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施
- 格式:docx
- 大小:28.35 KB
- 文档页数:2
拓展延伸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摘要:拓展延伸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被采用,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打破固有的教学思路,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自主性,从生活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内容要规范化,教学环节完整,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拓展延伸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的发展起着引导性作用。
接下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拓展延伸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拓展延伸教学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学会主动学习。
而拓展延伸教学方式的应用,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帮助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开阔视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拓展延伸教学的原则(一)培养学生敢质疑的原则质疑是思维创新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前提。
一般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拓展延伸教学,拓展延伸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书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只是一味地接受,不敢质疑,更不敢批评。
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教师的错误,敢于质疑书本知识,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原则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让他们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是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设计拓展延伸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再次,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敢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和综合性的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大胆联想、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获得正确的答案。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写作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作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创意写作技巧2. 多样化表达方式3. 生活素材积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分享一篇有趣的作文案例,让学生感受创意写作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文作品,讨论其创新之处。
二、创意写作技巧(15分钟)1. 老师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夸张、拟人、对比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实战演练。
三、多样化表达方式(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生活素材积累(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素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素材积累方法,互相学习。
3. 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运用所积累的素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教学资源:1. 作文案例2. 创意写作技巧资料3. 学生写作练习作品教学建议:1.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摘要】前段时间,观摩了一次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比赛,10堂课下来,发现了参赛老师们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每堂课几乎都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
“拓展延伸”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灵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拓展延伸;理解;作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一、对“拓展延伸”的理解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看来,“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观念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教学理念。
学生每天都接触的课本,里面的文本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
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通过课文学到更广泛、更深入、更实用的知识。
那么“拓展延伸”就成了教师们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课文内外知识的好方法。
二、“拓展延伸”的作用“拓展延伸”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变得灵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直以来,说明文对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如八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能把课本上的一些物候知识与生活现象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课本拓展到生活,学生就会发现大自然语言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拓展延伸”的方法虽然“拓展延伸”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
但是,有很多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随意的抓住课堂中某一位学生的一个生成问题就无限的拓展延伸了出去,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到底有没收获呢?所以在“拓展延伸”时,更多的是要注意有效性。
1.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这里的“学习内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文本的理解内容。
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特别是把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就像上面提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课堂当中进行拓展延伸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熟读课本、背诵重要的段落为主,并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且发挥出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拓展延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初中语文老师应当从根本出发,寻找拓展延伸的切入点;从课堂上出发,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注重课堂以外的拓展延伸,增长学生的见识,引导学生去更广阔的文学天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策略引言在以往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
而初中语文课程重点则是以学校教材当中的文章为重点,突破以往传统的课本限制,进一步开阔初中生的读书眼界,培养学生的读书思维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堂当中实施拓展延伸课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深度,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科的综合素养水平。
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应当选择适合的文本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选择适合的文本是极其重要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离开了课本内容去过度的发挥课外知识,语文课程就会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所以说,教学当中的拓展延伸应当以课本当中的文本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习课本当中的文本知识,把握课本当中的学习重点。
例如,在一堂公开课上,老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了十二分钟对这篇文章进行有激情的朗读,然后再用接下来的十分钟对课本当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再用五分钟让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介绍。
结束之后,就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
拓展了一部分和“春”相关的篇章,以及一些影视作品的音乐舞蹈之类内容,在结尾时甚至还增加了一些中国民间的生活习俗。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摘要:初中教育阶段需要学生们在此前的语文知识基础上掌握更多语文内容和学习技巧,而随着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当代青少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自身也不再单纯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够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来充实自身语文知识体系,由此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出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延伸;策略引言: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不仅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书本当中的内容,更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延伸教学就成为了必要的教学手段。
在保障学生课堂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带给学生们更多的知识体验,通过不同方式和角度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奥秘与乐趣,并因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进而提高其语文学科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的意义(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们长时间的学习书本知识难免会出现倦怠心理,并且原本语文课本当中的很多内容和信息都是依照学生的年龄发展和学习进度来选择的,而一些学生家长习惯于在学期开始前就为学生报名补习班提前学习的一部分课本知识,这也让孩子在学校课堂教学时产生自负情绪,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不需要二次学习了。
而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不再拘束于书本当中包含的内容,或者根据学生近期情况以及当下社会上较为热门的事件等引入到课堂授课内容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邀请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象到的和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充分表达,将课堂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效融合,共同促进课程教学的推进,这同样也为原本枯燥的知识增添了一丝乐趣,在进行拓展延伸的同时更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初中语文内容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可以从各个方面入手,同时所拓展的内容来源也可以包含多个渠道,比如说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观看电视、阅读报纸和课外书籍等了解到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在课堂上遇到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与同学们分享,并且通过这样的彼此分享,也能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生活常识和课外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们对于自身理解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111神州教育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许丽萍阜新市第二十六中学摘要:在我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拓展性教学可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实践体验,运用科学合理的语文拓展教学手段,进而创建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平台。
此次重点研究一下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前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其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并在反思已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开展对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最后将研究的成果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1.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创新研究1.1积极探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拓展性教学,能够探寻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效果,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综合运用能力。
进而确保拓展性教学的成果可以真正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展现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初中语文教师对拓展教学思路、解放学生思想的相关要求。
最终推动语文拓展教学的科学有序进行。
1.2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目标,不断加强学生的跨领域学习能力,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空间,通过拓展性教学,让学生可以真正将语文课堂教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通过学习到的生活常识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这样不仅可以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而且还保证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充分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初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科学可行性与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发展,任教教师必须在教学上用心掌握动态发展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让学生爱上语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思维起点出发,布置有意义、生动有趣、具体而形象的学习任务,打造学生优美表达的依托平台。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搭建与语言文化紧密联系的学习场景,在学生的日常语言、思维活动、经验体验中,培养语言意识、修养和能力。
教师可通过激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经历和感受,将普通的话题变成谈心话,并将这种话题运用到教学中,以达到增进学生人文情怀、陆续提升语文素质的效果。
亦可在教学中将广阔的语文阅读覆盖学生、学生升华形成自己的思想、结合现实中的社会话题并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发掘阅读内涵,培养阅读品味感中学生的阅读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学科课本,还泛指常见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字读物。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及方法,并强调掌握阅读的目的及方法。
阅读引导,需要注重文学名著及文化名人作品的阅读,如文学理论、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判断能力,以及造成学生心智中的阅读艺术苗头。
教师可以将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相结合,以启迪学生的文学理解与感悟,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综合感知力与审美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深化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讲授、辅导、演示、体验、探究、训练、评价等。
不同方法的运用主要取决于方法的适用性与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色想力行退出新颖的教学法,以达到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效果。
例如,语文知识点教学可以采取“讲述”“安家辅导”,语文探究活动可以采用“探究”“训练”“演示”,学生情感体验活动可以采用“体验”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场合与段落,亲身调整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推荐5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然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势。
限制了教师的文化和学术视野。
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文体上的把握外,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
” 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
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
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整合·驱动·评价·拓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究——以七上“文学部落”为例【摘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忘。
笔者从整合、驱动、评价、拓展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究,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整合驱动评价拓展一、研究背景1.综合性学习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景下,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言语实践。
初中三年综合性学习活动总计十五次,虽次数不多,但内容涉及文学、传统优秀品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它集听说读写于一体,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载体,是提升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2.综合性学习的困境笔者在研训员的帮助下对全区200名语文教师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全部开展的仅8%(16人),经常开展的也只有10%(20人),82%的教师几乎不开展。
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图1(1)对综合性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教师忙于阅读和作文教学,认为抓住阅读和作文就能考出好成绩,综合性学习耗费时间太多,感觉不是语文教学的正经事。
他们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而综合性学习恰恰具有这些特点。
(2)对综合性学习缺乏课程开发能力。
部编教材是供全国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性学习编写相对比较宽泛,教师要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出合理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很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些教师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没有设计出符合学生开展的有效方案,很难达成预期效果。
3.提出“整合、驱动、评价、拓展”的策略针对综合性学习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先将宽泛的内容进行整合,一次活动抓住一个点,布置适合学生实际的任务激发出参与的热情,适时评价,既有约束又有动力,然后将此次活动加以拓展,把成果最大限度地扩大。
阅读写作引言: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的有机构成之一,也是反映学生语文修养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语文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写作教学,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写作教学。
1.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1.1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存在重视程度上不足的问题。
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写作教学的地位比起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阅读教学来更低。
另一方面,教师对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抱着敷衍了事的心理,教学时所花的时间远远不够。
1.2写作教学的手段不够丰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写作内容的时候,往往都是遵循“拿出题目--分析题目--搜集材料--开始写作--进行检查”的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很大帮助,但是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变通性,并不能适合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写作教学,需要适当地改进。
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2.1传授学生分析题目的技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如果理解错了,后续的一系列写作也将前功尽弃。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学生意识到题目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学生写作过程中因审题错误而偏题的情况。
比如,有一篇这样的作文题目《花开不只在春天》。
相比于直观性的作文题目,该作文题目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面对此作文题的时候可能会一筹莫展,一是摸不着头脑。
于是,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改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如“题目为什么说花开不只是在春天?”、“花不是开在春天开在什么时候?”、“题目真的只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吗?”“该作文题是不是可以引申,比如将花引申为一个人?”......通过这样的引导,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该作文题,形成了对该作文题的正确认识。
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拓展课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课外拓展。
一、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建设图书馆,购置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定数量的图书,然后进行读书笔记和心得的总结。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课外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课外写作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写作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给予指导和评价。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写作社团或参加相关的写作培训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课外演讲演讲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演讲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通过课外演讲的拓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四、课外文化活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与语文有关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晚会、诗歌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课外拓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只有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课外拓展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与拓展活动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文字的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开展跨学科教学与拓展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可以将语文与科学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与语文相关的现象,例如声音传播的原理、文字的起源等等。
在学习《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故事,与科学中的伦理道德进行对比。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将语文与艺术进行结合。
语文和艺术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它们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表达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再次,我们可以将语文与历史进行结合。
语文和历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能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我们可以将语文与社会学进行结合。
语文和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类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能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开展初中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与拓展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科学、艺术、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创造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浅谈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施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拓展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文
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它是把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一些课外内容引入课堂,以此来帮
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教材文章的内涵和意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
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规律,达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夯实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拓展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夯实自己的文化
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自己先“厚实”起来。
“登泰山而小天下”、“教师一桶水才能教
给学生一杯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当然是认真地学习,广泛地博览,不断地积累。
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之前,教师就要认
真阅读《中国文学史》,必须充分了解杜甫一生经历的四个时期及创作特点,教师有这些知
识做前提,才能把握好教材诗歌的内涵,才能很好地开展拓展教学——在什么时候拓展、在
哪里拓展、拓展什么内容。
教学《奇妙的克隆》、《桥之美》等说明文时,教师更要博览课
外书籍。
如果教师不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把这些材料摆在那里,也很难做到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就不可能达到拓展教学的目的。
二、熟悉教材要点,做好拓展的前提准备。
新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精美典范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
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因此,语文拓展教学不能天马行空,任意而为。
在每堂课的教
学过程中,必须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材内容和生活内容应该紧密相连,课文分析与课外拓展必须密切相关,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教师要熟悉教材要点,并
且让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思路及写作技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拓展教学。
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师就必须先带领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了解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向上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盼春——绘春——赞春”的行文思路,领悟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语言特点,学习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巧妙构思。
当这一切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才可以由课文出发开展拓展教学。
由此可见,熟悉教材
要点,运用好教材上的范文,是进行语文拓展教学的前提准备,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终南捷径。
三、明确拓展目的,有序施行拓展的过程。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每次拓展教学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叫学生看课外
读物、查资料,要让学生懂得这次活动要读什么书、了解什么内容、怎样读。
比如《中国石
拱桥》一文,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古往今来石拱桥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资料,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让学生分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进而感知中国石拱桥的
特点。
这次拓展活动的目的就是掌握有关石拱桥的知识,培养搜集、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拓展过程也很明确。
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桥梁知识,更重
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搜集、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自然能达到预期效果。
再如《桃花源记》
一文,教师适时补充《桃花源诗》和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其目的
在于补充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见解。
学生带着这个目的去比较探究,
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因此,教师在组织拓展教学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有序合理地进行拓展。
四、联系学生生活,丰富拓展的情感内容。
“生活有多宽阔,语文就有多宽阔”。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开展拓展教学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真切的生活,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教材与生活相融合的情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理解、感悟去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去提高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比
如在开展“让世界充满爱——同在一片蓝天下”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屠格涅
夫《乞丐》一文,分析屠格涅夫是如何关注平凡的小人物的,然后要求学生暂时撇开伟人、
英雄、明星的身影,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带领同学们去看看那些摆小摊的、
扫大街的、拾破烂的……看看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学生与他们交谈、交往,达到彼此心灵的沟通。
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体验生活,发现真善美,揭露假恶丑,
通过自己的眼光观察芸芸众生,去挖掘平凡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这样“爱在我身边”的主题
就自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语文教师只有给
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语文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才会不断地提高。
五、活跃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拓展的学习习惯。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语文的拓展教学活动是很感兴趣的,在自主拓展的过程中积极
性也很高,但普遍存在不会拓展、不知道怎样拓展的问题。
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
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
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要让
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拓展学习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可以通过以
下途径加以训练:1、每次拓展活动的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完成,使他
们树立“我能学”的信心。
2、在课堂的拓展活动评价中,多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他们的成就感,达到主动“想学”的目的。
3、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方法指导,有针对性地去完成一些具体拓展任务,逐步训练能力,达到“会学”的程度。
4、持之以恒,加强督查,循序渐进地形成“坚
持学”的习惯。
拓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方法,在开展拓展教学时要注意和其它教学方法有
机的结合。
应该科学地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
充分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乃至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真正
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