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556.12 KB
- 文档页数:1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年第4期·畜医临床·兔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刘思春
(山亭区畜牧兽医局,山东枣庄277200)
文章编号:1004-2342(2017)04-0047-01
中图分类号:S855.1+2文献标识码:C
兔大肠杆菌病在养兔业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虽不会像兔瘟或巴氏杆菌病那样引起剧烈传染和死亡,但对幼兔或仔兔的危害非常大,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死亡率可高达到60﹪以上。
2017年3月,一家兔养殖场发生该病,经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使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临床症状该兔场共有230余只仔兔,年龄平均在34日龄左右。
出现80余只病兔和5只病死兔。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被毛粗乱、腹部鼓胀;有的粪便细小呈串状或粘糊状,外面包有胶冻样的乳白色粘液;有的剧烈腹泻,排水样稀粪,污染肛门周围和后肢的被毛等。
病兔畏寒,四肢发凉,磨牙流涎;有的因腹泻而引起脱水、消瘦、眼窝下陷等。
2剖检变化经剖检,可见胃膨大,里面充满大量的气体和液体,胃黏膜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充满气体和淡黄色液体;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内均可见到含有乳白色的胶冻样物,并伴有气泡;黏膜和浆膜充血、出血、水肿;胆囊肿大;肝脏及心脏局部有小点状坏死的病灶。
3实验室诊断3.1细菌培养取结肠或盲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然后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内,经过24~48h 的培养后,取出观察,可发现有呈扁平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且湿润的粉红色菌落。
3.2镜检挑取可疑菌落,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发现有呈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菌。
3.3生化试验经生化试验,此菌能发酵乳糖、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等,且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3.4药敏试验
经测试,本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高敏;对呋喃唑酮、磺胺嘧啶钠中敏;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不敏。
4治疗
4.1干酵母片1~2片/只口服,2次/d ,连用3~5d 。
4.2用生物制菌王(噬菌体)按0.1~0.2mL/只的剂量饮水或滴服,连用3~5d 。
4.3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按2~5mg/kg 剂量肌肉注射,2次/d 。
4.4对于腹泻严重者,进行腹腔注射或口服生理盐水及收敛药等,防止脱水,保护肠黏膜。
5预防
5.1该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气温不稳定或突变,饮用水冷热不均,饲养管理不当等更易引发本病,此时应多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5.2因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应搞好消毒灭源和场内外卫生,避免兔群过于拥挤,保持兔舍通风干燥,避免应激等。
5.3仔兔在断奶时应循序渐进的使用易于消化和
吸收的饲料,以免造成肠道不适而引发本病。
5.4此病多发于1~3月龄的幼兔,但以20~30日龄的幼兔危害最为严重,在此阶段提前进行药物预防、避免环境应急,是减少和避免本病发生的有效
方法。
5.5发病后及早进行确诊,对症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减
少经济损失。
(收稿日期:2017-05-23)4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