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矩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矩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矩形的判定》一课是平行四边形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对一般平行四边形研究的继承和发展,其研究方法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研究一脉相承,并且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作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学习”的探究方法进行新知的探索与学习。
在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拼出一个矩形”或“画出一个矩形”并思考“这样操作的依据”来引入本课课题,并得出第一个判定矩形的方法——定义法。
然后引导学生类比之前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即“性质→逆命题→猜想→验证→判定定理”的探究思路继续展开另外两个判定矩形方法的探究,具体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的形式呈现。
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1、四道针对判定内容的辨析题,旨在让学生准确掌握三种判定的具体内容,到底是“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把握细节,夯实基础;
2、一道例题探究,回归教材,让学生初步掌握判定定理的使用和明确判定语言的规范性;
3、“尝试应用”部分以不同形式的题目再次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了两种不同形式的作业,“慧眼辨矩形”以及“巧思验成果”,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积极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整堂课思路较清晰,目标较明确,配以自制的教具辅助学生直观理解,学生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课堂,都让整节课顺利进行,课堂效果较好。
但细细反思,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在题目的设计上没有更好地体现“一题多解”以锻炼学生灵活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发展;
2、时间把握不到位,且各部分内容都想面面俱到,最后导致稍有拖堂,仓促结尾;
3、课堂的机动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的课堂除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做到:鼓励学生更多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敢于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
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
尽可能多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不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掌握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