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注重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习惯的学习建议作为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注重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习惯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认真做好预习和复习。
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
同时,课后要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学生应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注重课后作业的完成。
完成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解题能力。
同时,及时纠正错误,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加强数学思维训练的方法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一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散步的过程中,观察身边的建筑物的形状和数量,思考它们与数学有什么关系。
2.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进行逻辑思维题的训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逻辑谜题或数学题目,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3.注重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思维训练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资源1.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兴趣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
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题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挑战性。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1. 从小培养数学兴趣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前提。
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活动, 比如一些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
家长和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小就喜欢上数学。
2.适应不同学习节奏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一些孩子喜欢通过听讲的方式学习,一些孩子则喜欢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习。
家长和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不能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3.建立自信心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实践的学科,很多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候感到困难和挫折。
家长和老师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懂得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掌握数学知识。
4.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和老师需要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家庭氛围,多鼓励孩子学习、多夸奖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增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按时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每天保持适量的数学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6.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后续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及时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确保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家长和老师也要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孩子巩固基础,并尽量简化复杂的数学知识,让孩子容易理解。
7. 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习惯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包括自主学习、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细心审题、注重练习等。
本文将详细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效果。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习惯之一。
在学习中,小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完全依靠老师的指导。
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小学生要学会有目的地思考,发现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学会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尝试去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尝试,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逐步获得在学习中自主解决难题的能力。
2.善于提出问题在学习中,小学生需要善于提问,主动寻求答案,学会积极探究。
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借助于书本、老师或是智能设备等工具快速获取知识,同时也可以积极问同桌、同学或者家长,获取不同的解决思路和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进而针对当前的问题和困难做出相应的行动。
3.长期坚持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坚持和耐心,如果遇到困难,小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耐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逐步攻克困境,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认真观察认真观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需要观察要素、模式、规律等,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生在观察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识别要素学习数学,必须要先了解要素是什么。
小学生应该不断地观察问题,确定问题的各个要素,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得更准确更具体的问题表述和理解,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注意模式和规律在数学学习中,很多题目都是基于模式和规律设计的。
因此,小学生需要注意观察模式和规律,从而了解对于每一个数学题,所对应的规律和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检查习惯、倾听习惯、计算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的传授,却忽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培养认真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及学生认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
这样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
还有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流于形式,只是对表面知识的浏览,没有深化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也就是费了力却没有得到对应的收益。
阅读要反复品味,直到完全理解才罢休。
阅读的过程不只是对文字简单的浏览,而是一个知识消化与转化的过程,将课本知识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灵活使用。
例如,一幅图上画了6只母鸡,4只小鸡,在旁边还画了的过程鸡笼,在鸡笼上标注了可以放3只大鸡,或者放4只鸡。
另外,还标明了一只母鸡需要10元,而一只小鸡则只要5元。
本题的问题是:若是要购买6只母鸡需要准备多少个鸡笼;若是买4只小鸡需要多少钱?当然,题目本身不会以全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需要从图画中去搜集类似文字的信息,并需直观地分析出有哪些种类的鸡,每一种类型有多少只。
学生阅读之后,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类问题进行自行解决。
在通过整理信息之后,分析实现分类,然后在这些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进行对解决。
这样,阅读的效率不仅提升起来,阅读的意义也充分呈现出来。
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与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作业能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反映出来。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含了作业完成态度认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完成、书写工整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好的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才能受益不尽。
”可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怎样的良好学习习惯呢?一、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对法则、定律、算理、算法等多方面的叙述要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分析和综合要合理。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如:教学完梯形的概念后,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梯形的概念表达出来:”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并要求学生说出”只”是什么意思,把”只”字漏掉了这种四边形是什么?(有可能是梯形,也有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和菱形。
)数学语言是严谨而精密的,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会改变原意使其真理变为谬误。
在如:在教学”多位数乘法”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例题教学后,让学生说出解题步骤,然后按其方法步骤独立练习,再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把感知的解题过程变为抽象的语言。
经常性的这样训练就能形成良好的智能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与专心听讲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
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看、读、思、练”结合起来。
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
随着学生的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首先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再次,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学好数学学生要具备的七个良好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基本的学习习惯呢?第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
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
第二,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
因此,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第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
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第四,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环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启发性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帮助他们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习惯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教室的布置也要符合学习数学的要求,如摆放数学概念图、示例题等物品,以便学生能随时查阅。
此外,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数学游戏、教具等,以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勤做笔记的习惯。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采取启发性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习的成果和学业成绩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鼓励积极参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与分享精神、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沟通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鼓励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演示、讨论等形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同时,鼓励学生在教学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前预习、划分任务完成时间、合理规划学习进度等,通过学习计划和行动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反馈,激励学生自觉复习、总结和反思,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合作与分享精神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分享精神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借鉴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教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理分工、共同努力的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如组织小班报告、班级交流会等,激发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分享的习惯。
四、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和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为方式,而学习习惯则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主动地去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倾向。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是先天存在的,是后天形成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
”是的,数学学习也需要读书,可以读一些与数学学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书籍。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读书,让学生把“读、思、练”结合起来。
从儿童一入学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
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从而读懂教材的结构、读懂知识的体系、读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读懂知识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习惯除了读与数学学习直接相关的课本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读数学家的故事,用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来感染学生;读数学科普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读数学杂志和数学小论文,用同龄人的学习成果来激励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思维激发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你知道吗?》,还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中外数学小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重要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深化。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优秀的数学学习习惯将是孩子们在自我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的重要保障。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喜欢数学是一个人学习数学的基础。
如果孩子没有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成果就会很有限。
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或者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这将让孩子们感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学科。
二、注重数学基础的打牢数学的基础部分极为重要,这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关键的作用。
学习数学要从基础做起,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不可能建立起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打牢孩子的数学基础。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数学基础的讲解和练习,让孩子们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在数学实践中掌握知识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仅仅是空洞地理解和记忆,还需要在实践中多加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编制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或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来掌握数学知识。
四、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做题时注重思路清晰、详细记录计算过程等。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式,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五、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自我学习和自我练习。
小学生数学习惯养成计划第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在数学学习的初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利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周围的现象。
2. 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畏难,敢于挑战。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1. 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多多尝试,不怕犯错。
在数学学习中,错误是难免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怕犯错,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3. 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向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通过向同学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是有能力的。
第三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让学生养成对数学学习有条不紊的习惯。
2. 培养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学生要养成每天都要坚持学习数学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养成对数学学习的习惯。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为定势,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效果。
所以平时我们经常在谈论一个班学习成绩不好时,十之八九会归结为数学学习习惯不好。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
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通用12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篇1自去年接班一年多的时间,了解到班级学生的情况,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很重要。
一、课前预习习惯只要上新课前,要求学生先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这样能初步对新知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此外,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
对预习好的及时表扬。
二、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审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
所以,要加强审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抓住重难点理解题目的良好习惯。
三、充分利用草稿的习惯有一部分学生,作业本或试卷上常常弄得墨迹斑斑、一塌糊涂,涂破、擦破的现象时有发生。
故此,要对学生加强作业卫生教育,让学生学会利用草稿本,充分发挥草稿的作用,使学生养成利用草稿的良好习惯。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作业清洁、美观,而且能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四、及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了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
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因此,要严格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错题当天校正。
书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怎么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辅导。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
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
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
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的培养途径有:(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
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
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
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影响,还要认识到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撑,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增强的过程、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
习惯是一种能力,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1.认真听课的习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听课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认真仔细的习惯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学习中必须要有谨慎仔细的态度,不论是在运算还是在写的过程中都要学生认真地对待:书写要规范、工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养成细心的习惯,认真审题、自信答题、检验改错,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有问题,却不敢提出,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要勇于发言。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及时进行评价,保护好学生每一次的学习成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仍是以表象为主,动手操作是最直接,也是最快获得知识的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才能理解知识,并获得经验,这些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亦是十分珍贵的。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仍然很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去思考只寻求帮助,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养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刻苦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至关重要。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理解他人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到语言清晰、生动、有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倾听。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复述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倾听效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讲,看看谁能最先理解这道题的意思。
”讲解完后,再请同学复述解题思路,对于能够准确复述的同学给予肯定和奖励。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发现数学问题。
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数学图形、算式、例题等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图形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做数学练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条件等,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错误。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但不要包办代替。
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思考解题方法,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规范、整洁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从数字、符号的书写到算式、解题过程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良好的品质道德、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最佳时期,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要学着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着力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擅于提问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入手,以期能抛砖引玉,不断加强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放入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
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
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
平的逐步提高。
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21减9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21减去9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1)被减数是21,减数是9,差是多少?(2)21比9多多少?(3)9比21少多少?(4)9再添上几就是21?(5)21减去多少与9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
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
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波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