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012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012
格式:ppt
大小:2.56 MB
文档页数:72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72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换气过程
• 包括从排气门开启直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 约占410°~480°曲轴转角。 • 目标:延长换气时间,增加气门开启的时间断面,充分利用气流的动态效应,改善换气过 程,提高内燃机性能。 • 一般将换气过程分作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 气和燃烧室扫气四个阶段。
*配气相位
1、自由排气阶段
k
1. 4 1. 1 4
** 气体自行排出气缸而不需借助外力
1. 2
3. 5
1只取决于当地 声速
v a kRT
式中:V-气体流速,a-当地声速 当T=873-1173K时,a=500-600 m/s
2、强制排气阶段
• 从自由排气结束到活塞 到达上止点,废气由活 塞上行强制推出。 • 缸内平均压力比排气管 平均压力略高一些,一 般高出10kPa左右。 • 流速取决于压差,压差 越大,流速也越大,但 耗功也越多。 • 排气迟闭角为一般为 10°~35°。
流道转弯处
1、降低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进气门座处 局部阻力最大
forward
阻力系数 ξ有关
ps s vs
2
与该处的 流动速度vs 的平方成正比
降低气门座处的流速和改善气门座处 的流动情况以提高流量系数
补充
return
• 过高的气体流速,还会发生气体阻塞现象。考 察气门座处的流动情况,平均进气马赫数Ma
1、进气终了的压力pa
进气终了压力↑ →充量系数(充气效率) ↑, 进气终了压力受进气系统的阻力的影响 • 进气系统阻力引起的压 降与管道阻力系数、进 气密度、气体流速的平 方三者的乘积成正比。 • 发动机转速增加,pa迅 速下降。 • 汽油机负荷减小, pa迅 速下降。
• 汽油机在不同转速、不 同节气门开度时,进气 终了压力Pa的变化 : • 1)当节气门开度一定 时转速增加则Pa下降。 • 2)当节气门开度逐渐 减小时、Pa下降。且Pa 随转速的增加而下降得 愈快。进气系统的压降 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6、发动机转速
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气体的流动阻力增大,充 气效率减小。 气体流动的阻力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流速与转 速成正比。 当负荷不变而转速增加时,由于新鲜工质与缸壁 等接触时间短,传热量少,所以进气终了温度稍 有下降,进气密度略有增加,充气效率略微提高。
7、配气相位
合理选择进气迟闭角,利用换气过程的动态效应, 在压缩波到达气缸时进气门关闭,提高充气效率。 选择合适的排气提前角,在保证排气损失最小的 前提下,尽量晚开排气门,以提高膨胀比,提高 热效率。
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量 CH 在进气状态下封存在气缸中的新鲜工质量 ma ma ma mr SCV m ma mr m
*扫气效率
扫气效率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量 ma与封存 在气缸内的总气体质量(新鲜工质量 ma 加上残余 废气质量 mr)之比。
SC
在气缸中的新鲜工质量 在气缸中的新鲜工质量加残余废气质量 ma 1 1 SC ma mr 1 mr 1 ma
一、降低进气系统的流动阻力
管道摩擦阻力 沿程阻力
进气阻力
管长和管内流动面上的表面质量有关
局部阻力
它是由于流通截面大小、形状以及流动方向变化, 在局部产生涡流损失所引起的
管道较短, 壁面比较光滑
沿程阻力并不大
沿程阻力
流动中的主要损失 进气阻力 局部阻力
它由一系列的局部阻力叠加而成
进气门座处
空气滤清器
近年来,几乎所有强化程度高的车用发动机均采用 了这一技术,发动机转速可达6000r/min或更高, 平均有效压力达1.0MPa以上。最小的4气门发动机, 其缸径仅为80mm。
F
B
• 多气门优缺点:
-- 进气截面增加 -- 加强气流运动 -- 火花塞布置合理化 -- 各气门惯性减小 → 充气效率提高 燃烧速度改进 动力性增加 -- 低速效果不一定最佳 (可采用可变配气定时和可变进气系统等措施弥补) -- 摩擦损失增加 -- 结构复杂 -- 容易故障 -- 成本增加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第一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发动机换气过程:排气过程+进气过程;
• 任务:“吸足排尽”
• 要求:尽可能少的换气损失
• 保证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前提和关键:每循环进 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量愈多,燃烧后才能放出更 多的热量,从而增大发动机功率和转矩。
*气门重叠
• 把两个气门同时开启 时间相当的曲轴转角 叫作气门重叠角。 • 在非增压机中,重叠 角一般为20°~80° 曲轴转角。 • 增压柴油机可达 80°~160°曲轴转角。
* 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
二、排气损失
• 定义:从排气门提前开启,直到进气行程开始, 气缸内压力达到进气管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称 为排气损失。 • 构成:膨胀损失和推出损失两部分,分别以面 积W和Y来表示,前者是有效膨胀功的减少, 后者是把排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 进气平均马赫数Ma综合了进气门大小、形状、 升程规律以及活塞速度等因素,并且其大小与 发动机的转速成正比。
• 对于小型四冲程发动机,当Ma超过0.5后,充量
系数急剧下降。
减小进气门流通截面处 流动损失的具体措施
加大进 气门直径
增加进 气门数目
合理设计 进气道 及气门的 结构
(1)加大进气门直径
3、残余废气系数γ
气缸中残余废气在进气过程中膨胀,使进气量减少, 从而使充气效率下降,而且使燃烧恶化。 • 在汽油机低负荷运转时,因节气门关小,新鲜充 量减少, γ会大大增加,稀释可燃混合气,使燃烧 过程缓慢,从而造成汽油机低负荷工作不稳定, 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变差。
4、进气状态ps 、Ts
• 进气或大气压力Ps升高,Pa也随之增加,新鲜工 质密度增大,虽然ηv变化不大,但实际进气量增 多。 • 进气或大气温度Ts降低,Ta也随之有所下降,工 质密度增大,实际进气量亦增多。 充气量增多不等于充气效率增大。但增大充气量有 利于功率输出,这正是增压和增压中冷的出发点。
mr 余气系数 ma
*容积效率
容积效率是封存在气缸内的总气体质量 (新鲜 工质量 ma 加上残余废气质量 mr)与在进气状 态下封存在气缸内的新鲜工质量 m之比。
气缸中的新鲜工质量加残余废气质量 V 在进气状态下封存在气缸中的新鲜工质量
ma mr V m
•进气状态:在非增压发动机上一般采用当时、当地的大气 状态;在增压发动机上,采用增压器出口的压力状态。
R
(2)增加进气门数目
增加进气门数,可以取得与加大进气门直径同样的 效果,即增大了进气门的有效流通截面积。 除了 换气损失小、充量系数高以外,喷油器的垂直中置 对混合气形成极为有利。
• 4气门柴油机对具有进气中冷的高增压系统也非常合 适 • 对于汽油机来说.其效果也是相当好的。
采用两进、两排的气门结构后,进气门面积之和 可 以 达 到 气 缸 面 积 的 30% , 几 乎 比 2 气 门 提 高 30%~50% 。 表 4—l 列 出 了 采 用 双 顶 置 凸 轮 轴 (DOHC,Double Overhead Camshaft)4气门发动机 的优、缺点,总的结论是优点大于缺点。
5、发动机负荷
汽油机靠调节节气门的开度调节负荷,负荷小, 节气门开度小,节流损失增加,进气终了压力减 小,充气效率下降。
柴油机通过改变喷油量调节负荷,进入气缸的 空气量在负荷变化时不变,流动阻力基本不变, 但负荷增加时,每循环供油量增加,传热表面 温度上升,对充量加热增加,使气体密度下降, 因而充气效率略有下降。
R
单 顶 置 凸 轮 轴 三 气 门
Camshaft
单 顶 置 凸 轮 轴 四 气 门 结 构
Exhaust rock arm
Inlet rock arm
Exhaust valve Inlet valve
双顶置凸轮轴四气门
R
Exhaust camshaft
Inlet camshaft
Exhaust Valve
• 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 力接近于排气管压力 • 排出废气量占60%以上 • 排气门开启时,缸内压 力(0.2~0.5MPa)与排 气管压力之比大于临界 值 • 废气以声速流过排气门 开启截面。 • 一般排气提前角为 30°~80°曲轴转角。
•
自由排气阶段
pZ k 1 k 1 1. 1 4 2 pA 2
三、进气损失 • 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 力低于进气管压力,损失的功相当于图中 X表示的面积,称为进气损失。 • 泵气损失 X+Y-u:由排气、进气和部分压缩 过程所构成的封闭循环的低压示功图。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 一、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
• 充量系数是衡量内燃机充气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 定义:内燃机每缸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 质量ma与以进气状态下理论计算充满气缸的工作容 积的空气质量ms (m′)之比。
3、进气过程
• 进气门开启的时期
• 进气提前开启角: 0°~40°
• 进气迟闭角:40°~ 70° • 进气门刚开启时,缸 内形成较大的真空度。
• *进气门关闭时刻对于 充气效率随转速的变化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
配气相位的合理选择: 充气效率的变化是否符 合动力性要求; 换气损失是否尽可能小; 能否保证必要的燃烧室 扫气作用; 加速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 和排放性能。
8、压缩比
• 压缩比ε增加,压缩容积减小,残余废气量随之
减少,因而ηv有所增加。
第三节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 损失,提高气缸内 进气终了时的 压力Pa 降低排气系统的阻力损失, 以减小缸内的 残余废气系数γ
提高充量系数措施
结构一定, 即ε一定
减少高温零件在进气系统 中对新鲜充量的加热, 以降低进气终了时的 充量温度Ta
CH
1 PcaT0 1 P0Tca 1
• 由上式可见,影响充气效率ŋ CH的因素有: 进气(或大气)的状态(P0、T0)、进气终了 的气缸压力Pca和温度Tca、残余废气系数γ 、 压缩比ε。
• 充气效率评价了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而且该指 标不受气缸容积的影响。 • 充气效率越高,每循环进入气缸容积的新鲜工质 量越多,发动机功率和转矩可增加,动力性越好。
由于进气过程的重要性,一般应尽可能布置较大尺 寸的进气门,以降低流经进气门截面时的气体流速, 从而降低局部流动阻力。
在现代高速内燃机2气门结构中,进气门直径d与缸 径D的比值可达45%~50%。面积比为0.2~0.25,这 样排气门不得不缩小,但过小的排气门又会导致排 气阻力的增大。
通过加大进气门直径的方式来提高充量系数,是受 到限制的。
2、进气终了的温度Ta
Ta愈高,缸内工质密度愈小,充气效率越小 引起Ta 升高的原因是: • 新鲜工质进入发动机与高温零件接触而被加热。 • 新鲜工质与高温残余废气混合而被加热。 • 化油器式,为了升高进气温度,一般利用废气或 冷却水热量对进气管加热。 降低Ta 值的措施: 高温排气管与进气管分置气缸两侧,控制进气预热, 适当加大气门叠开角等。
• 多气门直径确定
2L发动机性能 比较:采用顶 置凸轮轴4气门 技术,可以便发 动机的功率提 高约5%~30%, 转矩增大约 5%~10%。经 济性能也得到 改善。
对于D<80mm的点燃式内燃机,若采用两进、
两排的4气门结构在气缸盖缸中间部位往往难以布置 即便是最小尺寸的火花塞,这时只好适当缩小进气 门直径。若采用三进二排的气门结构,既能充分利 用气缸外围尺寸,又能利用气缸中心布置火花塞。 图4—7是采用5气门(三个进气门,两个排气门)的 发动机与4气门发动机的比较情况,可见其高速性能 进一步改善。对于排量较小(1.5L以下)的4缸小型轿 车用汽油机来说,也有采用2进、1排的3气门结构, 这样既能发挥多气门的优越性,结构又相对简单。
Inlet Valve
五 气 门 布 置
R
R
(3)合理设计进气道及气门的结构
• 一般在高速内燃机中,均利用气道使进气在其中发 生弯曲和旋转,以便在气缸中形成定向的空气运动, 以利于燃烧的进行。但这势必影响气门的流量系数, 增大流动损失,因此,在设计及制造中,应尽可能 保证气道内壁面的过渡圆滑、平稳,避免气流急转 弯现象 • 在进气门头部以及气门座面处设计合理的形状,对 改善气流的流动阻力也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文档推荐
最新文档
快乐的国庆节作文250字(精选29篇)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浅析
事故发生过程模型
【地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解析版)
玻璃体混浊劳动能力鉴定等级
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
工程机械涂装方案选择与比较
DL型立式多级离心泵维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方法
你对保险的十大误解都在这里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