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和皮肤色泽等,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2、密切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标变化
二、对症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帮助排痰。
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湿化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每日2-3次雾化吸入,每次10-20分钟。
2、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给氧。
3、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单。
4、危重患者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压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该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三、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留置胃管患者应按胃管护理要求)
2、保持病室整洁、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住层流病房。
3、正确留取各项标本。
4、严格控制陪人和家属探视。
四、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及时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呼吸困难的程度和意识状态。
2)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静脉点滴速度及配伍禁忌。
有CO潴留的患者禁用呼吸抑制剂及镇静剂。
3)合理氧疗,缺氧不伴CO潴留可吸高浓度氧(>35%),缺氧伴CO;潴留可给予持续、低浓度(<35%)吸氧,保持吸入氧气湿化。
4)监测机械通气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机的参数,准确记录出入量等;及时分析并解决呼吸机报警的原因;加强气道管理。
2.饮食与休息:1)有明显低氧血症时,应限制活动量,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呼吸困难明显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长期卧床和营养不良患者的皮肤损伤。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无法经口进食者,可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及静脉高营养治疗。
少食多餐,进餐时维持氧疗,防止气短和进餐时血氧降低。
3.保持呼吸道通畅:1)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每2h翻身1次,并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以湿化痰液,便于咳出或吸出痰液,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3)痰液较多吸痰无效时,须立即行气管切开或气道插管吸出分泌物,解除气道痰阻。
【健康教育】1.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使之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2.嘱患者定期复查胸片及肝肾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安排休息,适当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呼吸道感染,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增强抗病能力。
4.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沟通,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生理、心理的不适及诱发或加重焦虑的因素,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等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呼衰的护理措施引言呼吸衰竭是指机体在供氧供血不足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当机体无法正常呼吸和输送氧气时,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继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病情,恢复呼吸功能。
1. 措施一:监测患者呼吸状况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使用呼吸负荷仪等手段来监测呼吸情况。
监测呼吸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恢复,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 措施二:保持患者通气道通畅保持患者的通气道通畅是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以避免口腔分泌物堵塞气道。
如果患者出现痰液过多、呼吸音低沉等情况,可以及时采取吸痰的方法清除气道分泌物,确保通气道通畅。
3. 措施三:合理调整患者体位合理的体位调整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常见的体位包括头部抬高、半坐位等。
这些体位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气体交换。
4. 措施四:提供充足氧气供应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来改善其血氧饱和度。
可以通过吸氧装置、鼻导管等途径提供氧气。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氧气流量和吸氧方式,以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
5. 措施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除了呼吸状况,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其他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这些生命体征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措施六:药物管理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药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要合理选择和管理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镇静剂等,以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促进病情的好转。
7. 措施七: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呼吸衰竭的患者往往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和身体的痛苦,他们通常需要得到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
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治疗效果。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每2~3小时一次。
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加水分,包括多饮水和静脉输液,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必要时用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3缓解支气管痉挛:选用茶碱类,有助于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及肺泡压,使痰液易于咳出。
给予正确的氧疗方式,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饮食护理:给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对病情危重不能进食或昏迷患者,应予鼻饲营养。
5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的温度、湿度、颜色,皮肤的完整性,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6记出入量: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尤其是血钾的变化。
2、对症护理1呼吸困难、发绀的护理1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呼吸频率,昏迷患者要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症。
3、病情观察: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慢性呼衰患者体力消耗大,尤其在施行人工通气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加,(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系多种原发疾病如休克、创伤、严重感染、误吸等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1.病人全身情况的监护。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
护理呼吸衰竭的常规包括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提供支持性护理、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预防并发症、教育患者和亲属等。
一、评估患者呼吸状况1.收集患者病史,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史、用药史、个人和家族病史等。
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3.评估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4.检查患者的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二、提供支持性护理1.保持患者通气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
2.保持适宜的体位,促进呼吸道通气。
3.减轻患者焦虑和紧张,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4.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三、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1.监护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疗。
2.监测动脉血气,评估患者的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3.监测呼吸频率、深度、量和呼吸节律。
4.必要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如无创呼吸机通气或有创呼吸机通气。
四、预防并发症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清洁,避免进食和吸入异物。
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促进早期康复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3.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预防心脏并发症。
五、教育患者和亲属1.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机使用等。
2.教育患者和亲属如何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报告异常。
3.教育患者和亲属关于预防呼吸衰竭的措施,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护理常规主要包括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提供支持性护理、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预防并发症、教育患者和亲属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同时,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如出现三凹征或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2、观察患者有无缺氧,如颜面、口唇、指甲等发绀。
3、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面容与表情等。
4、观察有无右心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二、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鼻饲,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
3、行氧疗改善缺氧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留取痰标本送检。
4、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意识的变化,行心电监护,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
机械通气患者注意有无通气不足、与呼吸机是否同步等。
5、遵医嘱正确用药,如支气管舒张药、呼吸兴奋剂等,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6、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意识状态、痰液粘稠程度、痰量多少、咳痰能力等,采取有效的排痰措施。
随着病情的演变,患者的排痰情况会随之发生变化,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肌无力时,会导致咳痰能力减弱,排痰量减少;痰液过于黏稠,会导致患者自主排痰困难;当感染控制,病情好转时,排痰量也会减少等。
及时评估患者的排痰情况,针对其变化,动态调整排痰措施,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无自主排痰能力时,应给予机械吸痰;若患者能自主排痰,但排痰能力减弱,可加强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当出现痰液粘稠,痰量较多时,可根据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湿化,给予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
7、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8、加强心理支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耗氧。
2、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及时排出痰液。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合理氧疗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及家属擅自调节氧流量或停用氧气。
行氧驱动雾化吸入后,须及时将氧流量调回原值。
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吸氧流量。
4、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注意患者主观感受,安慰鼓励患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1.保护患者的呼吸道:急诊呼吸衰竭时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护理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气道通畅。
如患者有分泌物积聚,可以采用吸痰、气管切开等操作清除分泌物。
2.给予氧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缺氧是一个严重问题。
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氧疗,以保证患者对氧的吸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无创通气等氧疗方法。
3.监测生命体征: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评估病情和疗效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输液支持: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往往伴随体液失衡,需要给予液体补充。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输液或口服给予合适的液体。
5.痰液管理:对于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采用解痰药物或物理疗法进行痰液管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定期进行痰液抽吸或推拿等操作。
6.安全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位置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床边防护,防止患者意外掉落。
7.心理支持:急诊呼吸衰竭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倾听、情绪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8.与医生密切合作: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同时,护士也应积极向医生提供患者的观察结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达到最佳抢救效果。
由于急诊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指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出现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呼吸衰竭分为l型呼吸衰竭和Il型呼吸衰竭。
l 型呼吸衰竭是以换气障碍为主,表现为低氧血症:血气指标为Pa02小于60mmH9,PaC02小于或等于40mmH9。
Il型呼吸衰竭是以通气障碍为主,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血气指标为:Pa02低于60mmH9,PaC02高于50mmH9。
1.按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
3.纠正患者缺氧状态。
l型呼吸衰竭者,应提高氧浓度,一般流量为4--6L/分以上,但要注意吸氧浓度超过60%以上时,持续时间不可超过12小时。
Il型呼吸衰竭者,以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原则,或以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
给氧方法可用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等。
应严密观察给氧效果,如果呼吸困难缓解,心率下降,发绀减轻,表示给氧有效,若呼吸过缓、意识障碍加重,表示二氧化碳潴留加剧,应报告医师,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和辅助呼吸等抢救物品。
4.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通气量,及时清除积痰防止感染。
5.认真观察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及精神神经症状,如头痛、记忆力和判断力减退、神志恍惚、谵妄、无意识动作和抽搐等。
如发现患者有精神神经症状、血压下降、呕吐咖啡样液体,并有DIC表现者,应立即报告医生。
6.对一般疗法无效者,需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时,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工作。
使用机械通气者按呼吸机临床应用护理常规。
7.出现肺水肿患者应用利尿或脱水剂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按医嘱记录出入量。
8.有心衰者应限制其水和钠的摄入量,尿量少而有水肿者,静脉补液量不宜过多,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9.病情危重长期卧床患者应做好皮肤与生活护理,给以精神安慰,取得患者良好配合。
10.出院指导:防止劳累,增进营养,加强耐寒和呼吸功能锻炼,坚持戒烟,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试题1 ・按呼吸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执行)2•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病情)3.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进行病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察)4.注意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临床表现)5.卧床休息,做好()护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础)6.保持气道通畅,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气)7∙协助病人咳痰,如分泌物严重()时,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用吸痰管经鼻腔气管内吸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阻塞气道)8.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术,以利分泌物()。
术后按人工气道病人护理常规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吸引)9.给予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稀释)10•按医嘱、采用不同方法给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疗)∏∙急性呼吸衰竭重症,可用面罩法或经气管内插管、()给予高浓度(>50%)吸氧,但不可长期使用严防氧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管切开)12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给予()(l~2L∕min,浓度25%~29%)持续氧吸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低流量)13・行机械通气治疗者,按机械()病人护理常规执行。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
根据Paco2是否升高可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型呼吸衰竭(Ⅰ型)和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Ⅱ型)。
【观察要点】
1、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呼吸费力、喘息等时病人最常见的
主诉。
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均可发生变化。
上呼吸道梗阻时呈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伴“三凹征”同时伴干咳及高调吸气相哮鸣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点头或提肩呼吸等辅助呼吸肌参与的呼吸运动体征。
肺实质炎症、胸廓运动受限时,变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及吸气和呼气同样费力,呼吸浅快。
严重Co2麻醉者可引起呼吸停止。
中枢性呼吸衰竭呈现潮式呼吸、间歇或抽泣样呼吸。
2、发绀以低氧血症为主,是呼吸衰竭的典型表现,因血中还
原型血红蛋白增加所致。
Sao2低于85%时可在血流丰富的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
因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的发绀,吸氧数分钟后口唇可转红润。
影响发绀的因素有:①红细胞增多时发绀明显、贫血者不明显或不出现;②严重休克者即使Pao2正常,也可出现发绀;③皮肤色素和心功能等。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
抽搐等症状。
慢性缺氧出现智力或定向障碍。
轻度Co2潴留表现为多汗、烦躁、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等兴奋症状。
随着Co2潴留增加,导致Co2麻醉发生肺性脑病,则表现为甚至淡漠,甚至谵妄、间歇抽搐、扑翼样震颤、视乳头水肿、昏睡、昏迷等,重者可因肺水肿、脑疝、累及脑干时抑制呼吸而死亡。
4、血液循环系统症状早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因脑血管扩
张产生搏动性头痛;晚期严重缺氧、酸中毒时,引起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Co2潴留出现皮肤潮红、湿暖多汗;慢性缺氧和Co2潴留引起肺动脉高压,可发生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体征。
5、其他器官、系统损害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和消化系统都
有影响。
如: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谷丙转氨酶升高、蛋白尿、红细胞尿、尿素氮升高,上述症状随着缺氧和Co2潴留的纠正可消失。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根据病情,知道安排病人适宜的活动量。
②协助和指导病人取半卧位和坐位,促进和知道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
如趴在床旁桌上,借此增加辅助呼吸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
教会、指导病情稳定的病人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通过腹式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和缩唇呼吸促使气体均匀而缓慢的呼出,增加肺的有效通气
量,以减少肺内残气量,改善通气功能。
③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评估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肌的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有无异常呼吸音、有无咳嗽、能否有效咳痰,并记录痰的色、质、量。
正确留取痰液检查标本,发现痰液出现特殊气味、痰液量、色、黏稠度等变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动脉血气。
评估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缺氧和Co2潴留的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昏迷病人还要检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
3、氧疗护理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度(>50%)氧气吸入。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
慢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 PaO2维持在60mmHg或SaO2在90%以上。
若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神志清醒及皮肤转暖,提示氧疗有效。
若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PaO2>60mmHg、PaCO2<50mmHg,考虑终止氧疗,停止前必须间断吸氧几日后,方可完全停止氧疗。
若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提示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病人表现,遵医嘱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氧浓度。
③对于病情严重又不能配合,昏迷、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有
窒息危险或PaCO2进行性增高的病人,若常规治疗无效,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支持。
4、用药护理①按医嘱正确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⑴茶碱类、β2受体兴奋剂等药物,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道阻力,缓解呼吸困难。
指导、教会病人正确使用支气管解痉气雾剂,减轻支气管痉挛。
⑵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能改善通气,减少二氧化碳潴留,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原因是呼吸中枢兴奋剂在改善通气的同时增加呼吸功能,增加氧耗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所以,静滴不宜过快,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及时观察神志以及呼吸频率、幅度的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肌肉颤动、皮肤瘙痒时,应减慢滴速并告知医生减量,严重者及时停药。
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常因呼吸困难,痰液粘稠导致夜间失眠,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烦躁不安,所以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给予判断,以防导致呼吸抑制的严重后果。
故呼吸衰竭的病人禁用对呼吸有抑制的药物,如:吗啡,慎用其他镇静剂,如:地西泮等。
②正确使用抗生素,以控制肺部感染。
密切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教会病人自我放松等各种缓解焦虑的办法,让病人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护
理过程,与其共同制定长期防治计划。
指导病人和家属学会
合理家庭氧疗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疾病预防指导指导病人呼吸功能锻炼和耐寒锻炼,如缩唇呼
吸、腹式呼吸及冷水洗脸等;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体位引流及拍背等方法。
若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
3、生活指导劝告吸烟病人戒烟,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改进膳
食,增进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指导病人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劳逸结合,以维护心、肺功能状态。
4、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
项及不良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