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
- 格式:ppt
- 大小:820.50 KB
- 文档页数:57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第八章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编制的基本方法;3.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了解购买力平价的原理与编制方法。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大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核算的国名经济总量;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核算的经济总量,由于价格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为此,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基本方法,以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地区或国家在不同时间的比较提供基础。
第一节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一、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的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常动态变化的货物或服务可以分解成价格和物量两个部分,分别反映有关货物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及其物量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是通过编制指数实现的。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指数是反映由核算体系中多种因素组成的宏观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动态)和空间(企业、地区、国际)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其运行变化及发展。
长期以来,指数被广泛地公认为是一种科学地描述、分析国民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方法。
在指数发展史上,1650年英国人赖斯·沃汉(Rice V oughan)编制的反映货币交换价值变换的物价指数可以算是最早的国民经济指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统一标准的估价和物量方法,采用特定的基期和权数,编制一整套概念一致和对经济分析有用的、相互依存的国民经济价格和物量指数以及指数体系,从而,可以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检验整体数值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及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通过编制国民经济动态指数数列,可以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波动和增长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三)通过国民经济指数体系的关系,使用“指数缩减法”,可以推导出国民经济核算中某些重要平衡项的价格或物量值;(四)通过将价格按不变空间价格计算,编制国际比较经济指数——购买力评价指数,可以获得不同国家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物量关系指标,进行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率水平的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各章节考试要点总结(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老师串讲的重点全部画出来了。
)第一章 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涵义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的特点:具有数量性、总体性。
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包含生产统计、流动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务统计和国民经济总和分析统计等。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标志与变量: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
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既明确了总体特征的概念,即性质,有反应了它的数量。
指标的分类:按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直接的获取原始数据和间接的统计数据。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含义: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种类: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询问法、报告法、实验法。
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潜质主要是指品质分组,后者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编制次数与分布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444一:中间消耗=17106-9556=75501、 营业盈余=9556-5166-1202-1178=20102、 总消费=5404+2312=77163、 净出口=2248-2186=624、 总投资=9556-7716-62=1778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778-(-32)-0=1810二:增加值=10*15+(48-23)+0.1+o.4+0.5-112=64(亿元)三: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8+12-12+88=206(亿元)总产出=增加值+中间投入=206+124=330(亿元)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124/330=37.6%四: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五:总产出=保费收入+投资收入-费用-死亡赔款-红利支出=400+60-10-25-120-5=300(亿元)六:(一)各部门中间消耗1、农业:2300*34%=782(亿元)2、工业:9200*75%=6900(亿元)3、建筑业:1000*70&=700(亿元)4、运输业:540*50%=270(亿元)5、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二)1、国内生产总值=(2300+9200+1000+540+3270)-(782+6900+700+270+817.5)=6840.50(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6840.50/(2300+9200+1000+540+3270)=6840.50/16310=42%七: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1400+3950+4250=24020(亿元)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八: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1302-13469=7833(亿元)3、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13469-1789-6245-(800-44)=4679(亿元)九:1、生产法:GDP=(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2、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686+548+(75-32)=2277(亿元)十: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3、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79(亿元)十一:(一)各年度的GDP: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最总消耗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第一章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
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等,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
2.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是指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整体的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3.试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核算体系建立在以“五大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经济总体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国外账户)为主体的二元结构基础之上,其中还有附属表对其进行补充。
核算内容:反映物质产品生产、交换和使用的实物运动,还注重收入支出和金融交易等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的建立和发展阶段(建国初期)。
第二阶段:MPS体系与SNA体系并存(1985-1992年)。
第三阶段: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特点:(1)扩大了核算范围(2)充实核算内容(3)改进核算方法(4)提高国际对比能力。
第二章1.什么是机构单位、常住单位、经济利益中心、基层单位、经济领土、经济流量和存量、交易,交易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机构单位是能够独立地拥有资产、承担债务,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单位进行经济交易,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2)常住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第一章总论识记: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3.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机构部门的概念领会: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内容2。
三次产业划分的内容及其特点3。
对比单式平衡表、账户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的优缺点。
第二章国民经济资源统计识记:1. 劳动力、就业、失业、隐性失业的概念2。
自然资源的估价方法3.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领会:1.度量失业的指标2。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3。
资产负债分析方法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统计识记:1. 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概念2。
总产出的概念及其局限性3. 对生产范围的不同理解4.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领会: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2.三方等价原则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SNA的区别4.地下国内生产总值与地下经济的核算方法第四章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识记:1. 财政统计、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金融统计、金融相关比率、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概念2。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内容3。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及其特点领会:1。
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之间的关系2。
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的核算范围及其计算方法3.资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金融规划的概念,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金融规划的一般思路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识记:1。
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概念2。
我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内容领会:1.理解经济增长统计理论2.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3。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和经济增长质量统计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识记:1。
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2. 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3。
市场结构集中程度指标的判定准则4。
直接消耗、间接消耗系数及完全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领会:1.基尼系数反映市场集中程度的原理,分析其局限性2。
结合书中所述区域经济布局理论及指标分析我国经济区域分布3.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影响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第七章国民经济关系统计识记:1.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外债、汇率、国际收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概念2。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第一章总论本章课时: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掌握国民经济X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掌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一国经济的X围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三、课程内容安排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