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年代—40年代女性文学选
- 格式:ppt
- 大小:519.50 KB
- 文档页数:31
20年代女作家
陈衡哲:《洛绮思的问题》《一支扣针的故事》。
冯沅君:短篇小说集《卷葹》
包括《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误点》《写与母亲走后》冰心:《去国》《超人》《两个家庭》《西风》《相片》
庐隐:《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象牙戒指》
石评梅:散文《《给庐隐》《扫墓》《墓畔哀歌》
小说《病》《弃妇》《林楠的日记》《《匹马嘶风录》《白云庵》《红鬃马》凌叔华:《女儿身世太凄凉》《酒后》《绣枕》《吃茶》《茶会以后》《花之寺》《奶妈》
30年代女作家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
白薇:剧本《琳丽》《打出幽灵塔》
40年代女作家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
张爱玲《传奇》集中的作品最好都一一看,我不再单列,列出来的是三部必读的小说。
苏青:《结婚十年》。
第三章1990年代的文学环境和文学思潮第二节女性小说一、概述•1、女性作家:•自五四以来,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展开和深入,女性作家大量出现,她们创造了和男性作家同样灿烂的文学景观。
建国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女性越来越多,特别进入1980年代以后女性作家的作品已成为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1920-1940年代: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丁玲、萧红、张爱玲等*1950-1970年代:杨沫、茹志鹃、刘真等*1980年代活跃的女作家:杨绛、茹志鹃、宗璞、戴厚英、谌容、张抗抗、张洁、王安忆、铁凝等2、“女性文学”:•以前是不专门提“女性文学”的,往往把女性作家的作品和男性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作整体观照。
直到1980年代后期才有专门的“女性文学”提出。
它的内涵是很复杂的,甚至难有统一的界定。
•显然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提出是随着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同时也和1990年代异常活跃的女性创作实践相关。
•?“女权主义文学”一般来说,严格意义的“女性文学”包括三层涵义:一、创作主体为女性;二、主体采用的是女性视角;三、必需展现或主要展现女性世界,并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而我这里所谓的“女性文学”,还是主要指19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写的作品。
因为绝大多数的当代女作家都不是严格意义的女权主义者,也没有带着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在创作。
•但女性作家有一个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即1980年代后期以来,女性作家可以顺从自己的本性创作,而不必再以带有男性中心意识的文学和审美标准为准则。
无论她们处在文坛中心还是边缘,都是她们自由地选择。
•林白、陈染、海男、徐小斌、王安忆、张欣、迟子建、徐坤、须兰、池莉、方方、严歌苓、毕淑敏、虹影等•陈染的小说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大陆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学文本”。
•?发现女性自我:•?恋父/弑父,对“性”的拒绝、逃往•?恋母/仇母,同性情谊二、王安忆的小说1、生平与创作:•1954年生于南京,茹志鹃的次女。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革命文学争论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大革命失败之后,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革命形式对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经过整顿了的创造社和由蒋光慈等组成的太阳社,在《创造月刊》、《文化批评》《太阳月刊》等各自的刊物上,正式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暴露了很多幼稚的,片面的,绝对化的错误的观点。
鲁迅与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
1929年国民党开始扼杀“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党组织调解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争论,以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为发端的左翼文学运动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
在“左联”的旗帜下,左翼文艺阵线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为现代革命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团结、组织左翼作家,大力开展革命文学创作。
“左联”成立后,陆续出版了《拓荒者》《萌芽》《巴尔底山》等刊物,在北平和日本东京两地设有“左联”分盟,在广州、天津等地成立小组。
许多左联作家同时又是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服从旨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1936年春解散,其前后活动的6年时间,对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注重文学批评。
左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作为主要任务。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三)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设立文艺大众研究会,并明确规定“文学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
作家们还进行三次大讨论,并作过部分创作试验。
30年代小说三大流派一“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的30、40年代中国小说李标晶内容提要: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具体考察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所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40年代,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压倒一切。
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渐次消退。
现代主义作为流派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已经不可能存在。
但是有些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深的作家,在他(她)们的小说创作中仍然表现出较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主要是张爱玲、钱钟书、徐訏等。
关键词:现代主义中国小说影响一20年代末,正当现实主义文学蓬勃发展,左翼文学风靡文坛时,中国出现了一个表现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流派,即人们通常所谓“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的帽子,是当时的左翼文人给戴上的。
1931年,在施蛰存发表了他的类似意识流和魔幻小说的《在巴黎大戏院》与《魔道》之后,楼适夷写文章批评说:“比较涉猎了些日本文学的我,在这儿很清晰地窥见了新感觉主义文学的面影。
”(1)在我看来,称为“新感觉派”不如直接称为中国现代派小说更符合实际。
原因将结合下面的论述加以说明。
所谓3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指的是包括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黎锦明、黑婴、徐霞村等为代表的居住在上海的作家群创作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
3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从历时看,“五四”时期不同流派与社团都或深或浅地介绍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必然影响中国作家的艺术思维方式。
3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出现体现了文学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性。
从共时看,中国现代派小说主要受如下方面的影响: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未来主义、意识流和西方心理分析小说的影响。
未来主义站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赞美机器、力、速度、运动等现代情势。
未来主义除了赞美机器、力和速度之外,也常把暴力、战争、流血、破坏等作为描写对象。
“注意现代都市里繁华、富丽、妖魅、淫荡、沉湎、享乐、变化、复杂的生活。
”(2)对中国现代派小说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法国作家保尔·穆杭。
一、五四文学革命文学革命:三界革命“我手写我口”10,16“戏剧改良”16谴责小说20鸳鸯蝴蝶派22黑幕小说24《新青年》: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为人生而艺术《语丝体》—语丝派112浅草—沉钟社南国社湖畔诗社新月社—新月诗派二、20年代自叙传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派小说《呐喊》《彷徨》人生派浪漫派“小诗”派湖畔诗派早期象征诗派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派白马湖作家群113“爱的哲学”三、30年代“普罗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46 “左翼”文学152“革命+恋爱”模式小说161《死水微澜》161社会剖析小说165京派小说167东北作家群168新感觉派小说175《骆驼祥子》186《四世同堂》183,304《子夜》194《爱情三部曲》201 《激流三部曲》204 《边城》215后期新月派218现代派219国防戏剧235报告文学259四、40年代国统区文学278战国策派283解放区文学283延安文艺座谈会287 新秧歌剧290信天游诗派292赵树理方向292《围城》305星社312“山药蛋派”331 “荷花淀派”333七月诗派336街头诗运动337九叶诗派340,345 “鲁迅风”367“野草”368下册1949-1976文学思潮“十七年文学”2第一次文代会2“胡风事件”9反右派运动9“干预生活”10,34 革命样板戏20五、五六十年代“中间人物”39政治抒情诗群42 “第四种剧本”52 《茶馆》56《关汉卿》59《谢瑶环》62六、台港文学“反共文学”72 白先勇76金庸小说。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革命文学争论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大革命失败之后,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革命形式对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经过整顿了的创造社和由蒋光慈等组成的太阳社,在《创造月刊》、《文化批评》《太阳月刊》等各自的刊物上,正式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暴露了很多幼稚的,片面的,绝对化的错误的观点。
鲁迅与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
1929年国民党开始扼杀“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党组织调解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争论,以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为发端的左翼文学运动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
在“左联”的旗帜下,左翼文艺阵线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为现代革命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团结、组织左翼作家,大力开展革命文学创作。
“左联”成立后,陆续出版了《拓荒者》《萌芽》《巴尔底山》等刊物,在北平和日本东京两地设有“左联”分盟,在广州、天津等地成立小组。
许多左联作家同时又是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服从旨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1936年春解散,其前后活动的6年时间,对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注重文学批评。
左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作为主要任务。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三)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设立文艺大众研究会,并明确规定“文学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
作家们还进行三次大讨论,并作过部分创作试验。
30年代小说三大流派一“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总(2)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革命文学争论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大革命失败之后,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革命形式对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经过整顿了的创造社和由蒋光慈等组成的太阳社,在《创造月刊》、《文化批评》《太阳月刊》等各自的刊物上,正式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暴露了很多幼稚的,片面的,绝对化的错误的观点。
鲁迅与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
1929年国民党开始扼杀“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党组织调解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争论,以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为发端的左翼文学运动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
在“左联”的旗帜下,左翼文艺阵线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为现代革命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团结、组织左翼作家,大力开展革命文学创作。
“左联”成立后,陆续出版了《拓荒者》《萌芽》《巴尔底山》等刊物,在北平和日本东京两地设有“左联”分盟,在广州、天津等地成立小组。
许多左联作家同时又是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服从旨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1936年春解散,其前后活动的6年时间,对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注重文学批评。
左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作为主要任务。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三)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设立文艺大众研究会,并明确规定“文学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
作家们还进行三次大讨论,并作过部分创作试验。
30年代小说三大流派一“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
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 I I 绪论 (1)第一章三四十年代女作家自传体小说创作缘起 (3)第一节个性解放背景下对“自我”、妇女、儿童的发现 (3)第二节战争时局下作家的创作心态 (8)第二章女作家笔下的家庭书写 (14)第一节“女儿”视角下的母亲形象 (14)第二节复杂情感中的父亲形象 (18)第三节其他家庭成员的形象的塑造 (21)第三章在“自我”追述中成长 (24)第一节作为“小女儿”的“我” (24)第二节蜕变的青春 (28)第三节从“女儿”走向“女人” (31)第四节在“自我”追溯中成长 (34)第四章三四十年代女性自传体小说的美学开拓 (36)第一节个人视角下日常书写的俗世之美 (36)第二节意到笔随的自由之美 (38)第三节时空追忆下的蕴藉之美 (40)结语 (43)注释 (44)参考文献 (48)致谢 (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中文摘要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作家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当时女性作家自传体小说的创作缘起、家庭题材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对“自我”成长历程的追述、对当时小说美学艺术的开拓等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为两小节,主要对自传体小说的缘起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小节涉及到五四个性解放背景下“自我”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小节主要论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时局下知识分子生命意识的觉醒、物质精神上的双重苦闷、“家”的双重失落与重建、时空距离下记忆的诗化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这一时期女性自传体小说一个共同的创作现象:对“家”的追忆。
通过分析小说中塑造的系列人物形象,展现当时社会的人伦关系。
这些人物形象主要有:父亲、母亲以及其他在“我”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家庭成员。
专题六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第一篇:专题六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专题六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学习要求了解: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
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
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
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
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点。
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
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
沙汀小说和《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掌握: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发展与变化。
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
巴金小说从《灭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变化。
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P130-131)中国社会矛盾系列小说(茅盾为代表)北京市民生活系列小说(老舍为核心)封建家族系列小说(巴金为核心)四川农村生活系列小说(沙汀为核心)解放区农村变革系列小说(赵树理代表)“长河小说”(李劼人为代表)二李劼人、路翎、钱锺书、沙汀的小说(P131-135)钱锺书的《围城》是一幅抗战期间知识分子凡俗生活的“浮世绘”,也是40年代讽刺小说创作潮流的“压轴戏”,更是一部可以与《儒林外史》比肩的经典讽刺小说。
三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P135-140)以《子夜》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或“社会剖析派小说”),常常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而主要人物又常常是某一阶级的代表;二是都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物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都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三是作品都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既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也有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子夜》的艺术成就 1历史画卷的宏伟构思2“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二)《子夜》三条主要线索围绕赵伯韬和吴荪甫的主要结构线索展开,情节安排跌宕有致,作品设置了三条线索A.以赵伯韬为代表的金融买办资本家,在美国财团和蒋介石政府的支持下,企图控制、摧残中华民族工业的活动。
三四十年代文学作品1.结合作品中,论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基本内涵和典型意义。
答:周朴园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形象之一。
他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本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
作为脱胎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他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他较早的接触了资产阶级文明,曾到德国留学,甚至接受过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
以其留学的经历和后来的经济地位而言,他本应发展为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人物,但他却转化为一个封建遗老的气息。
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到钱”,“什么也做得出来”,“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极凶狠狡诈的伪君子。
他行为放荡,道德沦丧。
年轻时玩弄妇佣侍萍,并跟她生了两个孩子,为了赶娶另一位有钱有地位的小姐,又把侍萍遗弃了。
当“死去”多年的侍萍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时,他软硬兼施,前后矛盾的言行彻底撕下了穿在身上的伪装,露出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封建暴君。
他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
在为人称道的强迫蘩漪“喝药”一场里,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
在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下,周家有如一口大棺材,是个可以闷死人的地方。
这个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正是那种封建大家的秩序。
周朴园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着一种可怕的力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成长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经济上和思想上的血肉联系。
从周朴园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而其所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具有的顽固腐朽的封建性,正是《雷雨》现实主义的深刻所在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他们的爱情缺乏深厚的基础和更高的目标。
由于涓生和子君的奋斗目标仅仅是“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因此,他们一旦走到一起,也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中国现代文学年表(完整版)年表内容包括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文学思潮与运动,以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通俗小说等文体模块的文学年表汇总。
建议大家收藏使用,多翻看几遍,对现代文学史的了解大有裨益。
二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5号。
同月陈独秀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京。
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号。
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发表。
12月《申报》副刊编辑、鸳鸯蝴蝶派文人王晦钝为《中国黑幕大观》作序,提倡黑幕小说。
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出版。
从这一号开始,采用白话与新式标点符号。
同时编辑部扩大,由有鲁迅、李大钊等参加的《新青年》编辑会同仁轮流值编。
2月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发起征集全国民间歌谣。
3月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创刊。
同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同期刊出王敬轩(钱玄同化名)《给<新青年>编者》和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即所谓“双簧信”。
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辟《随感录》专栏。
同月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4号。
5月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
6月《新青年》第4卷第6号《易卜生专号》出版。
其中发表了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
10月北京大学新潮社成立。
11月15—16日在北京天安门庆祝协约国胜利讲演会上,李人钊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发表讲演。
同月,又撰《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两文同时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5号。
12月周作人《人的文学》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6号。
1919年1月《新潮》月刊创刊,北大学生罗家伦、傅斯年等主编。
同月《新青年》第6卷第1号以《黑幕书》为题,发表宋云彬致钱玄同信以及钱的复信,发起批判黑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