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专题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40.50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三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浓度、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建立电离平衡的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学习过程】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交流与讨论1』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随着电离的进行,CH 3COOH 电离成H + 和CH 3COO -的速率与H + 和CH 3COO -结合成CH 3COOH 的速率如何变化?溶液中各离子及分子浓度如何变化?『交流与讨论2』当电离达到最大程度之后,CH 3COOH 电离成H + 和CH 3COO -的速率与H + 和CH 3COO -结合成CH 3COOH 的速率存在什么关系?溶液中各离子及分子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结论: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达到最大程度时,弱电解质分子 的速率与离子 的速率相等,溶液中 的浓度都 ,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
2试用v-t 图表示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交流与讨论3』表3-3是实验测定的醋酸电离达到平衡时各种微粒的浓度,请填写表中空白,请你的结论与同学交流并讨论。
结论:1.在一定温度下,当醋酸达到电离平衡时, 是一常数,称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33COOH CH c H c COO CH c +-⋅如:CH3COOH CH3COO—+ H+K a= 。
NH3·H2O NH4+ +OH—K b= 。
注:①K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
所以可以用K a或K b的大小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②K只与有关,不随改变而改变。
3.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可表示为:注意:影响电离度的主要因素(内因)是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其外部因素(外因)主要是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第1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 运用实验,激起疑问,创设愤悱情景——[实验1]取一支试管,将固体NaCl、AgNO3混合。
引导观察。
[问题1]为什么看不到任何现象?[实验2] 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
引导观察。
[问题2] 怎么一加水便发生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呢?[实验3]另取一支试管,将HCl、AgNO3溶液混合。
引导观察[问题3] 为什么有同样的白色沉淀生成呢?[实验探究]1、比较[实验1、2、3],上述复分解反应必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实验证明: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其反应式是:NaCl+AgNO3=AgCl↓+ NaNO3;HCl + AgNO3= AgCl↓+HNO32、水对反应起了什么作用?或者说反应为什么要在水溶液中进行呢?——尽管晶体NaCl中有Na+和Cl-、晶体AgNO3中有Ag+和NO3-,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虽然混合却不发生反应。
而一旦加入水,便产生了自由移动的Na+、Cl-和Ag+、NO3-,一相遇便发生了反应。
这就是离子反应。
[新课]离子反应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而自由移动离子的产生要有电解质的电离。
[板书]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设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如何定义?怎样区分?[实验4] NaCl、NaOH、HCl、蔗糖、酒精五种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学生讨论]根据溶液导电性实验现象分析:(1)接通电源后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灯泡会发亮?为什么电路会畅通?(2)从物质分类的观点看,NaOH、NaCl、HCl这些化合物属于哪类化合物?(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引出并比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含义。
)[板书]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酒精等[启发辨析]1、概念的范围限定在“化合物”。
因此金属铜、铝等虽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引入】演示实验:取常温下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镁条反应,观察实验开始时的现象。
【设疑】生成氢气的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练习】写出HCl 与CH 3COOH 电离的方程式。
HCl = H ++ Cl -CH 3COOH CH 3COO - + H +【引导】弱电解质的电离既然是不完全的,那么一定条件下,电离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平衡状态,即建立了电离平衡。
【板书】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引导】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相似,可以用平衡常数进行定量描述。
请同学们根据醋酸的电离方程式,写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展示】CH 3COOH CH 3COO - + H +K a = 【板书】⒈电离平衡常数⑴定义: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⑵符号:弱酸:Ka ; 弱碱:Kb【迁移应用】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推测电离平衡常数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它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讨论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⑶影响因素:受温度的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⑷与电离程度的关系: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越强。
【举例】已知:K a (HCN )=6.2×10-10mol/L K a (CH 3COOH)=1.7×10-5mol/L K a (HF)=6.8×10-4mol/L则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氢氰酸、醋酸、氢氟酸。
【学以致用】我们知道,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布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如:H 3PO 4 H 2PO 4—+ H +Ka 1=7.1×10—3mol ·L —1H 2PO 4—HPO 42—+ H +Ka 2=6.2×10—8mol ·L —1[H +][CH 3COO -][CH 3COOH]HPO 42—PO 43—+ H + Ka 3=4.5×10—13mol ·L —1比较Ka 1、Ka 2和Ka 3的大小,你有何发现?讨论后回答。
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物质结构的关系。
3.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溶液的导电性。
4.会描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能正确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会分析电离平衡的移动。
知识梳理一、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根据化合物或是否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的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Na、Cl2、NH3、SO2、NO2溶于水后,其溶液都能导电。
它们(填“是”或“不是”)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别是(水除外) 、和、、、。
(3)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实验探究(Ⅰ):同浓度醋酸和盐酸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均为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同浓度盐酸的电离程度醋酸。
实验探究(Ⅱ):同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取pH为12的氢氧化钠和氨水各1 mL于锥形瓶中,分别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HCl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现象:两溶液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结论:NaOH和NH3·H2O的电离程度不同,pH相同的NaOH的浓度小于NH3·H2O的浓度,说明NaOH完全电离,而NH3·H2O只是部分电离。
归纳总结:(1)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可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2)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和;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极少数的盐[如(CH3COO)2Pb等]。
第2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动手的小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观察、思考、讨论,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了新的认识。
并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的精神。
而且,教师还特别注重方法的指导,如在分析完两个学生的探究实验后,教师点评什么是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起始条件相同等,为学生以后考虑类似问题做出指导。
本节课学生活动多,有问题讨论,实验探究,但学生实验基础薄弱,可在课前完成学生的分组,明确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验,其余学生观察现象,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
高二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专题三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二、考点清单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区别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4.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5.电解平衡常数所表示的意义6.水的离子积常数所表示的意义7.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三、全面突破I.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实验探究实验:等体积(10mL)、等浓度(1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跟等量镁条的反应。
另取这两种酸并测这两种酸的pH。
现象:盐酸产生气体速率快,而醋酸产生气体速率慢盐酸pH小,醋酸的pH比盐酸大实验现象分析:①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与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比镁与醋酸反应剧烈,说明盐酸中H+浓度大。
②pH (盐酸)<pH(醋酸),证明盐酸中H+浓度比醋酸中的大。
实验结论: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其溶液中c(H+盐酸)>c(H+醋酸)。
说明HCl和CH3COOH的电离程度不同。
HCl分子在水中完全电离,醋酸分子在水中部分电离。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种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Na++ Cl-H2SO4 = 2H++SO42-NaOH = Na+ + OH-CH3COOH+H O 3O++CH3COO-CH3COOH H++CH3COO-NH3·H2O 4+ + OH-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用“”H3PO是三元酸:H3PO2PO4-+H+,H2PO442-+H+,HPO4243-+ H+多元弱酸的电离应分步完成电离方程式,多元弱碱则一步完成电离方程式。
5.问题探究(1)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大,而弱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小,是否正确?为什么?(2)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而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小,是否正确?为什么?25℃时:1mol/L CH3OOH中H+浓度约为:0.004mol/L;1mol/L HCl中H+浓度约为:1 mol/L;0.001mol/L HCl中H+浓度约为:0.001 mol/L;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总离子浓度的大小。
因此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标准是电离程度而不是浓度。
【典型例题】例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铜丝(2)硫酸钡(3)石墨(4)氯化钠晶体(5)氯气(6)蔗糖(7)二氧化碳(8)浓硫酸(9)硫酸钾(10)冰醋酸(11)碳酸(12)碳酸氢铵解析:能导电的物质有金属单质(石墨)和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状态),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有强弱之分,根据它们的电离程度进行判断: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答案:(1)(3)(8);(2)(4)(9)(12);(10)(11);(6)(7)。
例2、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最小的是A.自来水B.0.5mol/L NH4Cl溶液C.0.5mol/L 醋酸D.0.5mol/L盐酸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总离子浓度的大小。
醋酸、水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NaOH、NH4Cl、HCl是强电解质,醋酸、水中加入NaOH,离子浓度显著增大,所以导电能力显著增大;而NH4Cl中加入NaOH,转化为相同物质的量的NH3·H2O,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小;HCl中加入NaOH,转化为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所以导电性变化最小。
答案:DII.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等:V (电离)=V (结合)≠0 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定:条件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且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
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①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③其他因素 例如,在0.1mol·L -1滴有酚酞的氨水的溶液(显浅红色)中,存在电离平衡NH 3·H 24++ OH -.当向其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a .NH 4Cl 固体.由于增大了c (NH 4+),使NH 3·H 2O 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 (OH -)减小,溶液红色变浅.b .NaOH 固体.NaOH 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OH -抑制了NH 3·H 2O 的电离,从而使平衡逆向移动.4.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电离产生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弱酸的电离常数用K a 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用K b 表示.(1)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①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电离常数表达式: 例如,一定温度下CH 3COOH 的电离常数为:CH 33COO -+H +)COOH CH (c )COO CH (c )H (c K 33a -+⋅=一定温度下NH 3·H 2O 的电离常数为:NH 3·H 24+ + OH -)O H NH (c )OH (c )NH (c K 234b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常数表达式:a.分步电离.是几元酸就分几步电离.每步电离只能产生一个H+,每一步电离都有其相应的电离常数.b.电离程度逐渐减小,且K1>K2>K3,故多元弱酸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第一步.所以,在比较多元弱酸的酸性强弱时,只需比较其K1即可。
例如25℃时,H3PO4的电离;H3PO2PO4-+H+343421105.7)()()(-+-⨯=⋅=POHcHcPOHcKH2PO442-+H+842242102.6)()()(--+-⨯=⋅=POHcHcHPOcKHPO42-43-+ H+1343431061.2)()()(-+-⨯=⋅=HPOcHcPOcKa.电离常数表达式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b.多元弱酸溶液中的c(H+)是各步电离产生的c(H+)的总和,在每步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H+)是指溶液中H+的总浓度而不是该步电离产生的c(H+)。
(2)电离常数的特征.同一弱电解质的稀溶液的电离常数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K值不变;温度不同,K值也不同.但由于电离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在室温时,可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3)电离常数的意义:①表明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程度.K值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该电解质越易电离.②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在25℃时,HNO2的K=4.6×10-4,CH3COOH的K=1.8×10-5,因此HNO2的酸性比CH3COOH的酸性强.【典型例题】例3、在0.1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电离平衡移动的问题。
电离平衡影响因素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加入少量NaOH固体,减小了H+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增大了H+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但溶液中c(H+)增大,平衡移动只减弱条件的变化;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增大了CH3COO-的浓度,所以,平衡向逆向移动。
答案:B例4、在0.1mol/L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NH4++OH-,正反应吸热,改变下列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①升温②加少量盐酸③加少量NaOH④加少量NH4Cl固体⑤加水稀释10倍解析:电离平衡影响因素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加少量盐酸,减小OH-的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加少量NaOH,增大了OH-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加少量NH4Cl固体,增大了NH 4+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
答案:①②⑤III 、常见的弱电解质(1)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像酸一样电离出极少量的H +,又能像碱一样电离出极少量的OH -(这叫做水的自偶电离).水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 2O + H 2OO + + OH -简写为:H 2O+ + OH -(2)水的离子积K W .一定温度下,水的电离常数为:)()()(2O H c OH c H c K -+⋅=即c (H +)·c (OH -)=K·c (H 2O )K ·c (H 2O )为一常数,这个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表示为:K W = c (H +)·c (OH -)(3)水的离子积常数的特点①一定温度下,由于K W 为一常数,故通常不写单位,如25℃时K W =1×10-14.任何以水为溶剂的溶液中都存在H +和OH -,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当溶液中的c (H +)增大时,c (OH -)将减小;反之,当溶液中的c (OH -)增大时,c (H +)则必然减小.②K W 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温度不变,K W 不变;温度变化,K W 也发生变化.③由于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因此温度升高时,纯水中的c (H +)、c (OH -)同时增大,K W 也随着增大.例如:25℃时,c (H +)=c (OH -)=1×10-7 mol·L -1 ,K W =1×10-14100℃时,c (H +)=c (OH -)=1×10-6 mol·L -1 ,K W =1×10-12但由于c (H +)与c (OH -)始终保持相等,故纯水仍显中性.④ 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的稀溶液.只要温度相同,不论是在纯水中,还是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K W 都是相同的.如25℃时,0.1 mol·L-1的盐酸中,c (H +水)=c (OH -)=1.010114-⨯=1×10-13 mol·L -1.(4)水的电离平衡移动①温度升高,正向移动;温度降低,逆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