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是如何思考的
- 格式:pdf
- 大小:715.42 KB
- 文档页数:19
当我写《史蒂夫.乔布斯》这本书时,我不停的思考他是多么的聪明。
表面看来,这毫无疑问。
你的结论也是:他非常非常聪明。
毕竟,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创新与成功的领导之一,同时也将硅谷梦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在其父母的车库里开始创业,然后把硅谷梦融入到世界顶级的公司。
记得几个月前,我们在他厨房桌边共进晚餐,这是他跟家人一直保持的习惯。
有人提出一个难题,是关于猴子怎么搬运香蕉穿过沙漠,对于猴子每次走的距离跟每次搬运香蕉的数量都有限制,你要得出需要多久才能搬完。
乔布斯提出了几个直觉的猜想,但是并无兴趣得出结论。
我想比尔盖茨会不停的点击,然后在15秒内推理出结论,而且盖茨认为阅读科技读物是一种假日乐趣。
然后我想到:盖茨从未发明ipod,他发明了Zune。
乔布斯聪明吗?不是老套的聪明,相反,他是个天才。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可笑的文字游戏,但是他的成功将智慧跟天赋区分开来。
他的想象力的跳跃是出于本能、未曾料到,有时又是不可思议的。
在接受过禅宗佛教的教育之后,乔布斯开始重视以观察或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
他不研究数据,但是像一个开创者一样,他可以觉察到前方是什么。
他告诉我说,他退学后在印度徘徊,从那时开始欣赏直觉的影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理性思考。
印度乡镇的人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运用智慧,他们用直觉。
直觉在我看来比智慧更强大。
他说那种观点对他的工作有重要影响。
乔布斯的直觉是通过实践的智慧得来,而非传统的学习。
他也很有想象力,而且清楚如何运用它。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智慧更重要”。
爱因斯坦,无疑是天才中的典范。
当碰到数学或者解析问题时,与他同时代的人当中,或许有人可以与之匹敌。
例如,HenriPoincaré最先提出狭义相对论,DavidHilbert跟爱因斯坦一样通过等式得出广义相对论。
但是他们都没有这种想象的天赋来完成他们理论中心的创造性跳跃。
爱因斯坦身上有天才少有的品质,其中包括让他与众不同的直觉与想象力。
尽管他不怎么信教,爱因斯坦还是把这种直觉天赋看作读懂上帝的意图。
乔布斯,一个改变世界的名字,他的影响力和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更延伸至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些都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发。
首先,乔布斯教会我明白,成功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
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对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的坚持。
这让我明白,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其次,乔布斯教给我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他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完美,这种对卓越的追求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事业和生活。
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让我明白,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应该追求最好的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乔布斯让我看到创新的力量。
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通过创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这让我明白,创新不仅仅是科技的驱动力,也是我们生活的驱动力。
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实现我们的梦想。
总的来说,乔布斯的一生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
他的成功、追求卓越和创新精神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我将以他为榜样,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乔布斯在生活中领悟道理的事例乔布斯,一个改变世界的名字,他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引领了潮流,更在生活哲学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以下是他从生活中领悟道理的一些事例:1.追求完美:乔布斯对完美的追求几乎到了极致。
他相信,只有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才能够创造出让用户惊叹的产品。
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使得苹果的每款产品都成为了经典。
2.独立思考:乔布斯曾经说过:“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声淹没你内心的声音。
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 他鼓励人们保持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声音左右,这是创新的关键。
3.勇于挑战:乔布斯在设计Macintosh时,曾坚持认为计算机应该像电话簿一样大小。
这种超越时代的想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但乔布斯坚信,只有勇于挑战常规,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4.重新定义:乔布斯相信,面对复杂的事物,我们不应该被其表面所迷惑,而应该深入其本质,重新定义它。
例如,他重新定义了手机,将其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设备。
5.注重简约:乔布斯的设计理念是“简约不简单”。
他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于外在的展现,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设计。
这种理念深深地影响了苹果的产品设计,使得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质感。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乔布斯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洞察。
他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引领了科技界的风潮,更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榜样。
无论是在追求创新、独立思考、挑战自我、重新定义还是在注重简约等方面,乔布斯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他的生活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换思路成功的名人例子一个有见地的换思路成功的名人例子,当然是我们尊敬的乔布斯。
乔布斯从一个苦苦步行寻找成功之路的普通人,到一个依靠自己创造和实现别人梦想的传奇大亨。
乔布斯从一无所有,到一切繁华,沿着这条路,乔布斯发挥出自己卓越的思考能力,多次地换思路成功。
乔布斯从一开始就有一种不正常的思维方式,他总是能够把很复杂的事情简化,看出它的本质,进而形成该问题的核心问题。
并且,在遇到瓶颈时,他也不会灰心投降,而是能够很快转变视角,重新思考解决方案,如此逐步发展,才有了“史蒂夫·乔布斯”这个被人们众所周知的“可爱怪兽”。
他没有仰赖经典的理论,而是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的思维限制,抓住空泛的方向,不断挑战不可能,使不可想象成为可能,这是乔布斯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在乔布斯看来,做事和想事是两回事,他常说的“理想是动人的,但行动更重要”正诠释了他的思维——在梦想面前保持开放,但不要被想法拖慢行动。
乔布斯对技术性能要求极高,他更讲求技术与设计相结合,让消费者体验最佳,当他发现当时iphone手机屏幕细节表现不足时,他将目光放到已经不用的按钮上,去掉了以外,让屏幕表现更好,甚至在智能手机上率先使用触摸屏,在屏幕上实现了多重定位等功能。
乔布斯曾经有过“一切都应该变得比现在简单”这样的想法,让消费者见到的每一件事物都简单化,于是他开发出了史上最好的操作系统,让你每次都能很方便的操作上,有新的感受,当然更美好的体验。
乔布斯的换思路的能力,可以说也是强调了他的能力,但士气居高的方法更突出,他始终力争做到极致,采取创新的方式,开拓新领域,因此他不断换思路探索,并且最终取得成功。
乔布斯早期就说“人们不为产品而购买,而是为体验而购买”,乔布斯的思考方式引导他勇于革新,而且没有任何的束缚,他也能够融入到市场的概念,把新奇的设计植入到产品中,让人们放下传统观念,勇往直前,追求最优质、最出色的技术和体验层次,这也是让他取得了梦想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乔布斯的成功秘方很简单,他的成功和固执均来自于此。
创造不是才华、潜意识和机会的产物解决方案:一个大屏幕和一个操作装置。
问题:哪种操作装置?解决方案:鼠标。
问题:带着鼠标到处走不方便。
解决方案:触控笔问题:触控笔太容易丢失解决方案:用手指操作尽管标价高出竞争对手不少,苹果在其刚开始造手机的五年里就卖了 1 亿 5 千 5 百万部手机,其中07 年 4 百万,08 年 1 千 4 百万,09 年 2 千 9 百万,10 年 4 千万和 11 年的 8 千 2 百万。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曾经当过几年某手机制造商的研究顾问。
每当厂家把最新型的手机送过来时,我和其他顾问会不约而同地觉得新款手机的使用方式比它的上一代又复杂了不少。
在当时,苹果有可能造手机的事不是一个秘密,但是从没人把这当回事,因为苹果没有造手机的经验。
几个月后,当 iPhone 开卖后,研究小组和厂商开了个会。
我询问他们对于 iPhone 的看法,首席工程师说,“这手机的麦克风太烂了”。
这句不着边的话不失为一句实话,它传达了这么个信息,这家公司认为智能手机归根结底还是一部手机,只是功能多了点。
他们在很早以前便开始制造移动电话,曾经非常的成功。
对这家公司来说,好的通话质量等于好的手机,其它的功能只是附加品。
而苹果是计算机制造商。
用乔布斯的话来说,智能手机不是一部移动电话,而是一部可以放进口袋、能打电话的计算机。
造电脑是苹果在 20 年前就“解决”过的一个难题。
所以,苹果没有造手机的经验不是个问题,那些手机制造商没造过电脑才是个问题。
那家我服务过的公司曾经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最终却在 2007 年目睹了市场份额的大量流失并在最后被卖掉。
“Why doesn’t it work?”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因为它太简单了。
那个首席工程师就拒绝去考虑这个问题。
他的逻辑是:只要销售还在增长,客户也没什么抱怨就意味着不存在问题。
销售量 + 消费者 = 没问题,这是一张致命的药方,很多大公司死在这张方子上。
换角度看问题名人例子换角度看问题:通过名人例子写出相关参考内容换角度看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视野,发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名人的成功经历常常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让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名人例子,分别从成功的秘诀、克服困难、坚持信念和追求梦想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换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参考内容。
1.成功的秘诀:名人例子: 乔布斯 (Steve Jobs)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眼光和创新思维成功地带领苹果走上了成功之路。
乔布斯的成功秘诀在于他的坚持和对品质的追求。
他曾说过:“在任何领域内,我都不想妥协,对我的要求,对苹果的要求,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一样如此。
”他的这种坚持和追求完美的态度成就了苹果的成功。
参考内容: 我们可以从乔布斯的成功经历中得到启示,学会追求卓越和品质。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追求完美和创新,不妥协于现状,不满足于平庸。
我们应该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
同时,还要学会保持专注和毅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而努力。
2.克服困难:名人例子: 海伦·凯勒 (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儿童,但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成为一位知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她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人,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决心和努力,我们都能克服它们。
参考内容: 从海伦·凯勒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坚持和努力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轻易放弃。
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被它们吓倒,而是要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去实现目标。
同时,也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因为团队合作和协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3.坚持信念:名人例子: 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领导者,他以非暴力的方式推动了种族平等的斗争。
理性思考的作文名人事例
理性思考,名人故事告诉你。
乔布斯可不是只会做酷产品的家伙,他其实是个超级理性的人。
你知道他为啥能把苹果做得那么好吗?因为他明白,技术得为人服务,不能让人像伺候大爷一样伺候它。
所以,他造出了超级好用的Macintosh,让电脑从复杂变得简单。
这就是理性思考的力量!
奥普拉呢,她可不是只会聊天的主持人。
每次节目,她都会用
理性去分析那些社会现象,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
她不只是让我
们开心,更让我们思考。
她的节目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迷茫的
内心。
再来说说爱因斯坦吧,这哥们儿可是理性思考的极致。
他觉得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就像一部超级大的机器。
所以,他提
出了相对论,打破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固有认知。
他的思考方式
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理性思考真的很重要。
不管是科技、艺术还是科学,都得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让世界变得更好。
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习理性思考,用智慧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吧!。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思考问题,以获得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或观点。
以下是一些逆向思维的例子:
1. 爱迪生的灯丝实验: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尝试了上千种材料作为灯丝,但都失败了。
后来,他反过来思考,既然没有一种材料可以单独作为灯丝,那么可以将多种材料组合起来。
最终,他成功地发明了电灯,使用的是碳化的竹丝作为灯丝。
2. 丰田的“5Why”法:丰田公司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了一种名为“5Why”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连续问五个“为什么”来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帮助丰田找到了许多潜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乔布斯的“Think Different”: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一直倡导“Think Different”的理念,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在设计产品时经常挑战传统观念,例如推出没有键盘的 iPhone,以及将电脑设计成只有一个按钮的 Macbook Air。
这些创新的设计使得苹果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4. 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在研究生物进化时,没有从上帝创造万物的角度出发,而是从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角度思考。
他通过观察和研究大量的生物样本,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物起源和发展的认识。
这些例子展示了逆向思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打破常规,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
乔布斯曾说:“如果要做成一件事,你就要对它十分十分热爱,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
乔布斯利用创新产品改变了世界,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乔布斯让我们明白创新可以引领世界,通过创新,研制新产品,实现市场价值。
同时创新能力是人类最大的资源。
乔布斯善于创新也是因为他擅长用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为事物思考,乔布斯所创新的七项规律也是让他去的突破性的成就的原因。
创新型人才将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不论是新产品的研发、新行业的崛起、新管理意识的产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
为了创新,我们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在解决遇到的问题时,要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寻找到创新的金钥匙——创新方法,才能真正的做到创新。
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大胆的思考,勇于创新,才能在现在的社会中成功。
关于独立思考的名人素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独立思考的名人素材:
1.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作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现者,爱因斯坦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他写道:“一个人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了解自己,并发现真理。
”
2. 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他曾经说过:“如果你只是跟随别人的意见,你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创新。
”
3.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温弗瑞一直致力于推广独立思考的力量。
她曾在节目中谈到,她的成功来自于她不断地挑战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
4.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他在1963年提出了著名的“肯尼迪肯尼迪思想”,其中之一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和明智决策,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和进步。
5. 玛丽·居里(Marie Curie):作为镭的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
她揭示了元素周期表的奥秘,但其个人的成功也得益于她独立思考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她曾经说过:“如果你认为你是正确的,那么你必须不断地努力,直到你是正确的。
”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想法和方法,推动我们的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乔布斯创新成功的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乔布斯是被公认为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杰出人物之一。
从苹果公司的创立到推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产品,乔布斯展示了他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卓越的产品设计能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乔布斯在创新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探讨这些经验对他人的启示和借鉴。
在乔布斯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导向。
他不仅关注技术的发展,还注重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无缝结合。
他独特的创新思维使他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乔布斯的创新思维深受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他相信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产品。
他倡导“简洁至上”的设计理念,致力于创造优雅、简单而又功能强大的产品。
他的设计哲学贯穿于苹果公司的每个产品,从Macintosh电脑到iPod、iPhone和iPad,都体现了他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乔布斯的创新还体现在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他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关注,并将其转化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他对细节的关注和严格的品质控制,使得苹果的产品能够引领市场潮流,并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乔布斯创新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他对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视。
他懂得如何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使他们共同朝着一个愿景努力。
他的领导风格激励着团队成员,并促使他们超越自我,取得卓越成果。
乔布斯的创新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和借鉴。
首先,创新不仅仅依靠技术,还需要结合艺术和设计,关注用户需求。
其次,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产品细节的追求是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后,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通过分析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产品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功的秘诀。
不仅对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有借鉴意义,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创新者来说,乔布斯的成功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的案例。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产品设计,以更好地理解他在创新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名人故事】发现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名人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他们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下面我将讲述几个名人的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让我们来谈谈乔布斯。
当乔布斯还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时,他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在大学期间,他并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而是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
乔布斯逐渐发现自己对电脑的热情,他开始从事电脑设计工作,并且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最终,乔布斯成立了苹果公司,开创了一个伟大的事业。
乔布斯通过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将其变为事业,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奥普拉·温弗瑞。
温弗瑞在她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找到了她真正感兴趣的事业——主持电视节目。
奥普拉通过她的热情和才华,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拜的主持人。
她通过探索自己的兴趣,找到了她真正的天赋和使命,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成就。
再来说说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曾经在青年时期与一般人一样,对数学和物理并不感兴趣。
当他成为一名学生后,他渐渐发现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尤其是对物理学的独特兴趣。
他开始专注于研究物理学,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和激情。
最终,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相对论论文,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并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几位名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成功地发现了自己。
他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他们通过努力和坚持,成为了引领时代的榜样。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发现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自己呢?我们应该多尝试不同的事物,多领域进行尝试。
只有不断地寻找,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
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乔布斯黄金圈法则演讲一、什么是黄金圈演讲法则史蒂夫·乔布斯,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字,一位伟大的创新者和演讲家。
他的演讲能力被誉为“现实扭曲力场”,能让听众为之倾倒,为之激动。
乔布斯的演讲技巧被很多人研究,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黄金圈”演讲法则。
黄金圈演讲法则,源自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的“黄金圈理论”,乔布斯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这个法则的核心理念是:人们购买的并非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能带来的感受、信念和故事。
这个理念在乔布斯的每一次演讲中都得到了完美体现。
黄金圈演讲法则分为三个层次:为什么(Why)、如何做(How)和是什么(What)。
这三个层次由内向外扩散,形成了一个黄金圈。
在最内层的“为什么”层,乔布斯总是激情洋溢地阐述他的理念和信仰,他相信每一个产品都能改变世界,都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他的这种激情和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听众,让他们对产品充满了期待。
在中间层的“如何做”层,乔布斯会详细介绍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过程。
他善于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单化,让人们能理解并接受。
他讲述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产品的热爱和对用户的尊重。
在最外层的“是什么”层,乔布斯会自豪地介绍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这个层次的信息最直观,也最容易被人理解。
但是,乔布斯并不满足于仅仅介绍产品的功能和特点,他更希望人们能理解产品背后的理念和精神。
乔布斯的黄金圈演讲法则,其实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思考方式。
它先从内心的信仰和理念出发,然后向外扩展到具体的行动和结果。
这种思考方式,让乔布斯的每一次演讲都能触动人们的心灵,都能让人们为之激动。
黄金圈演讲法则不仅适用于产品发布、公司介绍等商业场合,也适用于任何需要说服他人、激发他人热情的场合。
它告诉我们,要想打动人心,首先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和理念,然后才是具体的行动和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乔布斯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从这个法则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运用逆向思维的名人例子
以下是一些运用逆向思维的名人例子:
1. 达尔文:达尔文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并没有从现有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出发,而是通过逆向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
他认为,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是通过适应环境的过程逐渐发展而来的。
2. 乔布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在设计产品时常常运用逆向思维。
他不是从市场需求或竞争对手的产品出发,而是从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出发,思考如何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
3.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研究物理学时,通过逆向思考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他不是从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出发,而是从假设和实验结果出发,推导出了新的理论。
4. 马斯克:特斯拉和SpaceX 的创始人马斯克在创业和创新方面也经常运用逆向思维。
他不是从现有的技术和市场出发,而是从未来的需求和挑战出发,思考如何创造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乔布斯总结乔布斯(Steve Jobs)是现代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作为苹果(Apple)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于设计和创新的追求深深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
乔布斯在他离世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总结了他一生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对的思考,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观点。
乔布斯首先提到了对于自己人生的理解:“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别人的人生。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然而,乔布斯告诉我们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激情,而不是盲目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目标,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其次,乔布斯强调了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他说:“不要满足于平庸,要追求卓越。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乔布斯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并努力超越自己。
卓越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而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乔布斯还提到了创新和改变的重要性。
他说:“当你看到现有的事物不满意时,要勇敢地去改变它。
”这句话我深有感触。
在科技行业,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正是因为乔布斯和苹果团队的创新思维,才有了iPhone、iPad等革命性产品的诞生。
同时,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也需要有创新的勇气。
改变并不容易,但是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乔布斯最后提到了对于死亡的理解。
他说:“记住你将要死亡,这是我遇到的最棒的方式,这样你就不会觉得你有什么可以浪费的时间。
”这句话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命运,而我们每个人都应意识到时间的珍贵。
面对死亡的压力,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用最大的热情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乔布斯的总结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方向。
他对于自己人生的理解和经验,对于每个人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多角度思考的名人例子篇一:多角度思考的名人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对于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得益于他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他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让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乔布斯: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也得益于他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他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让他提出了著名的 Macintosh 电脑和 iPod、iPhone 等创新产品,从而引领了科技行业的发展。
3. 莫言:莫言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的尖锐批判。
他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也得益于他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他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让他提出了著名的《红高粱》等经典作品,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以上是一些多角度思考的名人例子。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篇二:多角度思考的名人例子有很多,具体如下: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被认为是多角度的,他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他在思考光电效应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这一解释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2. 乔布斯: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的创新思维和多角度思考为公司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乔布斯总是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他在设计 Macintosh 电脑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界面设计,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电脑。
3. 马克思:马克思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动与思考名人例子《行动与思考:名人的典范》人们常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然而,行动是否能胜过思考,或者说二者是否平衡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呢?让我们来看一些名人的例子,探讨行动与思考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功绩无人能及。
爱因斯坦并非只是一个思考家,而是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的实践者。
他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不仅如此,他还是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
爱因斯坦的行动与思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名人。
再来看看奥普拉·温弗里。
作为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和慈善家,她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奥普拉并不满足于只是一个娱乐界的明星,她深思熟虑地选择了自己的行动,致力于倡导教育、儿童权益和女性赋权。
她创立了奥普拉学院,为贫困家庭的女孩提供教育机会。
她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成为了一个灵感和力量的源泉。
最后,我们来看看史蒂夫·乔布斯。
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乔布斯是科技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创新的不断思考和敢于行动。
乔布斯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不断思考如何改进产品和服务,然后付诸行动。
正是他的思考和行动,使苹果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这些名人的例子说明,在行动和思考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先次序。
行动需要思考的指引和方向,而思考则需要行动的实践和验证。
只有二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总之,行动与思考是不可分割的。
爱因斯坦、温弗里和乔布斯这些名人的例子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对事物的深思熟虑和不断实践的行动。
通过他们的典范,我们应该学会在行动和思考之间保持平衡,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成就。
正如《行动与思考:名人的典范》一书所说,只有行动和思考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伟大的成就。
从为什么开始,是乔布斯在商业决策和创新中的黄金圈法则。
这一法则强调了对于一项工作、一项计划或者一项产品,“为什么”比“怎么做”和“做什么”更加重要。
在商业决策中,人们更应该关注为什么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只是关注怎么去做和做什么。
这一理念在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对整个商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为什么从为什么开始?从为什么开始理解一项工作或者计划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人更清晰地把握工作的意义和目标。
无论是个人的职业规划,还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都需要清晰明确地定义为什么去做这件事情。
乔布斯强调,“只有明白为什么去做某件事情,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持续前行。
”2. 乔布斯黄金圈法则乔布斯提出的黄金圈法则,指的是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为什么去做,其次是怎么做,最后才是做什么。
这一法则的核心在于,只有明确了为什么去做某件事情,才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以苹果公司为例,乔布斯不是简单地推销产品的功能和特点,而是将产品的设计理念与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相连接,让人们产生共鸣和认同。
3. 乔布斯在苹果的实践乔布斯在苹果的实践中,始终贯彻了从为什么开始的理念。
他坚信,在创新和设计产品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产品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产品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度。
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苹果的产品始终以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为核心,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4. 乔布斯黄金圈法则的思考从乔布斯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从为什么开始的黄金圈法则,其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
在商业决策和创新中,我们要时刻牢记为什么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我们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去做,找到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总结回顾在商业决策和创新中,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我们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去做,找到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乔布斯黄金圈法则,强调了从为什么开始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将影响深远,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名人故事背后的智慧名人故事渗透着智慧,让我们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往往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并帮助我们走上成功之路。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名人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1. 爱迪生的坚持爱迪生是现代发明史上的巨人。
他发明了许多改变世界的重要物品,如电灯、电话等。
然而,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取得了成功。
据说,他在尝试改良灯丝的过程中失败了上千次。
当有人问他是否对这种失败感到沮丧时,他回答道:“我没有失败。
只是找到了上千种不起作用的方法。
”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智慧,即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
2. 林肯的毅力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
在竞选过程中,他输了很多次,但他从未放弃。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成功当选为总统。
林肯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毅力和坚持,最终我们都能够成功。
3. 乔布斯的创新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创新精神使苹果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
乔布斯总是以独特而前瞻的方式思考问题,并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创新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之一。
只有不断创新、思考和尝试,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改变世界的方法。
4. 山姆·沃尔顿的冒险精神山姆·沃尔顿是沃尔玛的创始人,他以其对冒险的勇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而闻名。
他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他的冒险精神使得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沃尔顿的故事启示我们,追求卓越和冒险精神是实现成功的重要因素。
5. 马克·扎克伯格的胆识马克·扎克伯格是Facebook的创始人,他在二十多岁时就成为了亿万富翁。
他相信社交网络的力量,将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
他的胆识和决心使得Facebook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扎克伯格的故事告诉我们,相信自己的想法,并勇敢地追求这些想法,是成功的关键。
乔布斯四问 Scooter昨晚失眠,在Apple4us上敲了一篇帖子:其实就是复述是最近一段时间,对我启发最多的一篇文章。
这是不久前,苹果把 Segway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Doug Field 挖来做工业设计部门的副总裁时,被翻出来的一本并不知名的商业作品 Code Name Ginger 的摘录。
讲的故事也简单,就是 Segway 公司在产品推出之前,把自己的产品两轮电动车 Scooter (当时还叫Ginger)送给乔布斯和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看,请他们提供些意见。
难得的是,因为本书的作者得到了充分授权,亲眼见证了这次秘密会谈,就把整个过程充分还原了出来。
第一问:产品定位和很多欲扬先抑的故事一样,这次由硅谷最据权势的风投家约翰·杜尔(简单说,他在Google上投了1250万美元,赚了300多倍,他也是针对iPhone app投资的iFund的老大)主办的内部会议,乔布斯同学迟到了。
迟到了还不算。
在他来之前,大家被这个很geeky的玩具弄的很开心,等他来了,所有人要正襟危坐开始做PPT演说,他就开始踢场子。
杜尔说,大概每次演说要10分钟。
乔帮也给脸子看:“我不听,这不是我风格。
你要想让我离开,没问题,但我不能跟这儿傻坐着。
”主讲者很尴尬,想继续开始,乔帮开始打断了:“咱还是直入正题吧,为什么你们要卖两款机器?”“我们觉得……”“我看这有大问题”,因为他提前一天已经看到这车了,并说因此彻夜未眠,还在自己手掌上写了不少思路,你也没法批评他态度不好:他开始讲自己做 iMac 的经历,为什么他在发布了第一款 iMac 之后,等了7个月才推出其他花色:他希望他的设计师、销售人员、公关,都100%的聚焦。
“你确认你们的市场是针对中高端用户的交通需求的?”老乔问。
对方也老实,承认说这里面可能有风险,因为 Scooter 也可能被视作玩具或一时热闹。
乔布斯回到了自己那个本源问题:那你们为什么不先出一个普通版本,卖个几千块,它真的热销了,再出把价格翻倍的 pro 版,针对工业和军事领域呢?前不久见到 Google 那位美女副总裁Marrisa Mayer时,问她有什么可以从苹果学的,她说,学不了,因为苹果这公司开发产品的方法太需要自信了:你埋头做一款产品几年,谁都不知道黑箱子里是什么,等掀开幕布那天,或者是wow, wah的欢呼声,或者公司就完蛋了。
她说的没错,但,这只是因为乔布斯比其他企业家更自信吗?在我看来,乔布斯问 Scooter 的——why 2?——是个极丰富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出两款产品?为什么不是把全部精力用于做好一款?如果只做一款,有没有可能获得全世界的赞许?怎么获得?就是说,他一上来,会把自己的退路封死。
毫无疑问,同时做两款产品,无论哪款都会有一些侥幸心理,即使这款不好,那款成功也够了。
人们就很容易说服自己放弃对单一产品的热忱。
但乔布斯的思考方法,会让全公司上下永远去做孤注一掷,这也就是外界经常说的,他的员工会被他压迫得爆发出潜能来。
我们还能想起哪家大公司敢于如此孤注一掷呢?或许是波音或制药公司吧,但它们又跟苹果是截然不同的领域。
也许有时间应该研究一下这三个不同行业的产品开发策略。
第二问:产品设计第一题刚刚翻过,杜尔同学扔出了第二枚炸弹:你们觉得这产品设计怎么样?反客为主的乔帮则问台上准备发言的人:你觉得怎么样?——在现场的作者说:“这是个挑战,而不是提问。
”对方试图婉转的平衡一下谦虚与自信,就被打断了。
“我觉得这是屎!”("I think it sucks!")对方被震慑了:为什么?“它就是。
”“您详细点说?”乔布斯一瞬间说出了三个评判标准:它的外形不创新、它不优雅、也感觉不到人性化。
“你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创新的机器,但外形看上去却非常地传统”。
最后,他给了建议:去找一家能做出你看到之后会被雷的拉一裤兜子的牛叉产品的设计公司。
这段的信息量同样很足,因为它很简明的总结出乔布斯的三个设计标准:设计是否出奇,或者是否优雅,或者是否足够人性化。
当然,能同时对这三个标准做出恰当的评判,显然需要充分的知识积累。
第三问:产品生产Segway 的倒霉孩子进入了下一个话题:他们要设立工厂。
乔帮又跳出来了:为什么你们要盖个工厂?哪儿盖?为什么你们自己从事生产?答案是:怕代工把机器的代码泄露;工厂会设在新罕布什尔州。
这太不让挑剔的乔老师满意了:难道你们的代码不能被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吗?Segway 的同学自信的说,我们毕竟在这方面求索了那么多年,这个没那么容易。
但乔老师说:当然可以被反向工程,而且,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把资金和管理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尤其是,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一流的制造专家搬到新罕布什尔州。
看这段时,我想的并不是盖不盖工厂的问题,而是另一个问题:很多人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认为是不可被仿制的,但乔布斯对此并不乐观。
想想看,也对,他当年那么自信的做了麦金塔,还不是被自己视为“?黄?”的盖茨同学打垮了?接下来,iPod 和 iPhone 不是总有从三星、诺基亚到魅族和山寨机的如影随形?那怎么办?关键是用时间和资金去找到其他壁垒。
就像 iPod 和 iTunes 的相生,iPhone 时代,靠手机补贴获得的低价、iTMS、app store 和 更像一座道道护城河,把 iPhone 小心呵护起来。
这时候,不妨让我们退回到第一个话题:乔布斯在开发产品时的自信。
没错,他很自信。
他会用1亿美元,3年时间,去开发外界根本见不着踪影的 iPhone,但我们显然忽视了他重视风险的一面。
他会做个极端假设:自己最牛的产品,也可能被仿制。
然后,那就必须有方法去找到其他维度的安全网。
第四问:产品营销最后谈到了或许是乔布斯最擅长的话题之一,营销。
一直扮演配角的亚马逊的贝佐斯说,他觉得 Scooter 这样一款产品,是不太可能在美国热卖的,因为美国人对汽车的情感和依赖太强了,总会有人去游说政策制定者,封杀 Scooter。
所以他建议,把这产品先卖到新加坡去,这样,不仅游说政策制定者很简单,因为那里就是李光耀一个人说了算嘛,而且还有一个400万人口的试验田。
这可谓一个新鲜想法。
但乔布斯依然摇头。
他说,这是个网络时代了,这时代,慢者必死。
人们会通过互联网,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到Scooter 这款产品,会想要它,但如果它只在遥远的新加坡开展业务,你就等于浪费了在全世界最大市场的因网络而带来的相当于一亿美元的免费公关。
而且,新加坡是个贼巢,更可能让 Scooter 被仿制。
那乔帮的方法?他先给了一个保守方案:把这机器,在斯坦佛这样的一流大学、迪斯尼这样的主题公园里,做小规模推广。
但他立刻补充说,这风险也不小:如果有一个倒霉孩子在斯坦佛不小心摔一跤,然后在网上乱骂一顿 Scooter,公司就完蛋了。
如果是一个大规模的发售呢,一点点麻烦不会从根本上伤害公司。
老乔说“我是个大爆炸主义者”,说完这句话,他这天头一次乐了。
“高举高打的风险,就是你把自己暴露给你的敌人,你需要很多钱跟仿制者作战。
”因为我从来没做过营销工作,所以对这段话我的触动是最少的。
不过因为信息明确,似乎也不用多说。
总结一下呢,就是说,虽然乔布斯一直被视为 incredibly aggressive questioner ,但因为有机会跟他密切工作又敢对外说话的人太少,他的思考方法并不多见。
而这篇文章,一方面展露了乔布斯是怎么思考宏观和微观问题的,一方面让我感受到,乔布斯像一个知识分子一样,认真思考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我自己在看这篇文章时,总感觉像在看武侠小说,那种思考的绚烂让我提醒自己:如果你仔细而富有成效的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自己琢磨一下,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很不一样。
“They are both incredibly aggressive questioners.”昨天晚上躺床上,看去年5月一期Fortune。
封面叫,写前好莱坞大亨,先网络巨头Barry Diller,及其公司。
文章真难看。
以前看过一次,半途而废,这次再看,到看完时差点睡着。
眼瞅着Fortune 想朝Carol Loomis的路子培养本文作者Bethany Mclean,这姐们写的那本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也得到了Warren Buffett的好评,可这次着实是失手。
接下来一篇,叫Google's Banker。
题图照片上,一个额头又高又亮,相貌很知识分子的人。
这人名叫Michael Moritz,跟CAA的Michael Ovitz没啥关系,其实这个blog以前也提到过他:Jobs对媒体的爱恨,是有原因的。
据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的作者Alan Deutschman的那篇批驳iCon的书评说,Jobs年意气风发时,曾被TIME的记者Michael Moritz揭露出金童背后的阴暗,甚至因此没能当选1982年TIME的年度人物。
当时没说,这老兄后来跳入风险投资圈,成了VC Banker。
成绩不俗,先有Fletronics,后有Yahoo和Paypal,当然,最近的还有Google。
这成绩,即使在高手如云的VC圈子,也足以登堂入室了。
文章作者Adam Lashinsky(他写的一系列HP的文章好烂)几乎就要将他和投资过Intel的Arthur Rock,投过Oracle, Apple和Cisco的Don Valentine,投了Sun, Netscape和Amazon的John Doerr并称了。
何况他是一个记者出身的半路出家。
这老兄,牛津读的本科,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读的MBA,毕业后去了TIME杂志当记者。
天生是个猛人,在底特律,他最早发现Chrysler处于混乱之中,后来还与人合著Going for Broke。
去到旧金山,他又写了本the Little Kingdom,就是关于苹果电脑的名与实的。
后来做过关于VC的稿子,他决心投身于此,就离开TIME(估计也觉得自己把别的记者几十年才能做的事都干完了),先去办VC方面的newsletter,然后跳入业内。
进的,就是上面提到的VC大牛,Don Valentine的Sequoia Capital。
关于Don的风格,一句话总结就是:赌的是赛道,而不是骑手。
他认为行业巨变,一定会产生好企业,这比你埋头找好的创业者要有用。
这并不是说,他不在乎人的因素。
比如他招进Moritz,就是觉得他很像他以前非常熟悉的一个人:Steve Jobs。
他认为,俩人都是那种无穷尽的提问者。
这正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我接触的中国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常人,似乎或者在交流的时候,或者习惯讲,或者习惯听,很少有人喜欢不停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