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4.声与现代科技2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4. 声与现代科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与传播;2.掌握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3.理解电影音效的实现原理;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声音相关的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2.理解音叉的共振现象;3.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振动和发声的机理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引入:介绍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
2.观察实验:通过观察示波器显示的声波图形,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3.实验操作:请学生按照实验流程,用发声器和手机进行实验,进一步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
4.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3.2 声音的特性1.引入:通过播放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音高和响度。
2.观察实验:利用音叉产生的声音,让学生观察共振现象,并探究其产生原因。
3.实验操作:请学生用音叉进行实验,测量音叉的频率和共振管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4.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振动和发声的声音是不同的?3.3 声音的应用-电影音效的实现原理1.引入: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电影音效的应用。
2.观察实验:利用电影音效制作软件,让学生了解电影音效是怎样实现的。
3.实验操作:请学生实验操作,制作一段简单的电影音效。
4.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电影音效要怎样实现?四、教学方式和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声音及其产生、传播、特性的了解。
2.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联系。
3.讲解法: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知识点,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和答疑解惑,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前测试:通过课前测试,了解学生关于声音和物体振动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科技》评课稿一、教材概述《声与现代科技》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以及声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物理性质,并探索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3.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3.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理解声音的波动性质和传播规律;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3.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4.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通过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并且需要介质来传播。
4.1.2 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介绍声音的频率、幅度和声速等特性,以及测量声音的方法,包括使用频率计和示波器。
4.1.3 声音的应用介绍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和医疗。
4.2 教学过程4.2.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有关声音的现象或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预热本课的教学内容。
4.2.2 知识讲解系统地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重点讲解声音的波动性质和传播规律。
4.2.3 案例解析通过实际案例对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进行深入讲解,示范使用频率计和示波器进行声音测量。
4.2.4 探索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现象,加深对声音特性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4.2.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思考,加深对声音的应用场景的理解。
4.2.6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所学的知识。
word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回声和共鸣.2.了解混响现象.3.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多媒体资料,获得有关声的应用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1.回声.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难点】1.共鸣.2.能识别常见声学应用事例是超声还是次声应用.【教学突破】充分利用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学习教材中关于超声、次声和声识别技术的有关应用,并尽可能地播放与教材内容中有关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的音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多媒体材料.学生准备:搜索好一个或几个关于超声和次声应用的事例.┃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1)1.回声2.共鸣3.动物与声音 【教学反思】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学生阅读的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彰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结合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新理念;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板书设计】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2)1.超声是个多面手2.次声本领大3.声识别技术【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教学,已经把初中的声学内容结束,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可以在本节总结人们利用声知识的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如平时交流、上课学习、B超检查身体等;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如超声波清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中得到应用,这是因为超声波清洗速度快、质量好,又能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4. 声与现代科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波的特点和产生方式;2.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了解应用声学知识的现代科技。
二、教学重点1.声波的产生方式和特点;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现代科技中应用声学知识的案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现代科技中应用声学知识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或者小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客观求证(30分钟)2.1 客观实验:声音的传播速度1.给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2.实验内容:在地上随便画一个点,有两个同学,分别站在这个点的两侧,一个敲一下敲尺子,另一个用手持话筒接受声源处声音,并用计时器记录声音从一个同学处到另一个同学处所需时间;3.让学生计算实验数据,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2 客观实验:声音的衍射1.给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2.实验内容:在黑板前架起一个麦克风和发声器,将麦克风从黑板正中央向黑板两侧挪动一些距离,学生在黑板另一侧接受声源处的声音,通过观察声音的强弱变化,判断声音是否的确能够衍射;3.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拓展与应用(20分钟)通过探究一些声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智能手表的语音控制:智能手表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向手机发送短信、控制音乐、查询天气等,这需要声音识别技术的支持;2.聪明的音响设备:智能音响可以根据声音的方向、距离、大小来判断与其交互的对象是谁。
利用声纹识别技术,智能音响可以判断用户的身份,完成个性化的服务;3.声音的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声音转化成数字信号,不仅便于存储、传输、处理,还可以实现语音合成、音乐创作等。
4. 总结(5分钟)通过学习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明确声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
本节主要内容有: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的控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利用,知道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2. 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2. 理论讲解:讲解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噪声的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利用;2. 回声和声呐;3. 超声波和次声波;4. 噪声的控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声音的利用:请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 回声和声呐:请解释回声和声呐的原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3. 超声波和次声波:请简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并介绍它们在科技领域的应用;4. 噪声的控制方法:请提出几种减少噪声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与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4声与现代技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技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声音的传播与接收: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掌握声音的接收装置——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声音的应用:了解声波在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现代技术中的声学应用: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的应用,如噪声控制、声音识别、声波传递信息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与接收原理,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如噪声控制、声音识别等。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与接收原理,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耳机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语音识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与现代技术。
2. 声音的传播与接收: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实验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接收装置——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声音的应用:讲解声波在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引导学生了解声学的实际意义。
4. 现代技术中的声学应用:讲解噪声控制、声音识别等现代技术中的声学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声第四节声与现代技术1. 声音的传播与接收2. 声音的应用3. 现代技术中的声学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声音的传播与接收原理。
2. 举例说明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讨论:如何利用声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声音的传播与接收原理,以及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是否掌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声与现代科技学案(含答案)第三章声4. 声与现代科技导学目标:1.知道声的回声、共鸣现象。
2.了解超声及次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知道声的识别技术。
重点:超声的应用是本节重点。
难点:共鸣是本节重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当声音在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回来。
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形成回声。
2. 是个多面手。
在中,超声波可以传播得很远。
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
3. 本领大。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小,能传播得很。
答案:1.传播过程反射反射 2.超声波水反射深度 3.次声能量远课堂导学一、奇异的声现象1.当声音在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回来。
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形成回声。
2.将两个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上,用橡皮槌敲击一个,使其发声。
然后再把橡皮槌压在此音叉上,使其停止振动。
我们会听到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
这种现象叫做共鸣。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3. 是个多面手。
在中,超声波可以传播得很远。
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
4.利用超声波的与特性制成的超声探测仪、医院的超声检查、汽车上的雷达等等。
5.声的传播携带,超声波还可以粉碎,去除齿垢和牙结石等。
三、次声本领大6. 本领大。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小,能传播得很。
答案:1.传播过程反射反射 2.频率声音 3.超声波水、反射、深度4穿透反射 5.能量结石 6.次声、能量、远。
【当堂检测】1、下列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 )A.远处隆隆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态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B.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超声波能用来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D.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且传播得远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下列关于超声的应用中,属于超声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吶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5、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6、小华家的超声加湿器可以把水打成水雾洒上空气,说明超声在(选填“信息”或“能量”)上的应用;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 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m。
4.声与现代科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注意区分了声和声音两个概念。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关于声和声音两个概念,教学中教师注意正确使用即可,不必对学生做出要求。
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限于篇幅,课文中只介绍了一部分。
本节的教学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感知或资料查阅中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和工作原理。
另一方面,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搞利用声音的小发明。
三、重难点:声音的应用
声与能量的关系
四、重难点突破方法:
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共同研究,并于现实中生活的实例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简单明瞭的学习。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利用声的事例,因此,本节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
具体做法如下: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当有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仔细倾听;任何人不得对他人的发言作好坏或正误的评价。
所谓“头脑风暴”,在形式上类似于讨论,但前者更加自由、灵活,讨论的环境更加宽松。
由于讨论者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恰当,因此可以保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这种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一个人所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激发其他人的思维,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
在同学们充分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后,教师可对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类,也可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在讲解中应对学生们遗漏的例子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
本节为本章最后一节,重点从前面的声音的各种特性及其特点,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声与信息
声呐(SONAR)是英文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声音导航与测距)的缩写。
对声呐的系统研究与一艘著名的轮船——“泰坦尼克”号有关。
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礁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有人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
紧接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于探测敌方潜水艇的需要,对声呐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引入下文,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在讲蝙蝠的声呐系统之前,可以先回顾一下第一节“声速”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使学生了解“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课本图3—4-6是B超图像。
在做B超检查时,通常是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发射进入人体。
超声波在传播时,碰到组织分界面(不同内脏器官分界处、内脏与骨骼分界处以及异物与组织交界处)时就会产生反射。
反射波会在同一位置被记录,根据反射波滞后于发射波的时间差,可以知道分界面在体内的深度。
如果不断改变发射探头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与体表相垂直的纵切面的图像。
声与能量演示
演示声波递能量时,用可乐瓶自制的教具演示,效果很明显。
自制教具的做法是: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靠空气的挤压,可将烛焰吹灭。
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主要依靠“空化”效应。
超声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间地向前传播,对液体产生拉伸和挤压作用,使液体内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
这些气泡迅速产生,又迅速闭合,形成的瞬间高压,超过大气压的1000倍。
连续不断的高压就像一连串小“爆炸”不断地冲击物件表面,使物件的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物件表面净化的目的。
超声波清洗方式超过一般的常规清洗方法,特别是对表面比较复杂的工件(如钟表等精密机械的零件表面凹凸不平),或对清洁度有较高要求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等),使用超声波清洗都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讲述了声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以及声音于能量的关系。
使人们能够更加好的利用声为人们服务。
作业:
看书,做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声与现代技术
1.声与信息
回声定位(或回声测距)
2.声与能量
(1)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超声除垢;超声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