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两个天才犹太人的不同命运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犹太人苦难与成功的背后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在历史的长途旅行中迷失方向将近两千年的民族。
1813年的流离失所,1813年的颠沛生涯,寄人篱下,受人奴役。
岁月的流逝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古老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同样是这些备受苦难的人们,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或许是一种必然,一种沉默了两千年之后悄然觉醒的必然,曾经我们感叹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六天内击败六国的奇迹,我们惊叹大军压境的时刻竟还有大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飞回战火不断的以色列。
炼狱般的考验泯灭不了他们心中亘古未变的信念。
迷失了两千年的民族终于在晨曦中找到了回家的路。
或许是在摩西带领族人回到故乡“迦南”的途中,由于他们无节制的纵欲,他们受到了耶和华的惩罚,从那以后,他们紧守着自己的律法,不敢有半点逾越。
同时,他们深深地相信,只要他们虔诚地侍奉上帝,在困难的时候,上帝会派使者来帮助他们的,就像当年的摩西一样。
当他们在埃及沦为奴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始终相信,救世主终有一天会来临,或许,正是这种强大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古老的民族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即使,他们的双腿深深地陷在泥浆里,即使,他们的双膝重重地砸在埃及金字塔前,他们也不曾屈服,或许正因如此,当希望来临,曙光渐近的时候,他们更加欣喜,他们更加相信,上帝无处不在。
是什么造成了犹太人的苦难?是全世界不同民族对犹太人的排斥,还是由于希特勒这类极端主义者的残暴。
又是什么成就了犹太人的成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逆境的激励。
在我看来,一切追根溯源,或许是他们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是他们对自己心中信念执著的追求。
在犹太民族被大国欺压的时候,他们流浪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这时,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成了他们致命的弱点。
他们只信奉自己的神灵,这种从内心深处涌出来的信仰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个民族。
但正是他们这种拒绝向诸神献祭的做法使得他们被当地的居民排斥。
同时,犹太人一点也不崇拜偶像,这毋庸置疑地引起了世俗皇帝以及各个贵族的不满。
犹太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姓名:陈蓉系别:经管系班级:国贸一班学号:110701106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永不懈怠的人是一座里程碑,对于骄傲自满的人则是一个包袱;对于志向远大的人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对于胸无大志的人便是无底深渊。
而犹太民族曾在我眼中,曾是一个充满苦难的国家,命运几乎没对他们报以微笑,和中华民族一样,他们也曾忍受欺凌,时间长达一千八百多年,如斯漫长。
然而,自从上了犹太人的文明之后,我才发现犹太民族不止充满了苦难,还有面对苦难仍然不放弃、永远充满信心、希望和爱。
我从他们的奋斗和成就中启示到了许许多多。
从《摩西十戒》中开始认识以色列,从爱因斯坦开始认识犹太人,从“犹太人的文明”这门课升华了我对犹太人的认识:犹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为什么面对苦难他们仍能不屈不挠?为什么在屈辱中他们仍能够继续奋斗?为什么备受欺凌他们仍能创造出一番成就?修完这门课,我被深深震撼了。
对于犹太人,他们的幸福在哪里呢?我想或许是犹太文化的曲折和坚韧,又或许是犹太人的毅力和成功,总之,不论是什么,他们的精神我只能敬佩、学习。
渐渐地,我发现了,渐渐地,我成长了,渐渐地,他们给了我很多启示:一.犹太人成功的第一个关键就是高度重视教育。
以我的了解,犹太人的整体素质很高,哪怕是最贫困的家庭,也会尽力使子女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
另外,犹太人酷爱读书。
经调查表明: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全国有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办借书证的人就有100万。
由此可见,犹太人在整个人生中始终坚持学习,这种重视教育的理念就是犹太人重新站起来的关键。
我——从幼儿到大学,接受的教育有许许多多,可一般都是父母教管,老师督促,自己很少能自己阅读,看到了犹太人的成功,我被折服、被感动,以后的以后,我会努力读书,为自己、为祖国。
中国的少年们,也应该借鉴学习,增加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品质,做有素质的中国人。
读《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兼评我尊敬的学者黎鸣文/徐桂权穿过幽深的巷子,再次来到这静谧的小园。
一幢古朴的旧式小楼,门庭碧草青青,四面绿树环绕。
这里就是紫竹院报恩楼的天则经济研究所。
黎鸣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学识渊深,性情率真,每次发言总是慷慨激昂、见解深刻,常常获得在座众人的共鸣与激赏。
从他的言行与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应有的智慧与良知。
黎鸣生于1944年,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控制系统理论专业的硕士学位。
他早年从事社会控制理论和信息哲学的研究,在80年代文化启蒙热潮中贡献极大,曾撰写翻译《控制论与社会改革》、《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与思考》、《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等多部影响很大的著作,并担任过著名丛书《二十世纪》的主编。
90年代以来他渐渐从公共视线中淡出,潜心钻研中西哲学文化。
近年来他的思考研究成就显著,出版了《问人性》、《中国人性报告》、《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等力作,《西方哲学死了》、《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问天命》等见解独到的作品也将在今年内出版。
新著《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天才咏叹调》是自然科学大天才爱因斯坦、社会科学大天才马克思和心理科学大天才弗洛依德的生平传记。
(所谓天才,黎鸣定义为在某一项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上具有特殊才能和贡献的人。
)第二部分《天才黄金律》从三位天才的经历中归纳出人类思想天才诞生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坚定执着的信仰意志;第二,受到种种困难或环境的压迫;第三,具有减轻压力或逃避迫害的“绿洲”。
这三个条件又叫“天才意志规律”、“天才磨压规律”和“天才减压律”。
如果是一般的传记,写到这个程度也就足够了,然而黎鸣并不满足于此,他在第三部分《天才二元论》中深入分析了三位大天才是如何从不同的领域把西方哲学的三对范畴,即绝对与相对、必然与自由、主观与客观,推向了极限。
而各种范畴的过分膨胀已经严重侵犯了彼此的边界,继续把二元论的方法论坚持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了。
改变世界的三位犹太巨人弗洛伊德如果说,近代以来,马克思使人们改变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爱因斯坦使人们改变了对宇宙时空的认识,那么,犹太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使人类改变了对自身和自己精神世界的认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在奥地利弗赖堡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
他童年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1882年毕业后,弗洛伊德成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科的一名医生,从事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1901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梦的解析》。
他在这部书中把梦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研究焦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这一崭新的学科。
后来他又相继发表了《性欲理论三讲》、《少年杜拉的故事》、《心理分析导论》、《自我和本我》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奠定了他心理分析理论创始人的地位。
精神分析学在当时是一门从医学中发展出来的新兴学科。
在弗洛伊德之前,对于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和缺陷,人们往往只能从哲学或者宗教的角度去对待,只能被解释为是人的思维或是灵魂出了问题。
他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人类认识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人的思维方式焕然一新。
初期的精神分析学基本上是一个由犹太人垄断的学科。
当时几乎所有的心理分析学者都是清一色的犹太人,而且都是弗洛伊德的合作者或学生,被分析的对象往往也是犹太人。
因此,一些批评者便把精神分析学说称为是“一门犹太人的科学”。
弗洛伊德虽然出身犹太家庭,但他并不信仰犹太教。
他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集体的幻觉”,他的研究也力图要证明宗教信仰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然而,他却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犹太人,并为自己是一个犹太人而感到骄傲。
在晚年时,他宣称自己既不是一个奥地利人,也不是一个德国人,而是一个犹太人。
弗洛伊德的家庭一直保持着犹太人的传统,他的子女没有一个人改信基督教。
他本人认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发起人赫茨尔,并与赫茨尔保持着不错的关系,1926年,维也纳的犹太人组织“约言之子”协会为他举行了一个庆祝他70周岁寿辰的庆祝会,他在写给这个组织的感谢信中说道:“在我艰难的道路上,有两个对我来说已变得必不可少的特点完全是来自我的犹太人天性。
让你颠覆认知,关于犹太人的8个故事犹太人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他们的历史与文化充满了许多令人惊讶的故事和传说。
在这里,我们将分享关于犹太人的八个故事,这些故事将让你颠覆对犹太人的认知。
1. 迪亚斯波拉大屠杀的英雄:迪亚斯波拉是犹太人历史上一位勇敢的女性,她在公元前12世纪率领以色列人反抗迦南军队。
她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她成为一个传奇人物,被许多犹太人视为英雄。
2. 摩西与十诫:摩西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之一。
摩西领导以色列人从埃及奴役中解放出来,并将他们引导到应许之地。
他收到的上帝的十诫成为犹太教律法的基石。
3. 犹太教贡献世界:犹太人对世界的贡献远远超出他们人口比例。
犹太人在科学、艺术、文学和经济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和斯皮尔伯格等犹太人都是世界上知名的人物。
4. 犹太人的天才与智慧:犹太人以智慧和聪明才智而闻名于世。
这可以追溯到犹太文化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犹太人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使得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5. 犹太人对人权的追求:犹太人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参与为人权而奋斗的运动。
他们在反对歧视和追求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犹太人在美国民权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犹太人的勇敢与抵抗:在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受了纳粹的大屠杀。
然而,许多犹太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抵抗精神,他们组织起来对抗迫害并保护自己的同胞。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她在纳粹占领期间写下了《安妮日记》。
7. 犹太人的教育传统: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在他们的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犹太人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注重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培养。
这种传统使得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都有较高的教育水平。
8. 犹太人的团结和社区精神:犹太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团结。
无论是在犹太教会堂还是在社区活动中,犹太人总是团结一致。
今仍有十多座岛屿划入了美国领土。
但是消耗鸟粪的速度远远大于鸟类生产鸟粪的速度,珍贵的鸟粪终究是越来越少,到时候挖完了可怎么办呢?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氮元素,如果能将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氮元素,就可以彻底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向空气要“面包”吧!如何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元素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而一位毁誉参半的科学家将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就是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
天使哈伯1868年,哈伯出生于德国的布雷斯劳,这是座名副其实的教育之城,64万人口的城市中遍布着11所大学,19世纪人口爆发式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日趋增大,1845年至1850年间在爱尔兰爆发了大饥荒,导致100万爱尔兰人饿死。
各国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提高农业的产量,不久便发现在所有的化学元素中,氮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就导致有一种东西和石油一样珍贵,以至于各国竞相开采,美国甚至还为此立法,这东西就是鸟粪。
海鸟粪由于富含氮和磷,是十分理想的有机肥料。
为了提升粮食产量,美国进口了大量的鸟粪,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一项联邦法案——《鸟粪岛法》。
大致意思是美国公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占有无人认领的有鸟粪的岛屿,并且可以要求美国总统授权,利用军队来保护相应的利益。
最终,美国凭借这项法案在全球占领了100多座岛屿,虽然大部分已独立或归属原所有国,但至在当时的化学家们看来,一定是存在一种人工固氮的方法的,而难点就在于如何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拆解氮气。
相比其他国家耗能非常高的办法,精明的哈伯选择了用催化剂来以柔克刚。
弗里茨·哈伯,德国犹太人的悲剧哈伯的争议人生文|寒武 图|枫月从这里走出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
哈伯的父亲是知识丰富、善于经营的犹太染料商,家境优渥,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哈伯从小和化学结缘。
他是个天才少年、超级学霸,19岁就被破格授予了博士学位,28岁就在大学任教。
纳粹的大屠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请注意,本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主题十分敏感,请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撰写。
)纳粹的大屠杀:犹太人的悲惨命运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施了大规模的种族灭绝行动,其中犹太人成为了纳粹迫害的主要对象。
这场悲惨的事件被称为大屠杀,它带来了可怕的破坏和伤害,使数百万犹太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1. 纳粹犹太人政策的形成纳粹党在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反犹政策。
1935年通过《纳粹党人种法》,剥夺了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利。
不久之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排斥,并进一步发展为针对犹太人的迫害与歧视。
2. 犹太人被迫害的过程为了实施对犹太人的迫害,纳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
包括剥夺犹太人的财产、强制迁移、关闭犹太人的学校和商店,以及征召犹太人进行劳动等。
这些措施严重侵犯了犹太人的基本权益,并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
3. 犹太人遭受的暴行和浩劫纳粹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成为了纳粹种族灭绝政策中最为重要的目标。
他们被强制集中到集中营,并面临饥饿、疾病、残酷的劳动和非人道的待遇。
随着战争的进行,纳粹还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屠杀行动,使用毒气室和集中营的枪杀来灭绝犹太人。
4. 救援和抵抗尽管犹太人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但一些人士和组织积极参与到救援行动中。
安妮·弗兰克和她的家人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秘密藏身处躲避了两年,她的日记记录了她们的经历。
同时,一些武装组织和地下抵抗团体也开始抵抗纳粹的迫害,试图拯救更多的犹太人。
5. 后果和反思纳粹的大屠杀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数百万犹太人失去了生命与家人。
战后,国际社会开始审查战争罪行,并建立了国际刑事法庭,追究战争罪行和种族灭绝的责任。
这场悲剧也引发了全球各国对人权和种族平等的重视和反思。
结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我们应该记住这段悲惨的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以确保类似的种族灭绝悲剧永远不会再次发生。
只有通过教育、宽容和团结,我们才能共同建立一个没有歧视和仇恨的社会。
维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陈嘉映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于维特根斯坦这个人,我愿破例多谈一些,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
向大多数哲学家一样,他一生并没有作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不过,他的生活仍可以写成一部有声有色的传奇,就像罗素曾经说过的那样,维特根斯坦可谓“天才人物的最完满的范例”:热情、深刻、认真、纯正、出类拔萃。
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生于维也纳。
从血统说,他多一半是犹太人,但他母亲是天主教徒,他本人也受洗为天主教徒。
他出身豪门,父亲是奥地利钢铁工业的大亨。
少年维特根斯坦在家里接受教育。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维也纳群星灿烂,涌现出多位著名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科学家。
维特根斯坦的家庭以及他本人和其中许多人来往密切。
勃拉姆斯是他家的常客。
他哥哥保罗就是一个闻名国际的钢琴演奏家。
音乐充满了这个家庭,也是维特根斯坦本人的终身爱好,这一点在他的著作中也常有体现。
维特根斯坦从小爱好机械和技术,十岁时就制造出一台能够实用的简单缝纫机。
他的最初志向是成为一名工程师。
他的兴趣渐渐集中在喷气发动机方面,于是他在1908年秋天来到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航空工程。
他对螺旋桨的一些想法和设计多年后获得了实际应用。
由于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维特根斯坦努力研究数学,在此期间他读到了罗素的《数学原理》,并由此了解到了弗雷格的工作。
数学的逻辑基础引起了维特根斯坦的巨大兴趣,他极为推崇数理逻辑的成就,把从传统逻辑到数理逻辑的发展比作从星相学到天文学的转变。
他决意放弃航空工程,转而从事哲学。
他来到耶拿,向弗雷格请教,并听从弗雷格的建议,于1911年转到剑桥,问学于罗素门下。
据罗素讲,维特根斯坦有一天跑到他那里,问“你看我是不是一个十足的白痴?”罗素不知他为什么这样问,维特根斯坦说:“如果我是,我就去当一个飞艇驾驶员,但如果我不是,我将成为一个哲学家”。
罗素于是要他写一篇论文,只要写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就行。
菲利普·罗斯根深蒂固的犹太性摘要:作为第二代美国犹太移民,在很多人眼中,菲利普·罗斯是犹太人的逆子。
因为,罗斯反复强调他美国人的立场,避忌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而且“同化”和“反犹主义”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尽管如此,犹太人特有的写作风格和灰色幽默及其以犹太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和作品中充斥的犹太人典型的生活习惯、节日及宗教等,无不彰显着他根深蒂固的犹太性。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犹太逆子;犹太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145-03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1957年放弃学位学习,专事写作,以小说《再见吧,哥伦布》一举成名。
此后,罗斯频有佳作问世如《人性的污秽》、《垂死的肉身》、《反美阴谋》、《凡人》等。
近年来罗斯在美国文坛更是独领风骚,尽管他年近八旬,但仍笔耕不辍。
而且,罗斯已连续多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最具竞争力的候选者之一[1]。
从已收集到的资料来看,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对罗斯的系统研究逐步走入了成熟阶段[2]。
而8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对罗斯及其作品的研究,且一直持漠视的态度,近几年来才逐渐升温。
国内对罗斯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为主,至今没有一本单独介绍或研究罗斯或其作品的研究性专著。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专门研究罗斯的文章有一百余篇[3]218,主要聚焦在罗斯小说中的主题研究、身份危机,异化问题。
罗斯曾在早期访谈中称他不是犹太作家,而只是一个身为犹太人的作家。
罗斯这一对自我身份的表白,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回避犹太身份的倾向,但国内对罗斯的研究都过于看重这一点,把这一观点用于研究他所有的作品及主题,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忽视了对罗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犹太性的研究[3]219。
罗斯的作品不仅仅存在犹太性,而且,这些犹太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犹太特性及罗斯本人作为犹太人和美国作家双重身份的独特视角[4]381。
三个犹太⼈智慧故事,看懂的⼈少⾛很多弯路犹太⼈可是说是最悲催的世界民族之⼀,两千多年来,他们甚⾄都没有⾃⼰的国家,流落到世界各地,但是犹太⼈也是世界上最耀眼的民族,诞⽣了太多伟⼈,有马克思、、、、、等与以下三个犹太⼈智慧故事,我们会从中收获良多。
1.监狱⾥的犹太商⼈(信息获取)⼀个美国⼈、⼀个法国⼈、⼀个犹太⼈,因故要在同⼀所监狱服刑2年,⼊狱后,监狱长表⽰可以答应每⼈⼀个请求。
美国⼈说了,他⼀⽣酷爱雪茄,要了三箱南美雪茄法国⼈崇尚浪漫,他和监狱长要了⼀位美丽的⼥⼦在狱中相伴,犹太⼈,只需要⼀台随时可以与外部沟通的电话。
两年刑期已满,美国⼈努⼒冲冲的从监狱出来,⿐孔和嘴⾥都塞买了雪茄,怒吼道:给我⽕!给我⽕!原来他只记得要雪茄,忘了问监狱长要⽕了...法国⼈慢慢⾛了出来,只见他⼿⾥抱着⼀个⼩男孩,后⾯跟着⼀位美⼥的⼥⼦;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他到⼤门⼝紧紧握住监狱长的⼿:“谢谢你,这两年我⼀直保持与外界联系,⾃⼰的⽣意不仅没有停滞,反⽽越发增长500%,现在⾝价已经上亿,为了表⽰我对你的感谢,送你⼀辆法拉利,谢谢你,监狱长”。
有时候选择决定了命运,在这个互联⽹时代也是如此,企业管理者需要接触最新的信息,来了解、判断今后企业的⾛势,才能创造更好的前景。
2.唯⼀的乞丐(差异化之路)⼀个晴天,⼀堆⼈涌在威尼斯著名的许愿墙周围,有些⼈只能默默的挤在墙⾓根,有的⼈都顶着烈⽇,然后为⾃⼰和家⼈许愿,其中很多⼈祝愿⾃⼰今后能成为富翁,有些想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有些祝福⾃⼰的⼉⼥学业和⼯作顺利、婚姻美满,但是这群⾥有个犹太⼈特别突兀,作为这群⼈⾥的异类,这位犹太乞丐在旁默默的念叨着这群⾥有个意⼤利⼤叔很好奇,问他:“你在为⾃⼰许什么愿呢?”犹太乞丐看了他⼀眼,告诉他:“我只是祝愿⾃⼰今后成为这座城市唯⼀的乞丐”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民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突破⾃⼰的思维定势,差异化找到市场需求痛点,⾛出了⼀条与众不同的商业之路。
美丽人生爱与乐观的犹太人生存之旅美丽人生 - 爱与乐观的犹太人生存之旅几十年前的欧洲,纳粹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大陆,带来了无数人类灾难。
然而,即使在这个残酷的时代,依然有一些人用他们的坚强与乐观的态度,面对着苦难,寻找并创造出了美丽的人生。
那些坚强的人们,他们来自犹太民族。
被称作犹太人的人们,经历了无数的迫害与屠杀。
他们遭受了无尽的压迫,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的态度。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英雄,用自己的爱与乐观,改变了困境中的人生。
在这些人中,奥斯卡·施特劳斯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
他是犹太人,也是这段历史中的幸存者之一。
在纳粹集中营中,奥斯卡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为困在集中营里的人们带来了笑声和希望。
即使在绝望的环境中,他也继续鼓舞人心,用乐观的态度传递着爱与希望的力量。
他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美丽人生》,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乐观和爱是犹太人民族的品质之一,他们将这样的精神代代相传。
犹太教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诠释,教导他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强。
他们相信,生活中的困难只是磨砺自己的机会,通过战胜这些困难,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因此,无论遭遇何种困境,犹太人民都会选择相信,选择乐观,选择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犹太人来说,乐观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他们善于寻找人生中的美好,并珍惜每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也会用幽默的方式缓和紧张的气氛,相信笑声和爱能够战胜一切。
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让犹太人民成为了生活的大师,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创造了美丽的人生。
然而,犹太人并不是只关注自己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乐观和爱,影响着整个世界。
与犹太人相关的故事、艺术、科学以及慈善事业,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独特之处。
无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安妮·弗兰克的《日记》,都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的态度。
正是这种犹太人特有的精神,让他们成为了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一环。
两个数学天才的不同命运折射了什么作者:胡文江生于1970年的王小林,是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6组人。
3月12日,当邻居再次透过窗口看到他时,他的身体已经僵硬,没人知道他是哪天去世的。
(长江商报2019-3-18) 2019年3月20日,中南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22岁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校方1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妆点网2019-3-21)两个人都是数学天才,但一个是宅居十年无人问,一朝饿死天下知;一个却是万千宠爱集一身,风正帆满羡煞人。
两者生活年代诚然不同,可对数学的天分是不相伯仲的。
究其命运之迥然,不由让人思量再三。
第一,“鼓励冒尖”的市场经济明显优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酷爱数学的刘路,大三时自学反推数学,接触到困扰了中外数学界多年的“西塔潘的猜想”,两个月内想出了证明的方法,在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上发表,并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得到海内外科学家的权威认可。
因此,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收他为徒;中科院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分别向教育部写信推荐。
22岁的刘路成为国内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反观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还在偏远山区高校求学的王小林,在读期间也发表过数学专业论文,被本科高校录取,这样的数学天分在同学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可自从被“分配”到偏远乡村教书后,王小林数学研究方面的优势便再难拓展,其本人连遭“冷遇”,心灰意冷后宅死家中。
试想,如果拥有巨大数学研究潜力王小林生活在“鼓励冒尖”的环境里,又当是怎样一种状况?第二,“农二代”的机会注定劣于“城里人”。
祖籍大连的刘路,父亲在国企工作,母亲是工程师,上小学时他并没有对数学表现出特别的爱好。
而小学时的王小林,很有悟性,成绩一直很好,一次数学竞赛中考了全县第三,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刘路2019年参加高考,被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专业成绩只位于中游,也没拿过奖学金。
两个犹太人听后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意境需要通过人的联想活动来品味。
听了两个犹太人这部作品后,可以体会到重要描绘了两个主题,主题一:描写的是富人,在低、中音区由木管与弦乐器同时演奏;出人不意的重音,普色浑厚、低沉;力度强;节奏较松散。
主题二:描写的是穷人,高音区;音色明亮、尖细;力度较弱;节奏紧凑。
《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的对比,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穆索尔斯基通过他的音乐,表达了对这个社会不平等的控诉。
两个犹太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
音乐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旋律、节奏、力度、音色、音调等来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
由此可见音乐的魅力,通过音乐作曲家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感悟。
我们通过对两个犹太人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这两个人物鲜明的特征和个性:哥登堡,富有、肥胖、自满;史米雷:贫穷、瘦弱、懦弱。
听后我认为两个犹太人是为数不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犹太人的故事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犹太人的故事充满了传奇和悲壮,他们经历了种种艰辛和苦难,却依然坚韧不拔,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和信仰。
犹太人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摩西领导犹太人民从埃及奴隶制度中逃脱的经历。
根据圣经记载,摩西带领犹太人穿越红海,逃离了法老的追捕,最终来到了应许之地。
这个故事象征着犹太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经历了长期的迫害和排斥。
他们被迫居住在犹太人区,遭受着各种歧视和压迫。
然而,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犹太人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传统,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和智慧。
二战期间,犹太人再次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纳粹德国发动了大屠杀,数百万犹太人被残忍地屠杀。
然而,即使在如此黑暗的岁月里,犹太人依然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存力和抗争精神。
许多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逃离了死亡的魔爪,最终幸存下来。
犹太人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苦难和抗争,他们也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和才华的民族之一。
犹太人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们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犹太人已经散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生活和工作。
然而,无论他们身在何处,犹太人始终保持着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传统的传承。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人们铭记着他们的坚韧和智慧。
犹太人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和壮丽的篇章之一,他们的坚韧和智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愿犹太人的故事能够永远被铭记,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1)两个伟大男人的神话:瓦格纳和李斯特也“断背”?瓦格纳李斯特(原创拒绝转载)一次和朋友谈到古典音乐。
因霍洛维茨的一句话,引到同性恋身上。
霍洛维茨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三种钢琴家,一种是犹太人钢琴家,一种是同性恋钢琴家,一种是二流钢琴家”。
自视甚高的不爱男装爱女装的霍洛维兹不是犹太人,显然他把自己归于第二种了。
于是把古典音乐家过了一遍,从巴赫到柴可夫斯基、李赫特、圣桑、布列顿,凯奇、凡.克莱本再到男高音佩尔斯,作曲家约翰.凯奇,指挥家米特罗波罗斯,等等,真的都是同性恋音乐家的天下。
我不得不说古典音乐是魔鬼,听多了就要小心。
结果朋友来一句“甚至大名鼎鼎得瓦格纳和李斯特也在其列。
”瓦格纳和李斯特?这哪和哪啊。
如果你晓得李斯特是瓦格纳的岳父的话,这简直太有意思了。
女婿和岳父搞断背?于是去取证,结果还发现了不少他们之间的隐私。
先从瓦格纳说起吧,如果非要说他不是同性恋,我只好说无风不起浪。
想想和瓦格纳交往关系密切的几个人,除了亲家李斯特外有尼采,安徒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巴伐利亚年轻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都是同性恋者。
海涅说瓦格纳是“那个时代的疯狂、英俊、可畏、怪异、幼稚的孩子”,是法国浪漫主义之子,也是它的英雄和囚徒。
他的生活也几乎是当时“浪漫骑士”的典型。
真是难怪他了,身边爱慕他的女人和男人自然数不胜数。
但瓦格纳更是个可怕的人物。
他是个谎言家,是个骗子,夺人妻者的败家子,更是背叛朋友的人。
他反犹太主义,反天主教,敌视法国。
他既不道德又不名誉。
是音乐界最不讨人喜欢的人。
虽然他是一名不可思议的音乐天才。
但看看他都对他身边的爱慕者做了什么。
尼采。
与瓦格纳关系甚密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十年却不明内情闹僵了,尼采的“瓦格纳事件”称是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所以他们决裂了,但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可能上升到尼采说他是个狡猾的人。
而瓦格纳更不应该出如此恶语语伤害尼采。
瓦格纳曾经散布谣言,说是尼采手淫和鸡奸(那时候还没有同性恋这个词)过度,影响了他的身体,说尼采纵情于意大利的西西里的同性恋之中。
约伯之问,无解深重的存亡遭际、传奇性的宗教纠结和仿佛独特而诡秘的谋生技艺,在造就了犹太民族令人浩叹、不可抹煞的文明位格的同时,也带给这一民族万千苦难。
梳理人类文明史,千头万绪,但是,犹太民族及其文明智慧,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撇开这些不谈,但就近世科学和文化来看,一、两百年间,犹太人的贡献尤为卓著。
科学天才、哲思巨人和文学大家,如繁星浩瀚,在令人顿生贡献与人口不成比例之际,不免油然而生莫非真有'选民'之慨。
当今世界,犹太人口只占0.2%,在美国约占2%,但却摘取了22%的诺贝尔奖,20%的菲尔兹奖,以及67%针对40岁以下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据说,38%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的普利策新闻奖与13%的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亦为犹太裔斩获。
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难道是上帝的直系亲戚?抑或,上帝原本就是他们的造物,上帝降临来到人间,虽说允为万民的父,却也免不了一点点偏心眼儿的儿女私情?今人目瞪口呆之际,可能未曾回视,其实,犹太人的辉煌是法国大革命'解放人类'以后方始出现的新型世界性现象。
此前他们被迫局限于少数几种职业,生机黯淡,仿佛是一个遭受了'诅咒'的民族呢!不用说科学和文化的创造,就连生存,两千年里,还不濒临绝境,几陷灭亡。
'秋夜永,月华寒,无寐听残漏,人间先老',犹太人差不多就是弃民的代名词嘛!但是,正如早期在美华人只能开设洗衣房和中餐馆,当然也不能与白人妇女通婚,可断不能由此就说华人的智识和本性只配从役苦力,而不能出几个杨振宁、李振道,闹闹场子。
同理,'解放'后的犹太民族,穷则思变,积数代人之功,汇五千年记忆,呼儿嗨哟,一下子群星灿烂,又有何大惊小怪的呢!从低位阶的社会分工向受人尊敬、需要更高智慧的行业攀升,是一切民族的生存动力,更何况深蕴宗教感和历史感的犹太人!其间曲折,身为犹太人的茨威格解析细致,洞若观火。
[励志故事]二战中的两个犹太人——命运就在自己手中二战中的两个犹太人——命运就在自己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不幸的犹太人一起被捕。
他们被锁在两个相邻的牢房里,每个牢房都有一扇小窗,牢房里唯一微弱的暗光来自那扇小窗。
每到白天,所有的犯人都会被迫拉出去做苦力,他们随时都可能性命不保。
晚上,活下来的犯人在自己潮湿的小牢房里思念着家乡与亲人。
这两个犹太人也一样。
只是当他们都把思念的目光投向窗外时,一个人发现了铁铮铮的窗棂,一个看见了美丽闪亮的繁星。
每天看到窗棂的人看起来很伤心:“这扇铁窗好结实,我什么时候能冲出来和家人团聚呢!”
每天见到繁星的人面带喜悦:“真好,虽然隔这么远,但是我能和我的家人一起看星星。
没准儿,我们还在看同一颗星星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前者日夜悲伤,身体越来越瘦,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后者每天都乐观积极,想着出狱后的好日子。
他一点也不像笼子里的囚犯。
没过几年,二战结束了,幸存下来的犯人都被释放了。
看见星星的那个人满心欢喜地跑出牢房朝着家乡的方向奔去,而看见铁棂的那个人却在很早之前就死了,是自杀。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命运时的心态。
如果我们选择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就会选择光明的美之路。
麦道夫VS德鲁克
麦道夫与德鲁克同是美籍的犹太人,两位也都是金融经济领域的天才,他们俩都是学法的,且不擅于交际,不愿曝光于接受媒体的采访。
可是什么原因造成俩人的命运如此的天壤之别,结局又是这般的不同,对于世人又有什么省思和学习呢?
出生于纽约、成长于纽约、求学也在纽约,从霍夫斯特拉大学取得政治学学位,继续在纽约市布鲁克林法学研究所念书时,半工半读,打工赚钱,给人安装洒水装置,是勤奋上进的好青年。
毕业后,踏入社会变的十分出色,可是他却不喜欢抛头露面,为人十分低调,低调到在任何媒体上几乎从未见过他所说的话,更别说对他的专访。
他似乎只存在于朋友和亲人的小圈圈中,每回她参加聚会或出现于公众场所时,总是把自己隐藏在角落里,默默的观察、静静地思考,他热爱家庭,既忠诚又诚实,他话不多,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脸上总是堆满着微笑,对人彬彬有礼。
他滴酒不沾,极讨人喜欢,他不善交际,对同事如同对待家人般,很受信任。
然而在同事的眼里麦道夫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他经常核查办公室,看是否有藏污纳垢的地方。
有一回,他目睹一名在办公室里吃梨的同事,因梨汁不慎掉到灰色的地毯上,他猛的抓起那块被梨汁给弄赃的地毯,冲进了储藏室,找了一块类似的地毯立即换上。
只要他在办公室里,一切必须完美无瑕,办公室的桌上不能堆放无关的文件或任何东西,无人例外。
不论在纽约的公司总部或在伦敦的分公司,甚至于他私人的飞机,都是一律是灰色和黑色为主调。
办公室的家具是黑色的,电脑室黑色,鼠标时黑色,甚至办公室的电水箱也是黑色的。
黑色成了他的符号、个人的图腾,或许是他内心深处的反射、性格的标徽,没人能回答这个愚蠢的问题,却给世人留下无比的遐思和纳闷。
但讽刺的是,麦道夫总是出入于纽约最高级的社交场所,往返最顶级的乡村俱乐部。
他魅力非凡,他是黑色的代表。
黑色的麦道夫,仿佛是一位超级英雄。
冷血的麦道夫,双面的麦道夫,是神还是魔鬼的麦道夫,连他最亲密的干爸——纽约大亨诺曼列维也不放过,列维无数次说过:“他就是我的儿子”。
列维将麦道夫视为他家庭的一员,虽然列维拥有纽约的多处地产和购物中心。
亿万富翁的他,最引以为自豪的财富却是他与麦道夫的友谊之情,可见,麦道夫的魅力不凡。
冷血的麦道夫、残酷的麦道夫,连父亲的财产都要掠走,对于那些旁人又怎能幸免呢?于2005年,高龄93岁的列维去世,麦道夫曾在葬礼上致词:列维曾跟我说,麦道夫是他遗嘱的执行人。
就在被捕的前一天,72岁的麦道夫跟往常一样在往家附近的理发店理发,十七年来如一日,花了他65美元的理发、40美元的刮脸、50美元的修脚、40美元的修指甲,共花掉195美元,真实奢侈呀!这是别人的血汗钱呢!
2009年6月29日,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被判150年监禁。
对一个满头白发72岁的老头来说,即将进入人生最后阶段又代表了上面信息,150年又能代表何种意义呢?万名以上受骗者,倾家荡产者,一个一个的受害,一家一家的崩溃,已唤不回任何的财产,只是法律所说150年的数字,却是涉骗金额高达1700亿美元,创下史上最高诈骗案,平均每年要骗11亿3333万美元。
这位外表温和、内心罪恶的冷血杀手,堆满笑脸、黑暗世界的刽子手,杀人无数、伤害无辜。
将自己毕生才华赌在罪恶的温床里,将自己的命运交在一个恶魔的手掌中,任鬼宰割。
历史的教训一再的告诫我们,越安全的地方是越危险的所在。
直到今日,麦道夫仍然疑团重重,1700亿美元到底落入何处?是否有共犯勾结呢?他资产登记谁的名下?会不会有下一个麦道夫呢?超过一万名的受害者历史会再重演吗?
如何避免悲剧再度发生?政府又扮演何种角色呢?我们究竟该相信谁呢?社会大善人,假先知、超级英雄、金融天才呢?
麦道夫之所以是麦道夫,一生成功地塑造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华尔街的神,投资者的英雄,人民的偶像。
最终还是邪不胜正,还原其真实的面目——不是神,是假神,是魔鬼。
相反的,彼得杜拉克于18岁毕业于维也纳大学预科后,想证明自己是个成年人,外出找工作,却换来父亲的不高兴,要他继续升学念书,可是杜拉克依然不放弃工作,继续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德国汉堡大学求学,又在德国《法兰克福纪事报》担任编辑,毕业后又于22岁时取得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公法与国际法,又由于他表现卓越,该校破格于前一年升他为讲师,直到24岁时,他展现出无比的才华,尤其是在金融、投资、经济的领域上,可是他却开始思考自己的
长处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抉择。
于1930年代中期,他在伦敦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年轻投资银行家,这显然是他的长处。
但是,他并不认为当个资产经理人能有什么贡献,他认识到,人才是他的价值重心。
而且,就算再有钱,死后还不是两手空空,于是在那经济大崩溃条的年代中,虽然没有钱,也没工作,也不知道前途何在,他还是选择了辞职——这是个正确的抉择,因为“价值观应该是最终的检验标准”。
杜拉克决定离开弗利柏格投资银行公司不在待在英国时,去和帕布(旁观者一书中十分精明干练的投资理财高手)告别。
杜拉克回忆到:他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说“我要你做我在纽约的代表,为期三年,年薪25000美元”,在那经济萧条的那几年,25000美元可无是法想像的数字,比华盛顿的内阁成员或大公司的最高主管的所得都来的高,而且是当时根本就没有所得税。
杜拉况问他“你付我这么多钱做什么呢”?“或许什么也不必做,以备不时之需吧!”帕克回应。
杜拉克却拒绝了这个机会,正因为他表明了杜拉克为他一个有服务,就是什么事都不必做也罢。
这是价值观的取舍,是杜拉克不被诱惑的地方。
虽然既没有钱又没工作,但他依然不为所动,的确了得,换成是我,我能抗拒这段诱惑吗?
又因为自己的一本小书《史达尔——保守的政治学说与历史的变迁》批判纳粹政权,遭纳粹列为禁书,且展开禁书的迅速行动。
杜拉克心中明白,不离开伦敦是不行了。
于1937年举家搭船至美国,正式成为美国籍的犹太人,直到2005年11月10日与世长辞。
杜拉克自认为自己不擅长交际,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尤其是电视的采访。
他连教授的称号都可以不要,要学生称他为彼得,更何况那些什么管理大师、管理学教父、大师中的大师的头衔外根本不屑,他甚至为那是在吹牛,不雅的字眼等,而他却独钟爱于“旁观者”或“社会生态学者”自居。
终生学习的杜拉克打从二十岁起便给自己安排一辈子的学习功课,在报社任职期间,他强迫自己利用下午和晚上念书,涵盖国际关系、国际法、社会及法律机构的历史,各种角度的历史、财务等,渐渐地发展出一套系统,直到现在都仍奉行不渝。
每隔三四年,他会挑选一项新主题加以研究,不管是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艺术或经济学。
或许,花上三年时间还无法精通这项主题,但是至少足够让他有基本的了解,六十多年来,他随时学习一门新东西的状态。
这不但记他累积了相当可观的知识,也使他能督促自己保持开放的状态,来面对每一种新学科的学习方法。
对每个新的研究主题都能做出不同的假定,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学。
为了使他获得的大量知识能工作结合,发挥工作生产力作出贡献,自从二十几岁起,他每个夏天都排出两周时间检讨前一年的工作,首先是做得不错,但还有改进余地的事,然后做得不理想的事,还有应该做却没有做的事。
最后,他会就自己的的咨询顾问工作、写作和教学方面,排定未来一年内的工作优先顺序,如此持续六十多年之久,叫人刮目相看。
结果,杜拉克厌恶那些在身上的封号,愿当一位平凡的普通人,因为他深知人是软弱者,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盲点,尤其是成功以后所带来的诱惑以及把持不住的底线,掉入陷阱,成为罪恶的工具,因此他认为领导一点也不稀奇、不浪漫,而且很无趣。
魅力已经变成领导的祸根。
它让领导者没有变通性,认为自己绝不会做错、犯错,所以一点也不需要改变。
杜拉克最终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给世人留下珍贵的资产,除了发明了“管理学”之外,又为人类留下四十一本巨著。
他改变了这世界,这个世界也因为他的管理而改变,他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我们会说:永远的杜拉克!
但是对于麦道夫而言,未能有效的善用社会托付给他的财富资源,做一位成功的资产经理人、资本经理人,为华尔街立下典范,而不是成为金钱游戏的工具,伤天害理的罪魁祸首,让自己的家人抬不起头来,让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呢?
杜拉克与麦道夫都是天才型,他们俩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杜拉克选择了“我能为世人贡献什么”,而麦道夫选择了“我如何才能成功且扬名立万”,他们最大的分别是在“价值观的抉择”,而不是职业的不同,这正是当今现代人应该思考的人生课题,也是你我的生命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