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侧皮质脊髓束损伤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 一、头颅平片和脊柱X线平片:头颅X线检查 脊柱X线检查
{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脑血管造影术 脊髓血管造影术
{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平扫和增强扫描 CT血管成像(CTA) CT灌注成像(CTP)
{ 四、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灌注与弥散成像(PWI/DW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成能磁共振成像(f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利用这些参数组成新的数字矩阵,最后通过数/模转换,获 得直观、清楚的各参数彩色图像,即为脑CTP图像,对于急性
缺血性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灌注成像
CT
CBF
CBV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TTP
CTA
磁共振成像
MRI自80年代初开始用于临床 颅内&脊髓病变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视觉功能成像\听觉功能成像&运动功能成像
功能性与形态性影像结合, 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 信息
磁共振成像
MRI脑功能成像(fMRI)
磁共振成像
功能MR
右顶叶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MR
左顶叶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MR
左顶枕叶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MR
左顶纤维型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DTI
原理
将X线投照人体所得到的光学图像,经影像增强视频扫 描及数模转换,最终经数字化处理后,骨骼、脑组织等影 像被减影除去,而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保留,产生实时 动态的血管图像
全脑血管造影术
概念
全脑血管造影是经肱动脉或股动脉插管,以颈总动脉和椎动脉 注入含碘造影剂,然后在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分别摄片, 造影剂可显示颅内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形态、分布和位置
静脉注射泛影葡胺 可使病灶增强 提高诊断阳性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灌注成像
CTP(CT perfusion imaging)是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对选 定兴趣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脑组织造影剂浓度的变化, 从而反映了组织灌注量的变化。利用数学模型可计算出
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 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 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MTT) 达 峰 时 间(time to peak,TTP)
➢ 包括正位&侧位, 颅底压迹\内听道\视神经孔 \舌下神经孔&蝶鞍像等
头颅&脊柱X线平片
头颅平片
主要观察: ➢ 颅骨厚度\密度&各部位结构 ➢ 颅底裂&孔 ➢ 蝶鞍 ➢ 颅内钙化斑
头颅&脊柱X线平片
包括 ➢ 后前位 ➢ 侧位 ➢ 斜位
脊柱平片
头颅&脊柱X线平片
脊柱平片
主要观察 ▓ 脊柱生理曲度 ▓ 椎体发育异常\骨质破坏\骨折\脱位\变形&增生 ▓ 椎弓根形态\椎间孔&椎间隙改变 ▓ 椎板&棘突破坏, 脊柱裂\椎旁软组织阴影等
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
▲ 顺磁性造影剂钆(gadolinium-DTPA)通过 改变氢质子磁性作用可改变弛豫时间, 获得高MR信号, 产生有效的对比效应
▲ 增加对肿瘤&炎症病变敏感性 ▲ 确定肿瘤手术&放疗范围
MRI增强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MR弥散加权成像(DWI)
➢ DWI是广义的功能 性MRI技术
➢ 有助于病变定性 但不能作为独立指标诊断疾病
磁共振成像
MR波谱
磁共振成像
MR波谱
左颞顶少突胶质细胞瘤
左额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MR波谱
左侧小脑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 瘤
小脑蚓部室管膜 瘤
磁共振成像
MRI脑功能成像(fMRI)
以脱氧血红蛋白的敏感效应为基础, 对皮质功能 进行定位成像
大脑皮质某一区域兴奋时, 局部氧&血红蛋白含 量增加, T2WI信号强度增高
营养物质的功能状态
PWI
磁共振成像
PWI 和DWI的意义
◙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WI-DWI)可早期诊断脑卒中 ◙ PWI-DWI之差是治疗时间窗或半暗带存在 时间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PWI-DWI
磁共振成像
MR波谱
➢ MR波谱(MRS)分析组织中化学成分, 包括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胆碱&乳 酸等, 以质子频谱图表示
全脑血管造影术
2. 颈内动脉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术
2. 颈内动脉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优点
不需要造影、方便省时、无创及无放射损伤
缺点
信号变化复杂,易产生伪
应用
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正常表现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大血管闭塞性疾病 静脉窦闭塞
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概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DSA)是 将传统的血管造影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而派生的新型技术,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面
磁共振成像
概念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20世纪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生物 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
优点
与CT相比,MRI能显示人体任意断面的解剖结 构,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无骨性伪,可清楚显 示脊髓、脑干和后颅窝等病变。而且MRI没有电离 辐射,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
全脑血管造影术
适应症
1. 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动脉狭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
2. 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3. 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
瘤的定性
禁忌症
1. 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使用不含碘的造 影剂);
2.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 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4. 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头颅&脊柱X线平片
♫ 利用X线检查颅内&脊柱病 变的基本方法, 敏感性较差
适于 ♫ 头颅形态&大小畸形, ♫ 颅骨外伤&炎症 ♫ 肿瘤&肿瘤样病变等
♫ 采用计算机X线摄影术(CR)&数字X线摄影(DR), 可极大提高图象清晰度&对比度
头颅&脊柱X线平片
头颅平片 ➢ 简便安全, 目前已被CT & MRI等手段取代
影像学技术在神经疾病诊断 中应用-2009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 一、头颅平片和脊柱X线平片:头颅X线检查 脊柱X线检查
{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脑血管造影术 脊髓血管造影术
{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平扫和增强扫描 CT血管成像(CTA) CT灌注成像(CTP)
{ 四、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灌注与弥散成像(PWI/DW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成能磁共振成像(f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病例
患者李某某,男,58岁,因失 语、右侧偏瘫伴进行性意识障碍加 深2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 病史20余年、间断服有降压药、血 压控制欠佳。2000年曾因“高血压 病、脑出血”住院治疗,出院后肢 体功能逐渐恢复。今晨患者被家属 发现倒在厕所中,失语、右侧偏瘫, 意识障碍逐渐加重,遂叫120急送 我院急诊科,查:BP180/110mmHg, 呕吐咖啡色液体,浅昏迷,双眼向 左侧凝视,右侧鼻唇沟对称,右侧 肢体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右侧 病理症阳性出。急诊以“***”收 住Leabharlann Baidu。
可确切显示脑组织&病变影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适应证
♥ 颅内血肿 ♥ 脑外伤 ♥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梗死 ♥ 脑肿瘤 ♥ 脑积水 ♥ 脑萎缩 ♥ 脑炎症性疾病&脑寄生
虫病(如脑囊虫)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
经静脉注入含碘有机化 合物即造影剂,一般用60% 泛影葡胺1.5-2ml/kg快速静 脉注射,使血中含碘量维持 一定水平,器官和病灶影像 增强而显示更清楚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理
➢ 利用各种组织对X线吸收系数不同, 通过电子计算 机处理, 显示不同平面脑实质\脑室&脑池形态图像
☻ X线吸收高于脑实质显示高密度影 如钙化&出血
☻ X线吸收低于脑实质显示灰黑色低密度影 如坏死\水肿\囊肿&脓肿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优点
◙ 无创, 简便迅速 ◙ 敏感性较常规X线高100倍以上,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概念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以电子计算机数字成像技术与X线断层扫描 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医学影像技术
优点
其扫描检查方便、迅速、安全,密度分辨率 明显优于传统X线图像,可大大提高病变诊断的准 确性,对是枢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清晰显示Willis动脉环、大脑前\中&后动脉及主要分支、
为脑血管病变提供诊断依据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概念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是 根据MR成像平面血液产生“流空效 应”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
特点
不应用造影剂,通过抑制背景 结构信号将血管结构分离出来,可 显示成像范围内所有血管
病例
患者王某某,女,65岁,因反复头 晕20余年、再发伴加重3天入院。既往有 “高血压”病史、间断服有降压药、血 压控制欠佳。反复因“高血压病及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住院治疗。3天前再次 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在家 自行服用“降压药、扩脑血管药、抗血 小板药和活血通络中药”,症状逐渐加 重,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查: BP150/90mmHg,眼球震颤,双侧鼻唇沟 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尚可、轻 瘫试验(±),双侧深浅感觉对侧,双 侧深反射无异常,双侧病理症未引出。 门诊TCD:双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考虑脑血管狭 窄可能性大。门诊以“***”收住院。
发展
➢ 1972年由豪斯菲尔德与科马克这两位科学家先最 终为人类医学事业创造出CT机
➢ 1972年,豪斯菲尔德和科马克向世界展示的CT机, 是第一代产品,完成一次扫描需用4分钟~5分钟; 而用两个X射线管组成的第二代CT机产品,每次扫 描仅需用30秒钟~120秒钟;第三代CT机产品用多 个X射线管组成,能够用2.5秒完成一次扫描;到了 第四代CT机,扫描时间减少到只需1秒钟;最近,科 学家正在研制超高速的第五代CT机,按设计仅需用 1%秒的时间就能完成扫描,还可以捕捉到人体生理 活动的动态变化
➢ 测量病理状态下水 分子布朗运动特征
➢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 病2h内显示缺血病变
DWI
磁共振成像
MR灌注加权成像(PWI)
➢ 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 剂观察成像变化
➢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 2h内即显示缺血病变
显示 ➢ 毛细血管网血流情况 ➢ 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
流量&平均通过时间 ➢ 评价提供周围组织氧&
CT血管成像
概念
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可以同时显示血 管及骨性结构,可清晰显示三维颅内血管系统,能多角度 观察病变
优点
由于该检查无创,且更经济、快速、便捷,在急症中的 优势尤其显示,对闭塞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全脊椎MRI正常图像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 脑梗死 ◙ 脑肿瘤 ◙ 脱髓鞘疾病 ◙ 脑炎 ◙ 脑囊虫 ◙ 脑白质病变 ◙ 脑变性疾病 ◙ 脑萎缩 ◙ 脑先天发育畸形 ◙ 颅脑外伤
脑梗死
脑囊虫
结核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 脊髓肿瘤 ◙ 脊髓空洞症 ◙ 椎间盘脱出 ◙ 脊椎转移瘤
&脓肿
颈椎间盘突出 脊髓空洞症
磁共振成像
原理
利用人体内H质子在主磁场&射频场中被 激发产生的共振信号, 经计算机放大\图像 处理&重建后得到磁共振影像
流空效应 ➢ 心腔&大血管在T1WI & T2WI均呈黑色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头颅MRI矢状位图像
头颅MRI冠状位图像
磁共振成像
颈椎MRI
胸椎MRI
腰椎MRI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是活体显示神经纤维束轨迹的唯一方法,可以显示 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如内囊、胼胝体、外囊等结 构,对于脑梗死、多发性硬化、脑白质病变、脑肿 瘤等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DTI
皮质脊髓束
磁共振成像
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