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依靠人民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测试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测试汇总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测试题(一)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
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
A.人民安全B.制度安全C.政治安全D.国家安全2.()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A.政治安全B.军事安全C.文化安全D.社会安全3.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主题是()A.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建美好安全家园B.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共筑安全防线C.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D.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起施行。
A.20XX年11月1日B.20XX年12月1日C.20XX年7月1日D.20XX年11月13日5.()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
A.刑法B.民法典C.行政法规D.刑事诉讼法答案:A。
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测试归纳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而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工作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复杂性和敏感性。
在推进国家安全工作时,我们必须注重对人民的国家安全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意识是一种责任感,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国家安全,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并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动态。
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军队和警察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国家安全素质和应对能力。
此外,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外籍人、间谍、敌对国家势力等的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对我国造成危害。
国家安全教育是一种普及性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通过这些渠道,我们可以使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人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中国改⾰开放的⼗条重要历史经验中国改⾰开放的⼀条重要历史经验30年改⾰开放的伟⼤实践积累了⼗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
总结30年改⾰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开放,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有着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解放思想是改⾰开放伟⼤实践的⾸要经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法宝。
30年的实践证明,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发端,以观念变⾰为先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来了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带来了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突破性进展。
在改⾰开放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同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
改⾰开放这⼀历史性决策的提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改⾰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
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时代的和民族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运⽤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功地开辟出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成就。
2.坚持“⼀个中⼼,两个基本点”是改⾰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的同时,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开放的辩证统⼀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国之本,改⾰开放是强国之路。
实践证明,⽆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坚持改⾰开放,都必须基于两者的统⼀,⼀旦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开放割裂或对⽴起来,中国特⾊社会主义必然会偏离正确的⽅向,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陷⼊停顿或倒退。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切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针建⽴在对国情的清醒和正确认识上。
念好四字“真”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群关系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干群关系是新的时代大势下实现社会有效治理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念好四字“真”经,不断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群众观念要真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它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胡杨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叶茂,是因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吸收水分。
同样,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兴旺;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历史兴衰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根基,脱离群众,必将为群众所抛弃。
我们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不变的坚守,要自觉增强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把人民群众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不断强化全党的宗旨意识,强化群众思维,增强为民服务的基本观念,不断夯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融入群众要真情。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XXX(XXX大学XXX学院XX XXXXXX)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运用和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深化。
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精神实质;政绩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科学论断的深化。
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在发展问题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
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亦即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全面是基础、协调是纽带、可持续是目标、以人为本是核心,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正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强调了统筹兼顾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一、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于民。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本质上要求我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取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这就决定了我们做工作、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凝聚起强大力量,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
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我们党和广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
四、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只能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是历史活动的评判者。
评判工作如果不看人民群众的感受,只看上级或领导的好恶,那就不仅难以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而且必将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坚持以人为本的意义: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是否代表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根本宗旨。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最高”的论断,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人在生产力诸因素中是第一位的,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心得(6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心得第一篇: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发展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既要重视外部安全又要重视内部安全。
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球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构建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持之以恒的抓好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
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
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公共安全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织密织好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是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质量关。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减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五个重庆”为市民“五个重庆”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的“本”,是本源、是根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劳动者和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发展问题,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离开了这个“本”,离开了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发展都将失去价值和意义。
“五个重庆”建设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明确了“重庆的发展为了谁”。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一方面承载着国家战略需求,其发展必须以国家战略利益的实现为前提;另一方面,其发展又必须满足3200万重庆人的利益需求。
“五个重庆”建设充分体现了国家根本利益和重庆人民切身利益的有机统一。
其次,明确了“重庆发展的依靠对象”。
重庆十分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五个重庆”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党和政府的决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个重庆”建设所追求的是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宜居重庆”侧重提升到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的居所,增强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是实现重庆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畅通重庆”侧重于改善交通条件,化解重庆地处西南内陆的不利因素,降低城市发展成本,提高城市营运效率,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是实现重庆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重庆”侧重于推进城乡绿化,优化生态环境,是实现重庆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平安重庆”建设侧重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实现重庆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康重庆”建设侧重于提高人的生存质量,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更充实、更快乐,是实现重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又相互联系。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这一举措既表明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央高度重视党的高级干部的理论学习,高度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
参加这次研究班的领导干部精力集中、认真研读,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学有所获、研有所得。
专题研究班的成功举办,必将对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的作用。
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应当看到,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
因此,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应该说已经解决了。
现在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村和农业发展呈现了积极态势,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完整而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同时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主要有哪些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思想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抽象的、无差别的“类”概念,而主要是指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中的“本”,不是世界本原意义上的“本体”,而是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关注人的价值、权利和发展,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力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对人民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主要有哪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从理论上准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对于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以人为本,是指以全部社会成员组成的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个人为本。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正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幸福生活的高关注,是以所有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普通公民,无论性别、年龄和民族有何不同,都应该拥有平等的作为人的“尊严” 和“价值”,政府、社会和他人均不得歧视。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对象。
因此,可以说,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这一命题,蕴涵了党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最低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的内在有机的统一。
其次,以人为本是指以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为本。
既包括以现实存在的人为本,同时也包括以历史上的人和未来的人为本。
一方面,当代人不能仅把自己当作具体、现实的人,而把“老祖宗”当作抽象、虚幻的人,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另一方面,当代人也决不能把子孙后代当作抽象、虚幻的人,否则就会淡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断子孙生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6、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和第一要义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
7、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答:主要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答:邓小平同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1.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
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2.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不动摇。
3.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就是要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4.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就是要完善强基固本、
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保障。
5.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就是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
注重维护本土国家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共同安全。
三个至上的含义三个至上是指: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三个至上”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人民利益是党的事业的根本,宪法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体现。
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必须坚决反对唯“法律至上”的观念三个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可动摇的重大政治原则。
“三个至上”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领导是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组织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党的事业至上,体现的是党的领导的原则。
它要求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必须自觉地把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不折不扣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机关的贯彻落实;必须全力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确保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人民利益至上,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保障民生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重点,时刻把人民赋予政法机关的权力用在维护人民权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上,时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政法工作的标准。
宪法法律至上,体现的是依法治国的原则。
它要求我们在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治司法腐败,树立司法权威,增强司法公信力。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抓住这个核心,就一定能够抓住群众工作的主动权。
首先,立足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不仅要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实际问题,让广大群众“过得去”;而且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指数,让广大群众“过得好”;新形势下还要更多地关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从深层次维护、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广大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让广大群众切实共享发展成果,切身感受政府的温暖。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考点复习中考真题练习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考点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2022年四川凉山州)在网友投票选出的“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中“国家安全”位列第五。
国家安全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③我国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安全的知识点。
题干中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中国家安全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①②选项正确;题干中未体现我国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③选项错误;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④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2.(2022年江苏泰州)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国家安全宣教活动。
下列说法与下边漫画寓意不相符...的是()A.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B.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C.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D.人民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国家安全宣教活动,这是因为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故ABC正确;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故D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3. (2022年湖南邵阳)2022年5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关于粮食安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②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③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④保障了粮食安全,就保障了国家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一个,可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
讲话阐述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第二条就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标任务。
第三条也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充分体现了我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改变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悲惨状况;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为了更快地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90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党的主张、决策和部署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
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证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我们执政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授予。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党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委托、按人民意愿执好政、掌好权。
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就必须服务于人民。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正确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大课题。
历史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样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
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新形势下要特别注意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和丢掉。
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非常艰巨、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做好群众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要适应新特点新要求,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
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
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才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来体现。
心中是否有人民、眼里是否有群众,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
会把我们当亲人。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中汲取营养,增长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用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的良好作风和工作业绩,为党旗增辉,为人民造福。
2011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