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4
苏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2、指名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
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1)交流: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
)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5)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同学们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断的呢?(板书:蓄谋挑衅)显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军的足智多谋)(6)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卢沟桥抗日战争背景、事态的发展过程,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等动人的人文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多种可得到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积极关心国家寿命,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的知识及兴趣。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爱国精神;(2)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和影响。
教学难点:反映了弱肉强食、侵略战争是多么残酷的历史事实,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历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照片让学生认识到卢沟桥的历史背景,谈一谈卢沟桥的具体意义,以此切入教学。
(2)导入课题前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学生打好民族革命的前经。
2. 知识讲解(1)历史背景和发生的原因介绍一下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西安事变和平和解后,政府内部军队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加重,日方则是采取掩盖的形式,准备钻空子。
这些日本人在北京设立了一个贸易公司,这个公司有着更多的秘密工作,包括间谍活动和暗中监视中国军队。
1937年7月,华北乃至全国上空迷雾缭绕,这是日军突击华北的天时。
7月7日晨,日军特务部队趁机袭占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并在卢沟桥上制造了炸弹爆炸事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七七事变”。
(2)事变的具体过程通过介绍事变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在日本军队进攻下,中国军队和群众的表现和反应。
1937年7月7日,日本兵发动进攻,袭击中国军队,并在卢沟桥上投掷了炸弹。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掌握了主动,并成功地击退了日军。
(3)事变后的影响日本军队的入侵迫使卢沟桥周边的居民无家可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课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1、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1/ 9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2/ 9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024年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教案1.1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经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1.3 本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
二、知识点讲解2.1 卢沟桥事变的背景2.1.1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中国的平津地区,企图进一步侵略华北。
2.1.2 国民党组织了抗日军队,准备抵抗日本侵略。
2.1.3 卢沟桥成为了抗日战争的爆发点。
2.2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2.1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企图挑衅中国军队。
2.2.2 中国军队发现了日本军队的挑衅行为,立即进行还击。
2.2.3 卢沟桥事变爆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2.3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2.3.1 事变爆发后,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参与抗日战争。
2.3.2 卢沟桥事变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3.3 卢沟桥事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内容3.1 教科书内容3.1.1 课文《卢沟桥烽火》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3.1.2 课文通过讲述事变中的英雄事迹,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3.1.3 课文教育学生要珍惜和平,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3.2 相关历史资料3.2.1 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变的过程。
3.2.2 介绍事变中的英雄人物,如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二三师师长赵登禹等。
3.2.3 分析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4.1.2 学生能够理解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3.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4.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和平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告知学生哀痛历史的严肃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卢沟桥事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铁的信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拉家常,轻松谈论东北大米的口感,营造浓浓的乡村气息,把学生从喧嚣的城市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来。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发生的战争、烽火等大事会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 情境教学(1)学习材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册《成语故事》第四篇——《卢沟桥的火》。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3)学习过程:首先,教师通过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新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是发生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荣耀时期中,是抗日战争的开端。
其次,让学生听教师读《卢沟桥的火》这篇文章。
再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
3. 体验教学(1)学习材料卢沟桥事变相关音乐视频资源。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和背景;•了解卢沟桥事变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能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3)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卢沟桥事变的相关音乐视频资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让学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在听完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反思卢沟桥事变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4. 复习点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复习,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3. 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国家的重要事件。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在教室内挂上一幅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预备一个视频或音频作为课程结束时的总结。
【导入】教师首先抛出一些问题来导入课程内容:1. 你们知道卢沟桥吗?2. 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吗?3. 你们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吗?4. 你们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吗?【讲解】1. 请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读本单元的课文,注意关注生词、词组及重点句子。
2. 教师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
3.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汇报成果。
【练习】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需要用15~20分钟进行讨论。
2.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给予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总结】1. 教师播放一个视频或音频,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检查一下学生对这个话题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可以结合这个话题,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活动,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作业】请学生们回到家中,通过网络搜索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有关抗日战争和它所带来的影响。
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语文教案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强化有感情朗读,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以及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行为。
5.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所经历的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2.卢沟桥事变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关键生字的书写以及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词语、评议读书,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
让学生读熟练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
3.抓住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收集抗战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齐读课题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
3、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近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是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课文主要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始末,我们从阅读中能够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从而也就能分析出日本侵略者挑衅的原因。
文章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陋嘴脸和我国守军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所以对于本篇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卢沟桥事变”理解照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多加以介绍背景知识,并从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课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以这个思路,可按课文的时间顺序进行教学。
第一自然段从“九一八”事变说起,介绍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可采用通读全段找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着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大罪,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听赏有关录音视频,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的词句,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反复品读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按时间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始末。
5.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复述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经过2、感受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及日寇的狡诈贪婪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通过圈画时间地点词语让学生学会复述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经过2、难点:通过朗读感受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及日寇的狡诈贪婪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2、课堂作业纸四、教学流程预设1、复习导入听写词语A、蓄谋已久、恼羞成怒、哭爹喊娘B、严词拒绝、开枪还击、同仇敌忾问题: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过度:卢沟桥事变中日军和我军一共交战几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战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活动一、我能复述1、快速浏览课文第2-5节,圈画敌我双方三次交战的时间地点及交战的起因经过结果2、同桌之间根据圈画的要点进行复述3、师生交流教师板书:失桥——守城——夺桥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复述敌我双方三次交战的情况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自己的感受呢?活动二、我有感受1、再次朗读课文2-5节2、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再读一读3、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4、师生交流教师板书:日军:狡诈凶残我军:英勇无畏过渡:看来同学们的感受很丰富也很深刻,在我军夺回了卢沟桥之后,贪婪狡诈的敌军是否善罢甘休?卢沟桥事变以后,谁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做出巨大的努力?全国人民是如何响应的?活动三、1、轻声读课文6-8节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齐读6-8节,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4、补写:农民们教师们五、总结:同学们,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从此,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在神州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抗击日被侵略者的英雄凯歌。
虽然许多年过去了,但是让我们牢记历史,缅怀英雄,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六、作业1、观看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影视片,写观后感。
2、搜集抗战小故事,出一张手抄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第二教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烽火》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
2.能正确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并获取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
3.能运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讲述故事,并懂得适当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卢沟桥烽火》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获取并表达故事中蕴含的道德价值。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主人公的思想和行动背后的道德价值。
2.懂得适当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卢沟桥烽火》了解的情况,并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卢沟桥烽火》这个故事了解多少呢?学生:我知道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
教师:恩,这个答案是对的,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卢沟桥呢?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座桥梁。
学生:有啊,我知道那里曾经爆发过中日抗战。
教师:非常好,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和卢沟桥怎么有关系吗?2.教学主体(35分钟)(1)讲故事(15分钟)教师脱口秀式地呈现故事情节,带着学生重点观察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让学生注意观察主人公的道德表现、背后的道德价值,不断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
(2)学习课文(20分钟)学生们轮流朗读课文,老师出示生僻或难读的词语,让学生用课外阅读的知识解释并朗读。
并使用适当的语气,模拟不同情感的表达。
3.归纳提高(10分钟)以黑板为书写平台,询问学生们课内所学,并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记录于黑板上,并解释故事情节所蕴含的道德价值。
4.作业布置(5分钟)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布置课后的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和感想,并在书写时注意语句的通顺与连贯。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和录音设备。
2.教师注释版课本。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我主要使用了直接讲述和提问交替的形式,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听讲和思考。
其中,重点让学生理解主人公行动背后的道德价值,并注意学生的表达情感方式。
但是,整堂课的时间有些紧凑,后续需要在时间掌控方面进行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2. 教学难点: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的背景,从而引出“卢沟桥事变”。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学习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
学习第三段:自由读,画出写日军和我军的词语,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第四段: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5. 布置作业:
查找其他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苏教版《卢沟桥烽火》公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卢沟桥烽火》公布课教案1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久不能忘怀的历史,表达了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通过,揭露了日本入侵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抗击入侵者的顽强精神。
课文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师:本文重点写了什么?在课文的那一段?别离写了哪些内容?生:(回答)第二至五自然段,也确实是课文的第二大段。
别离写了三件事。
师:对了,如此分三件事来写确实是分层写法。
每一件事咱们就把它划分为一层,这一大段咱们就把它分为:(生:那么这段就能够够分成三层。
)文章的篇幅较长,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咱们需要把它分层次来学习。
对!你们没那个适应,是不是。
此刻咱们大伙儿就来体会一下吧。
相信大伙儿专门快就学会分层的方式的。
请许诺教师和同窗们一路把第第二大段读一下,好不行?师引师:同窗们,让咱们一路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安静的夜晚,去亲眼目击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入侵实质,读一读讲义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同窗自读课文)生:一直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借着昏暗的星光,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县城。
生:日本军队要入如宛平城搜寻失踪的士兵,受到中国守桥军士兵的严词拒绝。
生:日本军队的阴谋狡计在守桥士兵眼前未得逞,恼羞成怒,第一贯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师:从敌我两边的举动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同窗默读课文并考虑)生:我从“全副武装”、“气势汹汹”、“恼羞成怒”能够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者是有备而来的,他们仗着人多势众,蓄意向中国士兵挑衅,气焰十分嚣张,嘴脸十分丑陋。
生:我从“‘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这句话中读出仇敌心狠手辣,一心想置我守桥军队于死地,真是狼子野心啊!生:从“高声喝问”、“当即严词拒绝”、“当即开枪还击”中,我体会到中国守军正义凛然、誓死卫国的高贵精神。
师:同窗们的感受真丰硕啊!能从敌我两边的举动中体会到这么多东西,真值得称赞。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教学重点]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主要板书计划]卢沟桥烽火敌军我军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举、冒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作业设计、安排][课内]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1、抄默词语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2。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
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日军我军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举、冒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日军我军抱头鼠窜悄悄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6)小结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2.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1.逐步(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四、延伸作业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
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
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板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kouxiaodie日寇硝烟哭爹喊娘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敌军我军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