨情仇与科举,人世的矛盾也让我们看的真真切切。
注:诗词引用:①—孟郊《登科后》
②—高明《琵琶记》
③—汪洙《神童诗》
④—引自《聊斋志异》—《王子安》
⑤—引自《儒林外史》第8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⑥—老舍说聊斋
⑦—引自《聊斋志异》—《陆判》
人物提及-《儒林外史》-周进;严贡生;王惠;匡超人
《聊斋志异》-叶生;王子安;朱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