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1、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一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型问题综合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主备审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关键问题本课主题是民族大融合。
重点是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教法:采用导学法与诱思法相结合。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单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创设问题情境走进历史1. 由电视节目《开心词典》现场问答导入:⑴猜谜:“总是很自信的民族”打五胡内迁中的一个民族A匈奴B鲜卑C羯D氐E羌⑵我国56个民族中有鲜卑族吗?A有B没有2. 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来到魏晋南北朝探究鲜卑族消失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使带着新奇走进历史检查预习收集问题10分钟创设检查情境整体感知1.学术助理组织学科长检查本组导读单,完成情况。
2.学科长收集组员的生成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生成小组的共性问题。
学生接受检查并展示预习成果合作探究全班展示20分钟创设合作情境小组合作1.针对各组预习中生产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归纳形成班级共性问题。
2.学科长组织本组讨论。
3.教师巡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组组名:______ 组员姓名:______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火融合的基本史实,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2.难点:正确认识氏族人融合的含义,认识剑L心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氏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基础知识(预习案)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边民内迁)1、西晋统一南北:263年,魏灭蜀。
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称“五胡内迁”),它们的内迁有利于________。
3、东晋和十六国:0)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2)西晋末年后北方的十五国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386年,______族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魏国,史称______;______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统一______后,______的趋势增强。
(2)目的:为了革除落后______,吸收______的先进文化,巩固______的统治。
(3)内容:①实行官吏______,严惩贪污;②颁布______;③迁都______(494年)。
④革除鲜卑______,接受______先进文化。
(4)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______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______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______的进程。
3、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又演变为______、______,最后______灭北齐,统一北方。
合作探究案阅读下列材料:“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课标要求: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北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法指导:1.通过对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
在此列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供参考: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略的表述。
2.思考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
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提出或思考对孝文帝改革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进而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______世纪后期,______族建立北魏,______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迁都()。
3.北魏孝文帝改革人物:()内容:使用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5.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
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请回答: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②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由谁主持的改革?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④用最少的字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如何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巩固训练:1、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A、使用汉语B、改汉姓C、与汉人通婚D、迁都洛阳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A、北魏B、北周C、前秦D、西晋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4、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A、西晋B、曹魏C、北魏D、西汉5、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A.氏族 B.鲜卑族C.契丹族 D.匈奴族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目标,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四、学习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这五十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没有)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读课文,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时期。
(展示东晋十六国地图)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
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及淝水之战)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2、后来,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是怎么统一黄河流域的呢?它的统一有何意义?3、动动手:回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用方向箭头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上画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迁徙方向。
4、(展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图)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请阅读课文,说说具体情况。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填空比赛【合作探究1】北魏一直定都平城,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多媒体展示:1、材料一《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匈奴贵族刘渊熟读儒家经典,精通《孙子兵法》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图片)、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图片)洛阳的汉族官僚,争相使用胡床、方凳(图片)、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图片)问题:图片反映了北魏统治时期黄河流域什么样的社会景象?2、材料二①《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②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③“芮芮(柔然)主发30万骑南侵,去平城700里,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
”——《南齐书》问题:材料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都城的不利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
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
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问题: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政权巩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方面讨论迁都洛阳的原因?4、材料一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材料四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材料五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5、【合作探究4】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材料一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字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
第21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课前小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加深、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割据混战的局面的史实,认识到民族融合与统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和迁都洛阳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分析问题和阅读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北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孝文帝的改革在客观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起到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作用。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大融合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自主学习一、北方的统一(阅读课本P114—115)1、民族的融合: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的、、、、等少数民族相继内迁到黄河流域。
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相互影响,在和上,出现了逐渐相同的趋势,民族界限逐步缩小。
2、北方的统一:匈奴灭西晋后,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历史上称。
其中氐族建立的,在苻坚统治时期,统一了北方。
淝水之战后,前秦惨败,被征服的民族纷纷起兵,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混乱。
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长期纷争割据的局面。
二、迁都洛阳(阅读课本P115—116)1、迁都原因:①、②、③不利于鲜卑政权接受和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迁都的影响:三、孝文帝改革(阅读课本P116—117)(一)迁都之前的改革(二)迁都之后的改革1、原因(目的):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2、内容:①②③④⑤3、影响(意义):①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民族融和。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与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所起的历史作用是()A、加快汉文化的传播B、促进民族融合C、加速封建化进程D、巩固封建统治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①曹魏②孙吴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③④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B.许C.洛阳D.殷4.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B.鲜卑C.氐D.匈奴5、北魏迁都洛阳最主要的原因是()A、洛阳的地理位置好B、洛阳的气候好C、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一些大臣的建议6、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A、建立统一国家B、创立科举制度C、维护国家统一D、促进民族融合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B、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C、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经济D、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8、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已知:A、他是一位少数民族政治家。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编写:冷集三中刘义富使用: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与统一北方,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与探究展示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与精讲等方式学好本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作用三、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讨论合作、探究展示等,四、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想一想: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鲜卑族呢?那么,她到哪里去了呢?(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温馨提示:先朗读全文,再独立完成下面的思考题,把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然后组内交流):1、4世纪后期,北方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2、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3、北魏最初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弊端?后来迁到什么地方?结果怎样?4、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三)、讨论合作,探究展示(温馨提示: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展示):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迁都有哪些意义?2、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作用,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呢,还是有其它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呢?(四)、拓展延伸、感悟道理: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这给我们哪些启示?(五)、小结巩固: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思想上有哪些收获?(大家自我总结,相互补充)2、读书背诵,初步掌握。
(六)、反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B、洛阳C、许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A、氐族B、鲜卑C、汉族D、匈奴5、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A、建立统一的国家B、创立科举制度C、维护国家统一D、促进了民族融合6、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A、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B、北方经济的回复和法展C、汉族大臣的支持D、各族人民的不断起义(二)材料分析题:北魏政权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族,建立了政权,定都(今),439年,统一了流域。
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已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迁到。
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姓氏,把皇族由姓改为姓;鼓励;采用;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思考:⑴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遇到的阻力也不小。
孝文帝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⑵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⑶“动脑筋”(第116页)⑷“活动与探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插图,师讲解主要问题。
第二子目: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思考⑴”第三子目: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思考⑵”“思考⑶”。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北方民族大融合顺应促趋改革的背景势进迁都洛阳促进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融合的措施实行汉化政策、、改革的作用成功的原因认识: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
第20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学习目标:知道:边疆少数民族内迁的背景、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影响;识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大融合;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内迁的少数民族(1)主要有:(2)主要分布地区:2、北魏的建立:(1)时间:(2)地点:(3)民族: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2)作用: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语言:(2)服饰:(3)姓氏:(4)联姻:(5)汉制:合作探究:1、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你说呢?2、链接生活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精讲点拨:1、民族融合与汉化不等同。
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精讲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
2、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
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
各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各族人民经历了一场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变动,逐渐接受农耕定居生活和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5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A.鲜卑族B.匈奴C.汉D.氐2.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二、论从史出3.“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
朱田中学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新授课)主备人:__孙莉_____ 审批人: 学案编号: _4-3______ 班 级: 姓 名: 小 组: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方政局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
3.结合图片资料,了解“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归纳民族大融合特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2.难点: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点拨—总结归纳一、 复习回顾:1.以少胜多的战役:历史启示:①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骄傲轻敌,要符合当时历史的条件。
②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民族大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应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 预习自学:见《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90“探究过程”探究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启示:①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发展则必须要改革。
②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与时俱进,符合人民意愿,利于民族交往。
③国家要坚持改革,不断深化,勇于创新;要符合国情。
以民为本;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
④作为青年学生要学习改革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知识延伸:魏晋南北朝阶段特征:1.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
2.经济: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3.民族关系:“五胡”内迁,民族大交融。
4.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探究二: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民族,探讨一下民族融合和历史。
【改革篇】材料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2)这次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融合篇】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序号16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 : 秦海龙 审核人: 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12-25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1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认识北魏迁都的原因,分析比较探究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围绕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创设一系列有趣的历史问题和活动,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最佳的思维状态中积极进行独立创新的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从而科学高效的完成本课的历史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知识链接】 420—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在这一时期,南方相继出现了以建康为都城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被称为“南朝”。
北方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和北周分别取代东魏、西魏。
它们被称为“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的建立: 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年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的融合 2、北魏孝文帝迁都( ) (1)原因:那里气候干燥,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 ,也不利于)说汉语 (2)穿汉服 (3)改汉姓 (4)通婚姻 (5)行汉制 (6)习汉礼 2、孝文帝的改革的历史意义: 这些措施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朝 1、北魏后来分裂为 和 ,后来又演变为 和 。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2、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过程与指导:〔阅读教材〕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采点布点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匈奴、鲜卑、羌、氐、羯有利于民族融合西晋灭亡东晋十六国肥水之战北方分裂南方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北朝政权的更迭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快速提问(5分钟)①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结束的?(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②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是在何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他们迁入内地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羌、氐、羯等。
匈奴――山西中部和南部;羯――山西东南部;鲜卑――从辽河流域到河西走廊,长城以南;氐――陕西和甘肃东部;羌――在陕西和甘肃东部一带同汉人杂居。
)③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产生了哪些影响?(内迁各族大多仰慕汉族文明;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对汉族产生了影响;各族的生产技术和经济相互影响。
)④西晋是怎样灭亡的?从西晋灭亡中应吸取什么教训?(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内迁各族,激起各族反抗。
教训:要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⑤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肥水之战是怎么回事?这场战役有什么重大影响?(淝水之战的对阵双方是东晋和前秦。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城地,史称东晋。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信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采用分组对比回答等方法,使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过程:导入:1. 猜谜语:“总是很自信的民族”(打我国古代一少数民族)2. 欣赏北魏民歌《敕勒歌》,让学生猜歌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1.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北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方的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统一影响:北魏出现了的趋势。
2.合作探究师: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观察使学生初步掌握民族大融合,体会各民族之间生产、生活上相互影响。
图片展示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景象。
师:在民族融合的趋势下,北魏政治生活却是另一番情景,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该怎么做呢?认真思考,畅所欲言【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展开合理的想象,谈出自己的意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总结:我们想到的这些方法啊,当时的统治者孝文帝也想到了。
过渡:迁都洛阳,是孝文帝在政治上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向汉族学习的关键一步。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识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理解:民族大融合;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北魏的建立:(1)时间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3)民族_________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_________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语言_________ (2)服饰_________
(3)姓氏_________ (4)联姻_________
(5)汉制_________ (6)学礼法,尊孔子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你说呢?
2、链接生活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
精讲点拨
1、民族融合与汉化不等同。
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精神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
2、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
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各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逐渐接受农耕定居生活和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氏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
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
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邺城
二、论从史出→阅读材料后再回答: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
……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
(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
(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3)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答: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取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习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复杂数字概念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祖冲之的生活时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间,__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_____年。
2、北朝的______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3、北魏的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合作探究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精讲点拨
1、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在这个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促使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进而推动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2、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木》
D、《天工开物》
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
①《缀术》②《水经注》③《齐民要术》④《论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C、农业生产要要遵循自然规律
D、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①
5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在北朝时代的数学家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③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八位⑤编写成《缀术》一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列表题:
人物生活时代主要贡献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和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妇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来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是本课的难点。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①东晋著名书法家______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______,有______美誉,他被后人称为______。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画家是东晋的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③南朝著名思想家____,他撰写的______系统得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④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让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留下了辉煌的石窟艺术,最为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
合作探究
1、王羲之和顾恺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你怎样看待佛教盛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影响?
精讲点拨
1、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
2、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B、东汉末年C、东晋D、西晋
2、《神灭论》倡导的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信仰佛教D、信仰道教
3、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是()。
A、统治者宣传佛教
B、灭教
C、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
D、保留文化遗产
4、“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作品的称赞()。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张择端
D、赵孟頫
5、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位于哪两个省()?
A、陕西、河南
B、山西、河南
C、甘肃、陕西
D、山西、甘肃
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
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失。
请回答:(1)上述思想是哪位思想家的?他是哪一朝的人?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主要阐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