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183;王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
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泰始八年,诏举奇才可以安边者,衍初好论从横之术,故尚书卢钦举为辽东太守。
不就,于是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
父卒于北平,送故甚厚,为亲识之所借贷,因以舍之。
数年之间,家资罄尽,出就洛城西田园而居焉。
后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而县务亦理。
入为中庶子、黄门侍郎。
衍既有盛才关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俊秀有令望,希心玄远,未尝语利。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而不能禁。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
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
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却阿堵物!”其措意如此。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及东海王越薨,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B.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C.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D.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弥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造仆射羊祜造:拜访B.使人夜排墙填杀之排:排列C.总角尝造山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羲之,宇逸少。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遂抠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萼俟,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羲之既丹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骤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
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NT道便诣朝笔求今会移为越姆。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肾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举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⅛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Q(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io.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译文本指经过翻译这种行为由一种文字形式变换为另一种文字形式的文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善隶书善:擅长B.然闻信至信:使者C.羲之书为世所重重:看重D.而羲之甚轻之轻:认为……轻浮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以女妻之足以极视听之娱B.然闻信至羲之欣然写毕C.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D.司徒导之从子也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晋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晋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
少有才干。
皇甫商州里年少,少恃豪族,以含门寒微,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
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擢含为别驾,荐之公府。
司徒迁含领始平中正。
秦王柬薨,舍依台杖,葬讫除丧。
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
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
中丞傅成上表理台,言含忠公清正,才经世务,其行合制。
帝不从,含遂被贬。
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
”秀以为东武阳令。
河间王颗袁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
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囧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
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
含谏禺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教与相见。
”商知而恨之。
后含被征为翊军棱尉。
时商参齐王囧军事,而夏侯夷兄在囧府,称夷立义,被河间王颙枉害。
含乃心不自安。
囧右司马赵骧又与含有隙,囧将阅武,含惧骧因兵讨之,乃单马出奔于颙,说颙曰:“成都王颖至亲,有大功,甚得众心。
齐王囧越亲而专执成权,朝廷侧目。
今檄长沙王义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固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
”颙从之,遂袁请讨囧,拜含为都督,统张方等率诸军以向洛阳。
而长沙王义诛囧,舍等旋师。
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囧,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
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
颙表舍为河南尹。
时皇甫商复被乂任遇,含疾商滋甚。
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舍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
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
”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列传三十)【注】西晋“八王之乱”,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yì)东海王司马越。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B.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C.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D.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迁”“征”都与官职升降有关,“擢”是提拔,“迁”是贬官,“征”是征召做官。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成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日:“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更书案。
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
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抉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坏府舍屏障坏:拆除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贫困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访问8、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2分)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与译文)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
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
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頻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B.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C.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D.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指堂房亲属,如《李将军列传》中“广从弟李蔡”,“从弟”即“堂弟",此处指王羲之是他的侄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
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
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以讨华轶功,封武冈侯。
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
会太山太守徐龛反,帝访可以镇抚河南者,导举太子左卫率羊鉴。
既而鉴败,抵罪。
导上疏曰:“臣创议征讨,调举羊鉴。
然鉴暗懦覆师,臣之责也。
且臣总录机要,使三军挫北,忝为宰臣,乞自贬黜,以穆朝伦。
"诏不许。
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淡如也。
有咸称导善处兴废焉。
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
导稽首谢曰:“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敦谓导曰:“不从吾言,几致覆族。
”导犹执正议,敦无以能夺。
初,帝爱琅踯王衰,将有夺嫡之议,以问导。
导曰:“夫立子以长,且绍又贤,不宜改革。
”帝犹疑之。
导日夕陈谏,故太子卒定。
及明帝即位,导受遗诏辅政,解扬州,迁司徒,一依陈群辅魏故事。
帝崩,导复与庾亮等同受遗诏,共辅幼主,是为成帝。
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帝知之,给布万匹,以供私费。
导有羸疾,不堪朝会,帝幸其府,纵酒作乐,后令舆车入殿,其见敬如此。
自汉魏以来,群臣不拜山陵。
导以元帝眷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进,皆就拜,不胜哀戚。
咸康五年薨,时年六十四,谥曰文献。
(选自《晋书·王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B.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C.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D.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节,古代官职名。
晋书·王舒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晋书王舒传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
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
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
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
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
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竞取,惟舒一无所眄,益为敦所赏。
时将征苏峻,司徒王导欲出舒为外援,乃授抚军将军、会稽内史,秩中二千石。
舒上疏辞以父名,朝议以字同音异,于礼无嫌。
舒不得已而行。
在郡二年而苏峻作逆,乃假舒节都督,行扬州刺史事。
时吴国内史庾冰弃郡奔舒,舒移告属县,以吴王师虞斐为军司,率众一万,与庾冰俱渡浙江。
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
峻闻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诸弟,以悦东军。
舒率众次郡之西江,为冰、飏后继。
冰、飏等遣前锋进据无锡,遇贼将张健等数千人,交战,大败。
贼遂入吴,烧府舍,掠诸县,所在涂地。
舒遣子允之行扬烈将军,与将军徐逊、陈孺及扬烈司马朱焘,以精锐三千,轻邀贼于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
斩首数百级,贼悉委舟步走。
是时临海、新安诸山县并反应贼,舒分兵悉讨平之。
会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屡战失利,移书盟府自贬去节,侃遣使敦喻,不听。
及侃立行台,上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允之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
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蹑于长塘湖,复大破之。
贼平,以功封彭泽县侯,寻卒官。
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穆。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六)7.下列句中以与以寇难路险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不试之以足B.以中有足乐者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可以一战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舒淡泊名利,长期在家,多次谢绝官府的征召,对财物也毫不动心。
B.王舒有军事才能,在征讨逆。
(2020 -四川成都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王殉,字元琳。
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
王掾当作黑头公[注]。
皆难得之才也。
”珂转主簿。
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珂焉。
文武数万人,珂悉识其而。
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
殉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
太傅谢安既与珂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
时希安意乃出殉为豫章太守,殉不之官。
除散骑常侍,不拜。
安卒后,珂迁侍中,孝武深杖之。
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
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
时帝雅好典籍,珂与王恭、郁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而与殉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殉尚书令。
殉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
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珂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
” 恭乃止。
四年,以疾解职。
岁余,卒,时年五十二。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
殉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
虽逼嫌谤,才用不能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
时事艰难,英埼岖九折,风霜备经。
初,珂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献之,曰:''吾欲哭谢公。
”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
”于是直前哭之甚恸。
法护,殉小字也。
(选自《晋书•王殉传》有删改)[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
指一个人年少有为。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荤/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B.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C.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滎/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D.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榮/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B [“今便先事而发”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句意完整,而“必大失朝野之望”则对应上句,表示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故应在“而发”后断开,可排除A、D两项;“于京荤”作“窃发”的状语,“窃发于京榮”意为"私自发兵到京城”,句意完整,应在“窃发” 断开,排除C项。
《晋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晋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荀勖,字公曾,汉司空爽曾孙也。
父肸(xī),早亡。
勖依于舅氏。
岐嶷①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
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
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迁中书通事郎。
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
为安阳令,转骠骑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
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
”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
勖谏曰:“孙佑不内安阳,诚宜深责。
而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
”乃免佑为庶人。
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
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帝即晋王位,以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邑千户。
武帝受禅,封勖济北郡公。
久之,进位光禄大夫。
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
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②,识其声。
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
”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
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繇、胡毋敬为法。
勖性慎密,每有诏令大事,虽已宣布,然终不言,不欲使人知己豫闻也。
退而语诸子曰:“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
汝等亦当宦达人间,宜识吾此意。
”久之,以勖守尚书令。
其不能决疑处世者,及时遣出。
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之许。
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
然为人佞,帝将废贾妃,勖不犯颜忤争,时议以勖倾国害时,为佞臣孙资、刘放之伦。
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
太康十年卒,谥曰成。
(选自《晋书》,有删改)【注】①岐嶷:幼年聪慧。
②牛铎:牛铃。
亦指牛铃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余岁能属文属:连缀,写B.孙佑不内安阳内:同“纳”,接纳C.以母忧上还印绶忧:忧虑D.时议以勖倾国害时倾:颠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众乃从之勖乃奉诏视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
武帝谋伐吴。
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
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
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
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
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
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
乙亥,诏进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
于是顺流鼓棹,径造三山。
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御濬,象军望旗而降。
皓闻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
用光禄薛莹、中书令胡冲计,送降文于濬曰:“吴郡孙皓叩头死罪。
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远临江渚。
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
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
..,委质请命。
”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
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
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
帝遣使者犒濬军。
(选自《晋书·王濬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B.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C.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D.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假节,即持节。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与译文)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
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
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頻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B.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C.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D.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覬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指堂房亲属,如《李将军列传》中“广从弟李蔡”,“从弟”即“堂弟",此处指王羲之是他的侄子。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
少有识度。
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
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
遭父丧,居于墓次。
服阕,阖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
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
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既闻其言,不觉栗然,心形俱肃。
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
”既而辞去,湛送至门。
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
”因骑此马,姿容既妙,回策如萦,善骑者无以过之。
又济所乘马,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
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
”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
湛又曰:“此马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
”于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
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
”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
”因称其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湛少仕历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出为汝南内史。
元康五年卒,年四十七。
子承嗣。
(选自《晋书》卷七十五)【注】①隤(tuí)然,柔顺随和的样子。
②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③山涛、魏舒:均为西晋文学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B.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来C.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D.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取的,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父裁,镇军司马。
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初袭祖爵。
司空刘宴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
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琊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
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导因.讲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
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袭,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
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
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晋书·王导传》卷六五)[注]①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
东晋王朝从此建立。
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
②吴会:地名。
5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有兴复之志潜:暗地里B.帝亦雅.相器重雅:很C.宜有以匡.济者匡:辅助D.皆江南之望.望:声望5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导每劝令之.国皆尝小人之.食矣B.导因.讲计曰我欲因之.梦吴越C.乃.相率拜于道左乃.如河上D.未若引之以.结人心而二三子以.为己功5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军谋密策,(帝)知无不为B.及(导)徙镇建康,吴人不附C.导因讲计(于)(纪瞻、顾荣)曰D.自此之后,(各地)渐相崇奉5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留县名士张公看到十四岁的王导后,便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这个孩子是个做将相的人才。
《晋书|王衍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晋书|王衍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武帝闻其名,问(王)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尝造山涛造:拜访B.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耻:羞耻C.不以经国为念,经:治理D.衍自说少不豫事豫:参与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目而送之曰B.而思自全之计勒呼王公与之相见吾尝跂而望矣C.衍以贼寇锋起D.衍为陈祸败之由苟以天下之大必不为我尽力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B.(王衍)妙善玄言C.皆以(之)为称首D.(石勒)使左右扶出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衍高傲自大、虚浮妄诞的一组是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②衍耻之,遂阳狂自免③常自比子贡④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⑤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衍少小知名,精通玄学,在魏晋这个重门第、重玄学、重风神仪表的年代,王衍可谓具备了一切成名、成功的要素。
【古诗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古诗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提问8―10题。
王羲之字逸太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短,辩赡,以骨鲠表示。
尤善楷书,为古今之冠,论者表示其笔势,以为飞若浮云,矫若惊龙,BL2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存有下文,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并使门生谋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母姚氏子弟。
门生归属于,曰鉴曰:“王氏诸少并尽如人意,然闻信至,咸自拘谨。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甲壳类,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鬼神!”录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存有尽如人意山水,名士多位居之,谢安未仕时亦位居矣。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登楼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鲜有名誉,与羲之合称,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常务。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终了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言角声,曰羲之当侯己,辄习射而等待之。
如此者累,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赡:丰富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抗炎:阻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列第一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就是()a.谢安未仕时亦位居焉夫大国,莫测也,惧有伏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固强之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
世寒素。
父铨,历阳令,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就而卒。
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
建兴中,过江,丞相军谘祭酒涿郡①祖纳雅相知重。
纳好博弈,每谏止之。
纳曰:“聊用忘忧耳。
”隐曰:“盖古人遭时,则以功达其道;不遇,则以言达其才,故否泰不穷也。
当今晋未有书,天下大乱,旧事荡灭,非凡才所能立。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夷成败皆在耳目,何不述而裁之!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行于世,便为没而不朽。
当其同时,人岂少哉?而了无闻,皆由无所述作也。
故君子疾没世而无闻,《易》称自强不息,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何必博弈而后忘忧哉”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道,力不足也。
”乃上疏荐隐。
元帝以草创务殷,未遑史官,遂寝不报。
太兴初,典章稍备,乃召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令撰晋史。
豫平王敦功,赐爵平陵乡侯。
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著书窃写之,所闻渐广。
是后更疾隐,形于言色。
预既豪族,交结权贵,共为朋党,以斥隐,竟以谤免,黜归于家。
贫无资用,书遂不就,乃依征西将军庾亮于武昌。
亮供其纸笔,书乃得成,诣阙上之。
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②。
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
年七十余,卒于家。
隐兄瑚,字处仲。
少重武节,成都王颖举兵向洛,以为冠军参军,积功,累迁游击将军,与司隶满奋、河南尹周馥等俱屯大司马门,以卫宫掖。
时上官已纵暴,瑚与奋等共谋除之,反为所害。
《晋书·列传五十二》[注]①军谘祭酒涿郡:军谘祭酒是官名,涿郡是地名。
②芜舛不伦:杂乱无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交势援势援:后盾,这里指权贵B.西都旧事多所谙究谙究:熟悉、探究C.旧事荡灭荡灭:扫除、消灭,这里指失传D.游宦四方游宦:远离家乡周游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君子疾没世而无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以斥隐,竟以谤免,黜归于家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时上官已纵暴,瑚与奋等共谋除之,反为所害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2.下列对原文说明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建兴年间,王隐渡过长江来到江南,丞相军谘祭酒、涿郡的祖纳非常赏识看重他,王隐和他的谈话也可以直言不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父裁,镇军司马。
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初袭祖爵即丘子。
司空刘寔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时元帝为琅玡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及徒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玡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威惊惧,乃相率拜子道左。
时军旅不息,学校未修,导上书曰:“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
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
”帝甚纳之。
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
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
帝以导忠节有素,特还朝服,召见之。
导稽首谢曰:“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及明帝即位,导受遗诏辅政。
王敦又举兵内向。
时敦始寝疾,导便率子弟发哀,众闻,谓敦死,咸有奋志。
及帝伐敦,假导节,都督诸军,领扬州刺史。
敦平,进封始兴郡公,进位太保,司徒如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固让。
导善于因事,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
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綀数千端,鬻之不售,而国用不给。
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綀遂踊贵。
乃令主者出卖,端至一金。
其为时所慕如此。
咸康五年薨,时年六十四。
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赗襚之礼,一依汉博陆侯及安平献王故事。
(节选自《晋书·王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B.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C.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D.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丘子为子等爵位,属于五等爵中较低等,可世袭。
《晋书·王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父裁,镇军司马。
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
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
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
人君子,与之图事。
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
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
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
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
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
导忝.荷重任,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
”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
”拜宁远将军,寻加振威将军。
愍(悯)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选自《晋书·王导传》)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亦雅相器重雅:甚,很
B.窃觇之觇:察看
C.帝尝从容谓导曰从容:镇定自若
D.导忝荷重任忝:有愧于,辱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徙”和“迁”古代都指官职调动。
“迁”一般表示官职升降,“徙”则表调职。
B.九州,中国的别称。
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具体是哪九个,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C.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魏武帝”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封给曹操的谥号。
D.禊,古代传统民俗,官吏百姓到水边嬉游,消灾祈福。
这种活动只在春季举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导自幼气质出众,张公见其风采后,对他随从说王导有将相之才。
B.王导和元帝亲如挚友,当吴地人士不亲附元帝时,他即为此深感忧虑。
C.王导为元帝尽忠尽智,深受元帝器重,元帝把他看成是汉代名相萧何。
D.看到朝廷对官吏几乎有求必应,封赏过滥,王导便上奏请求谨慎施行。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5分)(2)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5分)
答案:
(一)文言阅读文(19分)
10.C【解析】C项“从容”,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私下”。
11.D【解析】D项也可以在秋季举行。
12.A【解析】A项应该是张公对他堂兄说的。
13.(1)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推戴尊奉(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复兴国家的志愿。
(“倾心”“推奉”“潜”各1分,文意通顺2分)
(2)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的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
(“躬”“造”“风靡”各1分,文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
王导父亲王裁,作镇军司马。
王导年少时风度气质出众,才识高,抱负远大。
十四岁的时候,陈留那一姓张的名士见到他后感到惊异,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看这少年的容貌志气,是个做将相的人。
”当时元帝司马睿为琅邪王,和王导平日关系友善亲密。
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
元帝也特别器重王导,二人融洽得如同挚友。
元帝在洛阳时,王导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
恰巧赶上元帝出京去镇守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
等到元帝调转去镇守建康,当地吴人不亲附他。
过了一个多月,官员和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拜见元帝,王导很忧虑。
恰逢王敦来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然高尚,但是名望还轻。
哥哥您威名已经远扬,应当对琅邪
王有所帮助。
”正赶上三月上巳节日,元帝亲赴水边观看人们洗灌。
他坐着肩舆,仪表威严庄重,王敦、王导和许多名流都骑马跟在后面。
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士,他们暗中察看,见到元帝这样威严,全都很敬畏,于是—一跪拜在路旁。
王导因而献计说:“古代为帝王的,没有不以宾客之礼对待故老,关怀各地风俗,谦卑虚心,以招揽天下贤士。
况且现在天下衰败混乱,国家分裂,您的大业刚刚开始,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
顾荣、贺循都是这里众望所归的人物,不如把他们拉到身边来,以拉拢人心。
这两个人来了,那就没有不来的了。
”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
自此之后.逐渐尊奉元帝,君臣关系开始确立。
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进乱,王导功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
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
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
过江的士人,每有空闲的日子,就相约到新事饮宴。
周顾坐在席间叹气说:“风景未变,举目望山河已非旧时模样。
”大家相视无语,痛哭流涕。
只有王导变了脸色,。
心情沉重地说:“我等本当努力效忠朝廷,光复神州,何至于像一群楚
囚相对哭泣!众人于是停止哭泣,表示认错。
归庄《锦堂春·燕子矶》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千秋《醉落魄》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语·赵简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刘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元史·梁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姜夔《江梅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同《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明史·李汝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炎《绮罗香·红叶》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新夏感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许浑《竹林寺别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仇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王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