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31
2024年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
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按要求选择。
主持人:您是一位诗人,一位有经验的编辑人,十年以来,有无数稿件从您手上经过,请问以您的创作经验和编辑经验,您认为灵感是可以培养的吗?
高信疆:灵感不是天生的,不是神授的,它是对人生深度的投入、长期的观察以及广阔的接纳。
灵感给人一种重新观看字宙人生的角度,有奇趣、隽永有味。
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等待,要在不断的工作中忍耐,在持续的挑战中坚持,不强调偶然。
一个作家,他平时观察、蓄积的东西,当时未必有用,甚至三年、五年也派不上用处。
总有一天,他蓄存的材料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他豁然开朗,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活水。
在这一点上,古人有着深切的感受,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许多年轻朋友,人生经验很少,文学训练也并不充分,但他们也常常能够写出很好的作品来,是不是?
高信疆:是的,他们也常常有很好的灵感。
灵感是新鲜的,是反约定成俗的,是不肯人云亦云的。
_______________。
文学的天分也只有透过这些才能磨练成器,才能激发出火花。
1.根据文意,填入第一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来之不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想起。
B.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C.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第二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我承认人的智慧有差异,但强调天分往往足以对有意创作的人产生吓阻的力量。
②因此,他们的作品里面往往表现出元气淋漓的原创力。
③我强调准备、努力与沉思,对生命多面开展的触觉,对人生缜密的观察和了解。
④年轻朋友受别人作品的影响比较少,文学上已形成的种种束缚限制他的机会比较少。
A.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尊重而又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
“__________”。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语焉不详的遗憾。
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A.切中肯綮一鳞半爪推陈出新
B.高屋建瓴雪泥鸿爪推陈出新
C.高屋建瓴一鳞半爪革故鼎新
D.切中肯綮雪泥鸿爪革故鼎新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生活的不幸,又想到自己仕途的坎坷,于是有了“______,__________”的共鸣。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伊江除夕书怀①(其三)
林则徐
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菀枯②。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
新幡彩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迭遭打击。
1841年6月28日,清政府以“废弛营务”的罪名,将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
林则徐冒着严寒,经过四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伊犁。
当年,第一次在伊犁过除夕时,回想三年来的遭遇,心情久久难平,作《伊江除夕书怀》七律四首。
伊江,指伊犁河。
②菀(yù)枯,指荣枯,亦喻指荣辱、优劣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说时光流逝,节序更替,在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一年的岁末除夕。
B.次句写上“天”无心辨识人间的荣辱与优劣,实则暗含对朝廷优劣不分的怨恨。
C.“新幡彩胜”渲染了除夕的热闹场景,又以“晚节冰柯”白喻,表现了坚贞的节操。
D.全诗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岁时之壮景与诗人的豪情辉映成趣。
2.请简要分析诗歌颔联和尾联的思想感情。
6.(1)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蝶恋花》)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7)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题乌江亭》)
(8)_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五丈原
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维乃收剑。
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
汝可急出迎敌。
”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
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
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
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
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
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
矢,皆画成图本。
汝可依法造用。
”维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
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
”岱领计而出。
少顷,杨仪入。
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
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
”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
表略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
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
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
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
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后杜工部有诗叹曰: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白乐天亦有诗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徒之汶山。
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
后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诸葛亮的几句话既体现了他思想上固有的宿命观念,又表现出其料事如神的超人智慧。
B.诸葛亮巡查军营时“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暗示诸葛亮对自己大限之后蜀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C.诸葛亮临终前没有将军中大事托付给自己的后人而是托付给姜维,充分体现了他一心为公的高尚节操。
D.文中引用杜甫、白居易的诗后,插入了廖立、李严对诸葛亮去世的反应,衬托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2.193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7集插曲《哭诸葛》中唱到:“鞠躬尽瘁,谁能比?一生洁白谁人及?”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刻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一生洁白”的。
3.《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对于诸葛亮去世是这样记载的: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而在《三国演义》中却将这一事实演义为三千余字。
请从“史料”与“演义”的角度简析本文的特征。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
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
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画画是不需要手的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夏天,美国费城专门举办了一个叫做“晚年雷诺阿”的画展,从全世界的美术馆里收集到了雷诺阿晚年几乎所有的作品。
虽然早知道雷诺阿47岁开始患病,风湿造成关节炎和肺炎交织,一直在折磨着他;70岁时已经半身不遂,无法行走,只好坐上了轮椅。
但是,在展览会的一间很小的放映厅里上看到的一部黑白电影,发现晚年在戛纳家中的雷诺阿,枯叶一样萎缩在轮椅上的情景,还是让我格外吃惊。
雷诺阿本来个子就矮小,萎缩在轮椅上的雷诺阿,显得越发的瘦小,银须飘飘,老态龙钟、瘦骨嶙峋的样子,实在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印象派的伟大画家雷诺阿。
②更让我吃惊的是,就是这样老病缠身的雷诺阿,内心却依然如同一座火山一样,充满那样旺盛的创作力。
在电影里,看到他把画笔绑在手臂上,挥洒着油彩在画架前工作的情景,实在是我想象不出来的。
他穿着类似医生白大褂一样的画衣,衣服上沾满了油彩,显得脏兮兮的。
他的手臂如同枯枝,骨节变形的手指上长满节瘤,贴着胶布,缠着绷带,每画一笔都要比一般人费劲了不知多少倍,为了免去换画笔的麻烦,他不得不使用同一支画笔,每用完一次油彩后,在旁边的松节油里涮一涮,接着再画。
画架前的那种老迈、迟缓与艰难,和画面上画出的那些明亮的色彩,那些充满生气的人物,那些几乎都是阳光照透的树木花草湖水的景物,对比得那样的醒目,甚至触目惊心,似乎有意在展示人生的艰难与美好的两种面貌。
③我特别注意到,雷诺阿的一双眼睛,竟然是那么的明亮。
已经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有这样明亮的眼睛,实在也是奇迹。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明亮的眼睛,才让他洞悉世界,将他所画的这个世界一样的明亮起来吧?
④偌大的几个展厅,展览的都是雷诺阿晚年的作品。
一个瘫痪在轮椅上的老人,一
个画笔要绑在手上的画家,还能够画出这样多的画作,实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这需要才华,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对于命运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命运对于每个人其实都会有阴阳两面,这两面其实就是都会有成全你的一面和折磨你的一面。
一般人,很容易在前一面春风得意,而在后一面垂头丧气。
雷诺阿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在面对后一面的时候,没有垂头丧气,而照样昂起了头来,他才会手已经拿不住画笔了,依然把画笔绑在手上,也要坚持作画。
在这样倔强的面前,命运再jié ào不驯,也对你垂下头来。
⑤这样的命运刁难和考验,早在雷诺阿37岁的时候,就已经来过一次了。
那时,他右手腕骨折,无法握笔作画,他就是痒得不甘心,不服输,用左手作画,照样让命运向自己垂头。
那时候,他画出的《海女》、《抱着猫打瞌睡的女子》,都获得好评。
所以,当这一次,命运更沉重的打击到来的时候,他一样坦然面对。
既然在这个世界上路了,就不可能全部都是平坦的大路,崎岖的、坎坷的、充满折磨的小路,甚至弯路,都会存在,你只有一样勇敢地走过去了,才有可能不半途而废,而将这条人生与艺术的路坚持走到底。
⑥所以,晚年坐在轮椅上的雷诺阿对朋友说:“我这样足不能出户,真是幸运,我
现在只有画画了!”对于这样在我们平常看来是不幸
..的事,他没有抱怨,却称自己:“我
是个幸福
..的人。
”
⑦对于这样把画笔绑在手上完全不同于一般画家作画的经验总结,雷诺阿说得最为让我吃惊。
他这样说道:“画画是不需要手的。
”画画怎么可以不需要手呢?雷诺阿对于他所钟爱的绘画艺术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只是想强调,当病痛的折磨使得他的手无法直接自如挥洒的时候,他可以用眼睛、用心,一样能够创造奇迹。
⑧“晚年雷诺阿”,这实在是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主题,一边参观画展,我一边不止这样想。
雷诺阿早期的作品,他没有生病和瘫痪在轮椅上时候创作的作品,固然也非常出色,但如果我们知道这里展览的作品都是他坐在轮椅上,把画笔绑在手上画出来的,我们该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⑨有意思的是,晚年雷诺阿画的大多是女人的身影和裸体,那里的女人无一不是肥硕的,健康的,美丽的;而且,无不都是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的,清纯的,活泼的。
每一个人,每一株树,每一棵花草,都是那样的金光闪耀,除了明亮的金色之外,还有绿色、黄色和红色,渗透进肌肤里,渗透进叶脉和花瓣中。
特别是画展的最后一幅画,题目叫做《音乐会》,音乐会在画面之外,雷诺阿画了两个肥硕的女人正在穿衣打扮,准备去听音乐会,那两个女人占天占地,占满整幅画框,满怀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把画框冲破。
站在这幅油画面前,我看了很久,音乐会动人的旋律,在画面之外的远方荡漾。
能够听
见那动人的音乐,也能够听见来自雷诺阿心中的那动人的心曲。
那种心曲的主旋律,不是悲伤和哀怨,而是对日常平易而琐碎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是战胜病痛和困难的达观和乐趣,是生活的希望和期冀。
让我感受到,似乎越是艰难的生计和不如意的生活,越是老迈的病身和苍凉的心态,越是让雷诺阿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彰显他敏感而张扬的心。
(选自《解放日报》
2012.3.30)
1.第④段中的jié ào两个汉字是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
..的两项是()()
A.作品以“吃惊”一词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很自然,脉络十分清晰。
B.作者在文中多次用到“实在”一词,只是为了表达观看雷诺阿画展作品的感受。
C.老病缠身的雷诺阿的内心充满了旺盛的创作力,作者感到肃然起敬,触目惊心。
D.作者认为画展举办方选择了“晚年雷诺阿”为主题很有创意,所以应该多举办。
E.第⑥段中“不幸”指老病缠身,足不能出户;而“幸福”指雷诺阿能享受生活。
F.文章将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达作者对雷诺阿艺术人格的敬仰。
5.从全文看,晚年疾病缠身的雷诺阿能画出大量佳作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下面一篇文章的内容
..,阐述你对第④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60字以内)
①《项链》②《最后的常春藤叶》③《一碗阳春面》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
未弱冠
..,州辟.从事。
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
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
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
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
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
史。
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
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
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
遣吏巡行诸县,
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
耆年
..老齿,岁时有饩。
时儒学崇
建,亮开置庠序
..,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
”世祖许之。
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
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做弱冠。
B.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
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C.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
会稽太守孟靑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
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
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