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新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二章催眠疗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第十二章《催眠疗法》。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至第三节,重点学习催眠疗法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催眠疗法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掌握其临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催眠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
3. 激发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催眠疗法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催眠疗法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催眠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价值。
2. 知识讲解:(1)催眠疗法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催眠疗法的临床应用,如焦虑症、恐惧症、失眠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催眠疗法在焦虑症治疗中的案例,分析其治疗过程和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设计催眠治疗方案。
六、板书设计1. 第十二章催眠疗法1.1 定义1.2 发展历程1.3 基本原理1.4 临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催眠疗法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举例说明催眠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 答案:(1)见教材第十二章相关内容。
(2)见教材第十二章相关案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让学生对催眠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催眠疗法的专业书籍和论文,了解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催眠疗法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催眠疗法在焦虑症治疗中的案例。
第十二章心理危机干预[目的要求]熟悉危机干预的主要措施掌握危机干预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要点]危机干预(Crisis interention)是指从心理上解决来访者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即缓解或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危机干预实施对来访者的干预可分为4期:第一期:评估。
这一期的重点是发现目前的主要问题。
评估包括:发生了什么事件?来访者应用的应付机制是什么?这些应付机制的效果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评估的重要前提,因此,治疗者应理解、尊重并与来访者的心理产生共鸣。
第二期: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这一期的重点是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和预期目标。
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后,医患双方共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预期目标。
第三期:治疗者根据应激事件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的资料,帮助来访者认识思维活动与情感、行为之间的联系;帮助改变消极或错误的思维方式、内容,发展更为适应的思维和内容。
在以上的实施中,同时采用各种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
第四期:终止期。
治疗者在注意来访者的症状改进的同时,时常要考虑预期的治疗目标,如果来访者已经达到治疗前水平,就要考虑终止治疗。
由于治疗者与来访者常有些感情上的依赖,终止和分别常会使来访者体验到一种失落感,因此使来访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理解这种失落也是终止过程的一部分。
关键术语危机干预疑难解析危机干预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对患者进行躯体、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帮助。
自我测试思考题请思考进行危机干预中,可能要运用的技术和干预的内容。
精神疾病的新疗法和新进展近年来,精神疾病的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疗法和进展,让许多患者看到了治疗疾病的新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些新疗法和新进展带来的变化和效果。
1. 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药物治疗一直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流方法,而在近年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使得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其中,雷贝拉唑、氟哌啶醇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使得病人的负面情绪以及病痛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除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还有一些以往广泛使用的药物也在近年来得到了新的发现。
例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例如洛卡特普、缬沙坦等药物,可以改善孤独症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2. 心理治疗的新疗法在过去,心理治疗的方法多是基于认知和行为的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情感焦虑处理疗法等。
而在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也逐渐兴起。
首先,认知情感神经科学与界面治疗(CANE兼界面治疗)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和其他情绪性障碍,主要是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习惯性思考、情绪和行为模式,并教他们如何通过“界面技术”(如人工智能的生物反馈和鸟瞰技术)来改变这些习惯和模式。
另外,真实的意义导向疗法(ACT)是一种基于价值观、自我意义和心理弹性观念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实现他们的愿望和价值观,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和自我认同感。
3. 运动疗法的新进展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全面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精神疾病中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在近年来,运动疗法的方法也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首先,舞蹈疗法通过音乐、姿势和身体表达等方式来促进身体与心理的健康。
据研究表明,舞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情感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感。
其次,瑜伽疗法也成为了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一种新方法,瑜伽可以通过呼吸、冥想和动作等方式来治疗疾病,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灵活性和自我理解能力。
最后,户外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徒步旅行、滑雪、皮划艇等户外运动项目。
第十二章心理测验总则--第一节概述对于临床心理家来说,不论进行心理评估,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验为基础。
因此,临床心理学家必须掌握有关测验的理论和技术。
一、心理测验定义有关心理测验定义的说法很多,这里提出一个简短的定义:心理测验是在标准的情境下,取出个人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现解释如下:(一)行为样本所谓行为,系指个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智力和记忆等)和个性等。
测验研究不同于系统观察,只能做取样研究。
行为样意义,正同对水文、空气和人体血液等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时的取样研究一样,取部分代表全体。
取样研究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代表性。
不是任何部分都可代表全体。
所谓行为样本,是指有代表性的样本,即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
由于所取到的标准样本只是代表某些心理功能,并不能反映这种功能的全部,所以总不免有某种程度的偏差。
因此要通盘考虑样本的有效性、有限性和偏离度。
只有在全部了解行为样本意义以后,才能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二)标准情境从测验方法所引起的情景来看,要求对所有受试者均用同样的刺激方法来引起他们的反应;从受试者的心理状态来看,要求处于最能表现所要观察分析上的心理现象的时期。
(三)结果描述心理测验的结果,一定需要加以描述,才能使人们理解,才有意义。
描述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为两类:数量化和划分范畴。
例如,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IQ)为单位,对智力行为进行数量化,用记忆商数、损伤指数分别对记忆能力和神经心理行为损伤的程度进行数量化描述。
有的心理品质不便数量化,就划分范畴。
当然,可数量化的也可以划分范畴。
例如,个性测验结果以内向或外向表示。
智力划分为正常、超常和低下。
这些均属划分范畴。
各种数量化的特殊量数或范畴名称均有一定的涵义,成为测验学的专门术语,并表示测验结果的意义。
二、心理测验的类别心理测验数目很多,据统计,以英语发表的测验已达5,000余种。
第十二章催眠治疗法本章重点:催眠、催眠术、催眠疗法的概念;催眠的功能、催眠层次以及催眠疗法的治疗功能;催眠疗法的理论;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催眠疗法的实施。
本章的难点:催眠疗法的操作第一节催眠疗法概述一、什么是催眠(一)催眠的涵义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此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它与正常睡眠是有区别的。
催眠状态是由催眠师用暗示的方法引出来的。
(二)催眠的功能(或效应)1、生理效应:(1)影响植物神经功能(2)可定向调整机体功能(3)催眠僵体效应。
2、心理效应:(1)思维自主性减低(2)暗示性上升(3)注意范围狭窄(4)记忆变化(增强或遗忘)(5)催眠性幻觉(6)催眠逻辑:已经被催眠的人可以同时相信互不相容的观点或知觉,而且并不知道它们是不相容的。
(奥恩,1959年)(7)时间曲解:时间增长和时间压缩。
(8)返童与速老(9)回忆“前生”(10)催眠后行为(11)催眠性痛觉丧失(12)隐蔽的观察者(意识分离状态):意识中的一个隐蔽部分,它能够了解个人开放的意识中未呈现的事物。
冰水实验:口头报告不疼,书写的手在颤抖。
意识水平1和意识水平2是分离的。
(三)催眠状态的层次分析1、轻度催眠状态。
轻度催眠状态,即是一种浅程度的催眠状态。
这一状态的实验结果是“观念运动”学说的基础。
“观念引起运动,运动加强观念”。
2、中度催眠状态。
(1)感觉迟钝或感觉过敏。
(2)引起错觉和幻觉。
(3)个性的变换。
3、深度催眠状态。
(1)“暗示大范围的无感觉”。
(2)记忆在暗示下发生变化。
(3)退行。
(4)“梦游式”的言行。
二、什么是催眠术(一)催眠术的概念那种由催眠师所设计的特殊情境,与其所采用的诱导方法两者合之,即称为催眠术(hypnotism)。
催眠术是运用生理放松,心理诱导与暗示方法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状态即催眠态的技术。
催眠术源于中国,但兴于西方。
医学心理学题库(附答案)第一章:绪论选择题:1。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心理生物学派的代表人物:A. 塞里 C。
坎农 D。
沃尔夫2.WHO 关于健康的定义,以下哪项正确:A。
躯体上没有疾病 B. 躯体和心理上的完好状态 C。
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3。
以下列出了各位学者及其提出的理论,其中哪项是不相对应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 C。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D.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填空题:1。
试述两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后期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名词解释:1. 健康 2. 医学心理学答案:选择题: 1-3。
BDB填空题:1。
华生、斯金纳,贝克.2. 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名词解释:1。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来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认知心理选择题:1。
关于感觉的特性,以下哪项不正确: A。
整体性 B.发展性 C。
感受性 D。
适应性2。
先吃糖,后吃西瓜,会觉得西瓜不甜,这是因为感觉具有()?A. 感受性 B.适应性 C.对比性 D。
补偿性3. 夕阳下雪地被染成红色,但人对雪地的知觉仍然保持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A. 整体性 B。
组织性 C。
理解性 D.恒常性4.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的非条件刺激为: A. 灯光 B.踏板 C。
食物 D。
铃声5. 关于记忆的基本过程,以下哪项错误: A. 遗忘 B。
再认 C。
识记 D.保持填空题:1. 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
2。
在没有相应事物作用下产生的不真实感觉称为_____________。
第十二章催眠疗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学教材第十二章“催眠疗法”,具体内容包括:催眠疗法的定义、分类、应用及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详细内容涉及第十二章第一节“催眠概述”,第二节“催眠的分类与技术”,第三节“催眠的应用与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催眠疗法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2. 掌握催眠疗法的核心技术,并学会运用催眠疗法进行自我调节。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对催眠疗法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催眠疗法的核心技术及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重点:催眠疗法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催眠音频、视频案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催眠疗法。
情景描述:一位患有严重焦虑症的病人,在接受催眠疗法后的显著改善。
2. 基本概念:讲解催眠疗法的定义、分类,让学生对催眠疗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催眠疗法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催眠疗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催眠技巧,并邀请其他学生体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论述催眠疗法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答案:催眠疗法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治疗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
其效果主要体现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等方面。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催眠疗法的分类。
答案:催眠疗法可分为直接催眠和间接催眠。
直接催眠包括传统催眠、快速催眠等;间接催眠包括自我催眠、渐进性放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催眠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心理学书籍,了解催眠疗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第十二章催眠治疗法第一节催眠疗法概述一、什么是催眠(一)催眠的涵义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此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它与正常睡眠是有区别的。
催眠状态是由催眠师用暗示的方法引出来的。
人在催眠状态下,生理与心理都发生着特殊的变化,人的意识高度集中,只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对其他事物没有反应,完全放心地接受催眠师的引导。
(二)催眠的功能(或效应)1、生理效应:(1)影响植物神经功能(2)可定向调整机体功能(3)催眠僵体效应。
2、心理效应:(1)思维自主性减低(2)暗示性上升(3)注意范围狭窄(4)记忆变化(增强或遗忘)(5)催眠性幻觉(6)催眠逻辑(7)时间曲解(8)返童与速老(9)回忆“前生”(10)催眠后行为(11)催眠性痛觉丧失(12)隐蔽的观察者(意识分离状态)(三)催眠状态的层次分析1、轻度催眠状态。
轻度催眠状态,即是一种浅程度的催眠状态。
这一状态的实验结果是“观念运动”学说的基础。
“观念引起运动,运动加强观念”。
通过暗示适当地加以诱导,观念运动就会加强,同时,也越来越容易施加暗示、出现所谓的“被暗示性的亢进”现象。
这个层次的催眠状态对患者的选择性不高,一般的人都能在长则数分钟,短则—分钟内进入这一状态。
轻度的催眠现象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见到,例如人们称之为“发呆”“出神”的现象即是如此,少年儿童最多见,所以说对少年易施加催眠术,这与他们的思想单纯、情感体验肤浅有关。
2、中度催眠状态。
轻度催眠状态以后,如果进一步引向深入,就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生理反常现象,我们就说他已经进入中度催眠状态。
中度催眠状态的特征:(1)感觉迟钝或感觉过敏。
通过暗示能明显地支配感觉。
只不过,若不施加任何暗示,在催眠中感觉一般是迟钝的,任何感觉器官都会变得迟钝起来。
例如,此时针刺他的手背皮肤,几乎看不到他有痛苦的表情,手也没有回避性的条件反射。
第十二章催眠疗法(教案一、教学内容1. 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2. 催眠疗法的实际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分析催眠疗法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有效性。
3. 提高学生对自我意识、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
2. 教学重点:如何评估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其适用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催眠疗法案例视频、音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催眠疗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其神奇之处。
a. 播放一段催眠疗法治疗焦虑症的案例视频。
b. 邀请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想。
2. 知识讲解:a. 介绍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
b. 分析催眠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3. 例题讲解:a. 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
b. 分析案例中催眠疗法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催眠治疗方案。
b. 各组汇报方案,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2. 催眠疗法的实际应用a. 治疗焦虑症b. 治疗恐惧症c. 治疗抑郁症3. 催眠疗法的关键步骤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针对自己或身边朋友的特定心理问题的催眠治疗方案。
2. 答案要点:包括问题分析、催眠目标、具体步骤和预期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催眠疗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催眠疗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教育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
2. 例题讲解: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
3. 作业设计: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催眠治疗方案的设计。
心理治疗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整合后现代心理治疗产生的主要原因第十二章心理治疗方法的新进展心理治疗发展有哪些趋势(一)方法兼容,打破学派分立的局面在发展初期,各派相互排斥,门户甚深,但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学者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和方法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心理问题,于是人们逐渐抛弃门户之见,打破学派分立的局面,彼此借鉴,取长补短、不拘一格,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或同时采用几种不同学派的方法。
持上述方法的临床心理学家成立了“整合心理治疗学会”(SEPI)兼容模式的代表人物为Lazarus 和Beutle ,整合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eitman 和Patterson.(二)强调内外因互动的行为生态观行为的生态观强调不同情境引发不同行为,强调内因外因的互动平衡,相互作用,而不苛求分辨孰为因孰为果。
人患心理障碍或疾病就表示个体行为与环境配合不良,是生态系统失衡的结果。
行为生态观提示我们,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只有将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调试,同步改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长远稳定效果。
(三)向常模挑战的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重视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结构是多元文化主义对治疗理论的直接影响。
世界是复杂的,人们生活经验是多样的,多元文化治疗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多元,摆脱所谓常态或常模的束缚,改变个人与文化分离的现实,以宽容的态度,从多元角度审视来访者的问题,采用有弹性的,多元化的方法,使来访者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多元文化治疗强调情境导向,参照来访者的文化背景解释其认知、文化差异调整治疗的方法技巧。
重视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宗教、情绪和行为问题,并根据种族等社会文化变量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治疗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一)后现代的哲学思潮1980 年,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第3 次浪潮”中明确指出:“未来社会将因科技工业的发展而使人类生活产生空前的剧变。
”托夫勒所谓的剧变是指工业社会所强调的标准化、规格化、客观性等,将随着科技文明所引发的新生活方式而必须做空前的调整。
科技发展的结果,使人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虚拟”反而成为生活中无可避免的真实。
因此,什么是真实便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哲学思维。
真理的概念在20 世纪末受到严重的挑战,从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似乎不能从任何前置性的观点或任何假定说明真理与真实的存在。
人是经由主体经验的创造并与环境的互动才能被了解,人的行为无法从分析与解释中发现自我存在的真实。
(二)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产生相对而言,后现代思维不认为剔除或修正个人对自我歪曲的认知或调整个人的情绪经验便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人必须经由自我的创造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
在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心理治疗完全被看做是一种谈话活动,一种语言艺术,一个人的问题是自己在用语言解释经验的过程中建构出来的,因此来访者自己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治疗师的专家地位被彻底摧毁,他的职责只是引导来访者重新审视和叙事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某种所谓的真理强加给来访者。
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两种治疗方法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和叙事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概念和特点焦点解决治疗(SFBT)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
SFBT 不是注重问题的内涵和结构,而是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太极图中有黑,有白,SFBT 的做法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
他们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来访者已有的潜能,并加以发挥。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理念(一)事出并非有定因SFBT 认为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非常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又变成因,不断循环下去,如果一味进行因果分析,容易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中。
(二)问题症状同样具有正向功能SFBT 认为一个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态或弱点,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协助来访者寻求更好的方法取代问题行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三)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SFBT 认为在言谈的过程中,来访者和治疗师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与互动关系。
在他们看来,治疗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来访者则是最了解问题的专家,只有两者相互合作,才有机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四)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SFBT 认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导致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问题,这是由于人们试图解决问题但却“形成不适当的习惯模式” 。
(五)来访者自身问题专家SFBT 认为来访者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治疗应从强调来访者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相信来访者本身具备所有改变现状的资源,强调利用来访者本身的资源达到改变的目标,提供机会让来访者去积极发现改变的线索。
(六)从正向的意义出发SFBT 强调来访者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强调他们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失败,强调来访者的可能性,而不是他们的限制。
SFBT 是从正向的角度来拟定治疗目标,强调做什么能够解决问题。
(七)骨牌效应SFBT 认为,小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的目标可以带动来访者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小的改变是曾经发生过的成功例外时,则行动起来更容易。
所以,SFBT 治疗师在治疗中,引导来访者看到小改变的存在,看重小改变的价值,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
(八)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
SFBT 在了解来访者问题性质的同时,特别持续地注意“例外”的存在。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谈话的3 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目标焦点解决治疗的特点是将每次60 分钟的治疗分为3 个阶段,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 分钟),休息阶段(10 分钟),正向回馈阶段(10 分钟)(一)建构解决对话阶段建构解决对话阶段是会谈的主轴,主要以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对话为主,包括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和假设解决架构3 个部分。
1目标架构:治疗师引导来访者进入治疗访谈,澄清来访者想要的目标,并建立治疗的工作目标。
2 例外架构: 例外架构就是引导来访者说他的问题何时不会发生, 或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想 要的目标或已经存在的解决方式。
3 假设解决架构:主要是使来访者假想,如果问题已经解决或目标达成之时,他会是什么样 子,跟现在会有什么不同,并鼓励来访者去做目前可以做到的。
(二)休息阶段这个阶段治疗师会离开会谈场所, 回顾和整理第一阶段中来访者所提及的有效解决问题的途 径,及思考如何对来访者进行有效的回馈,也可以和观察员或其他治疗师进行讨论。
(三)正向回馈阶段此时, 治疗师再回到会谈场所, 并以正向回馈,有意义的信息及家庭作业, 提供在休息阶段 所设计的介入策略给来访者参与,以促使来访者的行动或改变。
般化、奇迹询问、例外询问、评量询问技术、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的概念 一般化 :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叙述, 给来访者提供相关的专业信息时, 为了让来访者觉得他的遭遇具有普遍性,以降低或疏解来访者的情绪。
奇迹询问 :是依照来访者的参照架构加以想像问题解决了, 问题不存在时的情景, 引导来访 者去看当他们的问题不再是问题时他们的生活景象, 移动到一个未来导向、比较满意的生活。
例外询问: 例外是问题严重程度比较轻微的情况,法或行动。
来访者所抱怨的问题一定有例外存在,来访者找出例外, 引导来访者去看抱怨的问题没有发生或没那么严重的时候, 到底发生了什 么事情。
评量询问技术: 评量询问是利用数值评量( 0~10 )协助来访者将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 方式加以描述的询问方式, 是请来访者将他的观察、 印象和预测在一个 0~10 的量表上反映它将来访者的焦点从现在和过去的问题 也可以是假设问题解决的景象中的解决方 只是被来访者忽略, 治疗师的责任是协出来。
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的概念:是引导来访者从最先出现的迹象描绘,展开解决行动的步骤。
一般化、奇迹询问、例外询问、评量询问技术、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等技术的使用原则一般化的原则:让来访者觉得他的遭遇具有普遍性。
奇迹询问的原则:讲慢一点、逐渐的,用比较柔软的声音,让来访者有足够的时间从问题焦点转换到解决焦点。
例外询问的原则:尊重来访者的参照架构,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反应来访者叙述的内容,让来访者觉得自己是专家。
评量询问技术:可以用来询问来访者几乎对任何事的知觉。
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的原则:从小的、明确的、最先出现的行为表现入手。
叙事治疗领会:1 叙事与个人生命故事的关系,人之所以会产生困扰是受主流故事的压迫、治疗目标——重新述说个人的生命故事”这些叙事治疗的含义。
2 叙事治疗打开个人与问题的空间——问题外化的对话、人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相关影响力的问话、发现例外的经验——独特结果的问句、重写生命故事——替代故事的发展的叙述的对话技术。
3 例外性事件、解构、丰富新故事、见证、仪式和庆祝等的具体含义和做法。
综合运用:1 熟练应用问题外化的对话、相关影响力的问话、独特结果的问句、替代故事的发展的叙述对话技术。
识记:叙事治疗“现实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现实是经语言构成的、现实是以故事来组成并得以维持、叙事治疗认为现代主义者所强调的真理与客观事实,并非是不变与唯一的标准,认为知识的来源就是通过认知者彼此的沟通所建立的,我们所处的现实是彼此协调所产生的现实。
主要表现为:1 现实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我们社会里的信仰、法律、社会习俗、衣食习惯等交织成的心理现实,是长时间社会互动形成的。
2 现实是由语言构成的,在后现代主义世界观下,语言文字代表“真是世界” 中一对一表达物体和事件的方式,语言组成了我们的信念和世界,社会在语言中得到建构。
3 现实是以故事来组成的,并得以维持。
每一个人的现实世界都是个体在某一时间段内主要故事建构的。
叙事与个人生命故事的关系、在说故事中赋予生命经验意义,故事也提供了一个人的经验的凝结与连续。
来访者通常会借助故事来述说个人对生活环境所发生时间的理解和诠释,因此可说是个个人经验的重述。
每个社群、文化有其普遍的通则和规范,形成个人对于所谓现实的“叙事” ,并形成有意义的生活。
不论我们属于什么文化,其叙事都会影响我们认为生命中特别的事件具有某种意义,而认为其他事件较不具意义,每个留在记忆中的事件都组成一个故事,各个故事组合起来就是生活叙事,从经验上来说,我们的生活叙事就是我们的生活。
由此可知,个人对生命所做的叙事不仅是反映了个人生命中的体验与经历,并且会依照个人所叙事的故事继续来进行个人生命的发展人之所以会产生困扰是受主流故事的压迫、所谓主流故事是在任何文化中,都会有些叙事比其他叙事更占优势,这些主流故事会详细说明他们喜欢和习惯的信念方式,并表现在其特殊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