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简单的购物场景。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人民币的认识还是空白,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购物场景的体验较少,需要通过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了解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了解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2.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方法,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购物场景中学习人民币的使用。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人民币实物,购物场景图,计分板,计时器。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人民币模型,以及记账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然后,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购物场景图,每组图中都缺少一部分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缺失的部分,并尝试用其他面额的人民币进行替换。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能够辨认和描述平面图形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边长、面积等;3.能够在图形中辨认出对称线和轴线;4.了解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2.颜色、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等基本图形属性;3.初步了解对称线和轴线的概念;4.小学生活中运用几何图形的场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提供各种图形的图片和图形的名字,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图形的名字,以及学会过哪些图形。
2. 认识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常见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3. 图形的基本属性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等工具展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等基本属性,让学生在观察中边观察边进行记录与归纳。
4. 对称线和轴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对称图形,让学生数出其中的对称线,然后带领学生找出其中的轴线。
5. 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合,如菱形糖、公共标识牌等。
6.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包括图形名字的认识、图形的基本属性的认知、对称图形的对称线和轴线的认知等。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复习所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几何图形的应用场合,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评估1.考试形式:教师可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学生的成就检验;2.作业评估:教师可通过布置的作业来检测学生的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3.日常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课堂练习、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进行学生的上课情况的评估。
五、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基本属性和应用等方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看一看(一)4 北师大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四章“看一看(一)”,教学内容包括数字的认识、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并能正确写出这些数字;2.能够将1-100之间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并进行比较;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字意识。
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识数字,教师带领学生数数,重点教授数字1-100。
2. 数字顺序排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将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醒学生注意数字的大小关系,可以使用比大小的手势,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 数字大小比较通过习题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使用比大小的方法,将数字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比赛的形式来加深记忆。
4. 认读数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并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例如让学生将10, 20, 30, 40 等数字进行识别和写出。
5. 数字的预习向学生介绍数字家族,让学生可以预习下一节课程的内容,增加学生对数字的习惯和自信。
教学方法与技巧1.多媒体辅助讲解,通过数字卡片、电子板书等方式进行数字的展示和解释。
2.灵活运用分组小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唱歌、游戏等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4.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适当设置小游戏和小练习,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讨论。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评测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另外,还可以通过家长会、课堂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
教学材料1.数字卡片(1-100)。
2.电子板书或者白板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已基本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认识和大小关系,但仍需后续巩固和加强。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创设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成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上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机会。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3.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客观世界中的“面”不能离开“体”单独存在,观察物体时就看到物体的面。
因此,认识图形从观察物体开始。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
1认识图形1课时2动手做(一)1课时3动手做(二)1课时4动手做(三)1课时认识图形。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谁能判断出,老师描的是哪个面?用手指一指。
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把积木放在图上比一比,并介绍是怎样描下来的。
【设计意图:观察、讨论积木的形状,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1.让学生描图形。
师:请你从积木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以及能描出三角形的那一块,照着老师的方法在纸上描出形状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我们先找出下图中的长方形,接下来我们一起连一连正方形,圆形,最后师三角形。
你掌握了吗,我们在一起来做一下下面的随堂练习试一试吧。
师:笑笑要找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和长方体相连,淘气说我要找有两个圆面的,所以连圆柱体,而小狗说我要找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所以连正方体。
师;涂一涂,三角形涂红色,圆形涂绿色,长方形涂蓝色,正方形涂黄色,我们一起涂一涂吧,你涂对了吗?请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记得要比着尺子画,注意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都是直角。
这个图形我们要数两次,先找三角有8个三角,在找正方形有3个正方形。
动手做(二)动手做(三)师:画一画填一填,计算16-8德育几我们可以借助直尺,找到16,一个一个的减,向前数8个最后剩下8,所以16-8=8,你计算正确了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口算出下面各题吧。
10-8=2. 11-2=9.师:请同学们们和老师一起口算出下面各题吧。
3+9=12,12-3=9,12-9=3.。
19-8=11,我们来观察前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没错,就是通过一个加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师:观察图1,通过图示我们能知道原来有16个樱桃,吃了7个,现在盘子里还剩下几个呢?求剩下几个就是从总数16个中减去吃掉的7个,还剩下9个,用算式表示是16-7=9(个)师:观察图2,通过图示我们发现原来有一盘樱桃,吃了7个,还剩下9个,求原来盘子里有几个樱桃,原来有几个樱桃就是在没吃前一共有多少个樱桃,是问没吃掉前樱桃的总数,要用加法,用算式表示是9+7=16个。
你做对了吗?师:画一画,拨一拨。
在这里老师给一个小提示,在用计数器表示数时,个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十。
师:三位小朋友在踢毽子,小文说:我踢了5下,小军说我踢了7下,小丽说我踢了12下,小文和小丽一共踢了多少下?问题中出现了关键字和和一共,和是加起来,而一共有多少就是求两人踢得总数,用加法,5+12=17下。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是学生今后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动手活动,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上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机会。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3.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客观世界中的“面”不能离开“体”单独存在,观察物体时就看到物体的面。
因此,认识图形从观察物体开始。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
1 认识图形1课时2 动手做(一)1课时3 动手做(二)1课时4 动手做(三)1课时认识图形。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
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生:平平的、滑滑的。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1目标:1、通过数8、9个的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9,会写8、9。
2、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3、能准确区分8个、9个和第8个、第9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
重点、难点:区分基数和序数及比较大小。
教具:多媒体。
学具:小棒。
教法:引导观察法。
学法:观察操作法。
教程:一、创设情景。
1、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2、小花猫钓无尾鱼和半截鱼的故事引出8、9。
3、板书:8、9的认识。
二、合作探索:1、认识8、9。
(1) 引导观察主题图,仔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图意。
(2) 用8、9说一句话。
(3) 提问小结。
从说一句话中,你知道8、9的用途吗数字8可以是八个任意物体的数目,也可以是第八个、第八名、第八等。
2、基数和序数及大小比较。
(1)操作:拿出数字卡片08,摆一摆,从0排到8,再从8排到0,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涂色:P54蝴蝶图,给从左数第8只蝴蝶涂上黄色,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3)媒体出示:尺子图,引导观察数的顺序。
(4)媒体出示点子图,数7和8,8和9并比较大小。
(5)指导写8、9,练习写8、9。
三、应用拓展:1、练习八第1题。
多媒体出示动物坐火车的图和火车进山洞的图2、练习八第2题。
3、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2、3、5、8、0、1、4、6、9、7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2设计说明“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
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的整理内容及第46页~第48页巩固应用的第1~14题。
【教学目标】1.总结第1单元~4单元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2.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巩固100以内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一、你学到了什么1.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提问:在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组内同学说说。
2.汇报交流。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同学们该怎样计算呢?画图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看第二幅图,说说三个小动物从哪个方向观察小猴的,然后独立连一连。
(3)指导学生看第三幅图,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理解,请同学找到一个比20大的数,按照第三幅图这样说说。
(4)指导学生看第四幅图,图中拼出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哪些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这个图形?同学们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吗?你能拼出几种?二、我的成长足迹1.出示讨论题目: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2.请学生们找出自己最满意的作业,介绍给同学,说明理由;找最有趣的一道数学题,讲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解答过程;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把这节课的主要收获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练一练1.教材第46页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46页第5题。
提出要求: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然后在书上完成。
3.教材第47页第7题。
根据指定的数在计数器上画珠子,独立完成后交流。
4.教材第47页第8题。
想让学生说说淘气和笑笑分别站在汽车的什么方向观察,然后再连一连。
5.教材第47页第9题。
学生用七巧板先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说说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6.教材47页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逐问解答。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一数4 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内容是我所教授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数一数4”章节。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4,以及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数字4,并且能够理解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这将是我们的教学难点。
同时,我也会帮助学生掌握数字4的数数方法,这将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4,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数字卡片、计数棒等。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写上数字4,下面写上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自我检查。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这一章节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数字1、2、3,但是对于数字4,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我会通过实物、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
我会让学生看到数字4,并且通过实际的操作,让他们感受到数字4可以由数字1和数字3组成,也可以分解为数字1和数字3。
数字4的数数方法是本章节的另一个重点。
我会通过计数棒等学具,让学生实际操作数字4的数数方法。
我会让学生拿着计数棒,从1数到4,然后再从4数回到1。
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4的数数方法。
我还会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让学生能够自我检查。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字4的组成和分解是一个难点。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数字的概念,所以他们对数字4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教案|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运算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3.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小动物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相同数量的物品,并进行加法计算。
2. 讲解例题:出示例题,如3+5=,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类似的进位加法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进位加法计算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 + 5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进位加法计算题目。
2.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家里有多少人,朋友来了还要加几个,一共多少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目进行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课后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讲解例题环节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主要包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2. 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3. 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 教学重点: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几何模型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各种图形;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形状;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各种图形,并描述其形状;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几何模型搭建各种图形;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五边形:五条边,五个角六边形:六条边,六个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彩色笔描绘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并标明其特征;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形卡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图形,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描述图形的形状。
小组合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图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分类一、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进行重点练习。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能力。
3、着重训练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三、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都有那些学习用品呢?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小刀.铅笔.书本.笔盒这些学习上用的东西都称学习用品,现在你们看住老师手上拿的这个是不是学习用品?(教师出示一个汽车模型。
)师:好,汽车模型是玩的。
不属于学习用品。
二.新授。
1.教师出示图片。
老师: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2.老师:假如你的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请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并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在书本52页的图上圈一圈,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的第2题。
3.第3题,分一分。
四.思维拓展训练。
1.小组讨论怎样把教师发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
2.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五.课堂总结.教学内容:整理书包二、学习目标: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让学生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三、学习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位:富力城黄河国际小学执教人:刘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课后反思: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
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帮助学生体会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进而体会体、面之间的转换。
难点是让学生感知体和面之间是有区别但是又有联系的;图形的表象名称与它的大小,位置,样子是没有关系的,心中要清楚衡量的标准。
通过研读教材,教参,针对本课的重难点特设计了以下环节:1、通过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就藏在立体图形中,它们之间是有联系和区别的。
2、小组合作描一描,动手操作将这些真实存在的面从它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体会“面在体上”。
3、通过说一说,空中画一画,认一认平面图形。
4、在玩中思,在玩中学游戏一:通过设计4组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对四种平面图形正确的表象,跟大小,位置,样子是没有关系的。
游戏二:找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让孩子明白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要善于观察发现。
游戏三:针对课本上的2道练习题,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题目中的每个信息,合理利用新知解决问题,总结做题时的方法,例如寻找排列规律,做题时要有序思考等,达到会做一类题的目的。
不足之处:1.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很多好处,在平时应再多加强这类课型设计,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到小组学习当中。
2.活动课,孩子的天性爱玩没有错,但今天有个别孩子未将学具利用充分,让它发出响声,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的听课效果,后期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给孩子多讲讲怎样可以用好它们帮助我们快乐的学习。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单元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单元教学课时:8课时单元教学准备:钉子板、七巧板、各种图形的放大图、橡皮筋等。
第一节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数图形个数。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我这里有一块积木(出示三棱柱),你能看到这块积木上面的面吗?(教师边摸边说)怎样才能看到这个面呢?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
2、如果不能转动这快积木,你前面说的方法也不行,怎么办?(引导学生体会面在体上)3、出示三角形图,认识三角形。
二、认识圆1、请你们仔细观察印章,看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拿印章在纸上盖印,再交流汇报。
2、在学具盒中找出你发现的图形,教师把圆形贴出来,板书:圆。
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物体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图形?2、如果不能转动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或下面是上面形状的?请你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并说说这个图形叫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长方形、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
4、在学具盒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四、尝试练习1、连一连。
(书本36页)2、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请你列举。
教师再出示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认一认,说说这些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五、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书本37页的练一练,然后再汇报交流,允许同桌之间商量。
难点是第4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要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