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题型:简答、论述、实务简答和论述:第一章到第八章实务题:销售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存货监盘;现金监盘;判断是否违背背离了审计准则?判断是否属于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有重大错报风险,是属于认定层次的还是报表层次的?最后一道题比较难,和会计相关,涉及是否需要做会计调整?要发表何种审计意见?补充完善审计报告。
简答和论述的范围:第一章1.审计动因(重点是: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1)信息理论:信息理论认为,之所以需要审计,是由于审计的结果可以使信息更加可靠,减少出现于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更具效率。
审计的本质在于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也即提高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程度。
(1)事前信息不对称。
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的出现,造成了市场失灵,这一现象与货币理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类似。
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是委托人在签订契约以前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道德是好还是坏,能力是高还是低)。
(2)事后信息不对称。
事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也造成了市场失灵.当契约签订以后,委托人无法观察到(或者虽能观察到但成本太高)代理人的行动时,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利用信息理论,我们可以对审计动因进行如下分析。
1)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2)审计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发生审计师的职责是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对由管理部门编制的反映其受托责任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查和判断,进而做出适当保证,并向公司股东及利害关系人报告。
从这个角度来说,审计实际上就是为减低信息不对称的发生,满足全体委托人进行查帐的需要,由审计师替所有的出资者来检查公司的一种经济活动,促使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从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2)代理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企业中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之间符合代理关系,为了减少这种代理关系下的代理成本,委托代理双方签订一系列契约,契约条款的实施需要外部独立第三方的监督,所以就产生了对独立审计的需要。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审计学》结课考试复习要点试卷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二、多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三、判断题(10道题,每题1分,共计10分);四、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3分,共计15分);五、简答题(2道题,共计16分);六、案例分析(1道题,19分)。
此部分要求重点掌握一、案例分析(一)M和N注册会计师于2012年12月10日至13日对甲公司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了解和测试的事项,摘录如下:(1)采购部根据经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
货物运达后,验收部根据订购单的要求验收货物,并编制一式多联的未连续编号的验收单。
仓库根据验收单验收货物,在验收单上签字后,将货物移入仓库。
验收单一联交采购部登记采购明细账和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凭单经批准后,月末交会计部。
会计部根据只附验收单的付款凭单登记有关账簿。
(2)会计部审核付款凭单后,支付采购款项。
甲公司授权会计部的经理签署支票,经理根据已适当批准的凭单,在确定支票收款人名称与凭单内容一致后签署支票,并在凭单上加盖“已支付”的印章。
解析:(1)验收单未连续编号,不能保证所有的采购都已记录或不被重复记录。
应建议甲公司对验收单进行连续编号。
(2)付款凭单未附订购单及供应商的发票等,会计部无法核对采购事项是否真实,登记有关账簿时金额或数量可能就会出现差错。
应建议甲公司将订购单和发票等与付款凭单一起交会计部。
(3)会计部月末审核付款凭单后才付款,未能及时将材料采购和债务登账并按1约定时间付款。
应建议甲公司采购部及时将付款凭单交会计部,按约定时间付款。
(二)CPA在审计A公司2011年度会计报表时,A公司财务主管提出不必抽查2012年付款记账凭证来证实2009年的会计记录,其理由如下:(1)2011年度的有些发票因收到太迟,不能记入12月份的付款记账凭证,公司已经全部用转账分录入账;(2)年后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抽查;(3)公司愿意提供无漏记负债业务的说明书。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基础题1、民间审计地起源:16世纪末期,地处地中海沿岸地意大利等国合伙企业地出现,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地分离,需要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出面查证账目,民间审计应运而生。
b5E2RGbCAP2、民间审计地形成:真正使民间审计得以大发展地是18世纪下半叶股份有限公司地出现.1721年英国地“南海公司事件”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地诞生查尔斯·斯奈尔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地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地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地诞生.p1EanqFDPw3、民间审计地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企业同银行利益关系更加紧密,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地主要依据在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地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审计.DXDiTa9E3d4、我国政府审计地起源,基于西周地“宰夫”.5、朝廷将当时专事审计职能地“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是我国审计一词地起源。
6、民间审计地起步:在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地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地质量控制RTCrpUDGiT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地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8、审计工作底稿地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9、审计工作底稿地保存期限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10、财务报表各项目地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金额越大,波动幅度越大,重要水平地绝对额应该更高1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地选取:应该选择最低标准,可以保证项目误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重要地1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地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成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地审计证据越多.5P C z V D7H x A1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应用地目地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地数量及审计程序地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考点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
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
(要会区别)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它主要是通过审计,检查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检查受托经济责任人忠实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借以揭露违法违纪,制止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进而追究经济责任。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着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科学先进、是否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各项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各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等诸多方面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作为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的依据。
在现代审计实务中,效益审计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2011)3、经济鉴证职能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比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并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就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又如,国家审计机关经授权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也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2011)。
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和人员上的独立等多方面。
(记忆)组织机构的独立是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
业务工作上的独立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并且审计人员要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对被审查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
经济来源上的独立是审计工作保持独立性的物质基础。
人员上的独立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行政或者经营管理活动。
高级审计期末重点整理1、不同的审计动因理论1)信息理论:事前信息不对称、事后信息不对称。
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发生、实现现实经济生活与信息论的逻辑一致性2)代理理论:本质在于促使股东利益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3)受托责任理论:授权委托人对受托人实行监督的需要,本质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4)保险理论:降低风险的活动,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的过程,并且分担风险的一项服务5)冲突理论:通过独立的合理保证业务来维护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冲突理论认为利益是普遍存在的。
2、影响审计供求因素供给因素:审计服务的价格、相关服务的价格、审计的技术能力、提供审计服务的成本需求因素:审计服务的价格、相关服务的价格、审计利益集团的支付能力、审计利益集团的偏好3、审计供求之间矛盾产生审计期望差距,驱动审计的不断延伸与发展4、审计理论的含义审计理论是审计实务的抽象,是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抽象。
它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对审计实务认真地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产物。
5、审计理论的作用解释审计的职责和范围、指导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制定、指导并推动审计实务、解释审计实务、增强审计报告的有用性。
6、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1)审计假设导向型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审计原则,然后用它们来指导审计准则,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共同构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①审计理论与社会经济环境失去相关性②审计理论结构内部离散2)审计目标导向型根据审计目标规定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等问题3)审计本质导向型根据审计对象、审计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①审计理论与社会经济环境相脱离②审计理论结构内部逻辑性不强③不能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4)两元或多元导向型①主张以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共同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逻辑起点②主张以审计本质及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逻辑起点③主张以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共同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④主张以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三个因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两元或多元论,看似全面,但实际上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本质等处于不同的层次。
1、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2、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3、审计的目标总目标:是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①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②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③与列报相关的认定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4、审计的基本分类①按审计主体,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②按审计内容和目的,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5、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①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优点:系统、全面,可以避免遗漏缺点: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和时间太多适用于业务十分简单,或一些已经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单位或单位中的某些部门进行审计时使用②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以此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优点: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还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缺点:不能全面的审查问题,易有遗漏。
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单位和凭证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6、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调节法①盘点日在结帐的之前:ﻫ例:A产品01年12月31日账面数为1100件。
11月15日盘点数为800件,11月16日至12月31日购进400件,销售100件.01年12月31日A产品应为多少件(实存数)?ﻫ(结账日)应结存数=盘点数+增加数—减少数②盘点日在结帐的之后:ﻫ(结账日)应结存数=盘点数—增加数+减少数ﻫ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7、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8、抽样:是指先对特定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数量的一种方法。
前言考试情况介绍历年考题分值分布情况2016年考试复习指导一、考试情况介绍(一)考试日期: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日期原则上为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2016年审计师考试时间:2016年10月13日。
(二)考试时间:下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时间为小时。
选不得分。
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分。
案例分析题:每个案例包括5道小题,每个小题2分。
每道小题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有多项正确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分。
二、历年考题分值分布情况其中,带*号的章节初级资格考试不做要求。
三、2016年考试复习指导(一)基础班以知识体系为核心学习,覆盖面较广。
(二)习题班以考试中重要考点为核心学习,关注题目的表述,突出知识应用。
(三)冲刺班理清思路,总体应对考试。
基础班学习要点:1、以通过考试为目标,通过听课把握知识结构2、分层次学习,结合会计知识3、做练习和考试真题、从出题者角度考虑例如,最近几年的考试中,对第十章效益审计出的单选题:【例题1·单选题】(2010年)在效益审计中,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与管理先进的同类单位相比,并借鉴其实践经验的评价方法是(B.)。
A.评分法B.标杆法C.目标成果法D.目标评价法[答疑编号01]【例题2·单选题】(2009年)在效益审计中,根据实际产出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方法是(B)。
A.回归分析法B.目标成果法C.标杆法D.价值分析法[答疑编号02]谢谢大家!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内容介绍内容讲解【考情分析】第一章介绍中外审计的起源,审计的定义、职能、分类、作用等审计基本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
分值一般占4分,都是在单选和多选的范围内。
【内容介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第三节审计分类【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一、审计产生与发展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2017年高级审计师理论复习重点高级审计师第一章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原则正确认识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推动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试述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一,为什么要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总结审计实践的客观需要,审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前提,有助于提出正确的审计指导原则,,二,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指导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要有政治视角,要有法制观念,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关于审计本质的问题~有很多观点。
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受托责任论的观点~即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请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述。
,一, 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
受托责任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
受托责任关系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以至于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才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
,二, 作为审计产生的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的特征对于作为审计产生与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如下一些特征:,1,资源经管权由委托方转到受托方~资源经管权的转移是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与本质内容。
,2,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
受托方运用被给予的经营权~有义务经管好所代管的资源~并向委托方报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
,3,受托责任的内容必须能够明确下来~并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
,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加以计量~以使受托方能够报告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能够评价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受托方经常运用会计计量手段~并以会计报表形式报告其履行责任情况~委托方则依据会计报表给予评价~以便确定或解除受托方的经管责任。
2020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讲义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知识一般重要的章节,内容总体上讲难度不大,注意几个基本知识点的记忆。
考题以单选、多选为主,分值在3-5分左右。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基本相似,初级在(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分类的意义和适用条件中要求了解。
【本章考点】【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考点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有代表性的时间:√西周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设“宰夫”。
√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
√唐朝前的“比部审计制度”。
√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出现“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
近现代: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初期设立临时审计机关——审计处,后根据《中华民国约法》改为审计院。
新中国:1.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2.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的时间;3.2006年6月1日——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其具体施行时间2006年6月1日;4.2010年5月1日——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5.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6.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明确规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和优化审计署职责。
中央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针政策,审议审计监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审议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审议决策审计监督其他重大事项等。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
【例题1·单选题】(2018年)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央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是:A.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针政策,审议审计监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B.审议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C.撰写审计署工作计划D.审议决策审计监督其他重大事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央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针政策,审议审计监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审议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审议决策审计监督其他重大事项等。
第一章总论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
确立了受托经济责任,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
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由授权委托者委派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时,才会产生审计活动。
具体理解:1.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
2.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①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②管理者内部分权制。
3.审计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资源财产的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
各类审计产生、发展时间表【例题1-单】(2008)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其具体施行时间是()A.2006年2月28日B.2006年6月1日C.2007年1月1日D.2007年6月1日【答案】 B【例题2-单】(2010)传统内部审计发展到现代内部审计,其主要标志之一是()A.从抽样审计变成详细审计B.从财务审计扩展到效益审计C.从报送审计到就地审计D.主要实施效益审计,财务审计全部由社会审计组织承担【答案】 B【例题3-单】(2010)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的施行起始时间为()A.2010年3月1日 B.2010年5月1日C.2010年6月1日 D.2011年1月1日【答案】 B考点二审计的含义及独立性(掌握)1.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P15)2.审计主体: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专职机构是以审计为专门工作的单位,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
专业人员是上述专职机构的审计人员。
3.审计客体: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
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等。
4.审计对象:以各种资料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既包括货币计量的,也包括不是货币计量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活动),是审计行为所指向和作用的承受体。
审计实务与原理审计学内容框架审计理论:审计实务:绪论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注册会计师执业职业准则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流程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审计重要性与风险货币资金审计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完成审计工作审计报告第一章绪论4+3+3+2+44句话+3个审计主体+3个审方法+2大注会业务范围+4种组织形式1、发展历程:①产生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②形成于英国的股份制企业;③发展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④完善于中国2、产生直接原因:两权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1721年,英国查尔斯·斯内尔——会计第一人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3、3个审计主体: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比较项目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审计主体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内审部门审计依据政府审计准则审计准则内审准则审计对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
合法性。
效益型。
主要是财报的合法性。
公允性。
会计及相关信息、经营绩效、经营合规性审计报告提交对象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是否需要接受委托才可进行审计否是否4、3种审计方法:账项基础审计(英式审计,全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财簿—报表 制度基础审计(美式审计,抽查)、内控制度为基础 风险导向审计(管理者舞弊可能性大小)——是一种建立在企业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要素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方法。
注册会计师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风险、审计风险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策略。
5、2大业务范围:鉴证业务 相关业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业务包括:财报审计、财报审阅、内控审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会计咨询等服务。
PS:财务报表审计: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
鉴证业务与非鉴证业务(相关业务)6、4种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我国是有限责任和合伙制,没有该形式) ①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出资发起设立、承办注会业务并负有有限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
审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审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考试为5道题,15分)1.审计风险2.审计目标3.实质性程序4.误拒风险5.循环审计法6.会计师事务所7.审计证据8.分析性复核 9.重要性10.保留意见11.审计准则 12.内部控制制度 13.审计依据14.审计抽样15.审计报告二、单选题(15题)1.有时审计人员不得不放弃“理想的审计证据”。
而代之量较差但仍可使用的证据,这()的要求。
A.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B.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C.审计证据的可悟性 D.审计证据的经济性2.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一般所使用的是()。
A.统计抽样法 B.权率抽样法 C.经验抽样法 D.判断抽样法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编制一份()列明尚待解决的问题。
A.审计计划 B.工作备忘录 C.审计程序 D.审计报告 4.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A.主任会计师B.项目负责人 C.注册会计师 D.审计助理人员 5.在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在临近12月31日签发的支票未予入账,注册会计师实施的最有效审计程序是()。
A.审查12月份的支票存根 B.函证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C.审查12月31日的银行对账单D.审查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6.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如获知审计报告已经存在但尚未发现的期后事项,导致需要修改已审计会计报表,而被审计单位拒绝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当().A.向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通报B.要求被审计单位撤回已公布的年度会计报表C.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修改后的年度会计报表 D.考虑是否修改审计报告7.函询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股用于()的查证。
A.无形资产 B.固定资产 C.往来款项 D.流动资产8.()是指以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环境证据 B.口头证据 C.书面证据 D.实物证据9.甲公司将2002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01年度会计报表存在错误的认定是()。
作为高级审计师,你需要掌握广泛的审计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2023年高级审计师考试可能涉及的一些知识点:
1. 审计理论与方法:包括审计的基本原理、目标、程序和方法,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价等内容。
2. 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了解最新的财务会计准则和IFRS,包括相关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财务报表要求。
3.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掌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框架、原则和实施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企业财务分析:学习如何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包括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预测等内容。
5. 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包括审计法规、公司治理准则等内容。
6. 信息系统审计: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对信息系统控制的评价和审计程序的设计。
7. 税务审计:熟悉税务审计的相关知识,包括税法法规、税务合规
审计等内容。
8. 特殊类型审计:如并购审计、节能审计、环境保护审计等特殊类型审计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当地的审计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参考最新的考试大纲和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审计理论与实务第⼀讲审计的含义及特征⼀、审计的涵义(⼀)审计的动因经济责任履约观:两权分离之后,委托⼈检查受托⼈经营责任的需求以进⾏客观的检查、鉴证和评价。
(⼆)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谁审?审谁?)①审计主体:执⾏主体:政府审计(主导)、社会审计、企业内部审计(补充)授权主体:财产所有者(审计委托⼈或第三关系⼈)②审计客体:被审单位(审计对象的载体)(三)审计对象(被审的内容)①直接对象: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运动)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及有效性。
②间接对象:被审单位经济责任履约情况。
(四)审计职能(功能)①传统的审计职能:监督→鉴证→评价政府社会单位内部②现时的审计职能:…+免疫、服务、治理(国家)(五)审计⽬标①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执⾏;(重视)②审计活动本⾝资源、权利的优化配置。
(轻视)(若⽆此⽬标则违背经济活动中“理性”的假设)(六)审计特征(见后)※审计政策是否具有选择性?①审计活动本⾝的⾏为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以及具体的审计⽅法,审计程序上具有选择性;②审计对象包含了会计政策约束下产⽣的会计信息,也具有选择性;③审计前具有选择性,审计后具有唯⼀性。
※这种选择性有什么经济后果和时滞性效应?(⼋)审计本质(见后)⼆、审计特征(独⽴性<三个层次:组织上、经济上、⾏为上>、综合性、强制性与权威性)形式上实质上※审计:审计是以政府、社会以及公司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经济责任履约情况,运⽤审计政策,发挥审计监督、鉴证、评价、免疫、服务和治理等职能,以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执⾏,审计活动本⾝资源、权利的优化配置为审计⽬标的具有独⽴性、综合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的⾏为活动。
第⼆讲审计理论结构概论⼀、审计理论及审计理论结构的含义(1)审计理论①解释、预测审计⾏为活动(审计实践)②系统化③理性化(2)审计理论结构①⽅法论:系统论②⽬的、结构化(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相互联系以发挥系统效应的)、与环境的关系③审计知识体系⼆、审计理论结构的特点①导向性②结构性③前瞻性④有效性※源于理性认识,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从⽽形成的理论体系三、审计理论结构模型第三讲审计本质(1)审计的动因审计环境作⽤于反作⽤于整个过程(2)审计本质认识的主要观点①查账论:检查会计账簿②⽅法过程论: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与审计信息真实、可靠地⽅法和过程。
高级审计师考试笔记一、审计理论1、审计的基本特征是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审计组织和人员角度,试述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B级] 四、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P410页请从以下层次论述【一】什么是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可称之为审计的灵魂,独立性分为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所谓“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的一种精神状态,即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偏见和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的判断并形成审计意见。
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是审计师的一种社会形象,即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二】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从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两个方面保持独立性在审计组织方面,保证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利害关系,审计组织有充分的经费和专门独立的经费来源;同时审计组织应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做出规定和检查、保障机制。
在审计人员方面,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过程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独立客观地进行判断和表达意见,独立提交审计报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
【三】审计的权威性来源1、相关法律的保证。
即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了审计的法律地位及审计结果的法律效力。
2、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审计产生于受托责任关系,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审计主体三方面构成了审计行为。
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监督是经资产所有者授权或委托,并签有法律协议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审计主体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接收审计,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3、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于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而独立性也是权威性的基础。
审计主体独立的组织地位,独立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社会形象,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性。
【四】审计如何保持权威性为了保持审计权威性,审计人员应注意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审计规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简答:
1、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
答:审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特定社会宏观环境的产物。
审计目标的确定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自身的能力。
(1)社会需求是确定审计目标的根本因素
审计作为一种服务职业,其目标受社会需求的重要影响。
当审计产生之处,由于经济机务较简单,控制手段较原始,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管者最关心的是其诚实性,因此审计目标主要是对财产经管者的诚实性进行检查。
19世纪下半叶,英国法庭对审计目标和审计职责的干预,使英国的审计目标转向验证会计记录及报表实质上的准确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企业破产和为取得银行信用而引起的对资产负债表的正确性审计就成了审计的主要目标。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对利润表的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内容,同时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审查成了审计的主要目标。
(2)审计能力是确定审计目标的制约因素
审计能力是相对有限的,当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能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时,或者说当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目标和要求的认识不一致时,就出现了“期望差”,这是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
这种期望差不消除,无论对审计职业界还是财务报表使用者都是不利的。
因此,所有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应对此有所认识,从而恰当的进行目标调整。
审计能力的有限性制约了审计满足社会要求的程度,因此,它在审计目标的确定中是一种起平衡作用的制约因素。
当即只有当审计具备了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时,这种社会需求才能成为审计目标。
2、审计历程的认识
审计历程按审计目标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
这一阶段,社会对审计需求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股东需要通过审计来了解掌握公司管理人员履行其经营职能的情况,即是否忠诚老实地履行其职责,因此审计的目的就是揭露管理人员在业务经管过程中有无舞弊行为。
(2)第二个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审计的目标转向对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表一个具有专家权威的鉴证意见,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其发表的意见的正确性、可靠性负责。
(3)第三个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与揭露舞弊差错并重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
促使揭弊查错重新成为审计主要目标的首要原因是60年代后期开始涌现出的大量企业管理人员欺诈舞弊案及诉讼爆炸。
促使这种转变的第二个原因是法院的判决几乎倾向于社会公众的要求。
第三个原因是政府管理机构的压力。
第四个原因是职业界本身对推卸揭弊查错责任的批评
案例:河南华为
辩方的理由:(1)会计师事务所对宇通客车的1999年年报审计是按照独立审计原则进行的常规审计,审计行为符合行业规范要求,遵循了公认的审计标准,
证监会的处罚决定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2)导致报告部分内容失实的原因完全在于企业,注册会计师对发现重大舞弊的保证是有限的,而非绝对保证。
依据:事务所可以通过提交相关执业准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控方的理由:(1)河南华为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内容事实清楚;(2)河南华为出具文件存在虚假是因其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造成的。
依据:(1)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2)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形成相应的审计结论。
美国邮寄公司:
(1)审计师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而不应和被审计单位同流合污。
本案例中,审计师之所以未向股东公开说明动用储备金的情况是由于储备金的使用属于企业“秘密”,就表明审计师是和企业的串通舞弊了。
(2)对重点领域和高重大错报风险项目,审计师应给与重点关注和披露,进而对企业财务状况提出真实正确的评语。
本案例中,因为储备金可以为了欺骗而使用,因此需要充分揭示储备金的使用,而且审计师对这些揭示还应该加以核实。
注册会计师是法规的产物的理解:
我认为注册会计师并非法规产物。
审计的产生动因理论有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保险理论、冲突理论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结论。
首先,法规的产生正好证明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的《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通过确实是产生了法定的审计制度,但这也只是让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了形式上的存在,就算没有法规审计在实质上也是存在的。
18世纪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更迫切的需要注册会计师。
这在一定方面正是审计产生动因理论中的信息理论的体现。
由于合伙企业的产生,管理者和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为了提高市场效率需要像注册会计师这样的独立的第三方的存在。
其次,法规的产生可能是注册会计师产生的一方面原因,但绝对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就是法规的产物。
1933年的《证券法》是强制规定了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要经过审计,但这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是法规产物。
就算法规部强制要求,也早在法规制定前就有很多公司都进行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因为他们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导致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低。
为了增加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风险,他们选择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所以说所谓法规与其说是法规产生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倒不如说是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最后,不管是法规还是注册会计师的产生归根到底原因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正如各种动因理论所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审计使信息更加可靠;为了减少代理关系下的代理成本;为了满足对受托人监督的需要;为了降低风险的需要;协调财务报表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利益冲突的需要。
总之,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不简简单单是法规的产物。
案例: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案例
1、调查的问题和目的
前期调查是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对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
成、组织结构、生产与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调查的主要问题有: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情况、组织机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以确定审计范围;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
(3)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初步的审计策略;
(4)对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程序;
(5)对重要事项进行细致调查和相应的记录;
(6)督促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善的材料;
(7)确定是否存在遗留问题。
调查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对客户进行调查,以实现以下目的:
(1)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一般了解,评估约定项目审计风险,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2)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具体了解,调查其内部控制,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为编制审计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2、首次和非首次审计调查对象的不同
注册会计师首次审计要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等证明文件。
(1)管理层要已认可并理解其承担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其已履行的某些责任提供书面证明。
(2)此外,前后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询问有无不应接受委托的专业方面的理由,有助于了解客户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原因,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注册会计师非首次审计时,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重要资产的所有权等证明文件,因为这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若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则注册会计师简单调查即可。
此外在非首次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已不需要与接受业务委托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
3、如果是非首次审计,需要调查什么问题?
(1)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重要资产的所有权等永久性档案,在非首次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要调查这些永久性档案中的某些内容是否已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2)注册会计师非首次审计应当调查上期或有事项在本期是否发生变化,例如上期未决诉讼或仲裁在本期是否已经裁决。
案例:剩余风险分析
(1)剩余风险代表了注册会计师认为没有被控制住,并对会计报表有潜在重要影响的经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
(2)注册会计师根据剩余风险的结论制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计划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并实施实质性程序,从而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也就是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从财务审计的角度看,审计师并不需要关注所有的经营风险的剩余风险。
但从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角度看,那些对会计报表不产生影响的经营风险的剩余风险则是注册会计师据此提供有价值的管
理建议的重要内容。
(4)P295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