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十个区南市【图文】

  • 格式:doc
  • 大小:22.14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上海的十個區——南市【圖文】

白云观,位于西林后路100弄8号。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道学院所在地。原位于城北(今浙江路、北海路),后因所在地拓修马路,全真道士徐至成在仁济堂绅董们资助下,1882年在今址重建雷祖殿。现迁大境路239号。1915年1月上海美专由海宁路迁至白云观左近。董家渡天主堂,位于董家渡路175号。1847年建。大堂外观是中国建筑风格,内部式样仿欧洲耶稣会总会之耶稣大堂。大堂顶部呈拱形吊顶,能起共鸣作用,堂内几个硕大柱子均有4米周长,墙面高处浮雕均呈现中国民族图案,如莲花、仙鹤、宝剑、葫芦等。1853年落成开堂,成为上海最大的天主堂。教堂奉“圣方济各沙勿略”为主保,1933年后由中国神父任院长,第一任院长为张翮。“文化大革命

”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建筑大部分损毁。1981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1984年修复大堂,两座高大的钟楼尖顶全部敷设青铅屋面;堂顶上长逾4米重约1吨铁十字架重新矗立起来。

旧上海绸布行业有三大商号: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人称“三大祥”。其中协大祥创始1912年,今年正当百岁。柴宝怀、丁丕山,当年在小东门外盘下“四大正”洋布店旧址,开出新商号,取名“协大

祥”,由孙琢璋任首任经理。文庙,即清代

“上海县学文庙”,是上海城区唯一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文庙路215号。始建于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后几经迁移,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于今址。民国时期,改为上海市民众教育馆。文革期间,部分建筑被拆除,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庙成为上海著名的旧书市场的所在地。1997年,经过全面整修,文庙大致恢复了清代的格局,作为祭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场所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200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南大戏院位于民国路(今人民路)134号,近龙潭路口,由鸿翔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1929年2月2日开业。大戏院于抗战时期曾一度停业。1948年3月,戏院进行了大装修,改名为银都大戏院(见《指南》下册图12),重新营业。1953年9月又改名为沪南电影院。1958年末影院专门由妇女管理,这在上海影院中是绝无仅有的。1976年再次全面大修,成为老城厢附近首家宽银幕电影院。1992年由单一放映电影改为多功能综合娱乐场所,2000年4月被迫停止放映电影,2001年7月1日歇业,2006年为建人民路越江隧道被拆除。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址露香园路242号,原名万竹小学。

创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首任校长李墨飞(廷翰)。早期分男女生两部,民国16年(1927年)合并。抗战期间,校舍被日伪占据,部分教员在法租界建私立阜春小学,坚持办学。抗战胜利后复校,改名上海市第三区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称邑庙区中心小学。1956年改现名。万竹小学早期学生有蒋经国、蒋纬国及周培源、陈秋草等。近期,露香园路一带正在拆迁,旧校址命运难测。

南市最早的浴室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开设在陆家

浜畔的渭泉园。解放初,邑庙、蓬莱两区有浴室17户。1956年公私合营时,两区有浴室16户。坐落在佛阁街(今府谷街)50号(《百业指南》下册图20)的丽水浴室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至今尚存的老混堂。方老板是浙江丽水人,他把家乡名用在自家的浴室名上一则贴切,二则可解思乡之苦。不幸的是,方老板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文革中跳楼自尽。可他的浴室仍开着。丽水浴室扦脚技师武世萃积多年经验,撰写《扦脚技术》资料一文,并受聘于仁济医院,专治脚病。“混堂”一说的出处坊间有几种传说,而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六中的描述较为靠谱:“吴浴,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 20世纪以前,老城厢内外浜渠密布,主要干浜有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陆家浜及新开河等

黄浦江支流,交通运输主要靠水道。随着近代道路兴建和陆路交通运输发展与河床淤积,浜渠逐渐失去交通运输和排泄作用,乃至成为发展交通的障碍,遂填浜筑路。民国1年(1912年)至民国2年填方浜筑今方浜中路、方浜西路和东门路。上图为1980年代方浜中路街景,右侧51号为标本模型厂原址。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在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为防御太平军进攻,当时上海县将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总数为十六。“十六铺”后成为小东门外近沿江地带的习称地名延续至今。童涵春堂国药号原名竺涵春堂国药号,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盘予童家后,更名为童涵春堂。原设于方浜中路宝带弄口,1958年迁至人民路1号。该店向以选药道地、制作精细、质量讲究、品种齐全为特色。各种饮片及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名闻国内外。

得意楼书场位于邑庙北首。前身称春风得意楼,为茶楼书场。早茶、午、晚演唱评弹,创于清代,相传清咸丰年间苏州光裕社四大名家:马如飞、姚士章、赵湘洲、王石泉都曾到此献艺。民国初,在茶楼背面另辟书场。民国之初,当年不少名人如黄金荣、杜月笙等均为该书场常客。民国25年,弹词名家夏荷生来此,听众蜂涌,200个座席竟挤足400多人。民国26年后,日军进市区,因得意楼坐庄听客多而

仍能继续维持。民国30年迁至豫园路270弄4号,书场设在二楼。1961年停业。1999年,春风得意楼在方浜中路、旧校场路口重建。

老西门冠生园食品公司原名冠生园,民国7年由粤籍商人冼冠生始创于南市九亩地(现大境路处),民国12年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民国20年在老西门开设冠生园第四支店。1986年四支店与中华食品店合并,改名为冠生园南号(复兴东路中华路口)。1988年扩建为老西门冠生园食品公司。冠生园奉行“真工实料、童叟无欺”的经营信条,自产自销广式糕点、糖果、饼干、蜜饯。

老西门街市,东至曹家街,西到西藏南路,,南抵蓬莱路,北达方浜路。老西门原名仪凤门,旁有水门一座,肇嘉浜、周泾、陆家浜等汇流于此。原来商铺甚少,居民购物须驾船过桥,较为不便。1912年拆城填河,两侧开设店铺,遂成商业区雏形。后随华界与租界、东门至西门电车通车,此处成为邑城与租界之间的陆上交通枢纽,商业渐趋兴旺,一批特色名店如张兴记丝线店、老同盛南货店、大富贵酒楼、永和祥棉布店、老大房茶食店、冠生园食品店、西门子钟表店等开张营业。解放后,商业网点布局经过不断调整,地处六叉路口的老西门闹市周围,享有盛誉的大店、名店林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