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谐振 并联谐振 第一部分:GCL 并联谐振推导 谐振(Resonance)是正弦电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物理现象。它的定义是: 含有 R、L、C 的单端口电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了端口电压、电流同相位的现象时,称电 路发生了谐振。一般教材中均以 RCL 串联谐振为例来推导谐振的各种特性,在分析并联谐 振电路时仅根据对偶原理直接给出 GCL 并联谐振电路的结果。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 GCL 并联 谐振电路,此处以 GCL 并联电路为例来推导谐振电路的特性。 (7) I / G ,得 将式(7)两边同除以谐振时的商品电压 U 0 U U 0 1 1 j 1 1 C G L
1 0 1 jQ 0 0 0 相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对于不同的 和 0 值,特征根有四种情况,它们分别对应于过阻尼、临界、欠阻尼和 等幅振荡。表 2 列出了相应的冲激相应和阶跃响应。 表 2 二阶系统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冲激响应 h(t ) 阶跃响应 g (t ) 过阻尼 0 2 2 0 2 0 e ( )t e ( )t (t ) 2 第3页 并联谐振 将 R 理解为非理想电感器的内阻。电路输入导纳为 Y jC L R 1 2 j C 2 2 2 2 2 R j L R L R L L 0 R 2 L2 2 由此得电路前并联谐振的条件为 C 所以,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0 1 LC 在此情况下, L 0 L ,电路近似行将为 GCL 并联电路,如图 3,此时输入导纳为 C Y jC L 1 1 R R 2 2 j C 2 j C 2 2 2 2 2 L R L L R jL R L R RC C 1 1 L ,则电路的品质因数 Q 0 。 2 2 0 L L G 0 LG R C 于是,电导 G 图 3 RLC 并联谐振与 GCL 串联谐振等效 第三部分:一些归纳总结 这里再补充一点:对于仅有储能元件(电容 C 与电感 L)组成的电路,谐振频率的个 数等于储能元件个数减去一。 并联谐振 U I G B 1 ,将式(3)代入得 0 L 2 2
I U0 G 所以谐振时端口电压的有效值取得最大值,并且完全取决于电导 G ,与电容和电感无关。 谐振时, 0 C 源自文库 0 C C 1 1 L 0 L 式中: 为 GCL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它是一个由电路参数 C 和 L 决定的量。 谐振时,流过电容和电感的电流分别为 2 0 0 t 1 e sin( t ) (t ) arctan 等幅 振荡 0 0 0 0 sin( 0t ) (t ) 1 cos(0t ) (t ) 对于图 5 四个电路, R G L 或 ,前面定义 为特性阻抗,若特性阻抗的 2L C 2C j CU j 1 I jQI I C0 0 0 G 1 U j 1 I jQI I L0 0 G j 0 L 其中 (5) Q C 1 1 1 C 0 G G 0 RL G L 称为 GCL 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或者谐振系数,工程上简称为 Q 值。它是一个仅由电路 参数决定的无量纲的量。电导越大,Q 值越小。 iL (t ) (c ) G 2C (d ) R 2L 图 5 几种典型的二阶 RLC/GCL 电路 第5页 并联谐振 如图 5 所示是四种 RLC/GCL 电路。图 5(a)和(b)所示电路中,若以 u s (t ) 为激励 f (t ) , u c (t ) 为响应 y (t ) ;图 5(c)和(d)分别是图(a)和(b)的对偶电路,若以 is (t ) 为激励 f (t ) ,iL (t ) L C C L
G2 G2 G2 若直接从信号与系统的角度来说, 0 时特征根为两个不等的实根, 0 时特征 根为两个相等的实根, 0 时特征根为一对共轭的虚根。根据特征根与响应的关系可以 得到冲激响应的收敛形式。 冲激响应可以理解为上电后给电路一部分能量后即不再有能量输入, 因此电路中的能量 慢慢地被耗能元件消耗掉;而阶跃响应可以理解为上电后一直给电路均匀地输入恒定的能 量,因此电路响应逐渐趋于稳定。 若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冲激响应,当谐振电路中的耗能元件(电阻或电导)大于两倍的 特性阻抗(导纳)时,耗能元件很快消耗了电路中的能量,因此没有振荡就归零了;谐振电 路中的耗能元件(电阻或电导)等于两倍的特性阻抗(导纳)时为一种临界状态;而谐振电 路中的耗能元件(电阻或电导)小于两倍的特性阻抗(导纳)时,则在电路中的能量不能很 快的消耗完, 在电感和电容之间经过若干次能量转换 (即振荡) 后慢慢地被耗能元件消耗掉。 当 0 即电阻或电导为零时,电路中无耗能元件,因此对于冲激响应来说,上电时给 注入的能量一直在电容和电感之间转化,而且没有能量损耗,所以做着等幅振荡。 个人认为图 5 中的(a)(d)是两种实际中的基本谐振电路,图中的 R 为非理想电感器的电 阻,(b)(c)为两种变换形式。 后记:仔细琢磨一下并联谐振本来是为了配合研究射频 C 类功率放大器的,因为 C 类 功放的导通角小于 90°(另一说小于 180°,都一样,差着二倍的关系) ,失真很严重,因 此谐波分量很丰富,因此需要用一个谐振回路将基频(选择其它频率成分就成了倍频器)选 出来。C 类功放看了好一阵子,基本把射频 CDE 三类功放的基本原理看明白了,但发现自己 的理解仅限于‘明白’,并没有多少自己的感想,因此就没敢写总结之类的东西。这篇并联 谐振的总结个人感觉写的很乱, 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至少没有按照一种通俗易通 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就作为自己成长路上的一个纪念吧, 主要就是课本上推导的是串 联谐振,但看 C 类功放时大部分是并联谐振,于是推导一下作为一份资料供以后查用,也许 以后此部分内容会有更新的。谐振这一块还是有些不理解的地方: 一是选用电流谐振还是电压谐振; (涉及选用串联还是并联谐振,怎么选呢?) 二是 Q 值的理解; (储能与耗能之比,还是不太理解……) 三是特性(征)阻抗的理解; (表达式与无损耗传输线相同,有啥联系呢?) 期待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和I 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完全抵消。它们的有 由式(5)可知,在谐振状态下, I C L 效值都为端口输入电流有效值的 Q 倍。即 Q I C 0 I L0 I I 全都流过电导,电导电流的有效值达 所以并联谐振又称为电流谐振。这时,端口输入电流 I 到了电大值。 当 Q 1 ,电路接近谐振状态时,流过电容和电感的会远远远大于端口输入电流。在 一些无线电设备中,利用此谐振特性可提高微弱信号的幅值,并把它选择出来。 应该指出,流过电容和电感的电流有效值的大小与频率有关,它们的最大值一般并不 出现在谐振频率处。当品质因数较高时,它们的最大值与谐振时的值相差很小。 谐振时,电容和电感中所储存的能量总和为 U U0 1 0 1 Q2 0 2 , ( ) arctan Q ( 8) 根据通频带的定义,令 U / U 0 0.707 ,由式(8)得 0 Q 1 0 由此得通频带的上、下限频率分别为 0 L R 2C L2C R 2C 1 1 L LC ( 9) 由式( 9)可知,电路的谐振频率仅由电路的参数决定。由于只有 1 R 2C 0 ,即 L R L L 时, 0 才是一个实数,所以只有 R ,电路才会发生谐振。 C C 在实际中,一般都选择参数满足 R L ,则电路的谐振频率可近似为 C I U I G I C I L 图 1 GCL 并联谐振电路 对图 1 所示的 GCL 并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下,其输入导纳为 1 Y ( j ) G j 0 C L G jB 0 ( 1) 和端口电流 I 同相,输入导纳的虚部为零,即 当电路发生谐振时,端口电压 U 0 即电路谐振时的输入导纳为一纯电导。并且有 Y G 2 B 2 Y0 G 谐振时,输入导纳的模值取得最小值;电容和电感相并联部分的支路相当于开路 。 假定端口输入电流幅值保持不变,则在谐振状态下,端口电压的有效值 U 0 为 U0 I G 而在非谐振状态下,端口电压的有效值 U 为 第1页 小于谐振频率 大于谐振频率 其它 对于仅有储能元件(电容 C 与电感 L)组成的电路,谐振频率的个数等于 储能元件个数减去一。 下面再以信号与系统的角度分析一下谐振电路。 us (t ) R 2L uC ( t ) us (t ) G 2C uC ( t ) (a) (b) iL (t ) is (t ) is (t )
( )t ( )t e 1 2 e (t ) 2 临界 0 2 t 0 te (t ) 1 (1 t )e (t ) t 0 欠阻尼 0 2 0 2 t e sin( t ) (t ) CH 通频带为 0 1 1 , CL 0 0 1 0 1 2 2Q 4Q 2Q 4Q 2 BW CH CL 0 Q 可知,当电路的谐振频率一定时,Q 值越高,通频带越窄。 第二部分:实用并联谐振电路 R C L 图 2 实用并联谐振电路 在工程上经常用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的谐振电路,其电路模型如图 2 所示。此处可以 B 0C 或者写成 1 0 0 L (2) BC BL 式(2)称为 GCL 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由此可得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0 或者 f0 1 LC 1 2 LC ( 3) ( 4) 由于谐振时输入导纳的电纳分量为零,所以,由式(1)得电路的谐振导纳 Y0 为 Y0 Y ( j ) G 第2页 并联谐振 可见,谐振时电路所储存的总能量 W (t ) 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量,且与品质因数 Q 的平方成 正比,也与端口输入电流有效值的平方成正比。 为了研究 GCL 并联电路的谐振性能,现在来讨论电路的频率特性。图 1 所示电路两端 的电压为 I U Y I 1 G j C L 倒数 C 定义为特性导纳, 对于 和 0 的不同大小关系等价于 R (或 G )与特性阻抗(或特 L 性导纳)之间的关系,如表 3 所示。 第6页 并联谐振 表 3 和 0 的关系另一种等价 0 R2 L C C L 0
R 2L G 2C 0 R2 L C C L R2 2 2 2 W (t ) WC (t ) WL (t ) CU 0 sin 2 0t LI L 0 cos 0 t 而 I L0 所以 1 C U0 U0 0 L L 2 2 2 2 2 W (t ) CU 0 (sin 2 0t cos 2 0t ) CU 0 LI L 0 LQ I 为响应 y (t ) ,则描述这四种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2 2 y ' ' (t ) 2y ' (t ) 0 y (t ) 0 f (t ) 式中 称为阻尼系数,其值已分别标注于各图中; 0 上述微分方程的两个特征根 2 1, 2 2 0 1 ,即谐振频率。 LC 第4页 并联谐振 图 4 多谐振频率电路示例 图 4 中共有 4 个储能元件,电感 L1 和电容 C1 组成的并联电路存在一个并联谐振频率, 电感 L2 和电容 C 2 组成的并联电路存在一个并联谐振频率。电感 L1 和电容 C1 可以等效成一 个电抗元件 X 1 , 电感 L2 和电容 C 2 可以等效成一个电抗元件 X 2 ,X 1 和 X 2 在频率不同时可 以呈现出感性或容性,因此当 X 1 和 X 2 分别表现为电容(电感)和电感(电容)时可能还存在另 外一个串联谐振频率。 下表给出了几个有关谐振的结论: 表 1 有关谐振的几个结论 条件 相当于开路 谐振频率处 端口电压取得最大值 电容和电感支路电流有效值均为端 口电流有效值 Q 倍(非最大值) 呈现感性,可等效为电感 呈现容性,可等效为电容 并联谐振 相当于短路 端口电流取得最大值 电容和电感两端电压有效值均为端 口电压有效值 Q 倍(非最大值) 呈现容性,可等效为电容 呈现感性,可等效为电感 串联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