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如何求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 格式:docx
- 大小:10.71 KB
- 文档页数:6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新知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了圆柱与圆锥,并且已经掌握了有关“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为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 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1. 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圆柱与圆锥【考点要求】1、认知圆柱与圆锥,掌握它们的各部分特征2、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3、理解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回顾】考点一、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展开图一、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展开图1、底面、侧面、高:(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2)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拿一张长反省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动起来的形状就是个一个圆柱。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练习一】1、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线的运动可以形成一个(),面的运动可以形成()。
长方形绕一条边旋转一周可以形成()2、圆柱由()个面组成,分别是()()()组成,上下底面都是(),侧面的展开是一个()。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4、如右图,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那么,得到的这个立体图形的高是()厘米,底面周长是()厘米。
3厘米6厘米5、判断(1)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可能是正方形()(2)一个圆柱,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则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3)如果一个物体上、下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圆柱()。
考点二、圆柱的表面积π+2πrh=2πr(r+h)二、圆柱的表面积=2个圆的面积+1个侧面积=2r2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πdh=2πrh因为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π×22、圆柱的2个底面积:S=r2π+2πrh=2πr(r+h)3、圆柱的表面积:2个底面积+1个侧面积=2r2注意:有时题目计算表面积时,并不是三个面的面积都要计算,要结合具体题目具体分析,比如,通风管就只用计算侧面积即可,无盖的水桶就只用计算侧面积和1个底面积4、圆柱的截断与拼接:(1)把一个圆柱截成两个圆柱,增加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积;(2)把两个同样粗细的圆柱拼成一个圆柱,减少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积。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应用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认识圆锥及其体积;掌握圆柱及圆柱体积应用课型一对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2、理解圆柱、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3、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运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解决问题。
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1、3 难点:教学目标2、4课首沟通1、还记得圆柱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吗?2、你能说说我们解决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式是什么?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一段圆柱形钢材长5米,横截成三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
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 7.8克,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2.一个圆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8cm。
它的体积是多少?导学一:圆锥的认识和体积知识点讲解 1:圆锥的认识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的。
(1)底面:圆锥中圆形的面就是它的底面,它有一个底面。
底面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锥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分别用字母O、r、d和C表示。
(2)侧面:圆锥周围的面就是它的侧面。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3)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高用字母h表示。
圆锥只有一条高。
例 1.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侧面是一个( ),侧面展开是一个( )。
例 2. 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 )到底面( )的( )。
【学有所获】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我爱展示1.圆锥有()条高2.画出下列每个圆锥的高知识点讲解 2: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V圆锥=S h推导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推得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例 1. 如图,先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将水倒入乙容器,这时乙容器中的水有多高?(单位:cm)【学有所获】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
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笔记第7课时圆柱的体积(3)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7,完成教科书P28~30“练习五”中第9、10、15题。
教学目标1.用已学的圆柱的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2.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通过实践,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瓶体是圆柱形的矿泉水瓶,瓶里装有适量清水。
教学过程一、激活学生经验,引出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
师: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可能无处下手。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求,因为瓶子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预设2:也可能会通过寻找标签上的“净含量”来代替矿泉水瓶的容积。
预设3:将瓶子里灌满水,把这些水倒到量杯或量筒中,就能测出瓶子的容积。
师:要是没有这些工具,甚至连一个玻璃杯都没有,怎么办?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这个不规则瓶子的容积的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3)]【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过程,探索瓶子容积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水大约有13瓶高)。
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情预设】预设1:瓶子里还有多少水?(就是剩下的水的体积。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的体积。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容积。
) 师: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求瓶子里还有多少水。
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情预设】学生汇报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所以只要量出这个瓶子的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就能算出剩下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精讲精练专题汇编讲义第18讲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表面积与体积知识点一:圆柱与圆锥的认识1.圆柱的定义: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叫作圆柱。
2.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叫作圆锥。
3.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名称图形展开图特征圆柱(1)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h);圆柱有无数条高。
(2)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圆锥(1)底面是圆,顶点到底面圆心(O)的距离叫作高(h),圆锥只有 1 条高。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知识点二:圆柱与圆锥的测量1.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πdh(或2πrh)(2)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 2πr2+2πrh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πr2h 。
知识精讲3.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13πr2h知识点三:用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体积小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入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等规则的容器里,观察水面所处的刻度的变化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2.体积大的物体,可以放入装满水的长方体或圆柱等规则的容器里,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1.(2分)(2022•东昌府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之和是48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12 B.16 C.36【思路点拨】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那么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柱的体积和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1)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
【规范解答】解:48÷(3+1)=48÷4=12(平方分米)答: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树说课稿木里图宝双小学陈猛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我将通过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来和大家共同交流!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1、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知识技能: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数学思考: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单元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②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③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其中,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说教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的重要资源。
(一)编写特点: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直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
在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实物,以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上》知识点1圆柱的表面积猫小咪和猫小喵发现了一大瓶鱼罐头,他们在密谋着如何解决掉这瓶罐头。
提问鱼罐头的包装盒属于哪种立体图形?认识圆柱总结: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2.周围的面(除底面外)叫做侧面。
思考:将圆柱沿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思考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2πrh。
2.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圆的面积。
S表=2πrh+2πr²思考: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5厘米,那么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π取3.14)步骤:圆柱的表面积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
两个底面积是多少?S底=3.14×1²×2=6.28平方厘米。
侧面积是多少?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3.14×1×2×5=31.4平方厘米。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6.28+31.4=37.68平方厘米。
思考:如果把圆柱横着切一刀,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总结:切一刀表面积增加两个圆的面积。
思考:把一根长1米的圆柱分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步骤:分成三段增加几个面?(3-1)×2=4个。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48÷4=12平方厘米。
12÷3=4 4=2×2。
所以半径是2厘米。
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1米=100厘米2×3×2×100=1200平方厘米1200+12×2=1224平方厘米思考:把一张长方形铁皮按图剪开,正好能制成一个圆柱形水桶(有盖),那么这个水桶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14,接头处忽略不计)步骤:水桶的表面积包含哪几部分?两个底面圆的面积和侧面积。
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右侧小长方形的长还是宽?等于小长方形的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第二课时《圆锥的体积》。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或装米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在此前又学了由曲面和圆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通过前一节《圆锥的认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学生来说,求体积并非陌生的新知识,只是像圆锥这样学生认为不规则几何体的图形,求体积有困难。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但公式的推导过程却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他们来说该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同时对于圆锥体积计算的实际运用,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学生对3倍的关系难以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圆柱、2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沙子;学生自制的圆柱及各类型的圆锥若干、三角尺、直尺二、说教法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
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
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
这也就突出了重点。
难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计算后,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是通过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二、教学程序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实验导课;沟通知识、探索新知;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1、复习旧知、实验导课。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问题:A、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B、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通过上节课认识了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关系吗?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2、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动手操作寻找计算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A、学生通过看展开图后,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得到的。
B、学生通过看展开图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后,然后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实验小学活页教案项目内容备注情景创设与程序安排提示:(1)知道圆的直径怎么求圆的周长、面积及侧面积?(2)知道圆的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面积及侧面积?(3)知道圆的周长怎么求圆及侧面的面积?学生自主练习,然后小组内交流练习成果。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公式:知道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表面积:s=2π(d÷2)2+πdh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表面积:s=2πr2+2πrh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表面积:s=2π(C÷π÷2) 2+ch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1.说一说提示:在生活中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得考虑求哪几个面的面积。
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只求一个侧面积,第二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第三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做书第7页3、4、5.(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书第7页第6题。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么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形表面积方面的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求圆柱形的哪几个表面积,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只求一个侧面积,第二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第三种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
再看单位是否统一。
最后如有除不尽或有小数时得考虑实际情况,材料是否够用,一般采用收尾法。
实践与创新作业做一个圆柱形小笔筒,算一算笔筒的表面积。
教后记项目内容备注教学内容圆柱体积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情感目标:体会圆柱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辅助材料与场地圆柱体学具、课件情景创设与程序安排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二、实际应用说解题思路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这道题的注意的地方:单位的统一项目内容备注情景创设与程序安排说说哪个体积大?为什么?上升的2厘米是什么分别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如何求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罐装饮料瓶,软包装饮料盒,500克大米。
【复习回顾】
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定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的模型,看看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的面积?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
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提问: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长或高。
)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②指名顺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字母公式:S长=(a×b+a×h+b×h)×2
S正=6a2 S圆柱=2πrh+2πr2
2.复习体积的计算。
教师:将一块石头放进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你们发现了什么?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
(水面高度升高了,因为石头占了圆柱体容器中水的空间)
教师:这个有趣的现象曾经启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发现了一个物理定律,从而给人类打开了征服海洋的大门。
有兴趣了解如何计算这块石头的体积吗?你有办法计算出石头的体积吗?
教师:要计算石头的体积,我们可以借助于规则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引出课题:后面我们一起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
学生在教材第88页用字母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边写边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汇报。
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随着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
提问:这些体积计算公式中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
(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教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
(3)归纳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这样一些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3.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一个底面为梯形的立体图形,如何计算它的体积?一个六面体呢?类似的其他立体图形呢?
学生甲:它们也都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教师:说到这个相同点,我想起了昨天遇到的一个问题。
昨天我上超市买了两种包装(一种罐装,一种软包装)的椰汁,它们的高相等,它们的容积哪一个大?怎么判定?(出示实物)
学生乙:先计算它们的容积,再比较就可以啦。
学生丙:因为他们的高相同,所以,只比较它们的底面积就可以了,哪个的底面积大,哪个盛的椰汁就多。
教师给出两个包装物,请学生算一算哪种包装里的椰汁多。
学生独立计算,允许用计算器。
学生汇报。
追问:求容积按什么来计算的?要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容积按计算体积的方法进行,要注意应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度。
(2)出示500g大米。
如何测量这些大米的体积?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甲:可以把米堆成圆锥形,量出底面半径和高再求体积。
学生乙:还可以把米放在长方体的容器里(如文具盒等),量出长、宽、高再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丙:把一张长方形纸围成圆柱,把米倒进去,亮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再求体积。
【课堂作业】
1.练一练。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m,高是3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m2;沿横截面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m2。
2.判断。
(1)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圆锥。
()
(2)把一段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是原来的。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两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
()
(4)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答案:1.2×3×2=12 3.14×(2÷2)2×2=6.28
2.(1)√(2)√(3)×(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