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本土音乐课程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现代化使命
- 格式:pdf
- 大小:347.49 KB
- 文档页数:2
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夏毅和摘要:云南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人文生态结构和音乐本体结构,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
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云南本土音乐的传承既有责任也有优势,有必要借鉴其他地方高校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弘扬本土音乐文化上的有益经验,树立本土音乐教育观念,加强本土音乐教育的理论架构与学科构建,深化本土音乐的多元化教学实践探索,把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整合到高校音乐教育中来。
关键词:云南本土音乐;高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0X(2011)04-0067-04作者简介:夏毅和,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硕士。
云南昆明650222过去的一个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把人类一下带入了“地球村”时代,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给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开阔、更多维的视野,各种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通过文化传播媒介如电视、电脑、广播电台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的音乐音响变得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正如美国民歌学者艾伦·洛马克斯所说,这种从权力中心到沉默的地区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掌握着“公共领域”话语权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亚文化群的文化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被“边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及教学范式自20世纪初师承西方模式至今,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虽然经历过几次以课程改革为标志的教育变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量变而无质变。
这种教育模式仍是基于西方音乐历史和传统音乐学体系的标准和价值观的。
而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音乐教育已发生很大的转变,我国的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却还在“捍卫”着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音乐教育和教学范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篇一一、引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源自德国,由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它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音乐教育领域。
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实现其本土化,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以促进其在本土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创造性及参与性。
它通过歌唱、舞蹈、演奏等多种形式,使学习者在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创造力及表达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全球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必要性在本土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文化差异、教育体制、学生特点等因素。
首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元素、审美观念、表达方式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适应性调整。
其次,本土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也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特点也是决定本土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实现其本土化,是必要的。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实践探索1. 结合本土文化元素:在保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元素,如民间歌曲、舞蹈、乐器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和教学方法。
2. 适应本土教育体制:根据本土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调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方式,使其更好地融入本土教育体系。
3. 关注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特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 培养教师团队: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本土化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成效与展望通过本土化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一、概述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织影响下,呈现出一种多元而富有特色的面貌。
它既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已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推动了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技艺传授,而是融合了艺术、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也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引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育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特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当代社会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音乐学习,学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音乐课程发展与改革音乐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音乐课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改革。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未来改革等方面展开,探讨音乐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1. 历史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源远流长,古代的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演奏技巧,多以古乐为主。
在近现代,西方音乐的引入促进了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入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多种乐器的学习。
2. 现状分析然而,随着学校课程的改革和多元化的教育观念的兴起,传统的音乐课程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学校教育的强调科学与理工的趋势,音乐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面临着课时减少和师资不足等问题。
另一方面,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 音乐教育改革的意义音乐教育改革是迫切需要的,因为音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锻炼细致的观察力等。
4. 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现实生活中,学生很难在传统音乐课堂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改革音乐课程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作曲、编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5. 增加音乐课程的多样性传统的音乐课程主要注重传统乐器和音乐理论的学习,忽视了流行音乐、民谣等其他音乐形式。
改革音乐课程应当引入更多的音乐类型,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
6. 重视音乐教师培训音乐教师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关键。
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音乐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
因此,加强音乐教师培训是音乐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7.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音乐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得到提升。
音乐课程改革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创造性地设计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 地方特色与国际化结合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应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将当地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6的政策指导,包括《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等,这些都为美育工作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撑。
这一连串的政策推进对于美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及与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文化传承愈发重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要求的提出,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提供了理论指引。
报告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坚持百花齐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是教育的重要方向。
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在这样的政策引领下,传统文化在教育,尤其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美育教育融合的困境1、文化创新理念受限尽管岭南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但在其与高校美育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一些挑战仍然显现。
对于地方文化的理解及其在校园文化中的体现,并未达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校园文化往往缺乏明显的岭南音乐文化特色。
例如,当一首岭南曲目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可能仅有少数学生能够明确其音乐风格并理解其文化内涵。
此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让传统与创新在实践中实现有机融合,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育者在尊重传统的同时,需积极寻找与时代相适应的创新路径。
这种创新不仅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变革上,更应体现在构建一种鼓励创新思维,包容多元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上。
这样,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本土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作者:栗丹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4期【摘要】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本土音乐文化,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和流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本土音乐;新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一、本土音乐对中小学课堂的意义(一)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与价值中对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这说明,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本土音乐文化对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的保护和流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本土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实施(以新疆哈密市中小学为例)我在哈密市的一所初中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工作了五年的时间,所在的学校是区内初中班办班学校,学校中主要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学生。
我校是本土音乐课程这样实施的:首先,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准备相关的少数民族舞蹈、歌曲、乐器的表演展示,班里的其他同学也耳濡目染学习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和总结更加深了学生们的影响。
我校的周六是内初班的第二课堂,共有30个社团,包括民族乐器社团,学校专门聘请了当地的知名艺人给学生们教授冬不拉、达卜鼓、热瓦普的弹唱。
学校还和兄弟学校不定时举办民族音乐汇报展演交流活动,更加深了学生们对少数民族本土音乐的了解和热爱。
二、校本教材在学校中的运用及意义(一)校本教材在中小学的运用新疆哈密市很多学校都有校本教材,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各学科的教研组会编写难易不同的校本教材。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做的比较好。
上海市闵行区的校本教材叫作《上海乡土音乐文化》,由施红莲、施忠编写。
民间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合和传承关键词:本土音乐文化;音乐教育;融合与传承【中图分类号】g640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很丰厚的文化底蕴。
面对音乐家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应进行创新和改革。
将民间本土音乐文化融合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中国的民间本土音乐文化对保存和发展民间本土音乐和高校音乐教育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1民间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民间本土音乐也可以俗称为本乡音乐,其源自人类各项活动,创作灵感来自人们的内心,未受到现代元素的影响,将地域人们对朴质的气息反映出来,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和浓重的地方色彩。
民间本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今在课堂上很少能听到民间本土音乐,很多学生也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民谣。
这样的现象着实反映出民间本土音乐文化正在消失,因此民间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应被重新认识。
1.1民间本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不仅是在人类能够交流后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还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
民间本土音乐文化广泛存在于当地人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和娱乐生活中,是人们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形成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交流生产经验、积聚民族智慧的重要途径,因而带有浓重的本土文化特征,散发当地独特的文化气息。
在很早以前,各朝代的统治者就是通过收集民间本土音乐的方式来了解当地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因此,民间本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1.2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中民间本土音乐教育的紧迫性曾经有学者对陕北地区的民歌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民歌歌手的年龄与会唱民歌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歌手受教育程度却与会唱民歌数呈现负相关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我国的民间本土音乐在传承过程中遭到消亡的命运,从而也让我们看到民间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缺失。
如果,不赶在这些拥有宝贵民间本土音乐文化的老人离去前把这些珍贵文化传承下来,那么我国将会失去大量的民间本土音乐作品。
本土音乐对于高职音乐实践教学价值浅析摘要:本土音乐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元素和宝贵财富。
当前,高职音乐教育体系出现了角色缺失,教育者必须在高职音乐实践教学中引入本土音乐,重新认识其教育价值,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本土音乐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本土音乐高职音乐实践教学价值一、本土音乐文化对于高职音乐教学的价值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产生和形成不同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我国的本土音乐在漫长的历史隧道中传承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本土音乐也因为外来音乐品种和新兴音乐媒介的不断冲击而面临生存危机,后继人才匮乏,演出市场萎缩。
同时,本土音乐也因新兴演艺市场和新一代的观众对音乐文化有着多样化的现实需求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职业音乐教师,我们应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对本土音乐进行改革创新,创作出适应人们娱乐、审美需求的新作品和新形式,积极开拓演艺市场,建立市场化的演艺运行机制,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以及地域性,影响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和音乐价值取向,促进本土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吸引更多的年青才俊来热爱、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的“精神家园”。
在高职音乐实践教学体系中,本土音乐具有审美价值导向作用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
我国的本土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以及价值导向。
为了传播和弘扬本土音乐文化,我们必须音乐实践教学环节中发挥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化引导作用,让学生接触鲜活的大众音乐生活,学习、参与本土音乐的表演,细细体会本土音乐文化的情韵,深入理解认识本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树立对本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职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本土音乐文化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在本土的音乐文化中思想得到提高,审美得到健全,传统的道德观念得到巩固和强化。
谈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摘要】本文探讨了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问题。
本土化是指将外来音乐学理论与本地音乐传统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本土文化特点的过程。
本土化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也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实践方法包括挖掘本土音乐资源、研究本土音乐特点、推广本土音乐作品等。
在推动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繁荣。
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不仅有助于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本土化、意义、实践方法、本土音乐资源、文化传承1. 引言1.1 引言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是指将民族音乐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本土化的概念逐渐受到关注,并在民族音乐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土化不仅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自觉。
通过本土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向外界展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本土化的实践方法包括挖掘本土音乐资源,推动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在当代音乐创作中融入本土元素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民族音乐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同时也保留和传承民族音乐的独特性。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保持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独特性,同时也要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性的音乐作品。
本土化不是简单地固守传统,而是要与时俱进,寻找适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表达形式。
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它不仅可以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更可以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和共享。
希望通过本土化的不懈努力,民族音乐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本土化的定义本土化是指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使之适应当地环境和民族特色的过程。
在民族音乐学中,本土化是指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使之保留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
浅析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作者:敖登高娃来源:《科教创新》2014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140-01摘要:教育改革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社会赋予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很好的把民族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抓住改革的契机,既要借鉴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更要发扬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浅析民族音乐传承学校教学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它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
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我们不仅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这对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近几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将学校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践研究落到实处,也使得学校特色文化逐渐形成。
《内蒙古地区中学音乐教育的本土音乐渗透》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内蒙古地区中学音乐教育逐渐将本土音乐渗透其中,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传承和弘扬本土音乐文化。
本文将就内蒙古地区中学音乐教育的本土音乐渗透进行探讨。
二、内蒙古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和教学设备。
其次,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西方音乐教育为主,缺乏对本土音乐的关注和传承。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本土音乐教育,尝试将本土音乐融入教学中。
三、本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本土音乐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本土音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此外,本土音乐的融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内蒙古地区中学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的渗透策略1. 课程设置:在中学音乐课程中增加本土音乐的比重,将传统民歌、民间器乐等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学习本土音乐。
2. 师资培训: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本土音乐素养,为本土音乐的传播和传承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3. 活动开展:通过举办各类音乐活动,如音乐节、民歌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4. 教材研发:结合当地音乐文化特点,研发适合中学的音乐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具地方特色。
五、实施效果与展望通过在内蒙古地区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本土音乐,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了激发,对本土音乐的认知和了解也更加深入。
同时,这也为本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仍需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使本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外乡音乐文化如何引入音乐教学作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和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国不仅开展出了繁荣兴盛的多民族地方文化格局,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外乡音乐文化体系。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高等院校以西方音乐为核心的音乐艺术教学形成固定模式,不仅造成高校音乐教学外乡和外来音乐比例失衡,更使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甚至教师都对外乡音乐文化知识甚少。
显然,这与“繁荣开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国家战略有所背离,亟待探索出外乡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路径,以培养全面开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传承和弘扬悠久的中华音乐艺术文化作为培养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场所,高校本质职能之一就是传承和弘扬悠久的中华文化。
然而多年来各级各类学院、院校以西方音乐为核心、主体的教学模式却让外乡音乐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不仅日渐碎片化、边缘化开展,更在不少学校、院校中逐渐湮灭。
曾有粗略统计显示,在进入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能够相对准确地回忆和歌唱自己本民族歌曲的学生比例不断减少。
比方广西曾对约两千名少数民族学生展开调研,发现苗、侗、瑶、壮族学生能唱家乡歌的数量占被调查总量之比仅为30%、25%、5%、3%左右。
显然,新生代大学生正在快速遗忘外乡音乐艺术文化,这对高校履行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本质使命显然十分不利。
可见,加强高校音乐教学中外乡音乐文化的引入已迫在眉睫,亟待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优化创新之路。
(二)丰富高校音乐,培养综合开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历来在世界民族文化艺术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支柱地位,亦被其他各国、各区域文化称颂为“歌舞故土”、“音乐文化活化石”。
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给予了中国各地外乡音乐以持续不断的丰富与拓展,如同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艺术宝库,是对任何种类的音乐艺术教育形式都有巨大促进与支撑作用的活水之源。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新时期里,灿假设繁星的外乡音乐对丰富高校音乐,培养综合开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具有无与伦比的推动力,是培养全面开展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美育因素,也是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与时俱进、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