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北京日报)
其实“被动房” 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 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 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他们认为 -------“被动房” 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
没暖气但冬天屋里不冷
中国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王凌云介绍:焦化厂3栋楼的设计图纸里屋子和走廊压根没有暖气管道的预留空间。
这三栋楼自有抵御冬日严寒的特殊本领。“普通住宅外墙保温层是8厘米厚,而超低能耗住宅则是25厘米厚,这就像给房子穿了一身羽绒服。”市保障房投资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穿上厚衣服,让冬天屋外的严寒进不来、屋里的热量跑不掉,但这只是第一步;三栋楼里,每间房子都会安装新风系统,功能之一就是热回收,屋子里的热乎气儿在被新风系统抽走前,会有专用的蓄热装置把热量留住,而凉空气被抽进来时还会提前预热,这样就提升了空气温度。
随着“被动房”广泛应用将带来新风系统用量爆发式增长
房子里没有暖气,冬天却照样维持18摄氏度以上的室温?这种超低能耗的建筑技术将率先在北京保障房项目试点。北京日报记者从市保障房投资中心获悉,焦化厂公租房项目将有3栋楼尝试超低能耗技术,不再配备普通住宅里的暖气,但能一年四季维持18摄氏度至22摄氏度的室温,这种在国外被称为“被动房”的建筑还是头一回应用到北京的住宅。
与此同时,无论是家电,还是在屋内活动的人们,也都是一个个热源,靠这些热源就能产生足够的热量来维持屋内的气温。王凌云说,一年四季,超低能耗公租房都能把屋内温度维持在18摄氏度至22摄氏度。而在冬天,温度还能够调节到26摄氏度。
节能率从75%升至90%
“目前本市住宅节能率基本是75%,而这三栋超低能耗公租房的节能率能达到90%以上,堪称一流的节能效果。”王凌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以北京的采暖季为例,普通住宅每平方米一次能源消耗量理论上为41.8千瓦/小时,但超低能耗住宅则只有16.07千瓦/小时,能耗节省六成多。
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风系统作为“被动房”的标准配置,在大趋势下即将走向发展的高峰。
美好生活!从艾新风开始!爱家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Passive House DarmstadtKranichstein), 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 一直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汉堡之家”是中国境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被动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过改建达到“被动房”的标准要求,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共计有6000多栋被动房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