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设计 (2)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西南师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教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
该内容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我从学生身边朝外相处的物体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长宽) × 22.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边长× 4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周长。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举例说明。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 小结: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强调计算方法。
5.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长宽) × 22.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边长× 4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计算它们的周长。
2.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教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教材分析❖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长度单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及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课之前,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去测量课桌、黑板、树干的周径、圆形花圃、篮球场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周长,通过大量的感受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动手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为下一节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圆形,扇形的周长计算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的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2)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以后的解决问题中要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以后的解决问题中要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教法❖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设计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课《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
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通过操作、比较等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讲解例题:结合例题,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
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提高练习: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教学环境的分析: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也最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最近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吗?师:老师非常喜欢“十字绣”,假期我绣了两幅作品,今天我把这两幅作品的图片带来了,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老师的作品,漂不漂亮呀?师:大家看这两幅作品的形状是你们熟悉的哪两个图形?师:我家里正好有一根2米长的木条,我想用这根木条给其中的一幅作品的四周镶个木框,要想知道这根2米长的木条适合给哪幅作品做框,实际上就是求什么?2、指周长师:你能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吗?师:你能指一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吗?3、揭题: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例1、例2、例3、例4,第94页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例1(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 cm和6 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
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自主探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
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9+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7)归纳公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2)出示例2的图。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钉子板、直尺。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预习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通过预习,你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会)那么我们就来帮明明和亮亮解决他们的难题吧!1. 明明和亮亮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俩可喜欢散步啦!明明每天围着社区的长方形花坛走一圈(动画演示),亮亮则喜欢围着宁静的正方形水池走一圈(动画演示)。
这一天,他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
(播放:明明:我走的路多。
亮亮:我走得路多。
明明:是我走得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健壮。
亮亮:不对,不对,我走的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
)2. 师: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他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
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3. 师:明明和亮亮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那你觉得明明和亮亮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4.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二、小组合作(一)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 明明沿着一个长7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花坛散步,怎样计算出这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呢?请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2. 小组讨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加以指导。
3. 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点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思考:为什么要加上括号?4. 小结: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西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概念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正方形,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应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篱笆、地毯的周长等。
3.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理解程度。
2. 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准确性。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
5.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数学教案,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共八部分内容,字数在2000字以内。
第七单元周长第2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79~82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由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教师用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生: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等。
教师让学生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教学例1。
(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cm和6cm的各两根),用四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学生动手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
师: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3)提出问题。
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展示算法的多样化。
教师指名汇报算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①9+9+6+6=30(cm)②9×2=18(cm)6×2=12(cm)18+12=30(cm)③9+6=15(cm)15×2=30(cm)学生汇报每种算法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列式依据。
师:第③种算法,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认识到第③种算法也可以用下面的一个式子表示:(9+6)×2=15×2=30(cm)。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2页的例1、例2、例3、例4,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与态度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等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学准备:教具:教师自制卡片2张。
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铺垫1、复习铺垫教师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激趣引入教师描述: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
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用手演示指一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教学例1⑴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 cm和6 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3)提出问题。
提问: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自主探索。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地计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地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动手操作、实践运用能力.3. 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地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思维地灵活性.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地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各准备两个长10cm、宽5cm地长方形纸板.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长方形地周长= 正方形地周长=要想知道长方形地周长是多少,必须要知道什么?要知道正方形地周长是多少,必须知道什么?3.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地周长地计算.二、层层深入,解决问题(一)学习例4师:同学们昨天晚上都认真预习了93页地例4,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收获也有困惑.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指导读书)师:(1)通过预习,你们获得地数学信息和要解决地问题各是什么?(随着学生地汇报,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长方形地长和宽各是多少.)(2)解决例4时,课本中哪些话对你启发最大?在小组中交流,组长做好记录.3. 组织全班交流.组1:我们小组认为求正方形地边长必须知道周长是多少,题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是却告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小红用同一条丝带围成地,所以正方形地周长应该和长方形地周长相等.组2:题中对我们启发最大地话是“先求出这条丝带地长度,再求出正方形地边长”.让我们想到这条丝带地长度是长方形地周长,也是正方形地周长.所以算出长方形地周长是多少,也就是求出正方形地周长是多少,正方形地边长用周长÷4就可以了. 组3:通过前两个组地讲解,我们组只说算式:〔8+6〕×2=28〔厘米〕28÷4=7〔厘米〕组4:……4. 质疑深化(师点拨)师:(1)你们讲得真好!看来预习确实是一种非常好地学习方法,同学们通过自身地努力,主动获取到了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2)通过预习,你们还有什么困惑?讲出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5. 收获(师点拨)通过例4地学习,你们发现:两个图形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在解决和周长有关地问题时关键是什么?小结:两个图形地形状变了,周长没有变. (二)引导拓展(课堂活动3:拼图形)1. 拼一拼师:同学们,请你们每人拿出准备好地两个长10cm、宽5cm地长方形纸板,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同桌二人在动手拼接.2. 画一画,算一算.3. 全班交流汇报三、当堂练习1. 练习十八第4题审题:(1)花边地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黑板地什么?(2)要求长方形黑板地周长,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学生列式计算,订正.2. 练习十八第6题审题:(1)要求长方形黑板地周长,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2)正方形地周长和长方形地周长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地?学生列式计算,订正.。
第7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准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合作学习的热情。
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其四条边长之和,计算公式为:周长 = 2 × (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其周长是四边之和,计算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 难点:正确区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识别。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尺子、计算器。
-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模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探索: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测量模型的长和宽(或边长),记录数据。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周长,推导出周长公式。
4. 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总结: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进行总结,强调记忆和应用。
板书设计- 板书将包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周长公式以及至少一个例题。
作业设计- 设计相关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知识点。
课后反思-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和问题所在。
-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进度进行调整。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合作学习和独立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课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2.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演示周长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2.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计算它们的周长。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是否理解清楚?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上是一份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做好铺垫。
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之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引导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书本、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重点和难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1.长方形的定义:具有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短边的四边形;2.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3. 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周长=长+长+宽+宽;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4. 例题演练(30分钟)板书两道例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并互相核对。
(1)例题一:一张长方形纸片长12厘米,宽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例题二:一块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5. 拓展练习(30分钟)板书若干道拓展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1)拓展题一:矩形长16厘米,宽10厘米,周长是多少?(2)拓展题二:山东一座古塔的平面是正方形,每条边长2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6.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强调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褒奖表现优秀的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例题演练和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为在实际问题中,学生更容易遇到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此外,我也鼓励学生在拓展练习中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2.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案和课件;2.课堂实物模型或图片;3.带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绘画纸或者书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1 发教案和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2 引入新知老师通过幼儿园画图,或者现场实物模型展示有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特点,并让学生举出自己认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模型。
(特别强调长方形是由两不同的边长组成的四边形,而正方形的四边边长相等)Step 2 传授新知2.1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老师通过黑板、碳素纸等教具示范,给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实际情境小例子,帮助学生算出如下例子(例如,校园内一个球场呈正方形平面布置,周长要计算等)2.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老师通过黑板、碳素纸等教具示范,给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2*(长+宽)。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实际情境小例子,帮助学生算出如下例子(例如,校园内一片花坛呈现长方形平面布置,周长要计算等)Step 3 锻炼新技能老师通过布置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练习册上相关练习,让学生自主计算不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对于某一连着的若干正方形或长方形,假定各邻之间共同存在1cm偏差,等等。
Step 4 巩固与拓展通过课程外练习支持,老师给予更多的数学拓展探索思考,比如针对某一长度的电线材料,如何布置接通线路等。
教学反思本课时采用「导入-传授新知-锻炼新技能-巩固与拓展」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情境的小例子学生把抽象的公式通过切实可行做讲明白,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内容此栏目最后统一加句号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9~93页。
教材分析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认识周长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是,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通过“围篱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等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并初步探究了周长的计算方法,本节课重点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周长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由来。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师:用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生:回答: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等。
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长宽)×2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边长×4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灵活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加以验证。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自我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长宽)×2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边长×4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灵活运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提高题: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其周长等于给定值3. 拓展题:解决实际问题,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后作业设计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a b) × 2。
3.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a。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彩笔。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学具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4. 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a b) × 2。
3.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a。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用家中的物品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2.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周长。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理解公式。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验证周长公式。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长宽)×2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边长×4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设计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计算其周长,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注:本文档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每生各准备两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纸板。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要想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必须要知道什么?
要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必须知道什么?
3.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二、层层深入,解决问题
(一)学习例4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都认真预习了93页的例4,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收获
也有困惑。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指导读书)
师:
(1)通过预习,你们获得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各是什么?
(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
(2)解决例4时,课本中哪些话对你启发最大?
在小组中交流,组长做好记录。
3. 组
织全班
交流。
组1:我们小组认为求正方形的边长必须知道周长是多少,题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是
小学-数学-打印版
却告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小红用同一条丝带围成的,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应该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组2:题中对我们启发最大的话是“先求出这条丝带的长度,再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让我们想到这条丝带的长度是长方形的周长,也是正方形的周长。
所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也就是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用周长÷4就可以了。
组3:通过前两个组的讲解,我们组只说算式:〔8+6〕×2=28〔厘米〕
28÷4=7〔厘米〕
组4:……
4. 质疑深化(师点拨)
师:
(1)你们讲得真好!看来预习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主动获取到了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2)通过预习,你们还有什么困惑?讲出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
5. 收获(师点拨)
通过例4的学习,你们发现:两个图形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在解决和周长有关的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小结:两个图形的形状变了,周长没有变。
(二)引导拓展(课堂活动3:拼图形)
1. 拼一拼
师:同学们,请你们每人拿出准备好的两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纸板,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同桌二人在动手拼接。
2. 画一画,算一算。
3. 全班交流汇报
小学-数学-打印版
三、当堂练习
1. 练习十八第4题
审题:
(1)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黑板的什么?
(2)要求长方形黑板的周长,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订正。
2. 练习十八第6题
审题:
(1)要求长方形黑板的周长,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列式计算,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