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登记统计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1.37 KB
- 文档页数:1
医疗登记统计制度1. 概述医疗登记统计制度是指医疗机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患者的就诊信息进行登记、统计和汇总,以便于医疗机构管理、医保部门报销和政府决策等方面使用。
医疗登记统计制度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2. 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的目的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提高患者就诊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实现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管理;3.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评价和监测手段;4.支持医保部门的统筹管理和报销;5.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医疗登记统计制度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和医保管理的必要手段。
3. 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的内容医疗登记统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患者基本信息登记医疗机构对于患者的基本信息需要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资料和医保部门报销的基础。
3.2 诊疗信息登记医疗机构对于患者的就诊信息也需要进行登记,包括就诊时间、就诊科室、就诊医生、疾病名称、医疗操作名称等。
这些信息是医疗质量监测、医保管理、政府决策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3.3 费用信息登记医疗机构对于患者的费用信息也需要进行登记,包括医疗服务费、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等。
这些信息是医疗质量评价、医保管理、政府监督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3.4 健康档案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对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包括患者病历、化验报告、影像资料等档案信息的归档、存储和管理。
3.5 疾病监测报告医疗机构需要对重点疾病进行监测和报告,每年报告在全国范围内的疾病报告表,根据疾病的监测结果,协助政府开展防治工作,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4. 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的作用医疗登记统计制度在医院运营和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对患者信息的登记、统计和汇总,有助于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问题,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门诊工作量统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了科学统计门诊工作量,促进医务人员的工作乐观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门诊科室的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统计对象门诊工作量统计的对象为医务人员在门诊工作期间供应的医疗服务工作,包含就诊人数、医疗项目数量及工作时间等内容。
第二章统计方式第四条统计项目门诊工作量统计包含以下项目:1.就诊人数:指门诊期间医务人员接待的患者总数。
2.医疗项目数量:指门诊期间医务人员完成的医疗项目总数。
3.工作时间:指医务人员在门诊期间的实际工作时间。
第五条统计周期门诊工作量统计按月为周期进行,统计周期为每月的自然月。
第六条统计方法门诊工作量统计采用电子统计系统进行,医务人员需使用院内指定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并依照指定格式提交统计数据。
第七条统计要求1.医务人员应依照实际工作情况准确统计,不得有意隐瞒、窜改或虚报工作量。
2.医务人员应定时、按要求提交统计数据,不得因私人原因推迟或拒绝提交。
第三章统计责任第八条统计责任人每个门诊科室应指定一名医务人员担负门诊工作量统计责任人,负责门诊工作量统计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报表的编制。
第九条责任人职责门诊工作量统计责任人应负责以下工作:1.组织门诊工作量的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监督医务人员定时、按要求提交统计数据,并及时处理统计异常情况。
3.编制月度门诊工作量统计报表,并提交给上级领导和医务部门。
第十条统计异常处理对于医务人员有意隐瞒、窜改或虚报工作量的行为,门诊工作量统计责任人应报告给上级领导进行处理,依法依规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四章统计监督第十一条统计监督机构医院设立门诊工作量统计监督机构,负责对门诊工作量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监督内容门诊工作量统计监督机构应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督和检查:1.门诊工作量的统计准确性和完整性。
2.统计数据的定时、按要求提交情况。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门诊总人次统计方法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对于全面了解和监测我国卫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准确获取门诊就医情况,特制定了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门诊总人次统计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方法,从数据收集、计算方法以及数据分析角度加以说明。
一、数据收集:1.患者来源:患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就医,包括医院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等。
为了全面统计门诊总人次,我们需要收集以上各个渠道的数据。
2.数据内容:门诊总人次包括就诊人次、就诊科室、就诊日期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进行收集。
二、计算方法:1.就诊人次计算:就诊人次指的是门诊就医的独立患者总数。
为了准确统计,我们需要去除重复门诊记录对同一患者的重复计算。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a.去重处理:根据每个患者的唯一标识,如身份证号、就诊卡号等,对门诊记录进行去重处理。
b.计算就诊人次:统计去重后的门诊记录总数,即为门诊总人次。
2.就诊科室计算:统计各就诊科室的门诊总人次是了解患者就医需求和科室负荷的重要指标。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a.收集科室信息:收集每个患者就诊时就诊科室的信息,如科室名称、科室代码等。
b.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科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个科室的门诊总人次。
3.就诊日期计算:统计患者就诊日期可帮助我们了解就医的季节性和时间分布规律。
进行如下计算:a.提取就诊日期:从每个患者就诊记录中提取就诊日期数据。
b.分析统计: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就诊日期进行分析,如绘制就诊日期的频率分布曲线等。
三、数据分析:获取门诊总人次的数据后,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根据实际需求,分析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和不同就诊时间段的门诊总人次变化情况,以便为卫生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门诊总人次统计方法是为了准确把握全国门诊就医情况而制定的。
通过数据收集、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可以获取准确的门诊总人次数据。
医疗登记统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疗机构的登记统计工作,保障病患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登记统计工作。
三、登记统计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登记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登记统计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2.就诊信息:包括就诊科室、医生姓名、就诊时间、就诊费用等。
3.诊断信息:包括病症名称、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
4.医疗结果:包括治疗效果、病情转归等。
五、登记统计流程1.患者登记:患者在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填写个人信息表格,由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录入系统。
2.就诊登记:医生诊断后将诊断信息录入系统,包括病症名称、治疗方案等。
3.费用登记:财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就诊信息计算费用,录入系统。
4.统计分析:定期对登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报表,评估医疗服务质量。
六、登记统计管理责任1.医疗机构负责人对登记统计工作负总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登记统计部门负责日常的登记统计工作,及时更新患者信息。
3.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如实登记患者信息,不得篡改数据。
七、登记统计管理监督1.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登记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患者、家属可对医疗机构的登记统计工作提出投诉或建议,医疗机构应及时处理。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登记统计管理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罚款等。
九、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确保登记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以上为医疗登记统计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各医疗机构能认真执行,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门急诊医生门诊人次统计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医院的门急诊人次统计工作,提高门急诊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特编写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门急诊医生,包含院内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等。
第三章统计要求3.1 统计内容(1)门急诊医生需统计每天门急诊的总人次和按专科分类的人次。
(2)统计人次时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并记录门急诊病历号和日期。
(3)按专科分类统计时,需要将不同专科的患者分开统计,包含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3.2 统计方式(1)门急诊医生需利用医院供应的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应准确无误地录入系统。
(2)医生可在门诊工作结束后,在系统中查询当天的门急诊人次,并在统计表格中填写相关统计信息。
(3)医生需保证每天的统计数据完整、准确,并及时提交给医院行政部门和统计科。
3.3 统计时限(1)门急诊医生应于每天门诊工作结束后的1小时内完成门急诊人次的统计工作,并提交相关统计数据。
(2)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定时提交统计数据的,需要提前向行政部门和统计科领导请假,并说明原因。
第四章统计管理4.1 统计审核(1)医院行政部门和统计科应对每天提交的门急诊统计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发现统计数据存在问题时,行政部门和统计科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确认错误,并要求医生及时更正。
4.2 统计追溯(1)为了保证门急诊人次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医院行政部门和统计科可随机抽查医生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追溯。
(2)医生应乐观搭配行政部门和统计科的工作,供应相关信息进行核实。
4.3 统计报表(1)医院行政部门和统计科应依据医生提交的统计数据,编制统计报表。
(2)统计报表应包含每天门急诊的总人次,按专科分类的人次,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
(3)统计报表应定期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进行存档管理。
第五章违纪处理(1)对于有意窜改门急诊统计数据、虚报、漏报人次等行为,将依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理,可能包含扣发工资、停职、辞退等。
医院统计工作制度1、为加强对门诊量、住院量、经营收入、成本支出等各项经营业务核算数据的管理,健全统计工作流程,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做到精确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院级(含医院对外报表)、科级核算数据的统计、报送与管理。
3、职责3.1各部门(科室)负责根据要求向统计室(经营部)统计员报送各种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要保证准确,必须以原始数据为准。
3.2统计员负责上报上级规定的各项统计报表;及时地收集汇总统计资料,包括门诊、病房及各医技科室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加工,整理分析,发布《医院信息》;负责对医院工作的现状和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预报;负责协助临床科室建立健全各种原始登记,指导检查统计质量,保证报表的准确性;及时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它统计任务。
3.3电脑管理员负责采集工作量数据,包括门诊工作量、住院工作量、医技工作量、分类分科收入以及对比、同比分析;满足科室提出的各类数据需求。
4、统计分类与内容____人事行政统计4.2医疗统计4.3教学、培训、科研统计4.4设备与物资统计4.5基本建设统计4.6财务统计5、医疗登记和统计5.1医院必须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建立健全医疗登记、统计制度。
5.2临床科室应及时填写病案首页、出院卡片、出入院登记,并按时填报《患者流动日报》。
门诊科室应准确填写《门诊登记》。
医技科室应做好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登记。
5.3医疗质量统记,一般包括出入院人数、治愈率、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患者疾病分类、初诊与最后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化脓感染率、手术并发症等。
5.4统计员应每天到科室登记住院情况,在住院处将上一天的出院病历收集后,交给病案管理员保管,并对欠费情况进行登记。
5.5报表时间规定:00报出(假日等特殊情况例外)。
6、附则6.1统计人员要准确、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各种统计任务。
6.2统计数字要保证全面、系统、精确、保密。
6.3各种医疗登记,要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
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一、医疗登记制度1.登记范围医疗登记制度的范围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时间、相关病史等。
2.登记方式医院可以使用手工登记或电子登记的方式进行医疗登记。
手工登记要求记录员维护一本登记表格,将患者信息填写到表格中。
电子登记则要求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患者信息录入电脑中。
3.登记内容4.登记责任医院应指定专门的登记人员负责医疗登记,同时加强培训,确保登记准确。
二、医疗统计制度1.统计范围医疗统计制度的范围包括医院的门诊、住院、急诊等各个科室的医疗统计。
2.统计方式医院可以使用手工统计或电子统计的方式进行医疗统计。
手工统计要求统计员收集各科室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电子统计则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自动统计。
3.统计内容医疗统计内容包括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例数、疾病分类、医疗费用等。
4.统计责任医院应指定专门的统计人员负责医疗统计工作,同时加强培训,确保统计数据准确。
三、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的意义1.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医疗登记、统计制度可以为医院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医院掌握患者就诊情况和医院运营情况,及时分析疾病流行趋势、就诊人群特点,并进行医疗质量管理。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医疗登记、统计制度,医院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就诊方式,有针对性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医疗登记、统计制度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医院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4.为医学科研提供支持医疗登记、统计制度提供了大量的疾病数据,为医学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对于医院的规范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医院高度重视,并加强培训和监督,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
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一、总则
1.本制度旨在保障门诊日志的真实、完整、准确,管理和使用门诊日志,强化门诊日志的管理,确保临床服务的质量,促进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的所有有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门诊日志,
门诊登记,门诊记录,护理文件,病历等。
二、登记规定
1.医疗机构应设置门诊日志登记系统,实行登记管理,准确记录各种
信息。
2.门诊日志应当采用一定的格式,按一定的要求填写,以确保其准确
性和完整性。
3.门诊日志应加盖医院、医生章,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在
日志上记录签字时间。
4.门诊日志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定期抽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存档规定
1.门诊日志应保存至少5年,打印纸质版,保存在门诊处,有钥匙保管,以防被非法擅自使用和窃取。
2.门诊日志的统计信息可以存储在电子格式,同时要备份在安全的磁
盘中,防止数据丢失、篡改和泄露。
四、使用规定
1.门诊日志的使用应是经过认真审核,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门诊日志只能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等临床研究,不得用于非
法用途,不得私自复印。
门诊医疗工作量统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门诊医疗工作量的统计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医院管理规定以及门诊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门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门诊医疗工作量:指门诊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门诊患者诊疗、处方开具、医嘱等工作的数量。
2.门诊医生:指在门诊部门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包含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等职称。
第二章统计范围和方法第四条统计范围1.统计对象包含门诊医生的医疗工作量。
2.统计周期为一个自然月。
第五条统计项目门诊医疗工作量统计项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门诊接诊患者人次数量;2.门诊医生完成的诊疗人次数量;3.门诊医生开具的处方数量;4.门诊医生开具的检查建议、化验申请等医嘱数量;5.门诊医生参加的会诊次数;6.门诊医生参加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次数;7.门诊医生参加的科研项目数量。
第六条统计方法1.门诊接诊患者人次数量统计:每位门诊医生应当在接诊结束后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记录患者人次,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确认。
2.诊疗人次数量统计:门诊医生应当在每次诊疗结束后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结果等核心数据输入电子病历系统,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确认。
3.处方数量统计:门诊医生应当在开具处方时在电子处方系统中记录处方信息,由药房依据系统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4.医嘱数量统计:门诊医生应当在开具医嘱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记录医嘱信息,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确认。
5.会诊次数统计:门诊医生参加会诊时应当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记录会诊信息,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确认。
6.学术活动次数统计:门诊医生参加学术活动时应当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记录活动信息,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确认。
7.科研项目数量统计:门诊医生参加科研项目时应当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记录项目信息,由科研科进行审核确认。
第三章统计考核和奖惩第七条考核指标1.门诊接诊患者人次数量:医生每月接诊患者人次不得少于50人次,否则将影响绩效考核。
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1. 引言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为了统计和记录患者的医疗信息和各项统计数据,从而提供医疗管理和决策依据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完整地登记和统计患者的相关信息,为医院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登记统计内容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患者基本信息登记在患者就诊时,医院应当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是患者就诊的基本资料,有助于医院建立患者档案和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
2.2 就诊科室统计医院应当对患者的就诊科室进行统计,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这些统计数据有助于医院了解各科室的就诊情况,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2.3 病种统计医院应当对患者的病种进行统计,以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就诊人数,为日常医疗工作和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可对常见疾病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统计分析。
2.4 检查、检验项目统计医院应当对患者进行的常规检查和检验项目进行统计,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尿常规、X光检查、CT扫描等。
这些统计数据有助于医院了解各项检查、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为医院购买设备和制定检查标准提供依据。
2.5 手术统计医院应当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统计,包括但不限于手术种类、手术部位、手术耗时等。
这些统计数据有助于医院了解手术情况和手术质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果。
2.6 门诊、住院人次统计医院应当对门诊、住院人次进行统计,以了解医院的工作量和负荷,为医院管理和资源调配提供依据。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根据时间、科室、病种等维度进行分析。
3. 统计流程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的执行流程应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信息登记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登记程序,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科室、病种等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并录入电子系统。
医疗统计制度一、总则医疗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研究疾病规律、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我院医疗统计工作,确保医疗统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统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门诊、住院病人统计,包括科室出入院人数、床位使用情况、平均住院日等;医疗质量统计,包括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床位使用率等;医疗效率统计,包括平均住院费用、药费占比、检查费用占比等;资源利用统计,包括医生工作量、护士工作效率、设备使用率等;医患关系统计,包括患者满意度、投诉情况等。
三、统计机构与职责医务科负责全院的医疗统计工作,指导各科室做好医疗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各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的医疗统计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本科室的统计数据,并上报医务科。
医务科应当定期对各科室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四、统计流程各科室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及时上报本科室的统计数据。
上报的数据应当真实、完整、准确,不得虚报、瞒报、迟报。
医务科应当对各科室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核实和纠正。
医务科应当定期发布医疗统计报告,向全院通报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医务科应当对医疗统计数据进行保密管理,未经医院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医疗数据。
五、统计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是规范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具体实施。
门诊数据手记与统计制度目录1.前言2.数据手记与统计流程– 2.1 门诊数据手记– 2.2 数据录入与整理–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3.数据手记与录入规范– 3.1 门诊数据手记规范– 3.2 数据录入规范4.数据统计与分析规范– 4.1 数据统计要求– 4.2 数据分析要求5.监督与检查– 5.1 监督责任– 5.2 检查与评估6.附则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门诊数据的手记和统计工作,确保医院门诊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为决策供应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门诊科室及相关人员。
2. 数据手记与统计流程2.1 门诊数据手记1.门诊数据手记工作由各门诊科室负责,各科室应依照规定的统计指标和时间节点,及时、准确地手记门诊相关数据。
2.门诊数据手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门诊号、姓名、性别、年龄、症状、诊断结果、医嘱等核心信息。
3.医生在进行门诊诊疗工作时,需严格依照规定的数据手记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数据手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数据录入与整理1.各门诊科室应将手记到的门诊数据按要求录入电子病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录入和保管。
2.门诊数据要分类、整理,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工作。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1.医院将定期进行门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以评估门诊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并为决策供应参考依据。
2.数据统计与分析应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手记与录入规范3.1 门诊数据手记规范1.门诊数据手记应依照医院订立的标准指标进行,包含但不限于病人基本信息、主诉、体格检查、辅佑襄助检查、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医嘱等内容。
2.门诊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手记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门诊每日工作结束后,门诊科室负责人应对手记的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2 数据录入规范1.门诊数据应在特地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录入,禁止使用纸质记录和其他非指定系统进行数据录入。
医院信息登记统计上报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的信息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提高医院各项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相关人员。
二、信息登记1.医院内的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基本信息、诊疗记录、药品使用情况、设备维修和保养情况等,相关人员应及时进行登记。
2.信息登记应遵守患者隐私保护原则,患者信息仅限于提供给医务人员、行政人员和相关部门使用。
3.登记信息应详细、准确,必要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和签字。
4.登记信息应及时更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
三、信息统计1.各类信息的统计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统计员应具备相关统计知识和技能。
2.统计员应按照医院制定的统计要求和报表格式,定期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
3.统计过程中应进行核对,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统计数据应记录并保存,以备后续分析和使用。
四、信息上报1.统计员应将统计数据按照医院要求的时间节点和格式上报给相关部门或人员。
2.上报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纸质报表、电子表格、电子邮件等,具体方式由医院相关部门制定。
3.上报数据应及时,确保目标部门或人员能够按时获取并使用。
4.上报数据应注明统计员的姓名和日期,以方便核对和溯源。
五、信息审核1.接受上报数据的目标部门或人员应进行信息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若发现数据异常或错误,需要及时向统计员反馈并要求修改。
3.审核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以备后续参考和核查。
六、信息保密1.所有登记、统计和上报的信息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或机构。
2.医务人员和行政人员必须遵守医院的相关保密制度和规定,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
3.信息保密责任由各相关人员共同承担,一经发现泄密行为将追究相应责任。
七、违纪处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暂停职务、降低薪资、辞退等。
八、附则本工作制度由医院行政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经医院领导组织批准后生效。
门诊病患数据统计和分析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门诊病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门的病患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第三条病患数据统计和分析应遵从医疗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第四条医院门诊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机制,做到数据分类、整理、分析和报告。
第二章数据统计第五条医院门诊部门应针对病患就诊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数据统计。
第六条医院门诊部门应当依据患者就诊信息,依照规定的统计指标,将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2.就诊科室: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3.就诊时间:包含具体日期、星期、时间段等;4.就诊原因:包含病情描述、症状、检查结果等;5.就诊方式:包含门诊、急诊、转诊等;6.就诊费用:包含挂号费、药费、检查费等;7.医生信息:包含主治医生、医生工号等。
第七条医院门诊部门应订立数据统计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医院门诊部门应定期对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并矫正统计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章数据分析第九条医院门诊部门应基于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数据分析工作。
第十条数据分析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疾病分布情况分析:分析门诊就诊的重要疾病类型、发病率等;2.诊疗流程分析:分析患者就诊的流程和时间,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3.医保使用情况分析:分析患者使用医保的情况,供应决策参考;4.医生门诊工作量分析:分析医生的门诊工作量,及时调整医生资源配置;5.患者满意度分析:分析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程度,改进服务质量。
第十一条数据分析结果应以统计报告的形式呈现,包含表格、图表和文字说明等形式,方便分析和应用。
第十二条医院门诊部门应建立数据分析结果的保密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制度一、医疗登记、统计制度是医院基本管理制度,必须作为一项基础建设认真抓好。
二、各种医疗登记,要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楚,并妥善保管。
临床各科要填写病案首页、出院卡片、出入院登记,并按时填报病员流动日报。
门诊各科应填写好病员流动情况和门诊登记。
医技科室应做好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登记。
三、医疗质量统计,一般包括出入院人数、治愈率、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病员疾病分类、初诊与最后诊断符合率、手术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化脓感染率、手术并发症等。
四、及时收集统计资料,进行数据核对、整理、登记、汇总,及时向院领导提交统计报告。
(一)“日报”每日上午九时报出(假日等特殊情况例外)。
(二)“月报”于下月5日前报出。
(三)“季报”于下季度头一个月10日前报出。
(四)“半年报”于7月15日前报出。
(五)“年报”于下年的1月20日前报出。
(六)“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报”于下年1月15日报出。
五、统计室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做好各种统计资料的分类管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保证及时提取统计数据。
(一)设备与物资统计设备统计:教学设备、科研设备、医疗设备、一般设备,图书资料等增减变动情况、使用情况、利用率及效益分析等;物资统计:主要原料,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的采购、消耗、库存情况。
(二)基本建设统计房产总面积及分类增减变动使用情况、新开工项目投资计划、计划执行进度、竣工交付时间、基建财务决算情况。
(三)财务统计医院资金投资情况、年度预决算、月报表、各项经费实际支出情况,预算外资金来源、使用情况,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
医院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的统计工作管理,提高统计工作的精确性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工作目标1.准确、及时完成医院内各项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确保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一致性,提高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三、职责分工1.统计部门负责医院的统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案统计、医疗费用统计、人员统计等。
2.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应按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各职能科室负责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上报给统计部门。
四、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病案统计:统计部门定期收集和整理病案资料,包括病历、手术记录等,确保病案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医疗费用统计:统计部门负责定期收集和整理医疗费用数据,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等,确保医疗费用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人员统计:统计部门负责定期收集和整理医院内各类人员的统计数据,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确保人员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其他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其他与医院运营管理相关的统计数据,包括科研成果、教育培训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统计工作的流程和要求1.统计部门应制定统计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并向各职能科室进行培训和指导。
2.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应按照统计部门制定的流程和要求,配合完成相关统计工作,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统计部门应根据需要定期向院领导提供统计工作的情况汇报,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六、数据保密和使用1.统计部门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的保密制度,保护统计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2.统计数据仅供医院内部决策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3.离职人员应依照规定返回或删除统计数据,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七、考核和奖惩1.统计部门应定期对相关人员的统计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以准确反映各人员的业绩和贡献。
2.对于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或延误的情况,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处罚。
医院信息登记、统计、上报工作制度
一、必须按照国家疾病病种分类进行统计、分类、登记。
二、科主任需每月检查一次各类信息归档记录情况。
三、信息必须坚持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实事求是。
四、及时准确登记、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计划生育科的各种信息。
五、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建好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六、按要求上报医院妇幼信息科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七、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持续改进。
八、逐渐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九、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送必须注意时效性。
重大事故、突发事件在发生后立即电话通报,并快速整理成文字信息报送医教科,从收集至报到医教科一般不超过2小时。
三甲医院医疗登记、统计、分析报告、评价与管理制度为检查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效率完成情况,正确评价医疗状况和经营成果,考察经济管理总体成效,并揭示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和风险,为医院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医院内开展各种医疗活动而进行的所有登记,包括门、急诊登记、出诊登记、出入院登记、病案登记、疑难危重、多学科会诊登记,非计划再次手术登记、住院超过30天查房登记、术前讨论登记、手术登记、死亡讨论、病情讨论登记;检验、放射、心电图、超声科、病理等检查的登记;精神、毒麻类等药品使用登记、输血及各项治疗、随访、康复登记等;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传染病报告等预防保健登记。
各类医疗登记,均要求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
二、医院报表分类1、定期报表:包括月、季、年报表。
如医疗月报,门诊医技报表,住院工作报表,疾病分类报表、医院基本情况年报等。
2、不定期报表:如人事资源调查表、医疗设备调查表、临时性调查报告等。
三、信息统计科负责医院统计报表指标的统计分析1、信息统计科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对报表规定的统计范围,统计指标,统计目录,计算方法,报送期限等,不得擅自修改或增减。
2、统计报表统计指标的分析规定:医院统计指标是反映医院基本运营状况的数据,病案统计室于每月中旬,根据统计报表反映的数据,分别计算门诊量,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平均患者住院日,疾病构成等其他指标,以纸质报表或电子文档形式按月报每月15号前,季报于下月20日前报出,上报医院及相关职能科室。
3、常规分析:信息统计科每季度及年终,对统计指标进行对比与同期指标进行对比交相应的职能科室进行分析,一方面供院领导决策时参考;一方面对医院的经营成果作出准确评价,形成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制度。
四、统计报表评价、管理1、医务科、质控科定期统计报表指标,完成手术、操作质量安全指标分析、病历质量分析、急危重症管理分析、麻醉管理分析、围手术期管理及手术分级管理分析的报告,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负责督导、检查。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制度旨在详细记录门诊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记录、用药情况和医嘱等内容。
通过建立门诊日志登记制度,可以提高门诊管理的规范性和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医院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对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的详细介绍和具体步骤。
一、目的与意义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的建立旨在实现以下目标和具备以下意义:1.规范门诊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2.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方便医务人员查阅病历信息;3.为科研、统计等目的提供可靠的数据源;4.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形象和信誉度。
二、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的操作流程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信息登记患者来到门诊挂号处,挂号员根据患者提供的身份证或病历号等信息,录入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挂号员还需询问患者的主诉,并填写挂号单。
2.初诊记录医生根据挂号单上的信息,了解患者的主诉并进行初步检查。
医生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个人史等信息,并进行初步诊断和医嘱。
3.就诊记录根据初诊记录和医嘱,患者在指定科室进行相应的就诊。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记录相关信息,如体温、血压、药物名称和剂量等。
医生还需填写并签名确认诊断结果和医嘱。
4.处方记录根据医生的医嘱,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处方并记录相关信息,如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等。
药师还需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并填写并签名确认处方信息。
5.结算与维护患者在取药处领取药物后,去门诊结算处进行费用结算。
费用结算员根据患者的治疗费用和药物费用等,进行费用的计算并填写相关结算单据。
门诊结算处还需定期维护患者的档案和收费信息。
三、操作规范与要求为确保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要求:1.医务人员应熟悉门诊日志登记制度的操作流程和要求,遵守工作纪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门诊日志登记表的格式应简洁明了,字体需清晰可辨,内容排版整洁美观;3.医务人员需按规定填写相关信息,并注意书写规范,确保文字清晰、无误;4.门诊日志登记表应妥善保存,便于查阅和管理;5.门诊日志登记表应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归档和销毁,以确保患者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