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气道管理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3
急危重病气道管理第一节概述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保障各项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方法上包括了手法开放气道和人工气道的建立。
对急危重患者及时开放气道,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所有从事急危重病医学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
手法开放气道最常用三种手法为:仰头抬颈法、仰头举颏法及抬颌法。
前二者均不适用于疑有颈椎损伤患者。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一般可有经口、经鼻和经环甲膜三个路径供临床急救选择。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通常是首选的经典方法,也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方式。
若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极为微弱,宜首选直视下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但若患者张口困难、持续抽搐或无法采取平卧位时,可选择经口或经鼻盲探插管;一般情况下经鼻盲插管法比经口盲插管法成功率高,对于某些困难插管可以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来辅助完成。
对疑难插管、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需要长期留置气管导管、需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可采用气管切开术。
在实施确定性人工气道之前,可以通过开放气道、球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等快速的基础辅助呼吸手段增加氧供,为建立可行性的有效人工气道创造条件。
急危重症医师需要掌握从简单的手法开放气道至复杂的人工气道建立等一系列技能。
第二节手法开放气道手法开放气道是指在没有辅助装置情况时,以徒手的方法保持气道通畅。
手法开放气道目的在于解除气道梗阻,从而保持气道通畅。
气道梗阻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患者。
气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舌后坠,患者意识丧失后,舌肌松弛,肌肉不能把舌根和会厌抬离咽后壁,使之正好覆盖在喉开口处,从而引起气道梗阻。
气道梗阻另一常见原因是上呼吸道异物,其他如呼吸道分泌物、粘膜水肿、喉及支气管痉挛等均可引起气道阻塞。
气道梗阻根据阻塞程度分为完全梗阻和部分梗阻。
气道完全梗阻时呼吸气流完全中断,若不及时予以开放气道,患者将于数分钟内因窒息而出现呼吸及心脏停搏;部分梗阻可因通气不足或通气障碍导致缺氧和CO2蓄积,严重时危及生命,同样必须迅速加以纠正。
2021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全文)引言气管插管是危重病人最常用的气道管理技术之一。
危重病人存在“生理性困难”的气道,潜在的低氧血症、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和其他生理紊乱,增加了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
与手术室气道管理相比,危重患者气道管理的紧迫性、高吸入风险、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先进气道设备有限和插管条件复杂,使得插管过程更有难度(表1)。
这些挑战使危重病人的气管插管成为高风险操作,并发症增加至22-54%,包括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死亡。
第四次英国国家审查结果表明,在ICU病例中有61%的死亡或脑损伤,与气道并发症相关,麻醉期间这一比例仅为14%。
未使用二氧化碳描记仪、计划不周、对高风险气道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的气道管理技能和设备等是主要原因。
最近各国际学会推出三个指南,建议用一种算法来管理气道,重点提高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安全性。
最近有综述强调了减少并发症的注意事项。
本综述将提供一种基于证据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安全性,并提高危重病人首次插管成功率。
气管切开和气管切开拔管不在讨论范围内。
ICU患者气管插管指征最常见适应症包括:(1)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血流/通气不足、休克、心脏骤停、高碳酸血症、控制过度通气、需要神经肌肉麻醉、术后选择性通气)(2)保护气道,防止胃内容物吸入(3)缓解上气道阻塞(4)气管支气管灌洗气管插管计划和流程临床病史及检查除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还应向患者或家属询问与气道管理有关的病史,包括最后一次经口摄入的时间、使用琥珀胆碱或其他药物的禁忌症、药物过敏史、睡眠呼吸暂停史、有无假牙、松动或牙齿缺失,以及有无气管插管困难病史。
气道评估因为气管插管的紧急性或病人不合作,对危重病人气道评估往往是不可行的。
最近对3万多名手术室患者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分别比较了不同的临床试验来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结果表明,下切牙不能咬合上唇、舌骨距离短、下颌后缩及改良Mallampati评分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4,6.4,6和4.1。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要点在医院和急救场所,危重病人的气道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气道护理能够维持气道通畅,保持足够的氧气供应,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气道护理的要点。
1.评估气道状况在开始护理之前,首先需要评估病人的气道状况。
观察患者呼吸是否困难,有无喘息声或气急声,嘴唇是否有发绀等症状。
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后,可以做出相应的护理准备。
2.保持开放通畅对于危重病人,保持气道的开放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a.头部位置:确保病人头部保持中立位置,避免过度后仰或过度弯曲。
b.清除分泌物:如果病人有分泌物堵塞气道,可以用吸引器或者刮痰器进行清除。
注意使用适当的吸引力,避免对气道造成刺激。
c.气道拨通:如果气道有阻塞,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确保气道的通畅。
3.气道辅助设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借助气道辅助设备来帮助病人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以下是常用的气道辅助设备介绍:a.呼吸机:呼吸机是一种用于辅助或代替病人自主呼吸的设备。
它通过控制氧气浓度和气流速度,维持病人的呼吸功能。
b.氧气供应装置:氧气供应装置用于给予病人纯氧气,保证病人的氧气供应充足。
c.气管切开套管:气管切开套管是在气道阻塞无法通过其他手段解除时的一种选择。
它通过气管切开手术将套管直接插入气管,确保气道通畅。
4.定期观察和护理一旦实施了气道护理措施,需要定期观察和护理病人的气道状况。
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a.体位调整:定期帮助病人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可以促进分泌物排出,防止物质积聚。
b.吸痰护理:对于有大量分泌物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吸痰护理,避免分泌物积聚影响气道通畅。
c.监测氧饱和度:通过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定期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d.纤维支气管镜:对于需要精确观察和护理的病人,可考虑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和治疗。
总结:危重病人气道护理是一项关键的护理工作。
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危重病人是指由于疾病或严重创伤等原因,其生命体征异常,生命体征出现急性持续紊乱,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
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对于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和采用人工通气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以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和保障。
1. 气道管理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是指在保持通畅、防止误吸和维持患者呼吸道稳定的过程。
其中,简易气道和气管插管是两种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
1.1 简易气道简易气道是一种通畅呼吸道的设备,适用于无法自主呼吸或需要紧急气道开放的危重病人,特别是在创伤或意外情况下。
它由气管插管导引器、口咽通气道和通气面罩组成。
1.2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导管通过喉部进入气管,以建立和维持气道通路。
在危重病人救治中,气管插管是最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之一,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或无法维持自主呼吸的患者。
2. 人工通气技巧人工通气是通过机械设备代替患者完成呼吸过程的技术,常见的人工通气技巧包括手动肺通气和机械通气。
2.1 手动肺通气手动肺通气是通过握持呼吸囊进行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方法。
它适用于在危急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呼吸支持或气道管理的患者。
2.2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的技术。
它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ACV)、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2.3 通气参数设置在进行机械通气时,需要合理设置通气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和吸呼比等。
合适的通气参数设置可以提供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支持,同时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是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和采用适当的人工通气技巧,可以提供急需的呼吸支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熟悉不同的气道管理方法和通气技术,合理选择和应用,以提高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成人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是重症医学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正确的气道管理可以确保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稳运行,同时能够避免气道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气道管理方法包括气道开放、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本文将结合最佳证据,对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一、气道开放:气道开放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气道管理方法之一,适用于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常用的气道开放方法包括头后仰、下颔提拉和垫高颈部等。
最佳证据表明,头后仰是气道开放的首选方法,通过颈椎后弯和张力解除,能够使气道保持通畅,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二、插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气道管理方法,适用于需要机械通气或氧气治疗的患者。
插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插管大小和适应症。
根据最佳证据,选择插管大小时应根据成人男性使用内径8-9mm的气管插管,成人女性使用内径7-8mm的气管插管。
此外,最佳证据还建议在插管前给予足够的镇静和肌松,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发生。
三、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气道管理方法,适用于插管失败或需要长期气道管理的患者。
最佳证据表明,使用直接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切开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在气管切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四、血气分析监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监测,以及时掌握其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最佳证据显示,正常成人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pH7.35-7.4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 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75-100 mmHg。
通过监测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可以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保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状态。
结论:成人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是重症医学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最佳证据的总结,气道开放、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可适用于成人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
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导言:成人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是重症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临床工作。
正确的气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氧合和通气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旨在提供规范的临床操作指南。
一、气道评估与管理气道评估是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关键步骤。
在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格特征等因素。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 Mallampati 分级、喉挡住指数、口腔开张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式,可以是自主呼吸、插管、喉罩通气等。
二、气道插管与拔管1. 插管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插管的最佳证据表明应尽量选择经口插管。
常规的选择是通过视觉插管或喉镜指导插管,因其能提供更好的插管成功率和气道保护。
在选择气管插管尺寸时,一般建议选择内径为8.0-8.5毫米的插管。
此外,应用剂量适宜的肌松药可提高插管成功率。
2. 拔管成人危重症患者气道拔管的最佳证据表明,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拔管指征进行,尽量减少拔管后的再插管率。
常见的拔管指征包括患者意识状态好转、呼吸机支持减少、气道梗阻解除等。
拔管前应早期评估患者的咳嗽反射、自主呼吸功能,确保拔管后的一切顺利进行。
三、非侵入性通气成人危重症患者的非侵入性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患者在短时间内需要,且无明显呼吸窘迫的情况。
最佳证据表明,非侵入性通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在应用非侵入性通气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主呼吸能力调整合适的通气参数,保证氧合和通气的有效性。
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气道管理ARDS 是成人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
最佳证据表明对于 ARDS 患者的气道管理,早期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关键。
低潮气量通气(6ml/kg)和较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是常用的策略。
此外,在 ARDS 患者气道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应用高浓度氧气,以减少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