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使动句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49.98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
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
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翻译技巧英汉翻译对策①词汇把英汉词汇的词义做一比较,人们不难看出,英语词义比较灵活多变,含义内涵大,虽然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但是词义一般较具体。
汉语词义相对稳定严谨,含义相对单一、固定并且词义较笼统。
因此翻译时,要视情况酌情处理。
②代词英语代词使用得多,这是因为英语为了避免重复,常常使用代词替代,而汉语代词使用得少。
这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上的另一区别。
因此,汉译英时要多用代称,而英译汉时要少用代称。
例如:Read a city guidebook. Some are even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 24-hour visit! If you don’t want to buy one, just look through the guidebooks in a store. They can give you hints on how to planyour trip.译文:参考城市旅游指南,有些旅游书甚至是专为一日游行程而写的呢!如果不想花钱买书,在书店里翻一翻也可以。
旅游指南会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你规划行程。
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或物。
汉语一般总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
例如:Once it is combined, nitrogen is not chemically inert any longer.译文:氮气一经化合,在化学上它就变得活跃了。
③连词就连词的使用频率而言,英语的连词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汉语的连词,因为英语重形态结构,而汉语重内在联系。
英译汉翻译时,很多连词略而不译。
例如:Whenever he is free, he will come and see me.译文:他一有空就来看我。
(比较:每当他有空的时候,他就会来看我。
)④介词英语介词数量多,使用广泛,意义变化大,语法功能多;而汉语介词则比较少,使用面较窄,意义比较稳定。
例如:He was sitting on the grass. (on the grass指面积,即草是短的)译文:他坐在草坪上。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英汉语言使役概念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对比分析使役概念表达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
英汉语言中都有表达使役概念的词汇和句式。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言使役概念表达的异同,以短篇小说《小王子》的英汉译本为语料,结合Talmy以英语为例提出的表达“实现”意义的四种词汇化模式,尝试提出英汉语言使役概念的词汇化模式并剖析其异同。
标签:使役概念词汇化模式泰尔米的模式一、引言江蓝生指出:所谓使役,是指动词有使令、致使、容许、任凭等意义[1]。
熊学亮认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虑,使役结构是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
国外语言学家对使役结构早有关注[2]。
语言类型学派从形式参项和语义参项考察使役结构,认为形式上从分析型使成式到形态型使成式到词汇型使成式一个连续体。
在语义参项中,关注直接使成和间接使成之间的区别和被使者在宏观使成情景中保留的自控度问题。
认为越是接近于分析型一端的结构越适用于关系疏远的(间接)的使成,而越是接近于词汇型一端的结构越适用于直接使成[3]。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使役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熊仲儒将以下句式纳入使役范畴:致使位移句式、致使-转移-位移句式、双及物句式、结果句式、重动句、“得”字句、“把”字句、动结式、与格句、双宾语。
这些句式中都含有或暗含“致使”义[4];严辰松(2005)讨论了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张京鱼(2004),王文斌、徐睿(2005)等探讨心理动词与英汉的使役化结构;张彬(2004),熊学亮、梁晓波(2004)以及赵朝永、邵志洪(2009)等探讨了使役结构英汉表达异同。
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英汉使役结构的了解,但鲜有学者将翻译文本引入到研究英汉使役表达异同中来。
本文作者拟以此为尝试,借助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利(Saint-Exupery Antoinede)的短篇小说《小王子》[5]的英汉翻译文本来对比剖析英汉对使役概念表达的不同模式。
一、现代汉语语法v s英语语法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英语的基本成分有六种: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 te)、表语(predica tive)、宾语(object)、定语(attribu te)和状语(adverbi al)。
英语句子成分中,有些具有形态标志。
如第一人称代词作主语就用主格“I”, 作宾语用宾格“m e”,作定语用所有格“my”。
这些形态变化对分析辨认成分很有帮助。
汉语与英语就句子成分表面上看来差不多,实际上有不少差别。
例如:(1) Xiao Li went to bed as soon as he came home.小李回家后, 立刻就睡觉了。
(2) I'll go when I have had my dinner.我吃了饭就去。
在英语中,同一个主语在第二次出现时不能省略,必须把每个谓语所陈述的对象都表示出来。
而在汉语中,同一个主语在句中第二次出现时,就可以省略。
如例(1)中,汉语说“小李回家后立刻就睡觉了”,省去了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倒可以避免造成误解。
若将第二次出现的主语补出来,说成“小李回家后,他立刻就睡觉了”。
听的人反而可能把那个“他”误会成另一个人。
二、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⒈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 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 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 rs with inbuilt(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 ties will be regarde d as workmat es rather t han tools, relaxati 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 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Stative 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汉语和英语有什么区别一、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
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
首先提纲挈领: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英语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外语。
学习一门外语是认识其文化,了解其思考方式、行为逻辑的最佳途径。
因此,更多地了解英语与汉语在句子构成、词汇运用等方面的差异,置身对方语境,或可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这篇文章不乏涉及西方世界与中国文化之大不同的思考,具象到语言上,就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先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汉英语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汉英语衔接是指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将自己的母语思维转化为英语表达的过程。
由于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衔接手段,以便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下面将对汉英语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
1.词汇衔接:-汉语中的词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而英语的词汇则相对简单。
因此,学习者在表达时需要适应更高频的词汇搭配,避免过多使用单个词语翻译。
-汉语中存在很多合成词,而英语中则多用短语或动词短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学习者需学会分解和重新组合词语,以使其更符合英语习惯。
-在表达时间和时态时,汉语常用词语的位置和语序来表示,而英语则依赖于时间副词或动词形式。
学习者需要在掌握时间和时态的基础上,注意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2.语法衔接:-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汉语中常采用动词加宾语的结构,而英语更倾向于主语加谓语的结构。
学习者需要适应英语的语序习惯,以避免直译的错误。
-汉语中常省略主语或宾语,而英语则要求所有的成分都要明确。
学习者需要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避免产生歧义。
-汉语中的连词用法较为灵活,可以省略或重复,而英语中则需要准确使用适当的连词。
学习者需要掌握英语中不同连词的用法,以使句子更连贯、通顺。
3.语言习惯衔接:-汉语中常使用被动句和复杂句结构,而英语更多使用主动句和简单句。
学习者需要熟悉英语的习惯用法,以使句子更具英语特色。
-汉语中常用直接表达方式,而英语则更善于使用间接、含蓄的表达方式。
学习者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使自己的表达更自然、地道。
-汉语对数量和程度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而英语则更侧重于具体度量。
学习者需要准确使用英语中的数量词和描述词,以使自己的意思更明确。
综上所述,汉英语衔接需要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积极的练习和对比分析,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适应英语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单词和汉语的差异学生初学英语,几乎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英汉对比。
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单词的含义和用法。
一、从词义和词性两个方面入手1.比较词义英语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词义很难等同,而学生往往把与汉语字词与相应的英语单词机械地套用,出现“see a book”(看书)、“kick football”(踢足球)这样的错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词义的不同,可使学生正确理解单词本意,尽快摆脱母语的干扰。
2.比较词性英汉词性格有异同,有时用法差异很大。
如汉语动词可直接用作名词充当主语,而英语中必须用其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再如汉语中常成对地使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样的连词,而英语中because和so、though 和but则不可连用,必须去掉其中一个。
通过对比可使学生分清其中的从属连词、并列连词、副词的区别、避免类似错误。
当然,单词的英汉对比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句子中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英语单词之间的对比英语单词之间的对比主要涉及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词性、词形等内容。
1.比较词义主要是利用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比较。
词义完全相同的词极为少见,单词意义上的相似,相近而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有必要进行比较。
如:⑴我向窗外(看)去,(看)到他进了教室。
⑵他仔细(听),但什么也(听)不到。
两句中分别出现了两个“看”和“听”,但前者需分别使用look或listen表示有意识的动作,后者分别用see或hear,表示无意识的结果。
一些易被误认为是同义而实为汉义的词更需通过比较指出区别。
如:我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今天早晨(借)给小李了。
前一个“借”用brrow,表示“借人”,后一个则用lend,表示“借出”。
词义对比还需注意单词在句中的搭配。
如:我做作业(用)了两小时。
“用”时间可用take或spend,但前者主语是“做作业”,需用it形式主语,而后者主语是“我”。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差异了解英汉两门语言的差异是做好翻译的关键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Stative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而且我认为英语多用名词会使语言显得更加正式和地道;而汉语呈动态的原因是它是分析性的,所以词类界限并不明显,但动词距离人的体验最近,又无需形态变化,故而最具优势。
英汉动词的差异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叫做动词(verb)。
英汉对动词的概括意义是一样的。
动词是最复杂的一种词类,也是最活跃的一种词类。
英语的动词又比汉语的动词复杂。
本节重点放在分析英汉动词的主要差别。
由于篇幅所限,也只能提纲挈领地说明一下。
(一)现代汉语以动词占优势,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不限于只用一个动词,可以连续使用几个动词,即所谓“动词连用”。
动词连用是现代汉语句法显著特征之一。
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定式动词(finite verb),唯一例外型式是并列句动词谓语。
所以汉语动词翻成英语时,有时只需要用一个动词,其他动词被转换成英语的名词、介词、非谓语动词或其他词类。
例如:我忘了带钥匙。
I forgot my key.我倒了一杯茶给他喝。
I offered him a cup of tea.他拿着枪,绕着屋子巡走。
He walked around the house with a gun.他跳起来,连忙跑到浴室的镜子前,拿掉了毛巾,细看他面颊上的伤口。
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 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ine the cut upon his cheek.大量的动词涌现在汉语句中,会不会引起动词臃肿和混乱呢?答案是不会。
因为汉语动词没有曲折的形态变化,形态十分稳定,使用时不受形态上的限制,比较方便。
此外,每个动词都代表着一个动作。
在一个具体情况下,都有动作发生的所在时间,因此几个动作的发生,必定有先有后,或同时。
试看《药》中的一段。
华大妈在枕头底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屋里去了。
(二)英语动词有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和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