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复习(题库)现代文阅读练-实用类文本探究题题组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67.00 KB
- 文档页数:5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2021年中考语文复: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题汇编北京(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
(共7分)材料一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
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1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
②。
③。
④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
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
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
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
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
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治理“面子”,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之一。
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1674条“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
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
计划完成3261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
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观光,而强调在不破损汗青风貌的前提下改良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浓重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延续保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广东省湛江市XXXX届高中毕业班语文调研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
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根底上,印发通知,决定自XXXX 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根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
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根底。
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开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
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
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开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根本形成,因此与兴旺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宄善,通过转变开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迈出追梦的步伐①有位诗人写道:“我们在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床上。
”诚然,“梦”是美好的,可现实并非如梦般美好。
因此,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勇敢迈出追梦的步伐。
②在我们这个年龄,多学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领比寻求那些短暂的甜蜜要有意义得多。
即使在现实的大道上走两步,也比在你梦中行万里强得多。
③“此刻睡觉,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内的标语。
凌晨三四点钟的哈佛大学图书馆总是灯火通明。
学生们知道,此刻躺在床上固然是舒适与美好,可在梦里走过的路毕竟不是路,在书本里获得的知识才是一生的积淀。
反观国内的一些大学生,终日昏睡,甚至半夜泡在网吧,他们让自己沉浸在了虚拟的美好里,不知现实会戳破一切幻想的泡沫,当就业的压力来临,他们意识到自己两手空空,只能长叹“悔相道之不察兮”,可时光已逝,行迷已远。
④自古以来,无数事实昭示我们:只知做梦必会留人笑柄,勤于圆梦才能光照千秋。
人们耻笑“黄梁美梦”“南柯一梦”,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奉为典范,就是要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奋斗,脚踏实地,要大胆追梦而不是做梦。
⑤迈出追梦的步伐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诗人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喊出“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只有勇敢而自信的行动才能打消一切疑虑,让自己在追梦的路上奔跑。
⑥迈出追梦的步伐要让自己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
金庸老先生晚年为了更高效地写作,提前与出版社签订一个时间紧张的合约,他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压力,正是这压力促使他即使年老也能写出传世佳作。
追梦路上,压力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剂。
⑦迈出追梦的步伐要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哈佛的学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怎能不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⑧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就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以实现。
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中考即将到来,语文成绩是每个考生都关注的焦点。
在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重点关注现代文阅读,有效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一、选文阅读:当我们完成了这道题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文章主要是在讲什么?答案:一篇社论,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廉政事业发展中的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根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笔者以为,国学适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学习,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和学习的。
1. 文章作者对国学的认识是什么?2. 文章作者如何评价国学?答案:1.国学适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学习,2.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和学习的。
三、今天,随着文明的进步和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
文章主要讲解了该现象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阅读上述文章,请回答下列问题:1. 随着更多人的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有什么高要求?2. 该现象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答案:1.更高的要求;2.好处:有机会体验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坏处:可能增加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
四、用心时,细细品读这篇文章。
文中指出许多人都认为政治正确是一个压抑言论自由的概念。
但是作者不这样认为。
1. 许多人对政治正确的认识是什么?2. 作者对政治正确的看法是什么?答案:1.认为政治正确是一个压抑言论自由的概念;2.政治正确是为了保护那些经常受到攻击和压迫的只言片语而存在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语文考试也成为许多同学备考重点。
其中,实用类和文学类的阅读理解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部分内容也是他们复习的难点。
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市面上出现了《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等辅导书。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本辅导书,并谈谈我的使用感受。
首先,这本辅导书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囊括了多种实用文、文学文本,其中大量是历年中考真题。
在实用文练习中,有公告、说明、通知、声明等多种文体的文章,这些文章通常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中,对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升。
文学类的文章中,有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能够让我们在练习中更好的了解和体会文学的风采,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写作能力。
其次,这本辅导书的答案详尽且准确,每篇文章后面都有详细的解析,解析中除了给出正确答案,还会对答案进行解释和说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吸收和掌握。
同时,解析中还有提示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在阅读时更具针对性,避免出现盲目猜测和不必要的失误。
再次,这本辅导书的排版和字体非常清晰,每篇文章都采用了标准的排版样式,字体清晰易读,加之精美的配图,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舒适度和效率。
最后,使用这本辅导书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做练习时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模拟考试环境,让我们更熟悉考试的流程和节奏;另外,需要注意阅读文章时的细节把握,保证每个细节都不被忽略,同时还要适当拓展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资源。
总的来说,这本《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对于中考复习十分实用,如果我们在平时复习中把握好重难点、注重实践应用,相信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专练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九实用类文本阅读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预测热度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是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其含义是指文本中的特定含义B级课标全国Ⅰ,4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含意也是指文本中的特定含意B级★★★★★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侧重从作品具体内容角度作分析综合,要求能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C级课标全国Ⅰ,6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从作品篇章角度作分析综合,要求能够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理清行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概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意思C级2018课标全国Ⅰ,8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侧重从文体角度作分析综合,要求能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分析文本主要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C级★★★★☆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侧重从文本的思想观点角度作评价,要求能评价作者所持的态度和主要观点,评价作者在行文中反映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D级2017课标全国Ⅱ,9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侧重从作品的价值和影响的角度作评价,要求评价作品的主题和价值取向,评价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 D级★★★★☆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侧重对作品的材料选择、意旨提炼、构思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技巧和对图表等具有特色的方面作出判断D级2015课标全国Ⅰ,12(3)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侧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并且要能从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解读出文本的价值 F级2016课标全国Ⅱ,12(4)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依据对作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探讨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写作的动机、意图 F级2015课标全国Ⅱ,12(4)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作品内容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某些问题加以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一)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拯救汉字教学①目前,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几十位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
他们还联名呼吁拯救日益被忽略的汉字教学,力图阻止在学校教学中汉语大有沦落为弱势语言的趋势。
为此,他们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赵明德愤慨地指出,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
网络上的“错字”更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
专家们指出,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
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
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④为拯救近年来语文下滑、母语降温的负面影响,这些大多已经满头白发的语言专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汉字教学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
汉语拼音化也被专家们称为“世纪的误导”。
⑤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⑥当前的语文状况是怎样的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指出,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另一方面,课时减少,教材问题多,教法陈旧,效率不高。
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田若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教材。
”曾担任过全国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会长的他说,“记得有一年教育部召开课本主编会议,搞语文教材的有一二百人出席,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应该好好发挥作用。
1-4-2[访谈阅读]一、(2018·湖南衡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
本次访谈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
访: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以前进私塾时,经常吟诵吗?周:我们那时读古书,都喜欢吟诵,那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
唱山歌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用不着教,他就会了。
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没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访:我们现在要把这种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或去学习,有没有要掌握的规则呢?周: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
我看你们可以自己创造吟诵的规则,但首先要把它保留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
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我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
记录它的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还要另外设计一种汉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
每一句都有 5 个方法记录下来。
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访: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
怎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很值得研究。
访:周先生,诗的体裁不一样吟诵就不同吗?律诗和绝句它们的吟诵是否一样?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不是不同?周: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
文字的内容,你吟诵时,会感觉到对于这种意义有共鸣的时候,可以用调子表达。
可是你的表达人家不一定理解。
所以说吟诵主要是给自己听的。
小时候,我父亲有个小书房特别雅致,常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边吟诵古书啊。
他念给自己听,自己觉得舒服。
访:周先生,刚才您在吟诵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您这有摇晃,这个摇,是该前后的摇,还是左右摇?周:是很自然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什么是“他者”?学理论肯定知道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所谓的“现象学的还原”。
“他者”是一个哲学概念,但是我不打算从哲学史给大家描述从康德到胡塞尔,到尼采,到海德格尔这整个过程。
我想跟大家举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他者”。
②大家都经常照镜子,镜子本身反映的是客观的,但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图像是主观的,是自我与它“合谋”的,是欲望化的产物。
心理学早就做过研究,很多人喜欢镜子不喜欢照片,因为照片更接近于真实。
“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在照片里看到的那个自己。
③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经验时如何发现“他者”。
如果你在作品中没有勇气面对“他者”,那你作品永远是在制造一种甜腻和唯美。
我现在看很多人写的东西,美得化不开,浓得化不开,全是这些浪漫的想象,看得实在是烦。
它里面没有陌生化的、坚硬的东西,非常流畅,也非常廉价,因为它根本没有触及生活的经验本身。
④所以,我们要拥有自己经验的财富,就必须经过“他者”的介入,这个当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你敢不敢面对“他者”,要不要把“他者”引入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
⑤我举一个例子,博尔赫斯写过一个很简单的小说,是从《一千零一夜》里的一则故事改编来的,题目叫《两个做梦人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有个人因为一个梦千里迢迢去巴格达寻宝,却被另一个当地的做梦者告知梦到宝藏在主人公自家的院子里。
他听到后赶忙回家,找到了藏在自己院子里的宝藏。
借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作为写作者,我们其实都拥有财富,它就在我们家的喷泉底下,问题是你能不能挖出来。
这当中就需要“他者”的介入。
在自己家你是挖不出财富的,你不知道财富在哪,不知道那些经验有什么意义。
到远方去,这个旅途看起来毫无意义,但实际上构成了找到财富的重要一环。
⑥写作也是如此。
马尔克斯说,你只有远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
一个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说不出农村有什么特点。
只有从农村到了城市生存一段时间,就会知道所有城里和从前形成区别的,都是农村的特点。
人教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材料一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39个)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000个)的3%,使用总词次(110748次)约占所有字母词使用总词次(近200000词次)的50%。
词典收录的239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
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
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
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
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
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
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
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电话等,虽然25年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
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高,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题新课标人教版(一)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Ⅱ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2006年7月17日中午,“哥德堡”号劈波斩浪九个多月,途经西班牙加的斯、巴西累西腓、南非伊丽莎白港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及新加坡,停靠中国港口第一站——广州南沙港,预计8月29日,将抵达上海。
7月18日,当广州人翘首期盼的“哥德堡”号出现在他们视野的时候,船上船下一片沸腾。
象征中国与瑞典两国国旗的红、黄、蓝彩带飘舞在古老的木船上,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和王后西尔维娅在众人的簇拥下微笑着走下舷梯。
时隔262年,这艘瑞典人花费了十年时间精心打造的仿古船终于来到了广州。
重建“哥德堡”号、驾驶它重返中国——这是瑞典人的一个梦想。
“哥德堡”号回来了,却沉在了家门口18世纪初,欧洲刮起一股“中国风”。
在当时的欧洲,拥有中国瓷器是权贵的象征;穿中国服装是一种富有的体现;喝上中国茶,那更是奢华的享受。
18世纪中叶,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相继成立了从事对华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苏格兰贵族克林·坎贝尔携巨资来到哥德堡,与当地富商通过上层关系获得政府特许,成立了从事垄断贸易的东印度公司。
该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建造船只。
1738年,继第一艘“东印度人”号后,第二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哥德堡”号正式下水。
第二年,“哥德堡”号开始驶向遥远的中国,并且先后顺利地完成了两次远洋航行,带回大量的中国货物,包括西方人喜爱有加的中国瓷器、丝绸和茶叶。
“哥德堡”号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带来巨大财富。
1743年,“哥德堡”号开始了它的第三次远航。
1744年冬天,“哥德堡”号从中国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载满了来自东方神秘古国的共计700吨上等物品。
1745年9月12日这天,“哥德堡”号抵达哥德堡港口,离码头900十之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刹那间,海水涌入船舱,在无数人惊恐的目光下,船身慢慢倾斜,带着庞大的身躯和满载的中国财富沉入海底。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9 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适用性文本阅读(附分析新人教版)专题训练 ( 十一 )适用性文本阅读一、[ 全品原创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后边的题目。
(12分)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新闻一则 2018 年 1 月 26 日,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正式介绍“良渚古城原址”作为 2019 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距离“良渚”两字初次出此刻考古领域 , 已经过去了 80 多年。
良渚原址拥有水利系统、分等级墓葬、祭坛、以玉器为代表的礼器 , 遗存种类丰富 , 原址格局完好 , 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当前主流的国际学术界已经因良渚的发现 , 接受了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看法。
( 选自“中国新闻网” 2018 年 1 月 27 日) 文假名片名称良渚文化地域代表原址为良渚原址 , 分布的中心地域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 而原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域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存在时间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发现时间1936 年 12 月― 1937 年 3 月, 考古发掘共进行了三次 , 获取了大批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质料。
此后又有不停发现古城状况东西长约 1 500 米~1 700 米, 南北长约 1 800 米~1 900 米, 略呈圆角长方形, 正南北方向。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 4 米多 , 做法考究 : 底部先垫石块 , 宽度达 40 米~60 米, 上边堆筑纯净的黄土 , 夯实出土文物原址最大特点是所出土的玉器。
发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
数目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良 , 均达到史前玉器的巅峰。
其余 , 良渚陶器也相当认真。
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许多刻画符号 , 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凑近商周期间的文字 , 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记价值意义良渚文化一直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良渚社会已从荒蛮的史先期踏入文明的社会 ,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今后改写 : 由此刻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 改成良渚。
实用文阅读与探究新闻阅读日常专题训练高三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实用文阅读与探究新闻阅读一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1-2题。
“中央沼气”免费供农家一种中央式集中生产、分散输送的沼气利用系统,上月底在广东电白县一家省级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悄然出现了。
据悉,这种新型的农村沼气发展模式在广东省尚属首家。
这家企业叫电白县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电白县林头镇大器村,占地面积2100多亩,员工180多人。
提起沼气,迄今人们印象中多是农民“单家独户”干的。
而绿色公司的“中央沼气”则是另一回事--更像是大城市里的管道煤气。
今年3月,绿色公司花十多万元在其生猪养殖基地建了第一个近300立方米的巨型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
沼气通过地下管道送到农户屋外,然后用胶管接入农家,农民只需自己花几十元买一个沼气炉,沼气就可随意烧。
主管副县长蔡瑞林算过一笔账:“现在一户农家一个月平均要用两瓶煤气,每瓶按90元计,就是180元,一年就是2160元。
现在我免费提供沼气给农民烧水做饭,等于一年就送给农民2000多元,这对许多农民家庭来说很重要。
等建好10个池后,联了网,如果这个池的沼气不够,我还可以调其他池的气过来,绝对保证农民都有气烧。
”这种乍看上去恍如潜水艇的巨型沼气池,目前绿色公司已经建起了三个,有70户村民享受了这种免费沼气,3个月内将增加到100户;到今年底,巨型沼气池将扩建至10个,用户则增加至600户,并相联成网,基本上将涵盖大器村委会的所有自然村。
绿色公司董事长李华明说,“单家独户”的沼气有它的好处,包括只供一户用,与他人无争,而且这也是目前的政策所倡导的,但它多且分散,污染难管理,对村容村貌也有一定的影响。
而“联网沼气”,由于沼气池设在村外,上述问题就基本不存在,对新农村建设很有好处。
“但是,它(指‘中央沼气’)也有问题,”李华明告诉记者,“这主要是浪费沼气的问题。
”据称,目前已经发现有的农家使用那种大号的气炉长时间地烧,“我正在考虑,下半年可能给每家每户装一个沼气表。
时间:9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清者自清浊着自浊——童蕾做客微访谈方芳都说娱乐圈是一个大染缸,也都说娱乐圈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可也总有一些人,无论娱乐圈多乱,无论别人如何诽谤,她都愿意坚持自己。
童蕾就算其中一员,因为《亮剑》让大家熟知,因为《一一向前冲》让她获得无数90后网友的喜欢,因为《断刺》也让行业中很多人对她认可。
可往往一个人在获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总有疑问的声音在背后涌动。
为此,腾讯娱乐记者特意走访童蕾——腾讯娱乐:《断刺》播得很好,最初大家还是要问,明知道这又是一部军旅题材的剧,为什么你还要接?童蕾:我其实差点和《断刺》失之交臂,之前一听战争戏、年代剧、女人戏我都会思考要不要接,想要不断给观众一个新的感觉,不想要连续拍同类题材的剧。
最开始他们找我演《断刺》我是拒绝了的,过了几个月他们又找我,非常有诚意,然后我就开始看剧本,这原来是一个女性谍战剧,从题材来说中国女性谍战戏很少,而且剧本非常扎实,内容也环环相扣很吸引我。
腾讯娱乐:你觉得最能吸引你的是什么?童蕾:跟以往的谍战戏不同,以往的都是男人为主,这个戏,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以女性视角作为切入点,但是它不小众,不像很多一说是女人戏就很小众,很多人都不会看,或者具有片面性。
但《断刺》还是蛮大气的戏,从叙述手法和人物个性来说,都蛮有个性。
观众群也相对拓宽很多。
腾讯娱乐:你觉得这个戏里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童蕾:就是我能不能驾驭、控制住场面,毕竟以前演的戏,好像不需要这么大的气场。
这部戏需要自己独立的个性,更需要强大的内心。
你要Hold住全场,而且跟我搭戏的男演员都是1.83以上的个子,柳云龙是1.81,我身边的男演员有85、86的,83、84的,都很高,我在他们的面前就很小,这么多的男人,你要把他们压住,需要自己非常非常自信,非常非常沉稳,这是蛮难的,这是需要克服的。
腾讯娱乐:尽管《断刺》播得不错,但网友依然讨论剧本有某些瑕疵,你会去关注吗?比如网友所说的台词、剧情等问题。
专项训练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2013·百所名校示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
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探究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她是美国第一座女人雕像莎拉·科恩·布赖恩特你是否去过美丽的新奥尔良?当地人一定会领你去满是银行、商店和酒店的老城区,一定会领你去看看一个小广场上面1884年塑的一个雕像。
雕像塑的是一位女士,她坐在椅子里手揽着一个小孩。
这位女士一点也不漂亮,她穿着一双厚厚的普通的鞋子,朴素的衣服、披肩和太阳帽。
她有些矮胖,长着一张爱尔兰的方块脸。
但是,她望着你的眼神,就好像你的母亲望着你一样。
你或许想不到,这是美国第一座为女人而塑的雕像。
即使是在欧洲,女人的塑像也不多,仅有的少数也是些美丽而富贵的女王公主。
所以,你可以看到新奥尔良的这座雕像是多么的不同。
这座雕像的主人名叫玛格丽特,全名是玛格丽特·霍革赫瑞。
不过,新奥尔良没有人这样记她的全名;当你想起你某个最亲密的姐妹时,想到的也不是她的全名吧。
是的,他们就叫她玛格丽特。
下面就是她的故事,以及人们为什么要为她塑一座雕像来永久地纪念她。
玛格丽特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去世了。
后来,一对与她父母一样贫困但和善的年轻夫妇收养了她。
在养父母的照料下,玛格丽特慢慢地长大了,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小孩。
可是没过多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小孩也死了。
玛格丽特在这个世界上成了孤零零的一人。
她很贫穷,但是她很坚强,知道应该怎样工作养活自己。
玛格丽特在洗衣房起早贪黑地烫衣服。
每天她在窗旁工作都可以看到窗外孤儿院的小孩劳动、嬉戏。
不久,一场恶疾肆虐当地,许多父母因此丧生。
急剧增多的孤儿让孤儿院负担不过来了。
他们现在需要一个好帮手,需要得到帮助。
你大概根本想不到,一个在洗衣房工作的贫苦女人会向他们大施援手。
对,就是玛格丽特。
她跑到孤儿院对负责的修女说,她将从每月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孤儿院,并且会不时过来帮帮他们的忙。
玛格丽特开始更加卖力地工作,不久她的积蓄就有了余额。
她把它们拿出来买了两头奶牛和一辆送鲜奶的小车。
玛格丽特开始每天沿街送奶,她边送牛奶边向一些酒店和富贵人家乞讨一些他们吃剩的食物,然后把食物带回给孤儿院饥饿的小孩。
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这点食物就是孩子们所有的干粮。
玛格丽特每月的收入都会有一部分捐助孤儿院。
几年之后,由于玛格丽特的努力和精细,她的收入日渐增多起来,也买了更多的奶牛。
玛格丽特还用她的积蓄建起了一座房子给孤儿院收养的弃婴,她把这座房子称作她的婴儿房。
又过了一段时间,玛格丽特买下了一间面包房,当上了面包房的老板。
这样玛格丽特每天送牛奶的时候也送面包,她仍然将她收入的一部分送到孤儿院。
接着,南北战争开始了。
在那段混乱而恐惧的日子里,玛格丽特仍然坚持着每天送牛奶和面包,而且她总有足够多的干粮给饥饿的士兵和她的孩子。
条件虽然艰苦,玛格丽特还是攒下了不少钱。
战争一结束,她就买下了一个蒸汽厂,用蒸汽来烤她的面包。
现在,这个城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了玛格丽特。
所有的小孩都喜爱她,所有的商人都为她骄傲。
贫苦的人们都跑来向她讨主意。
玛格丽特就经常穿着一件印花布的长衣,披着披肩,坐在她办公室的门口,对每一个人都和言细语,无论富贵还是贫穷。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有一天玛格丽特撒手离去了。
读她遗嘱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尽管这么多年以来,玛格丽特一直在不间断地捐助他人,她仍攒下了不少的钱——3万美元。
玛格丽特把这笔钱留给了这个城里的每一家孤儿院,不管里面孤儿的肤色是黑还是白,是信犹太教、天主教还是新教。
你是否又能想到,这份动人的遗嘱的最后并没有玛格丽特的签名,只有一把钩——玛格丽特从来没有读过书写过字!当新奥尔良的人们得知玛格丽特去世的消息后,他们说:“她是所有无父无母的小孩的母亲,是所有无朋无友的人们的朋友。
她拥有比学校所能教授的更高的智慧。
我们不能忘了她。
”于是,人们按照玛格丽特惯常的打扮给她塑了座雕像。
这座雕像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为了纪念爱,纪念普通的玛格丽特·霍革赫瑞所蕴藏的力量,纪念新奥尔良。
1.请参考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内容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玛格丽特的事迹说明,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也可以创造伟大人生价值;(2)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奇迹(或“作者颂扬了玛格丽特的爱的伟大,提倡像她那样用爱改变世界”);(3)伟人的追求和坚持(或“品格”“人生智慧”等)可以成就伟大的人生。
二、综合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绿染戈壁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
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
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
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
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
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
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
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
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
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
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陇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
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
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
1871年2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
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
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
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
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
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
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
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
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
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种了多少树,很难有确切的数字。
他在光绪六年(1880)的奏折中称,只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就种活二十六万四千多棵树,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
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
而当时左指挥的部队大约是十二万人,合每人种树十多棵。
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
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驰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
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
兵者,杀气也。
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秦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
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
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就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摘编自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①长夫人等(指后勤人员)不得在外砍柴。
但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林及崇木树,概不准砍。
(左宗棠《楚军营制》)②马夫宜看守马匹,切不可践食百姓生芽。
如践食百姓生芽,无论何营人见,即将马匹牵至该营禀报,该营营官即将马夫口粮钱拿出四百立赏送马之人,再查明践食若干,值钱若干,亦拿马夫之钱赔偿。
如下次再犯将马夫重责二百,加倍处罚。
(左宗棠《楚军营制》)③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左宗棠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而同治皇帝又急召他赴西北平叛,可见左宗棠当时在清廷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
B.左宗棠被朝廷差遣到西北,却发现那里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在其他很多方面成就也都不凡。
C.左宗棠原本志在“穷则独善其身”,躬耕陇亩,种田教书,却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赶赴西北以“达则兼济天下”。
D.左宗棠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没有想到树木成林,绵延成片,泽被后世。
E.自古以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但左宗棠却在用兵时极力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显现出其远见卓识与人文情怀。
答案BE解析A项“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分析偏离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旨。
C项“原本志在”概括不当。
D项“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没有想到……”分析有误。
3.本文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此引出传主,能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②诗意地评价左公当年种树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寄寓作者无限的崇敬之情;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后文,从而引导读者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
4.文中说“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左公的“兴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选准树种,因地制宜种植;②宣传种树的意义,颁布护林措施,并严格执行;③种树是他巡视地方的必选对象,从而引领出一股种树护林的良好风气。
5.左公种树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泽被后世,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科举受阻,转而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让他获得一种观照外物的特殊视角;②早年在江南生活,那里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西北荒凉荒寒荒漠化的环境,与其形成巨大反差,刺激他产生改变环境的愿望;③他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④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是非常有远见的,正是这种远见,让他的作为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