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附答案) (1)
- 格式:doc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9
江西省上饶市某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
这种转变()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2.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
材料表明科举制()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3.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他总共罢免了大约20位内阁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国务卿、联邦调查局长、代理司法部长、白宫幕僚长等核心官员。
特朗普频繁变更内阁官员的做法()A.直接表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B.严重违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C.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分权制衡机制D.反映总统对国会的反制力量增强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5. 汤因比说:“由于技术进步应用于自然交通工具,导致‘距离在消除’,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未来社会的远景……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活动状态的过渡。
这种过渡之所以能够实现,既不是由于种族,也不是由于地理,而是由于人类面对某种困难的挑战进行了成功的应战”根据上述观点解读新航路正确的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产B.新航路开辟促使美洲率先进入工业文明C.美洲的发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6.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本次考试会涉及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共计800字以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哪项措施对统一国家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A. 中央集权
B. 分封制度
C. 邦联制度
D. 周易
2.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是:
A. 丝绸之路
B. 欧亚大陆联系
C. 航海探险
D. 邻国战争
3. 哪个朝代对科技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唐朝
C. 南北朝
D. 宋朝
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A. 秦朝统一中国
B. 元朝建立
C. 农民起义爆发
D. 清朝灭亡
5. 宋朝时期,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以下哪项不是当时的发明?
A. 造纸术
B. 远程兵器
C. 火药
D. 交通工具
第二部分:简答题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介绍一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从经济、文化、政治角度分析唐朝的辉煌。
3. 阐述科技发展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4. 谈谈你对封建社会结束的理解。
5.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影响的古代科技发明,并解释其影响。
---
以上为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塘沽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统练历史学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
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
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B.石家河周围存在发达的贸易网络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D.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2.在考古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位于河北)、周代虢国墓(位于河南)和秦国贵族墓(位于陕西)中都能够看到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见图)等史前国宝,这些玉器都是承载着前代文化“盛德”的遗物,其所包含着的“物精”即神圣生命力,要比制作这些玉器的红山文化本身更加持久。
这些玉器A.体现阶级分化导致贫富加剧问题B.佐证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C.说明中国古代手工技艺发展迅速D.彰显了中国早期共同信仰及审美3.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年代上限很可能是公元前2600年,下限是公元前2300年。
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
可以推测当时A.已有了“国家”的存在B.农业技术发达先进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水利工程建设宏伟壮观4.《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A.铁B.青铜C.黄金D.钢5.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
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
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
由此说明A.外服是商朝统治的主要支柱B.内外服制依靠血缘关系维系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内外服制的兴衰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6.为促进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截止2022年初,国家文物局已经先后评选出了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高一年级10月考试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
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3.《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言,宗庙言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A.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B.主张“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C.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D.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仁政”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奴隶制和封建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B. 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C. 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9.“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试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宗法制2.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其中能继承王位的是()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3.右图所示:上面的周天子听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听单调的乐音。
这主要说明了西周王朝()A.社会等级森严B.人民生活水平低下C.乐器质量较差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4.《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
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5.《史记·楚世家》载:“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之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楚王问鼎”事件的实质是()A.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B.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C.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D.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变化6.“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分封制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7.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高一宏志第一次月考历史自主检测试题 2024.10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2分,共64分)1. 研究发现,关中渭河流域仰韶早期聚落发达,学者在陕西省临潼姜寨和半坡遗址揭露出较为要完整的聚落结构,规模较大,皆为经过精心规划的环壕聚落,在壕沟圈护的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明确,除聚落内部整齐的生活区外,环壕外墓葬区也多经过有意识的规划,墓葬依序排列。
这说明,该时期内()A. 已形成鲜明的社会等级B. 房屋建筑设计注重规模化C. 聚落内外部生活稳定有序D. 部落内部社会分工显著2、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 已经进入万邦时代C. 具备早期国家特征D. 由多元向一体转型3、下图为甲骨文中“帝”字的几种写法。
有学者认为,“帝”为架木燃烧之形,象征对天神的大祭,代指天神。
商人认为,商王死后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
到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帝乙、帝辛。
这一现象表明()A.政治需求干涉宗教信仰 B.商王权威有所加强C.社会迷信思想逐步淡化 D.政权神权开始分离5.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泛的族群。
这反映出()A. 诸侯变法B. 三家分晋C. 王室衰微D. 华夏认同6.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说明这些思想家都()A. 努力恢复西周制度 B. 代表旧贵族的利益C. 适应封建社会要求D. 追求理想社会秩序7. 秦统一后,秦政府实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如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后又向丽邑(今陕西临潼)、云阳(今陕西淳化)、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等地移民超十万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秦政府这些举措顺利实施主要是因为()A. 关中地区经济的繁荣B. 法律体系的完备C.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 驰道交通的发达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的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发展,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下列关于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②古印度的主要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是莎草纸③古埃及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④古希腊苏格拉底等人奠定了西方的哲学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3.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分一年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一共365天。
据此可知古代埃及A.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认知B.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C.对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D.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
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5.早期希腊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和移民史。
移居海外的古希腊人出于防卫的需要,通常是筑城而居形成城邦。
在此过程中,城邦不断分裂扩张,第一代殖民城市成为母邦,以其为基础,再形成无数子邦。
下列关于古希腊城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国寡民,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B.信仰相同,语言风俗习惯基本一致C.上下统属,逐渐形成君主专制政体D.文化中心,富含民主意识科学精神6.观察表4,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表A.罗马帝国的建立B.“世界帝国”的形成C.海洋文明的影响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7.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利;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
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为发表于1931年的漫画《东北事件》。
该漫画( )A.描绘了列强共同控制东三省的状况B.揭示了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败C.体现了国联解决中日冲突的努力D.昭示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2、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
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3、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这可以说明中国(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B.成功地阻止了二战规模的扩大C.坚持抗战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D.牵制日本并防止其对美国作战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5、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
某某省某某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考点:重农抑商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得到历史结论的能力,考查的是对小农经济的理解。
“社稷”一词代指国家,体现了农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在国家中所占的地位,故选B。
2.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农业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五谷”代表农作物种植,“六畜”代表家畜蓄养。
因此“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征。
A项侧重于家畜养殖而忽略了以种植业为主所以排除。
材料未提及耕作技术,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家庭妇女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信息,无法反映“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排除D项。
3.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考点:耕犁技术的成熟。
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一中使用的是藕犁进行耕作,材料二中使用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从藕犁到曲辕犁反映出的是耕作技术的进步,故此题应选B项。
司马迁在《史记8226;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某某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X国渠B.漕渠C.都江堰D.白渠【答案】C【解析】考点:都江堰。
商水一高2015-2016学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3、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4、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
余杭人喜欢吃蟹。
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讽刺了宋代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5、(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7、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高2015级第二学期模块考试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三分,共48分)1.光纤通信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导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
A.碳B.石英C.锗D.硅2.将少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
A.硅酸钠溶液B.石灰水C.氢氧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3.一定条件下既能跟Cl2反应,又能跟稀盐酸反应,且均生成MCl2型化合物的是( )。
A.Al B.Fe C.Cu D.Mg4.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及氧化变质,在包装内放置的起保护作用的小纸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
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硫酸亚铁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5.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6.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A.可以和碱反应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C.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D.次氯酸钙可和碳酸反应7.不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两种无色气体的溶液是()A.品红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氢硫酸溶液D.澄清石灰水8.下列反应中,气体只作氧化剂的是()A.Cl2通入水中B.Cl2通入Na2SO3溶液中C.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D.NO2通入水中9.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改变用量所发生反应不会变化....的是()①AlCl3和氨水②Na2CO3与盐酸③AlCl3和NaOH溶液④Fe与氯气(点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说法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氯气有毒,不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Al(OH)3受热分解生成H2O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用作阻燃剂C.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D.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11.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A12.C、Si、S都是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种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B.二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而不能与任何酸反应C.最低价的气态氢化物都具有还原性D.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H2SO4>H2SiO3>H2CO3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气体是SO2B.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Cl-C.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2-4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或者HCO3-14.下列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先变红后褪色的是()A.CO2 B.氯气C.O3 D.SO21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没有氯气分子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C.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D.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
(每题2 分,共15 题)1 、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体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沛公军霸上7、下列四句与“沛公安在”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大王来何操C、四海之大,有几人欤D、不然,籍何以至此8、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9、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心一也B 、余威震于殊俗C 、小学而大遗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用心:使用心力 殊俗:不同的风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经传:经文和传文 10、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遗策(由于) —B 、亡矢遗镞(损失) —C 、瓮牖绳枢(窗户) _________D 、履至尊(登上) — 膏腴之地(肥沃)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_________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11、下列句中“ 于” 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幸于赵王B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C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 、立石于其墓之门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登 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为风靡一时的明星,而他的华裔身份更让他在海峡 两岸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
”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A.北京人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D.黄帝时代2.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为了加强周天子的政治统治,西周实行了()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内外服制A.①③B.②③ C.②④4.《尚书》保存了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
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5.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6.下图中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A.哲学思想 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D.经济思想7.“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8.下列属于墨子思想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尚贤”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9.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
这些举措()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B.实现了秦在全国的长治久安C.有利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违背人民意愿加速秦的灭亡10.下列图片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名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遗址是中国史前文明重要的人类遗址。
皇城台是遗址的核心区域,供社会上层人士居住,最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皇城台之上。
中下层人士则生活在城内的其他山峁之上。
据此可知,石峁文明()A.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呈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化C.领先于中原其他文明D.已经形成君主专制国家2. 西周初期的井田制下,“公田”收益归天子或者是管辖的贵族所有,“私田”收益则归属于百姓自己,这种制度相较于之前要求百姓将耕种所得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上贡给天子和贵族的做法,有了极大的进步。
材料意在说明西周初期的井田制()A.刺激了百姓的生产热情B.确立了土地的国有属性C.剥夺了诸侯贵族的权益D.开启了集体耕作的模式3. 武王伐商后,颁布《世俘》,文中说周人已完成天所授予的“克商”大任;周人克商是在效仿殷商先人受天命伐夏的政治义举,以会同诸侯的方式昭告天下,周人“宅兹中国”。
据此可知,西周()A.神权与王权开始结合B.沿袭了商朝的政治制度C.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D.极力构建政权的合法性4. 孟子对战国时期的某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评论道,(这一主张)否定了亲情和家庭的特殊性,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就等于没有父亲,没有君主,这样的社会将变得混乱无序,这样的人如同禽兽一般。
孟子评论的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A.老子B.墨子C.韩非D.荀子5.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有土地数量大、质量优,由中央内史(后为治粟内史)统摄。
国有土地的收益成为国库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
秦简《仓律》中有五条关于国有耕地管理的立法,国家还指定了国有耕地的种子,规定了耕种方法和使用刑徒等来统一耕作。
秦国这一做法()A.为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B.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促进了庄园经济快速发展6. 秦兼并巴蜀后(公元前316年),便以巴蜀地区为基地,将“羌”“冉”“笮”“徙”“邛”“僰”“濮”等部落纳入其统治范围,进一步拓宽了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西南地区的通道。
天水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2015级第一学段考试历史(文科)命题:倪丽侠审核:董富全第I卷选择题(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C.注重精耕细作D.强调自给自足2.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六角形铁锄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B.生产力水平提高C.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朴实D.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的出现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得益于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土地兼并严重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6.《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
“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
这反映当时楚国()A.水利事业较发达B.铁器应用于军事C.青铜铸造业发达D.铁农具普遍使用7.下表最能体现()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B.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史实D.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8.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0.《通典》记载:(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材料所反映唐代商业较前代的新发展是() A.出现夜市且分布比较普遍 B.店肆众多且坊市界限打破C.草市出现且成为商业中心D.交通发达且配套设施完善11.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远行路心。
”这首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际关系的淡漠B.价值观念的更新C.社会风气的败坏D.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13.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对外贸易中所坚持的原则不包括()A.“厚往薄来”B.宣扬国威C.“倍偿其价”D.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14.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自由主义C.重商主义D.农商并重15.“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
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
”材料中的“它”是指()A.土地国有制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D.盐铁专卖政策16.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
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
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
”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17.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D.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
英国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这一障碍主要指()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闭关锁国政策C.虎门销烟D.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心态19.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20.哥伦布曾赤裸裸地说:“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的这种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B.掠夺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C.黄金是普遍流通的货币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掠夺财富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21.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的新航路主要有()①由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②由欧洲绕道亚洲到美洲的新航路③由欧洲到非洲的新航路④由欧洲绕道非洲到亚洲的新航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2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A.商业危机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经济危机2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区域转移到地中海地区24.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
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25.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
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
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
这一事例说明()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26.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
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社会制度的优越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D.工业革命的成果27.十六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
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多半会采取下列哪种措施以提升生产力()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C.自北美聘雇印第安D.自欧洲招募契约劳工28.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29.“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要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30.读《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英国的农业生产落后B.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C. 工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D. 蒸汽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1.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
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
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这一现象说明()A.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B. 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C.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D.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32.“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
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A.金融资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工业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新贵族33.1872年,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正式发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该小说时,世界上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蒸汽机车②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汽车③蒸汽轮船④飞机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4.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
这体现了()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35.从1763-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