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绦虫48345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87
猪、牛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一、形态1.成虫成虫为白色或乳白色,带状,背腹扁平,体分节,近1000个节片,长约2-4m,前端较细,向后逐渐变宽。
全虫分为:头节、颈节、链体三部分。
1)头节头节圆球形,直径0.6~1mm,有顶突、四个吸盘和两圈20~50个小钩。
头节之后,为细小而不分节的颈部,颈部具有很强的生发功能。
2)成熟节片(成节)成节内有150-200个滤泡状的睾丸,分布于节片背面两侧。
输精管向一侧横行,经阴茎囊开口于生殖腔。
卵巢位于节片后1/3的中央,分3叶,左右侧叶较大,中央叶较小,位于子宫与阴道之间。
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生殖孔略凸出,不规则分布链体两侧。
3)妊娠节片(孕节)链体后部的孕节片呈竖长方形,雌雄性生殖器官已大部萎缩或退化,但子宫却很发达,每个孕节内含3-5万个虫卵。
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各有7-13支。
2.虫卵:虫卵呈圆球形,棕黄色,直径为31-43μm。
卵的最外层是无色透明的卵壳,卵壳多已脱落,成为不完整虫卵。
胚膜,较厚,棕黄色,由许多棱柱体组成,在光镜下呈放射状的条纹,内含六钩蚴。
新鲜虫卵内可见有3对小钩的六钩蚴。
猪带绦虫虫卵3.囊尾蚴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大小为10mm×5mm,囊内充满囊液,囊内有一向内翻卷的白色头节。
囊尾蚴二、生活史生活史米猪肉豆猪肉人感染囊尾蚴的方式异体感染自体外感染自体内感染:严重三、致病1.致病机制:1)成虫致病:成虫寄生时由于其吸盘、小钩刺激肠黏膜引起的炎症及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的吸收,导致相应的胃肠道症状。
2)幼虫致病:威胁大。
通过机械性作用破坏、压迫、阻塞重要器官。
另外,释放毒素诱发超敏反应。
2.临床表现:1)猪带绦虫病:感染方式:人误食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
成虫寄生于小肠内患者常无明显症状,多因粪便内发现节片而就诊。
成虫寄生于人体多为一条,重感染时也可有多条,但个体较小。
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胀及消瘦等症状。
带绦虫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Goeze俗名牛带虫。
国内分布于青海、西藏、广西、贵州;国外分布在世界各地区。
大型个体,体长1000-1200毫米,最大宽度7毫米,共有1000-2000个节片。
生殖孔位于节片的边缘中部。
头节近方型,具4个吸盘。
睾丸数约300个。
卵巢由左右两瓣组成。
子宫具15-30个两侧分支。
卵与六钩蚴均呈球形。
体呈淡黄色。
为世界性分布,其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羊、鹿等动物的肌肉内。
当牛食草时吞食虫卵后,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钧蚴虫,该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管,带至肌肉,两个月后发育为牛囊尾蚴。
人吃未煮熟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
在人体内三个月左右即可变为成虫。
为牛带绦虫病的传染源,在欧洲流仟甚为严重、在我国华北等地也时有感染。
熟食牛肉即可杜绝此病发生。
由牛带绦虫(牛肉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
成虫较猪带绦虫为长,孕卵节片也较之为长。
人是其唯一终宿主,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后,为中间宿主黄牛、水牛等吞食后,在其体内形成囊尾蚴,人们进食不熟的带囊尾蚴的牛肉后受感染。
牛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仅在鉴定患者粪便中节片后才能区分。
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加南瓜子驱虫有效。
猪带绦虫Taeniasolium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多节亚纲圆叶目带绦虫科危害猪带绦虫属人畜共患的寄生虫。
幼虫也可侵入人体。
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寄主为猪故得名。
被寄生的猪肉通称“米猪肉”、“豆猪肉”或“珠仔肉”。
人是该虫唯一的终宿主。
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
如果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其危害性比成虫大得多,严重者导致死亡。
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驱虫有效。
轻度感染囊尾蚴的猪肉要经无害处理后才能出售,但是肉的质量大大降低;感染严重的猪肉必须销毁。
外部形态成虫白色带状,全长为2m一4m,有700—1000个节片(Proglott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