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通假字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高中语文必修全册通假字高中必修人教版全册通假字通假字,高中,必修通假字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已,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 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何厌之有?(“厌”,通“廣”)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肖>J减)《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日以尽矣(“以”通“U”,已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设九宾(“宾”通“滨”僅相,迎宾赞礼的人)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鸿门宴》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不者(“不”通“否”)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必修2《诗经》两首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于嗟鸠兮,无食桑甚(“于”通“吁”,叹词)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口归口归,岁亦莫止(“莫”通“暮”,晚)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荣”,花盛开的样子)岂不日戒,獵猊孔棘(“棘”通“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离骚》节选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来吾道夫先路也:(“道”(曲。
)通“导”向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固时俗之工巧兮,面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离”通“罹”,遭受)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读zhang,显著)晶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高中常见通假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常见通假字1“诎”同“屈”,弯曲。
例:“诎右臂支船。
”2. “要”同“邀”,邀请。
例:①“便要还家。
”②“张良出,要项伯。
3. “还”同“旋”,回转。
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见”同“现”,①表现。
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露出,显露。
例:①“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欲隐勿见。
”5. “徧”同“遍”,普遍。
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 “反”同“返”,①回到。
例:“及反,市罢。
”②往返。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归来。
例:“出不入兮往不反。
”7. “惠”同“慧”,聪明。
例:“甚矣,汝之不惠。
”8. “亡”同“无”,没有。
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9. “厝”同“措”,放置。
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0. “陇”同“垄”,垄断,山岗高地。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 “齐”同“剂”,药剂。
例:“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2. “坐”同“座”,座客。
例:“满坐寂然。
”13. “说”同“悦”,高兴。
例:“秦王不说。
”14. “错”同“措”,放。
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5. “与”同“欤”,吗。
例:“轻寡人与?”16. “尔”同“耳”,罢了。
例:“无他,但手熟尔。
”17. “苍”同“仓”,例:“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8. “具”同“俱”,①都,全。
例:“百废具兴。
”②详细地。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 “属”同“嘱”,嘱托。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20. “曾”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
”21. “衡”同“横”,阻塞,梗塞。
例:“困于心,衡于虑。
”22. “拂”同“弼”,辅弼。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
”23. “女”同“汝”,你,你们。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4. “卒”同“猝”,仓促,立即。
例:“五万兵难卒合。
高中通假字大全《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简介
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是指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字形但读音不同的字。
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本索引整理了一些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供学生参考使用。
索引
1. 人/仁
- 同音字:亻、㕣、㐭
2. 人/壬
- 同音字:亻、㕣、㐭
3. 己/已
- 同音字:已、巳
4. 有/又
- 同音字:又、 、旴
5. 至/止
- 同音字:止、旨、早、
6. 陶/匋
- 同音字:匋、逃
7. 畏/威
- 同音字:咼、
8. 禁/琴
- 同音字:琴、禁、感
9. 肉/宙
- 同音字:肉、宙、咮
10. 金/今
- 同音字:今、金、斤
...
使用说明
该索引按照通假字的常见程度进行了整理,并提供了相应的同音字作为参考。
在阅读高中文言文时,遇到这些通假字可以参照索引进行对照,加深理解。
注意:该索引只提供了一部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还有其他的通假字并未列入索引。
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献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和推测。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的一些常见通假字及例句:
1. 案:通“按”,审察、察看。
例句: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 罢:通“疲”,疲劳。
例句: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
3. 颁:通“斑”,头发花白。
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4. 板:通“版”,字版、木板。
例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5. 暴:通“曝”,晒干。
例句: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
6. 趣:通“趋”,往、赴、趋向。
例句: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梦游天姥吟留别》)
7. 缪:通“缭”,连结、盘绕。
例句:山川相缪。
(《赤壁赋》)
8.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编制。
例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9. 诎:通“屈”,弯曲。
例句: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10. 取:通“娶”,娶妻。
例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
高中教材通假字清单必修一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劝学》)2.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劝学》)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劝学》)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劝学》)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师说》)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师说》)7.举酒属.客。
(“属”,通“嘱”)(《赤壁赋》)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赤壁赋》)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赤壁赋》)10.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赤壁赋》)11.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通“适”)(《赤壁赋》)12.杯盘狼籍.(“籍”,通“藉”)(《赤壁赋》)13.自余为僇.人。
(“僇”,通“戮”)(《始得西山宴游记》)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通“趋”)(《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通“曝”)(《六国论》)2.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六国论》)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通“倘”)(《六国论》)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通“毋”)(《六国论》)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通“慢”)(《阿房宫赋》)6.万几.宸翰之宝。
(“几”,通“机”)(《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缙”,通“搢”)(《指南录后序》)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指南录后序》)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通“凌”)(《指南录后序》)4.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见”,通“现”)(《指南录后序》)5.主辱,臣死有余僇.。
(“僇”,通“戮”)(《指南录后序》)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有”,通“又”)(《五人墓碑记》)7.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皦”,通“皎”)(《五人墓碑记》)8.敛赀.财以送其行。
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颁通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通版:字版,雕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暴通曝: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②暴露,显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桮通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6.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被通披:①披散。
“屈原至于滨,被发行吟泽畔。
” ②穿上。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8.敝通弊:①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②弊通敝,破旧,谦词。
“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
”9.辩通辨:差别。
“此小大之辩也。
”10.不通否:①副词,不。
“或师焉,或不焉。
”②疑问语气词,吗。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1.采通彩:色彩。
“须臾成五采。
”12.裁通才:时间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钞通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14.雠通仇:①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②仇恨。
“仇雠敌战之国也。
”15.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
”16.从通纵:①合纵。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②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7.道通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8.当:①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②当通倘,如果。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9.得通德:感激。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度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
”21.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22.反通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23.奉:①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②通捧,捧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4.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5.盖通盍,相当于“何不”。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摘要:一、引言二、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1.通假字的定义2.必修一到五通假字的分类三、具体通假字举例1.必修一通假字2.必修二通假字3.必修三通假字4.必修四通假字5.必修五通假字四、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五、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正文:【引言】通假字是汉字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涉及到音、形、义三个方面。
在我国的汉字教学中,通假字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必修一到五中的通假字进行汇总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但意义不同的字。
在高中必修一到五的教材中,通假字的出现频率较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同音通假:如“辨”与“辩”,“盖”与“盍”等;2.近音通假:如“者”与“诸”,“得”与“德”等;3.形近通假:如“戍”与“戊”,“鸟”与“隹”等;4.义近通假:如“说”与“悦”,“知”与“智”等。
【具体通假字举例】【必修一通假字】1.“给”与“帴”:如《荆轲刺秦王》中的“给其所需”。
2.“倍”与“背”:如《陈情表》中的“倍道而行”。
【必修二通假字】1.“祇”与“只”:如《庐山谣》中的“祇树”。
2.“以”与“已”:如《逍遥游》中的“以游无穷”。
【必修三通假字】1.“谢”与“榭”: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谢公宿处”。
2.“缆”与“揽”:如《满江红》中的“缆船”。
【必修四通假字】1.“陡”与“徒”:如《登高》中的“陡峭”。
2.“秋”与“愁”:如《秋浦歌》中的“愁肠”。
【必修五通假字】1.“历”与“雳”:如《赤壁赋》中的“历历可数”。
2.“稍”与“梢”:如《水调歌头》中的“稍逊一筹”。
【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通假字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原意,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1.系统学习: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系统地学习通假字的定义、分类和具体例子;2.归纳总结:将所学过的通假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实践应用:在阅读和写作中,注意观察通假字的使用,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通假字大全竦:同“耸”;高。
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
形容词。
“死者太半。
”汤:同“烫”:用热水焐。
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猎。
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帖:同“贴”;用标签标出。
动词。
“不用,则以纸帖之。
”帖:同“贴”;粘附。
动词。
“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 同“途”,道路。
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涂:同“途”;道路。
名词。
道路。
名词。
土:同“仕”作官。
动词。
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橐:通“托”; 托付,委托。
动词。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顽:同“玩”;开玩笑。
动词。
“我又不同你顽。
”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同“无”不。
副词。
“亡何国变,宁南死。
亡:同“无”没有。
副词。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亡:同“无”,没有。
副词。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不。
副词。
“回望女亡:同“无”;不。
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罔:同“网”;罗网。
名词。
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应答声。
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先生乐游。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惟: 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陈言之务去。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有门前镜湖水。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惟:通“唯”; 只,只有。
助词。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惟: 通“唯”;只只有。
副词“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惟:通唯”;只,只有。
高中语文通假字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5.日以尽矣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9.具告以事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氓》15.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于,通“吁”。
17.犹可说也说,通“脱”。
18.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采薇》19.岁亦莫止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
《离骚》22.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4.何方圜之能周兮园,通“圆”。
2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27.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短歌行》29.契阔谈? ?,通“宴”。
《兰亭集序》30.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3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3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33.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以颁,通“斑”。
35.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劝学》36.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7.虽有槁暴有,通“又”。
38.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39.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过秦论》4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41.锄櫌(yōu)棘矜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师说》4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4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44.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杯。
《廉颇蔺相如列传》45.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46.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4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苏武传》49.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50.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51.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同“弆”,收藏。
52.空自苦无人之地。
亡,通“无”。
53.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54.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
5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沾,通“沾”。
56.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通“诀”,辞别。
必修五《滕王阁序》57.云销雨霁销,通“消”。
《逍遥游》58.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59.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60.而征一国者而,通“能”,才能。
61.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62.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63.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64.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65.长沮、桀溺耦(ǒu)而耕桀,通“杰”高大。
66.是鲁孔丘与与,通“欤”,语气助词。
67.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你。
68.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除草。
69.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返回《当仁,不让于师》7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知,通“智”,聪明、智慧。
71.道之斯行道,通“导”。
72.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
73.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4.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7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食,通“蚀”。
7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雕,通“凋”,衰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7.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错,通“措”,安排、安置。
78.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9.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有教无类》80.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8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王好战,请以战喻》8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83.蚤起蚤,通“早”。
84.施从良人之所知施,通“迤”,斜行。
《民为贵》85.为丛驱爵者,鹯也。
爵,通“雀”。
86.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畜,通“蓄”,积蓄。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87.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害,通“曷”,何日、何时。
88.畜君者,好君也。
畜,通“慉”,喜欢、喜爱。
《人和》8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90.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慊,通“惬”,快心、满意。
91.戒之曰戒,通“诫”,告诫。
9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9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
9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拂,通“弼”,辅助。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95.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
内交,结交。
96.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通“燃”,燃烧。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治之》97.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错,通“措”,废弃。
98.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县,通“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99.怪星之党见党,通“傥”偶然地。
见,通“现”,出现。
100.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常,通“尝”,曾经。
101.枯耕伤稼枯,通“楛”。
102.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尔,通“迩”,近。
103.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瑳,通“磋”,切磋。
104.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晖,通“辉”。
《有无相生》105.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荒谬。
106.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无端崖之辞》107.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恂,通“瞬”。
108. 牵巨钩,錎没而下錎,通“陷”。
109.扬而奋鬐鬐,通“鳍”。
110.惮(dá)赫千里惮,通“怛”。
111.夫处穷闾厄巷厄,通“隘”。
《鹏之徙于南冥》112.北冥有鱼冥,通“溟”。
11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114.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
11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别。
116.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117.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区分、辨别。
11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辩,通“变”。
119.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息,通“熄”,熄灭。
120.藐姑射之山藐,通“邈”,远。
121.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狂,通“诳”,欺骗。
122.世蕲(qí)乎乱蕲,通“祈”,祈求。
123.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通“皲”,皮肤冻裂。
124.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絖,通“纩”,指新丝绵絮,也泛指棉絮。
《东海之大乐》125.井鱼之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通“墟”,处所,所居之地。
12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通“萃”,聚集。
127.汒然异之汒,通“茫”。
《尊生》128.大王亶父居邠邠,通“豳”。
129.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
130.大枝折,小枝泄。
泄,通“曳”,用力拉。
《恶乎往而不可》131.颐隐于齐齐,通“脐”。
132.予因以求时夜时,通“司”。
133.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134.佚我以老佚,通“逸”,安逸。
135.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规,通“窥”,窥察。
136.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兼爱》137.贵必敖贱敖,通“傲”。
138.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139.教驯其臣驯,通“训”。
140.破碎乱行碎,通“萃”,聚集。
《尚贤》14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辟,通“避”。
142.四鄙之萌人闻之萌,通“氓”,民。
143.谨上为凿一门谨,通“仅”,只。
14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罔,通“网”。
145.莫不敬惧而施施,通“惕”。
146.美章而恶不生章,通“彰”,明显、显着。
14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如果。
《郑人有且买履者》148.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
149.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
150.而置之其坐坐,通“座”。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151.鳣似蛇鳣,通“鳝”,黄鳝。
152.彘臞,人乃弗杀。
臞,通“癯”,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