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策略-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0.78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策略-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色彩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理论、色彩对比、色彩搭配等,能够增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对于素描、油画、水彩画、水墨画等画种的学习,色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色彩教学,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由于男女生对色彩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对色彩具有不同的喜好与运用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缺少积极性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美术的内涵和作用,认为美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
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动下,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足够的积极性,难以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在某种程度上,色彩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仅仅通过教材中的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了解色彩的实质与色彩艺术的内涵,也难以通过色彩表达自已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学生就难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导致其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未引起教师重视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旧采取以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育方式固化,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
部分学生习惯从单一角度分析问题,这不利于其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其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较为被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欣赏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方法的应用
1.将游戏融入色彩教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人们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接受期,单一的色彩理论讲解会让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但色彩本身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
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开展相关游戏活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适度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否则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把精力集中在“玩”上,忽视了对美术知识的学习。
在准备游戏时,教师不能单纯地为了游戏而准备,而要充分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设计游戏活动时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始终把握教材内容与目标,不能美术教学的目的。
如,在向学生介绍冷暖色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两种游戏方式。
一是为颜色“找朋友”。
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如为红色的苹果找朋友、为绿色的西瓜找朋友等。
另一种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在油画棒中分别找出冷色、暖色。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了冷暖色的知识点
2.通过自然写生开展色彩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设置多种方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和习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爱护环境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自然是学科存在的基础,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自然而存在,美术学科尤其如此。
大自然的色彩丰富多样,因此,在小学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写生训练的重要性。
教师应通过写生训练帮助学生接触自然,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探索自然界中的光影变化与色彩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色彩加以创造。
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室外色彩绘画资源的优势,将其运用到色彩教学中。
教师每学期可以组织1到2次的户外写生活动,在写生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观察自然界的色彩变化。
如,身穿白色衣服的学生在茂密的森林中时,身上的阴影部分会呈现绿色;在阳光下时,白色衣服则呈现出淡淡的黄色。
自然界充满了冷暖色搭配,如,绿色的草丛或森林中会有红色、粉红色或者黄色的小花点缀,使整个环境的色彩更加丰富。
自然化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开展色彩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带领学生接触自然,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3.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展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充满灵感,学生需要积极体验社会环境。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美术的魅力。
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色彩。
如,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红色的对联、大红色的灯笼等,都是丰富的素材来源。
色彩的装饰、搭配和教育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衣服上的色彩搭配、家居空间的装饰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的色彩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探索生活中的色彩变化,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生活中的色彩要素进行加工创作。
如,在《生活中的暖色》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暖色物品,将其带到课堂,并在课堂上介绍自已带来的物品;或者在课堂上,要求红色、橙色和黄色衣服的学生起立,让学生自行判断自己的衣服是否属于暖色。
这样,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帮助学生了解暖色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积极活跃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常见的暖色,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暖色记忆下来。
这样,学生在创作时就不会缺少灵感。
4.开展文化情境化色彩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美术新课程标准表明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包含美术元素。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在丰富的文化情境中感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使学生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贡献,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我国文化内涵,推动美术教学从基础技能教学向文化情境教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探索艺术的魅力,从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将中国画引入美术课堂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上,美术教师向学生教授中国画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可以达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民族性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有助于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是文化情境教学的重要工具。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较差,如果教师单纯通过语言教学,难以使其充分理解中国画的深层内涵。
从审美价值角度看,中国画充满艺术内涵,追求“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境界。
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画教学。
在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了解国画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做游戏或者播放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和自然写生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入相关情境,开展写生活动。
综上所述,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合理搭配色彩。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色彩教学,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从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萍萍.在色彩的海洋中航行一试论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黄河之声,2015(16).
「2]陈艳.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吉林教育,2016(2).
[3]王文京.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