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乡五中 初中 语文 尹志玲 《陋室铭》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1
初中语文《陋室铭》试讲逐字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6号考生,今天我的试讲题目是《陋室铭》。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去看看刘禹锡在文章中是如何抒发感慨的。
二、整体感知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是的,简陋的房子。
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赵同学,你来说。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看来赵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标记。
那对于作者刘禹锡,相信大家也很熟悉,赵同学来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吧。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同学们,那么我们接下来听录音朗读,请大家听准字音和节奏,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录音听完了,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并且结合文下注释,尝试翻译文言,不懂得地方做标记,可以相互讨论。
声音渐渐的小了。
哪位同学来尝试翻译一下这篇文章呢?钱同学,你来,嗯,翻译的真不错可见你课下做了充足的预习。
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有仙则名”的“名”,是名词作动词,著名,闻名。
那么初步了解了课文后,大家认为陋室简陋吗?没错,何陋之有?文中的最后,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也就是“陋室不陋”。
那陋室为什么不陋呢?对,主要就是因为“德馨”。
三、重点研读接下来大家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一下,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赏析。
开始吧。
老师看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哪个组愿意先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答案?好,请1组来。
《陋室铭》朗读与鉴赏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
”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
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
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
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八。
有《刘宾客文集》。
[注释]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初中语文《陋室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陋室铭》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大意,领略作者刘禹锡的生活态度和高洁情操;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等;探讨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身处逆境仍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等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古今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顺势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讲解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等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对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课堂展示。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感受。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陋室铭》2. 重点词汇:①陋室;②德馨;③谈笑有鸿儒;④往来无白丁。
3. 艺术特色:对仗工整、韵律协调。
4. 思想感情:身处逆境,保持乐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对仗的方式,描述一下你的房间。
2. 答案示例:室内虽小,书卷满墙;窗明几净,心旷神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人其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陋室铭》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陋室铭》课件陋室铭南朝齐梁时期的江西名士刘勰曾以他一生的守冢经历写下了这篇散文《陋室铭》。
本文以作者自己的陋室为背景,通过对室内陈设物及作者自身感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贞洁毅力和寻求精神自由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内涵与思想意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一、引言初读《陋室铭》,似乎只是一篇对贫寒生活环境的描写和思考。
然而,仔细品味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它引发人们对于内心追求和审视现实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室内陈设的描绘陋室虽简陋,但室内物品的摆设却展现了主人的品味和修养。
大部分摆设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以其质朴和朴实的美感来呈现。
作者用文字描绘了室内东西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从而将陋室的陈设与生活的历程相联系。
三、陈设中的人生哲理在文中,作者对每一件摆设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揭示,与其说是品味,不如说是寻找其中的人生哲理。
例如,作者对自己的书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从中体察到“由斯及彼,喜怒形于色”的道理。
作者还对景阳冈石琴和唐晋阳花的美进行赞美,并进一步思考到“良由心生,美即由己”的道理。
四、对待贫困生活的态度作者身居陋室,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反,他通过室内陈设的选择和自身的修养,展现了一种豁达乐观、勤俭节约、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试图告诫人们,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并从中寻找到真正的快乐与美好。
五、贞洁和精神自由的思考《陋室铭》中贯穿了作者对贞洁和精神自由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绘陋室内他不为财富和美色所动的境地,表达了对于贞洁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他崇尚自由而不受物质欲望的束缚,强调内心的坚守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六、《陋室铭》的意义《陋室铭》不仅是对作者自身生活状态的思考和记录,更是对于人生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辨。
通过对贫困生活环境和内心追求的结合,它呈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原文及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刘禹锡描绘了一幅清贫落寞的画面,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解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陋室铭》原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骇客,难辞室中贫。
男儿事长戚,幸即独留馀。
这首诗以作者身边的一个简陋房屋为切入点,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山不必高耸,水不必深广,只要有仙有龙相佐,即可传颂美名。
作者自我安慰,认为自己虽然生活在陋室之中,但却有品德和信仰来照亮自己的生活。
房屋已经长满了苔藓,但这种自然的痕迹增加了一种原始和淳朴的美感。
草色进门帘,意味着连窗帘都有青草入侵,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显示了作者对奢华的抵制和追求自然的态度。
即使贫穷拮据,作者依然能在陋室中与朋友谈笑,展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男儿应该做事长情、忌讳私图小利,幸好留下的是这种品德,而不是财富名利。
注释: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达了只要有仙有龙的辅佐,哪怕住在平凡的山水陋室中,也能享有美名。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自称这是陋室,但因为自己的品德高尚,所以在这里仍能得到精神的安慰。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绘了陋室生活的质朴和自然,也反映了作者对繁琐和奢华的抵制。
4. "谈笑有骇客,难辞室中贫":即使在贫穷之中,作者仍能与朋友欢笑谈笑,但实际上享受的是贫穷所带来的淡泊和纯净。
5. "男儿事长戚,幸即独留馀":体现了作者追求品德高尚和道德规范的人生态度,认为留下美德和真诚的品格是更重要的。
通过《陋室铭》,刘禹锡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世间富贵名利的淡薄态度,强调了品德和道德的至高无上。
他通过简单的陋室之居,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领悟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邢台平乡县第五中学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上课年级:八年级2班上课教师:任春燕一、教学目标1.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铭”这种文体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今天我来考考咱同学,谁还记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能背诵一下呢?(同学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学习刘禹锡的一篇《陋室铭》。
品味一下他超然的生活。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三)、“先学”检测:一读:读准音,品美文1、自由朗读课文,品味作者超然的生活。
2、学生听读课文,并找出押韵的字。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5、品味“铭”这种文体的韵味。
二读:重情感,悟主题小组内自由朗读,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探问题,悟意旨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1. 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写的?教师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调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文章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两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明确:(1)作者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淡泊名利,具有高洁傲岸(多用于形容处于某种不良环境中的个体所表现出的高尚节操,一身傲骨,绝不向困难低头,向恶势力妥协,也绝不轻易屈服。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的情趣。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1 )运用反问修辞,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 2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3 )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致。
初中语文《陋室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一文。
该文选自《刘禹锡集》,详细内容请参照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文章通过对简陋房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陋室铭》中的生字、词组、句式及文学常识。
2. 领悟文章的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旨。
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陋室铭》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安贫乐道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陋室铭》的作者、背景、内容、主旨等。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4. 主旨:安贫乐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以“我的房间”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我的房间(示例)我的房间虽小,却整洁有序。
书桌上堆满了书籍,犹如知识的宝库;墙上挂着精美的画作,为房间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
在这里,我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1. 对偶:介绍对偶的概念、作用及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2. 排比:介绍排比的概念、作用及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初中语文《陋室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文章背景介绍、主旨大意理解、修辞手法分析及名句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主旨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图片,引发学生对居住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陋室铭》。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件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字典查阅。
4.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刘禹锡及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内容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7. 名句赏析:挑选课文中的名句,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生字词:陋、铭、斯是、惟、馨、德馨、鸿儒、白丁、调、陃、牍、案、鼎、鼐、苔、痕、青、绿、庐、陋室、谈笑、有鸿儒、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4. 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名句。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的理解。
(3)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自己居住环境的话。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邢台平乡县第五中学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上课年级:八年级2班上课教师:尹志玲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遥远而神秘的唐朝,有这样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他曾两度被贬,但却不改其志。
他迎着岁月的风尘,品味着世事的沧桑,独自在陋室中生活着。
他的陋室环境清幽,他的朋友博学多才。
在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他,就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他的陋室,品味一下他超然的生活。
(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名”、“灵”、“斯”、“惟”、“馨”、“鸿”等实词的含义,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通畅地朗读全文,独立疏通文意,小组合作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三)、“先学”检测:一读:读准音,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生听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5、再放课件,学生跟读课文。
二读:重情感,练译讲小组内自由朗读,然后参考课下注解或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有疑难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5分钟后,比谁译讲的最准确。
译讲方法: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一句(人名、地名不译)。
(四)探问题,悟意旨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1.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教师明确: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和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
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陋室铭——七年级语文下册设计人李翠英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的语言特色。
3.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走进作者,了解文常【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代表作】《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哲学著作《天论》三篇;《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等。
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开展成一种文体。
〔二〕字词学习德馨苔痕案牍鸿儒西蜀何陋调素琴〔三〕整体感知1、朗读短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3、重点积累〔虚实词的用法和意义〕第二课时细读感悟:1、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
2、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3、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
4、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6、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写法探究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见ppt〕随堂练习: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初中《陋室铭》教学课件初中《陋室铭》教学课件(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课件,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快来参考课件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陋室铭》教学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陋室铭》教学课件 1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结合“洋思”教学模式,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本文的写作背景及“铭”这一文体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3、背诵并翻译课文;情感与态度:1、学习作者不慕虚荣、保持高尚道德情操的精神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培养纯洁品格,树立正确荣辱观;教学重难点:1、了解“铭”这一文体的特点;2、背诵并翻译课文;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在朗读中欣赏、领悟;2、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预习成果;3、练习法: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谈作者、写作背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内心情感)二、初读课文,掌握节奏;(掌握诵读技巧)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三、诵读课文,学生互译;(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分组合作,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四、品读课文,理解内涵;(多角度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1、陋室在作者眼中“陋”吗?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初中语文《陋室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陋室铭》。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解析、文章主题的探讨以及作者情感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陋室铭》,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领悟作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悠然自得、志存高远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3.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句子结构,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的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3. 学习生字词: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进行随堂练习。
4. 句子解析:分析文章中的一些复杂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6.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生字词列表3. 句子解析示例4. 文章主题:安贫乐道,志存高远5. 作者情感:悠然自得,超凡脱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陋室铭》,并背诵其中一段。
(3)选择一篇文章,仿照《陋室铭》的句式和结构,写一篇关于现代生活的陋室铭。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文章主题:安贫乐道,志存高远;作者情感:悠然自得,超凡脱俗。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分析。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进一步拓展文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句子的解析和文章主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