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认知方面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主、活跃、有创意的学习语文知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产生创意。
可以结合外部资源让学生进行自我搜寻学习,例如电视、网络、电影等外部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自主发现。
其次,老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信任感,让学生不怕失败和错误,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究和创新。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更加活跃自主。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激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例如,在讲解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做角色扮演、进行创意设计等活动,鼓励学生加入更多的元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创新最直接的能力,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创设更多的实践环节。
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夸张、堆砌或乱写等效果明显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老师可以设定一些实践性强、既有知识的要点,又有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比如阅读一些寓言故事、怪物故事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更好的理解故事中的动物情境可以设计出新的结局。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既倍感荣幸,又深知责任重大。
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呢?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1.放下架子——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水岭。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上这个班的第一课时,我乐呵呵地走进教室,一阵“起立——敬礼”后,同学们坐得是端端正正,一个个怯生生的。
为了打破僵局,我便开始了自我介绍:“同学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是吗?我叫红霞,红色的红,霞光的霞!”(板书:红霞)这时几位胆大的开始悄悄地笑了。
我又继续介绍:“从今天开始,我就教你们的语文课,不知大家喜不喜欢我?”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僵局就这样打破了。
紧接着,我挑战性地问了一句:“哪个能向老师一样也介绍介绍自己?”这时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我向她示意后,她站起来说:“我姓刘,名云杉,乃刘云杉是也!我的特长是唱歌,在班上担任文娱委员。
”我问:“同学们,她说得好不好?”大家说:“好!”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又有几位同学起来向我作了介绍。
我一一表扬了他们。
这时好多人举起了手,我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以后慢慢认识吧!下面我开始教大家怎样读书好吗?”大家都说:“好!”元,要新学哪些知识。
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便教他们看目录。
大家一上子来了劲,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翻书声。
不一会儿,好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
我一一抽他们起来说,无论他们说得对否,我都用赞许的目光向他示意,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在同学们一阵激烈发言后,我做了总结,充分肯定大家说得对的地方,指出了没说到的。
这样,全班都不紧张了。
接着,我又教大家怎样了解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怎样预习一篇课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寻有效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的创新兴趣。
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
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好奇。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
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
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二、启发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觉地接受创新教育思想的熏陶,把创新教育思想衍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营造氛围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
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个宽松和睦、敢于争辨、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
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力表示赞赏。
例如,教三语《三袋麦子》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猴、小牛、小猪得到麦子后的语言行动和结果进行表演。
在轻松的环境下让学生明白。
对待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的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然后安排学生组建4人小组,演习《假如我是小xx》把自己假想成文中的角色,萌发了创新的意识。
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培养。
二、从学生个性品质的创新来提升其语文创新能力语文是一门极具思维创造性的学科。
在学习中,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优越感就会完全激发其对知识的学习欲望,一旦学生想学习,就必定会进发出无限的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注重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积极养成。
而语文课堂则是开发学生潜在创新个性品质最有效的载体,下面就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来探讨几点有关学生创新个性品质形成的几点看法。
首先,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学习气氛的营造。
传统课堂教学体制使得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气氛下不敢言、不感思。
而就是这种传统体制的长期束缚导致学生创新思维极度匮乏,形成了懒得思、懒得想的学习习惯,让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下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展创新性思维训练等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
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
们年龄和兴趣的读物,例如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
教师可
以利用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如电子图书、音频等,让学生享受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教师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读书心得,组织学生参加读书俱乐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和成就感。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让学
生进行问题解答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
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写一个故事的延续、设想一个书中人物的未来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三、开展创新性思维训练
开展创新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改编、编写新结局等方式,培养他们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个现象,让他们自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
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格式,鼓励他们发挥
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
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
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
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我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
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雾凇》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雾凇图,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录像(雾凇景象),向学生展示雾凇的奇特和壮观,使学生在欣赏雾凇景色美丽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
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外部环境刺激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情绪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和谐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不断产生兴奋点,始终处于学习与思维的亢奋状态,不断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紧张,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师生关系对立,教学关系紧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只有知识的单向传递,没有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
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基本上没有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只是如同机器在接收现成的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首先,以情感激情启智。
情感可以说是教学的“润滑剂”,没有情感的教学将如一潭死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没有对学习的激情,哪里能有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师生关系,以情感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以情感缓和教学的紧张与枯燥,以情感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使教学真正成为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良性过程。
其次,以民主带动学生。
课堂不是“教堂”,而是“学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学堂。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将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各种意见与看法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交流与讨论中交汇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共同探究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儿童的创造能力中能力也只有在他们的日常活动及相应的结果中表现出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学生或者将已掌握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建,构成新的形式和内容,或者在一些不同事物间发现新的联系。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改变旧观念,关注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关键在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营造创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新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与以往不同的环境很感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新颖奇异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葡萄沟》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葡萄沟去走一趟。
接着让学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葡萄沟好在哪里”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
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2 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了不断地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怎样发现呢?可引导学生三看一想一查:看课文、看注释提示、看课后的思考,教材的前前后后都要看,看后想想哪些懂了,哪些没懂,还要哪些问题,然后要查工具书,查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新世纪的教育呼唤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质疑、释疑中,在自主探究中,在求异中,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改变观念;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求异思维;发展潜能;创新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
古人云:“学贵有疑。
”质疑的过程实质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在教学《日月潭》第一课时,我在板书了“日月潭”的课题后,问学生:“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一问,学生就有了兴趣,有的提出:“为什么叫日月潭?”还有的提出:“日月潭是个怎样的地方?”我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他们自己去找。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默读课文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出了解释课题的句子(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并从文中找到了日月潭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
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融洽、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解决了问题,而我在揭题方面只充当了“导演”的角色。
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参与探求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产生创新的欲望,在字形教学方面我充分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学习“茂”“岛”这两个生字,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记忆,我要求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想出一个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因为是自己所喜欢的,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兴趣十分高涨。
孩子们真聪明,有同学想到:“茂”字肚子里是空空的,可别往它的肚子里塞东西;有的想到了识记“岛”字的办法:小鸟变魔术,把“一”变成“山”;有的同学运用了“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
因此,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
如《白杨》一课最后是这样描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
”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原因是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有描写爸爸的思考,认为再思考是进入“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
再说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丝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如何培养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只有创新才能谋求发展,只有创新才能立足于不败这地。
语文学科做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一、营造创新环境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由“教学生学”到“学生自己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合作的氛围。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
学生表现只要有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即使有缺点,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完善。
同时,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培养创新品质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既是学生受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等有独特的作用。
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应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现代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互尊,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宽松、自由自在、互不拘谨,允许学生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态和蔼可亲、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影响和感化学生。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透彻的研究教材,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抓住关键性内容,发现突破口,有的放矢的教学,并能充分考虑到教学中突然出现的各种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当的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的手势,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例如:我在教《少年闰土》一文第一段时,设置悬念:让学生想象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景象,再出示一幅描绘闰土瓜地刺猹的彩图,让学生观察,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
大家在生活体验中感知到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再造现象,一个“英俊”、“能干”的少年闰土形象浮现眼前,从而激发学生旺盛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然后讨论: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少年瓜地刺猹图?学生通过思、议,悟出:作者恰恰抓住闰土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把人物写活了。
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并在训练的同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材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就会认真地学好这门课程,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微笑和信任带入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棒?”“谁最聪明?”“谁能把老师问倒了”“你真了不起”“你真勇敢”“你的创意太好了”“老师很佩服你”……来鼓励学生,把-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错了可以重答,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质疑,对老师的教学可以提意见。
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说敢想,这样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萌发出创造的新芽。
二、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
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学科教学中,务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面向全体,弘扬个性,提供创新机会。
创新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因材施教,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班级授课——分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多种有机教学形式,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尊重主体,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主体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课堂教学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当学生们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者设想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和场景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布置开放性作业除了传统的笔头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想象的故事、做一个手工制作、设计一则广告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外拓展1. 开展阅读俱乐部在学校可以开设阅读俱乐部,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与同学共同交流。
在俱乐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感悟和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 参加语文创意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创意比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创新的写作题材、形式和结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思考人物性格、情节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剧本表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家校合作1. 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批改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批改,让家长和孩子一同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2. 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家长可以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会、读书分享、亲子绘画等,从而帮助孩子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更是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和培养。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老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故事串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如自由创作、议论文、小品文等,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析中培养对事物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
本文从五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理解词语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对诗句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利用课后多答案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
”又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要求更高——“当代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重要的共同素质特征就是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神经系统,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教材,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理解词语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代汉语,一词多义的,比比皆是。
老舍《养花》有一个词组“有益于身心”。
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查字典找出”益”字的全部解释条,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从五个解释条中选出准确的一个来,经过思考,同学们不约而同选出“好处”的解释条来。
我问:“益字在这里还可以有别的解释吗?”不少学生说:“没有了。
”我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爱迪生计算电灯泡容积》的故事。
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被框框条条关禁的思维像一匹烈马开始放纵起来。
一会儿,有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说:“这里的‘益’字,可以理解为‘利’的意思。
”我反问:“可以吗?”同学们说:“可以。
”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对诗句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诗是诗人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它的“高度概括”必然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古诗时,注意利用诗句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必要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材内容的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悬念激趣,以情境激趣,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教师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曾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
作者:周明先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运用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发人深思的课堂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思维;格局;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06-01
一、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想象和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教学的开端,它是学生引进创新学习大门的“向导”。
1、以图画法激法想象
图画提供具体生动、富于情感的形象,使学生从无意转向有意注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讲名胜古迹、人物故事或利用动、植物说明道理的课文。
2、谈话激发再造想象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谈话,可以激起其想象和联想,并进行再造想象。
如学习《回声》一文时,一开始,教师说:同学们,你们每当早晨起来时,在大街上对着较远的高楼大声说话时,你听到了什么?是不是好象有一个人在重说你自己说的话呢?这就是回声。
今天我们来学习《回声》,老师紧接着板书课题。
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造想象,从而为学好该文打开了创新学习的大门。
3、以谜语法激发形象思维及想象力
谜语简明、具体、形象,富于想象和联想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该法适用于讲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的课文。
4、以儿歌法激趣
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适合儿童的口味。
该法适用于讲英雄任务战斗的课文。
如学习《黄继光》一文时,可先用投影仪出一首儿歌:“黄继光叔叔是英雄,形象光辉真英勇。
胸膛
堵住敌枪口,凯歌百代扬国魂。
”老师满怀深情地读出来,创设一种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黄继光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值得人们称颂。
从而以革命的激情,催化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该文的创新学习打开了大门。
5、以对话激发兴趣
对话能直接抓住主要问题,激发学生对主要问题产生兴趣进行联想。
如在《詹天佑》一文导入时,教时可先问:“谁坐过京包线上的火车?在青龙桥车站有一座铜像,你知道他是谁吗?”引导学生说出“詹天佑”以抓住该文的主要人物,激发兴趣,产生联想,从而直接把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大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实际及其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灵活地选择其他适当的方法。
开好头,顺利地把学生引进创新学习的大门,为整堂课的进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发人深思的课堂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巧妙地设置疑点,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探索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
促使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疑问,探求疑问的解决,使学生在疑中开拓,迷中悟理,达到深度参与。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当课文学习接近尾声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题“草船借箭”还能换为什么?“借箭”和“骗箭”哪个更恰当?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题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是经同意后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用后再归还,而课题中写诸葛亮得到十万支箭,没有征得曹操同意,更不会归还,所以是“骗”不是“借”。
生:我认为“借箭”恰当。
因为后面有:“谢谢曹丞相的箭!”意思是收到了,表示感谢。
生:我不同意!这是在嘲讽,意思是:“曹操,你上当了!”生:我说还是“借”好,因为双方交战时,诸葛亮会令兵士将箭射向曹军,一一归还。
生:“骗”是贬义,用“骗”有损诸葛亮的形象。
因为课文写诸葛亮用巧妙方法“借”十万支箭,确实神机妙算!
一个问题,激起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讨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
三、运用“开放”的教育格局促进学生思维
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超越和突破,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教育致力培养的重要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
1、做到教育内容的开放
如:在教学第九册《积累·运用一》“口语交际”部分前,先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有关导游的资料,向家长请教,了解了导游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以“小小导游员”的身份给同学和教师解说学校概况。
由于学生个个有备而战,说的滔滔不绝,听得津津有味。
2、做到教学过程和思维训练的开放
打破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探究和解决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如教学《奴隶英雄》一文时,在介绍时代背景后,反复朗读。
经过学生的再创造,组织排演了这个独幕剧,学生在演出过程中,体会到了罗马贵族的凶暴残忍,奴隶从痛苦畏缩到觉悟反抗的变化,斯巴达克的果敢。
在这种开放的格局中,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受到了训练与强化。
3、做到教育空间的开放
如教学《狱中联欢》一文时,布置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电视连续剧《红岩》,使课堂延伸到影视书刊,延伸到社会,这种空间的开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纵横综合的思维。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定位不能太高,我们教的是蒙童,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相信“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创新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 贾淑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