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文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735.0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九章二十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二、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概况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这两条线大致平行,但有时交叉。
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20世纪世界文学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比较而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影响显然更大,而且更深刻。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和实质一般来说,现代主义是指迄今为止的所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流派。
20世纪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规范的现代主义,也被称作正宗的现代主义,主要流派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意识流小说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两者在哲学、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明显的分歧。
(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促使人类不能不从新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命运。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冷酷关系,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已经熟悉了的世界变得愈来愈陌生,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非理性主义思潮。
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想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哲学,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和悲观主义色彩。
西方文学史来看,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抛弃了传统文学对客观真实性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形成了整个文学“向内转”的趋势。
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1、由于危机感、幻灭感导致悲观厌世情调;2、由于人的异化而导致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3、由于个体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使文学重于创造、工于形式;4、由于心理意识的加强使整个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第一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第一节概述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思想上:第一,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看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之中大多数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地种种罪恶;他们正视现实的发展变化,力求真实地反映时代风貌,在描写生活上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他们认识和批判现实的基本武器,但不时仍能闪现出新的斗争精神,或多或少地用阶级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问题,站在崭新的时代高度去描绘现实。
第二,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他们或者以当代社会为对象,或者对历史进行再认识,充分展开社会背景的描绘,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社会底层,五光十色,包罗万象。
第三,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与资产阶级的财富迅速增长,成为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
第四,两次世界大战,因其规模的巨大、战争的激烈,残杀和迫害人民或犹太民族的酷烈,政治斗争的复杂等等,都是以往的战争不可同日而语的。
艺术上:第一,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第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无疑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第二节英国文学和劳伦斯的创作名词解释:费边主义:1894年伦敦知识分子组成的团体,体现了中产阶级倾向社会主义团体,政治纲领的改良主义,主张用渐变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
(一)生平与创作、第一时期:(1906——1910)《白孔雀》自然生命与文明的冲突《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工业文明批判)畸形情感2、第二时期:(1910——1920)《虹》《恋爱中的女人》《迷失的少女》注:《虹》中的人物形象:第一代:汤姆·布兰温;第二代:安娜·布兰温;第三代:厄秀·布兰温。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况1、20世纪中国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900——1916年,中国近代文学后期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阶段1949——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阶段2、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A、1917——192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6)。
通常又叫做“五四”时期的文学,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学文学奠基人及现代文学奠基作,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B、1927年——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这一阶段以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C、1937年——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代表作家有张爱玲、钱中书、赵树理等。
3、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冲突与承传☐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第一章(1900-1916)1、“诗界革命”与梁启超和黄遵宪1)梁启超的生平与代表作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人称任公,号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著有《饮冰室文集》。
2)“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1)黄遵宪的生平与代表作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善写诗,主张写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
“我手写我口”,对旧体诗进行改革。
著有《人境访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我手写我口”☐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反对“泥古”。
3)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及特点:他喜欢以新事物、新观念入诗,却能把这些新事物、新观念化为自己独特的印象和感觉。
第十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第十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这一章论述除前苏联文学以外的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有史以来最壮阔的文学潮流,它的影响极为深远。
这一成功的创作经验必然为许多作家所接受。
他们当中有不少是跨世纪作家,深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启发和影响。
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前辈们的批判精神、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典型人物等最基本的创作方法。
同时他们并不固步自封,也接受新时期涌现的文学流派的新手法,以丰富传统的现实主义。
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趋势。
欧美现实主义作家感到的困惑是: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从这时起再一次获得了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福利的提高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这种局面已迥然不同于19世纪的社会状况,他们对一片升平景象感到茫然和惶惑,认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意识已经过时。
揭露性和批判性的消退,造成了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暂时衰落。
大约从70年代开始,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又出现复兴的端倪,即所谓回归现象。
及至80年代,有的现代派作家甚至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来写作。
这种现象对现实主义本身无疑是一种激励。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世纪上半期的拉美,现实主义文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注意本地区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传统,总体上可分为革命文学、大地小说和印第安小说。
它们为下半叶的“文学爆炸”奠定了基础。
综观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人们发现,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是强大的。
可是,如果抛弃了它的优良传统,即批判性、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广阔性、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手法等等,而过多地吸取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那就会造成自身的衰微,乃至不成其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史(下)三大板块,众多流派20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长河小说——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心理小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
2、现代主义文学modernism是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美文坛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
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酝酿期;1910年至1930年:现代主义的高峰期;1930-1950年:现代主义的衰落期;(1)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我的对立。
),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
现代主义文学实现了写作主题从世界向人、从客观向主观、从外向内的转变,人、主体、自我、内心成了现代文学的中心。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A.象征性。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B.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C.意识流。
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挖掘人的潜意识,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意象主义——庞德《在地铁车站》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后现代主义文学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
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二十年代的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个多元的特点,它不再像之前的
文学那样统一而稳定,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
家们纷纷开始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他们试图从现实生活、社会
问题和人性的深层次来创作。
这种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努力推
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除了现实主义文学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自由的
创作方式。
他们试图摆脱现实主义的束缚和限制,探索更广泛的创作领域。
这种寻求自由创作的文学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它追求新的美学和表
现方式,试图从个体内心深处揭示人的真实面貌。
二十年代的文学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
在过去的文学中,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对传
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他们试图破除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倡以个体自由
为中心的文化观念。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
文学从封闭、古典的传统向现代、多元的方向转变。
二十年代的文学既关
注现实问题,又发展出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
活力。
二十年代的文学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文
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产生背景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0世纪现代主义⽂学20世纪现代主义⽂学⼀、现代主义⽂学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主要思潮之⼀,也是在这⼀思潮影响下所有⽂学流派的统称;1、以柏格森、弗洛伊德等⼈的⼼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理性因素,主张从个体⼼灵出发,强调表现内⼼⽣活和⼼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2、在哲学思想上受尼采的影响,反对传统对个体、物质对⼼灵、理性对感性的压制,注重在⾃然与⼈、社会与⼈、⼈与⼈之间的各种关联中剖析个体的⽣存状态(异化),具有虚⽆主义和⽂化批判倾向;3、热衷于艺术技巧的⾰新与实验。
⼆、现代主义⽂学发展概况1、发展轨迹:肇始期(1890-1910)⿍盛期(1910-1930)衰退期(1930-1950)2、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等。
三、未来主义1、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个以意⼤利为中⼼的反传统⽂学流派,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明,讴歌⼒量、运动和速度,在⽆序联想和⾃由放任的⽂字中显⽰其刺激性和冲击⼒,致⼒于清除传统⽂化,表现出狂热的⽆政府主义和⽂化虚⽆主义。
创始⼈是意⼤利作家马⾥内蒂,代表⼈物有法国诗⼈阿波⾥奈尔,俄国诗⼈马雅可夫斯基等。
2、未来主义发展概况1909年意⼤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44 )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和宣⾔》,宣告了这⼀运动的诞⽣。
未来主义的“诗歌宣⾔”、“戏剧宣⾔”、“电影宣⾔”、“⾳乐宣⾔”、“舞蹈宣⾔”、“雕塑宣⾔”、“建筑宣⾔”陆续产⽣,形成热潮。
20年代初,未来主义出现分化,趋于沉寂。
3、未来主义的美学原则及意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产这⼀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以⼒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未来主义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提出了⽂学艺术应为适应⼯业化发展⽽变⾰这⼀命题,使艺术的创造空间得到延展,对现代主义⽂学有开拓意义。
英国二十世纪文学(一)概述20世纪文学的第一个成就是戏剧上的突破。
首先是爱尔兰人萧来到伦敦,用泼辣的剧评为易卜生所代表的欧洲现实主义新戏剧打开局面,接着又在自己的创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时斯托芬以来的欧洲古典喜剧传统结合起来,写出了51个剧本,其中有《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别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马利翁》(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等名作,它们或是辩论社会问题,或是发表新颖思想,但都给观众以高尚的艺术享受。
萧的出现使过去一百年英国戏剧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观。
新戏剧的另外一支强大力量也来自爱尔兰。
随着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都柏林的阿贝戏院,在格雷戈里夫人和诗人叶芝的主持之下,演出了他们自己的和新起的爱尔兰作者包括辛格和奥凯西的剧本。
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和奥凯西的《朱诺和孔雀》(1924)都是杰作,他们不但成功地写了爱尔兰题材,而且在戏剧语言上有重大的创新。
叶芝写了《胡时痕的凯瑟琳》(1902)一剧,鼓舞了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后来他又在戏剧艺术方面多所试验,但在诗歌方面他的成就更为突出,早期诗作以优美著称,后来则写得精粹深刻,吸收而又超越现代主义,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诗人之一。
在英格兰本土,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有重大影响。
特别是1914至1918年的战争,英国虽胜而遭受重大损失,一整代有才华的青年死于战壕。
战争文学几乎全是创伤文学。
炮火初停,仍然疮痍满目,在精神的废墟上出现了现代派文艺,其诗歌上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它用新奇的形象、多变的韵律和通过大量引文对比古今各国文化的手法来写西方文明的危机感,造成了一时影响。
现代派还发表文学理论,为他们作品的晦涩与险僻辩护,又对过去的作家重作评价,如艾略特就抑革命诗人弥尔顿与雪莱,而扬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