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答案与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13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数学答案1.D 【解析】由题可知,集合{|22}A x x=-剟,集合B ={0,l ,2,3,4,5, 6,7,8,9,10,11,12 ,13,14,15,16},所以集合AB ={0,1,2},故选D .2.C 【解析】由题可知,设(,)x y =b ,则2(8,6)(3,18)x y +=++=a b ,解得5,12x y =-=,故(5,12)=-b ,由16cos ,||||65⋅<>==a b a b a b ,故选C .3.B 【解析】由14z i ====+,可得1||2z ==,故选B . 4.A 【解析】由题可知,点(1,0)在曲线321y x x =-+上,求导可得232y x '=-,所以在点(1,0)处的切线的斜率1k =,切线过点(1,0),根据直线的点斜式可得过点(1,0)的曲线321y x x =-+的切线方程为1y x =-,故选A .5.D 【解析】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2221(0,0)x y a b a b-=>>,所以其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 =±,因为点(4,2)-在渐近线上,所以12b a =,根据222c a b =+,可得22214c a a -=,解得254e =,e =,故选D .6.C 【解析】由题可知,质点P 的初始位置在0P ,所以此时点P 到x 轴的距离由题质点P 按照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应该是距离x 轴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四个选项可得C 正确.7.B 【解析】由题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所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度,故2R 解得R =,所以球的表面积2246S R a ππ==,故选B .8.D 【解析】根据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计算1111122334(1)S k k =+++⋅⋅⋅+⨯⨯⨯⨯+, 现在输入的5N =,所以满足条件k N <的结果为11111111115(1)()()1223344556223566S =++++=-+-+⋅⋅⋅+-=⨯⨯⨯⨯⨯, 故选D .9.B 【解析】由题意可知函数()f x 是偶函数,所以当0x <时的解析式为()24(0)x f x x -=-<,所以当20x -<时,(2)(2)24x f x ---=-,要使(2)0f x ->,解得0x <;当20x -…时,2(2)24x f x --=-,要使2(2)240x f x --=->,解得4x >,综上{|(2)0}{|04}x f x x x x ->=<>或,故选B . 10.A 【解析】由题知,4cos 5α=-,α是第三项限的角,所以3sin 5α=-,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sin()sin coscos sin44410πππααα+=+=-,故选A . 11.B 【解析】由题可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点D 的坐标为(0,4)-,点(,)x y 在平行四边形内部,如图,所以在(0,4)D -处目标函数25z x y =-取得最大值为20,在点(3,4)B 处目标函数25z x y =-取得最小值为-14,由题知点(,)x y 在平行四边形内部,所以端点取不到,故25z x y =-的取值范围是(-14,20),故选B .12.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画出函数的图象,不妨设a b c <<,因为()()()f a f b f c ==,所以1ab =,c 的范围是( 10,12),所以abc 的范围是(10,12).13.222x y +=【解析】由题意可知,原点到直线20x y +-=的距离为圆的半径,即r ==,所以圆的方程为222x y +=. 14.1N N【解析】这种随机模拟的方法,是在[0,1]内生成了N 个点,而满足几条曲线围成的区域内的点是1N 个,所以根据比例关系1=S N S N矩形。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5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一、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⑴ 集合2{03},{9}P x Z x M x Z x =∈≤<=∈≤,则P M I =(A) {1,2} (B) {0,1,2} (C){1,2,3} (D){0,1,2,3}⑵在复平面内,复数6+5i, -2+3i 对应的点分别为A,B.若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点C 对应的复数是(A )4+8i (B)8+2i (C )2+4i (D)4+i⑶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 ,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b>a 的概率是(A )45 (B)35 (C )25 (D)15⑷若a,b 是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函数()()()f x xa b xb a =+⋅-是(A )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 (B )一次函数但不是奇函数(C )二次函数且是偶函数 (D )二次函数但不是偶函数(5)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集合体的俯视图为:(6)给定函数①12y x =,②12log (1)y x =+,③|1|y x =-,④12x y +=,期中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7)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1,顶角为α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的面积为(A )2sin 2cos 2αα-+; (B )sin 3αα+(C )3sin 1αα+ (D )2sin cos 1αα-+(8)如图,正方体1111ABCD-A B C D 的棱长为2,动点E 、F 在棱11A B 上。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已知集合{|||2A x x =…,}x R ∈,{|4B x =,}x Z ∈,则(A B = )A .(0,2)B .[0,2]C .{0,2}D .{0,1,2}【考点】1E :交集及其运算 【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得{|22}A x x =-剟,{0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从而可求 【解答】解:{|||2}{|22}A x x x x ==-剟?{|4B x =,}{0x Z ∈=,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则{0A B =,1,2}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交集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求解A ,B ,属于基础试题2.(5分)平面向量,a b ,已知(4,3)a =,2(3,18)a b +=,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 A .865B .865-C .1665D .1665-【考点】9S :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分析】先设出b 的坐标,根据(4,3)a =,2(3,18)a b +=,求出坐标,根据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 【解答】解:设(,)b x y =, (4,3)a =,2(3,18)a b +=,∴(5,12)b =-2036cos 513θ-+∴=⨯1665=,【点评】本题是用数量积的变形公式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数量积的主要应用:①求模长;②求夹角;③判垂直,实际上在数量积公式中可以做到知三求一.3.(5分)已知复数Z =,则||(z = )A .14B .12C .1D .2【考点】5A :复数的运算 【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可得4iZ =+,由复数的模长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化简得13213iZ i+===-+1(3)(13)12323224(13)(13)i i i ii i +--=-=-=-++-,故1||2z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涉及复数的模长,属基础题. 4.(5分)曲线321y x 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1y x =-B .1y x =-+C .22y x =-D .22y x =-+【考点】6H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1:常规题型;11:计算题【分析】欲求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1x =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 【解答】解:验证知,点(1,0)在曲线上321y x x =-+,232y x '=-,所以1|1x k y -='=,得切线的斜率为1,所以1k =; 所以曲线()y f 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01(1)y x -=⨯-,即1y x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5.(5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 )A BC D 【考点】KC :双曲线的性质 【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求渐近线斜率,再用222c a b =+求离心率. 【解答】解:渐近线的方程是by x a =±,24ba∴=,12b a =,2a b =,c =,c e a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6.(5分)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0P ,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考点】3A :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分析】本题的求解可以利用排除法,根据某具体时刻点P 的位置到到x 轴距离来确定答案.【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当0t =时,点P 到x 轴距离d ,于是可以排除答案A ,D , 再根据当4t π=时,可知点P 在x 轴上此时点P 到x 轴距离d 为0,排除答案B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排除法的应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基础题. 7.(5分)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23a πB .26a πC .212a πD .224a π【考点】LG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专题】11: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长方体的对角线即为球的直径,即球的半径R 满足22(2)6R a =,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24S R π=球,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球的半径R 满足22(2)6R a =,所以2246S R a ππ==球. 故选:B .【点评】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等于长方体的对角线长.8.(5分)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5N =,则输出的数等于( )A .54B .45C .65D .56【考点】EF :程序框图 【专题】28:操作型【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111111223344556S =++++⨯⨯⨯⨯⨯的值. 【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 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 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111111223344556S =++++⨯⨯⨯⨯⨯的值. 11111151122334455666S =++++=-=⨯⨯⨯⨯⨯ 故选:D .【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9.(5分)设偶函数()f x 满足()24(0)x f x x =-…,则{|(2)0}(x f x ->= ) A .{|2x x <-或4}x > B .{|0x x <或4}x > C .{|0x x <或6}x >D .{|2x x <-或2}x >【考点】3K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与判断 【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偶函数()f x 满足()24(0)x f x x =-…,可得||()(||)24x f x f x ==-,根据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再求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偶函数()f x 满足()24(0)x f x x =-…,可得||()(||)24x f x f x ==-, 则|2|(2)(|2|)24x f x f x --=-=-,要使(|2|)0f x ->,只需|2|240x -->,|2|2x -> 解得4x >,或0x <. 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偶函数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从而简化计算. 10.(5分)若cos 45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4πα+= )A .BC .D 【考点】GG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P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α的所在的象限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sin α的值,进而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求得答案. 【解答】解:α是第三象限的角3sin 5α∴==-,所以324s i()445ππααα+=+=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应用.根据角所在的象限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是做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11.(5分)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为(1,2)A -,(3,4)B ,(4,2)C -,点(,)x y 在ABCD 的内部,则25z 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 .(14,16)-B .(14,20)-C .(12,18)-D .(12,20)-【考点】7C :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根据点坐标与向量坐标之间的关系,利用向量相等求出顶点D 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线性规划的知识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得(0,4)AB DC D =⇒-, 由25z x y =-得255z y x =-,平移直线当直线经过点(3,4)B 时,5z-最大, 即z 取最小为14-;当直线经过点(0,4)D -时,5z-最小,即z 取最大为20,又由于点(,)x y 在四边形的内部,故(14,20)z ∈-. 如图: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之间的关系,用到向量坐标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向量的工具作用,考查学生线性规划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本题型.12.(5分)已知函数||,010()16,102lgx x f x x x <⎧⎪=⎨-+>⎪⎩…,若a ,b ,c 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 ),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0)B .(5,6)C .(10,12)D .(20,24)【考点】3A :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3B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4H :对数的运算性质;4N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专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f (a )f =(b )f =(c ),不妨a b c <<,求出abc 的范围即可.【解答】解: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 不妨设a b c <<,则16(0,1)2lga lgb c -==-+∈1ab =,10612c <-+<则(10,12)abc c =∈.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圆心在原点上与直线20x y +-=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222x y += . 【考点】1J :圆的标准方程;9J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可求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就是半径,写出圆的方程.【解答】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所求圆的方程为222x y +=.故答案为:222x y +=【点评】本题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基础题.14.(5分)设函数()y f x =为区间(0,1]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0()1f x 剟,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y f x =及直线0x =,1x =,0y =所围成部分的面积S ,先产生两组(每组N 个),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1x ,2x ,⋯,n x 和1y ,2y ,⋯,n y ,由此得到N 个点(x ,)(1y i -,2⋯,)N .再数出其中满足1()(1y f x i =…,2⋯,)N 的点数1N ,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S 的近似值为1N N. 【考点】CE :模拟方法估计概率;CF :几何概型【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是求10()f x dx ⎰,而它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 x (其中0()1)f x 剟的图象与x 轴、直线0x =和直线1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积分得到结果. 【解答】解:1()f x dx ⎰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 x (其中0()1)f x 剟的图象与x 轴、直线0x =和直线1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几何概型易知110()N f x dx N≈⎰.故答案为:1N N. 【点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是我们学习的两大概型,古典概型要求能够列举出所有事件和发生事件的个数,而不能列举的就是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概率的值是通过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得到.15.(5分)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 ①②③⑤ (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考点】7L :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由三视图的正视图的作法判断选项. 【解答】解: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显然①②⑤正确;③是三棱柱放倒时也正确;④⑥不论怎样放置正视图都不会是三角形;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评】本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题.16.(5分)在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3BC BD =,AD =,135ADB ∠=︒.若AC ,则BD = 2【考点】HR :余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利用余弦定理可分别表示出AB ,AC ,把已知条件代入整理,根据3BC BD =推断出2C D B D =,进而整理2222AC CD CD =+- 得22424AC BD BD =+-把AC ,代入整理,最后联立方程消去AB 求得BD 的方程求得BD .【解答】用余弦定理求得2222cos135AB BD AD AD BD =+-︒ 2222cos45AC CD AD AD CD =+-︒即2222AB BD BD =++①2222AC CD CD =+-② 又3BC BD = 所以2CD BD =所以 由(2)得22424AC BD BD =+-(3)因为 A C A B所以 由(3)得222424AB BD BD =+- (4) (4)2-(1) 2410BD BD --=求得2BD =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推理能力.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设等差数列{}n a 满足35a =,109a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Ⅱ)求{}n a 的前n 项和n S 及使得n S 最大的序号n 的值. 【考点】8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8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分析】(1)设出首项和公差,根据35a =,109a =-,列出关于首项和公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首项和公差,写出通项.(2)由上面得到的首项和公差,写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整理成关于n 的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为负数求出最值.【解答】解:(1)由1(1)n a a n d =+-及35a =,109a =-得 199a d +=-,125a d +=解得2d =-,19a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12n a n =- (2)由(1)知21(1)102n n n S na d n n -=+=-. 因为2(5)25n S n =--+. 所以5n =时,n S 取得最大值.【点评】数列可看作一个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因此它具备函数的特性.18.(10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 ,AC BD ⊥,垂足为H ,PH 是四棱锥的高. (Ⅰ)证明:平面PAC ⊥平面PBD ;(Ⅱ)若AB 60APB ADB ∠=∠=︒,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考点】LF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LY :平面与平面垂直 【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35:转化思想【分析】(Ⅰ)要证平面PAC ⊥平面PBD ,只需证明平面PAC 内的直线AC ,垂直平面PB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PH ,BD 即可.(Ⅱ)AB 60APB ADB ∠=∠=︒,计算等腰梯形ABCD 的面积,PH 是棱锥的高,然后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解答】解:(1)因为PH 是四棱锥P ABCD -的高.所以AC PH ⊥,又AC BD ⊥,PH ,BD 都在平PHD 内,且PH BD H =.所以AC ⊥平面PBD .故平面PAC ⊥平面PBD (6分)(2)因为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C BD ⊥,AB =所以HA HB = 因为60APB ADB ∠=∠=︒所以PA PB ==1HD HC ==.可得PH =.等腰梯形ABCD 的面积为122S ACxBD ==+9分)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1(23V=⨯+.(12分)【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是中档题.19.(10分)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表:(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比例?说明理由.附:2()()()()()n ad bcKa b c d a c b d-=++++.【考点】BL:独立性检验【专题】11:计算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1)由样本的频率率估计总体的概率,(2)求2K的观测值查表,下结论;(3)由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则可按性别分层抽样.【解答】解:(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在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7014%500=(2)2K的观测值2500(4027030160)9.96720030070430k⨯-⨯=≈⨯⨯⨯因为9.967 6.635>,且2( 6.635)0.01P K=…,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可知,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够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层,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比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的目的,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及抽样的方法选取,属于基础题.20.(10分)设1F ,2F 分别是椭圆222:1(01)y E x b b+=<<的左、右焦点,过1F 的直线l 与E相交于A 、B 两点,且2||AF ,||AB ,2||BF 成等差数列. (Ⅰ)求||AB ;(Ⅱ)若直线l 的斜率为1,求b 的值. 【考点】4K :椭圆的性质 【专题】15:综合题【分析】(1)由椭圆定义知22||||||4AF AB BF ++=,再由2||AF ,||AB ,2||BF 成等差数列,能够求出||AB 的值.(2)L 的方程式为y x c =+,其中c ,设1(A x ,1)y ,1(B x ,1)y ,则A ,B 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2221y x cy x b =+⎧⎪⎨+=⎪⎩,化简得222(1)2120b x cx b +++-=.然后结合题设条件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求出b 的大小.【解答】解:(1)由椭圆定义知22||||||4AF AB BF ++= 又222||||||AB AF BF =+,得4||3AB =(2)L 的方程式为y x c =+,其中c =设1(A x ,1)y ,2(B x ,2)y ,则A ,B 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2221y x c y x b =+⎧⎪⎨+=⎪⎩.,化简得222(1)2120b x cx b +++-=.则2121222212,11c b x x x x b b --+==++. 因为直线AB 的斜率为1,所以21|||AB x x =-即214|3x x =-. 则224212122222284(1)4(12)8()49(1)1(1)b b b x x x x b b b --=+-=-=+++.解得b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其运用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21.设函数2()(1)x f x x e ax =-- (Ⅰ)若12a =,求()f x 的单调区间; (Ⅱ)若当0x …时()0f x …,求a 的取值范围. 【考点】6B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专题】15:综合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I 求导函数,由导数的正负可得函数的单调区间;()()(1)x II f x x e ax =--,令()1x g x e ax =--,分类讨论,确定()g x 的正负,即可求得a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2I a =时,21()(1)2x f x x e x =--,()1(1)(1)x x x f x e xe x e x '=-+-=-+ 令()0f x '>,可得1x <-或0x >;令()0f x '<,可得10x -<<;∴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1)-∞-,(0,)+∞;单调减区间为(1,0)-;()()(1)x II f x x e ax =--.令()1x g x e ax =--,则()x g x e a '=-.若1a …,则当(0,)x ∈+∞时,()0g x '>,()g x 为增函数, 而(0)0g =,从而当0x …时()0g x …,即()0f x …. 若1a >,则当(0,)x lna ∈时,()0g x '<,()g x 为减函数, 而(0)0g =,从而当(0,)x lna ∈时,()0g x <,即()0f x <. 综合得a 的取值范围为(-∞,1]. 另解:当0x =时,()0f x =成立;当0x >,可得10xe ax --…,即有1x e a x-…的最小值,由1x y e x =--的导数为1x y e '=-,当0x >时,函数y 递增;0x <时,函数递减, 可得函数y 取得最小值0,即10x e x --…,0x >时,可得11x e x-…, 则1a ….【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22.(10分)如图:已知圆上的弧AC BD =,过C 点的圆的切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E 点,证明:(Ⅰ)ACE BCD ∠=∠. (Ⅱ)2BC BE CD =.【考点】9N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NB :弦切角 【专题】14:证明题【分析】()I 先根据题中条件:“AC BD =”,得BCD ABC ∠=∠.再根据EC 是圆的切线,得到ACE ABC ∠=∠,从而即可得出结论. ()II 欲证2BC BE = x CD .即证BC CDBE BC=.故只须证明~BDC ECB ∆∆即可. 【解答】解:(Ⅰ)因为AC BD =, 所以BCD ABC ∠=∠. 又因为EC 与圆相切于点C , 故ACE ABC ∠=∠所以ACE BCD ∠=∠.(5分)(Ⅱ)因为ECB CDB ∠=∠,EBC BCD ∠=∠, 所以~BDC ECB ∆∆, 故BC CDBE BC=. 即2BC BE CD =⨯.(10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弦切角的应用、三角形相似等基础知识,考查运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23.(10分)已知直线11cos (sin x t C t y t αα=+⎧⎨=⎩为参数),2cos (sin x C y θθθ=⎧⎨=⎩为参数),(Ⅰ)当3πα=时,求1C 与2C 的交点坐标;(Ⅱ)过坐标原点O 做1C 的垂线,垂足为A ,P 为OA 中点,当α变化时,求P 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考点】3J :轨迹方程;JE :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4Q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QJ :直线的参数方程;QK :圆的参数方程 【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I 先消去参数将曲线1C 与2C 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再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即可,()II 设(,)P x y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P 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普通方程,由普通方程即可看出其是什么类型的曲线. 【解答】解:(Ⅰ)当3πα=时,1C的普通方程为1)y x =-,2C 的普通方程为221x y +=.联立方程组221)1y x x y ⎧=-⎪⎨+=⎪⎩, 解得1C 与2C 的交点为(1,10)(,2.(Ⅱ)1C 的普通方程为sin cos sin 0x y ααα--=①. 则OA 的方程为cos sin 0x y αα+=②, 联立①②可得2sin x α=,cos sin y αα=-;A 点坐标为2(sin α,cos sin )αα-,故当α变化时,P 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21212x sin y sin cos αααα⎧=⎪⎪⎨⎪=-⎪⎩为参数,P 点轨迹的普通方程2211()416x y -+=.故P 点轨迹是圆心为1(,0)4,半径为14的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利用参数方程研究轨迹问题的能力.24.(10分)设函数()|24|1f x x =-+. (Ⅰ)画出函数()y f x =的图象:(Ⅱ)若不等式()f x ax …的解集非空,求a 的取值范围.【考点】3A :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7E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5R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11:计算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分析】()I 先讨论x 的范围,将函数()f x 写成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分段函数分段画出函数的图象即可;()II 根据函数()y f x =与函数y ax =的图象可知先寻找满足()f x ax …的零界情况,从而求出a 的范围.【解答】解:(Ⅰ)由于25,2()23,2x x f x x x -+<⎧=⎨-⎩…,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Ⅱ)由函数()y f x =与函数y ax =的图象可知,极小值在点(2,1) 当且仅当2a <-或12a …时,函数()y f x =与函数y ax =的图象有交点.故不等式()f x ax …的解集非空时,a 的取值范围为1(,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 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Ⅱ卷3 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 24S R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g g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4V R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0,1,2,)k kn k n n P k C p p k n -=-=…一、选择题 (1)cos300︒=(A)2-(B)-12 (C)12(D) 2 1.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 【解析】()1cos300cos 36060cos602︒=︒-︒=︒=(2)设全集{}1,2,3,4,5U =,集合{}1,4M =,{}1,3,5N =,则()U N M ⋂=ð A.{}1,3 B. {}1,5 C. {}3,5 D. {}4,52.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解析】{}2,3,5U M =ð,{}1,3,5N =,则()U N M ⋂=ð{}1,3,5{}2,3,5⋂={}3,5(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右图),11222z x y y x z =-⇒=-,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max 12(1)3z =-⨯-=.(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A)4.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31231322()5a a a a a a a ===g ,37897988()a a a a a a a ===g 10,所以132850a a =, 所以133364564655()(50)a a a a a a a =====g(5)43(1)(1x --的展开式 2x 的系数是(A)-6 (B)-3 (C)0 (D)35.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解析】()134323422(1)(11464133x x x x x x x x ⎛⎫-=-+---+- ⎪⎝⎭x +20y -=2x 的系数是 -12+6=-6(6)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A)30° (B)45°(C)60° (D)90°6.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解析】延长CA 到D ,使得AD AC =,则11ADAC 为平行四边形,1DA B ∠就是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又三角形1A DB 为等边三角形,0160DA B ∴∠=(7)已知函数()|lg |f x x =.若a b ≠且,()()f a f b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A)(1,)+∞ (B)[1,)+∞(C) (2,)+∞ (D) [2,)+∞7.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b=12a a+≥,从而错选D,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解析1】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1b a =,所以a+b=1a a+ 又0<a<b,所以0<a<1<b ,令()f a a=1a +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 a 在a ∈(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1=2,即a+b 的取值范围是(2,+∞).【解析2】由0<a<b,且f (a )=f (b )得:0111a b ab <<⎧⎪<⎨⎪=⎩,利用线性规划得:0111x y xy <<⎧⎪<⎨⎪=⎩,化为求z x y =+的取值范围问题,z x y y x z =+⇒=-+,2111y y x x'=⇒=-<-⇒过点()1,1时z 最小为2,∴(C) (2,)+∞(8)已知1F 、2F 为双曲线C:221x y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1F P 2F =060,则12||||PF PF =g(A)2 (B)4 (C) 6 (D) 8AB C DA 1B 1C 1D 1 O8.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cos ∠1F P 2F =222121212||||||2||||PF PF F F PF PF +-()(22221212121212122221cos60222PF PF PF PF PF PF F F PF PF PF PF +--+-⇒=⇒=12||||PF PF =g 4【解析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02201216011cot 1cot sin 602222F PF S b PF PF PF PF θ∆=====12||||PF PF =g 4(9)正方体ABCD -1111A B CD 中,1BB 与平面1A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 (B(C )23(D 9.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 1D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1】因为BB 1//DD 1,所以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和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相等,设DO ⊥平面AC 1D ,由等体积法得11D ACD D ACD V V --=,即111133ACD ACD S DO S DD∆∆⋅=⋅.设DD 1=a,则122111sin 60)2222ACD S AC AD a ∆==⨯⨯=o g ,21122ACD SAD CD a ∆==g . 所以131ACD ACD S DD DO S ∆∆===g ,记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为θ,则1sin DO DD θ==,所以cos 3θ=. 【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O ;1O O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就是B 1B 与平面AC 1D所成角,1111cos1/3O OO ODOD∠===(10)设123log2,ln2,5a b c-===则(A)a b c<<(B)b c a<< (C) c a b<< (D) c b a<<10.C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解析1】a=3log2=21log3, b=In2=21log e,而22log3log1e>>,所以a<b,c=125-222log4log3>=>,所以c<a,综上c<a<b.【解析2】a=3log2=321log,b=ln2=21log e, 3221log log2e<<<,32211112log log e<<<;c=12152-=<=,∴c<a<b(11)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PA PB•u u u v u u u v的最小值为(A) 4-(B)3-+(C) 4-+3-+11.D【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解析1】如图所示:设PA=PB=x(0)x>,∠APO=α,则∠APB=2α,,sinα=||||cos2PA PB PA PBα•=⋅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22(12sin)xα-=222(1)1x xx-+=4221x xx-+,令PA PB y•=u u u v u u u v,则4221x xyx-=+,即42(1)0x y x y-+-=,由2x是实数,所以2[(1)]41()0y y∆=-+-⨯⨯-≥,2610y y++≥,解得3y≤--或3y≥-+.故min()3PA PB•=-+u u u v u u u v.此时x=【解析2】设,0APB θθπ∠=<<,()()2cos 1/tan cos 2PA PB PA PB θθθ⎛⎫•== ⎪⎝⎭u u u v u u u v 2222221sin 12sin cos 22212sin 2sin sin 22θθθθθθ⎛⎫⎛⎫-- ⎪⎪⎛⎫⎝⎭⎝⎭=⋅-= ⎪⎝⎭换元:2sin ,012x x θ=<≤,()()1121233x x PA PB x x x--•==+-≥u u u v u u u v 【解析3】建系:园的方程为221x y +=,设11110(,),(,),(,0)A x y B x y P x -,()()2211101110110,,001AO PA x y x x y x x x y x x ⊥⇒⋅-=⇒-+=⇒=()222222221100110110221233PA PB x x x x y x x x x x •=-+-=-+--=+-≥u u u v u u u v(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C)12.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解析】过CD 作平面PCD ,使AB ⊥平面PCD,交AB 与P,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有ABCD 11222323V h h =⨯⨯⨯⨯=四面体,当直径通过AB 与CD 的中点时,max h =故max V =.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5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一、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⑴ 集合2{03},{9}P x Z x M x Z x =∈≤<=∈≤,则P M =( )(A) {1,2} (B) {0,1,2} (C){1,2,3} (D){0,1,2,3}解析:{}0,1,2P =,[]3,3M =-,因此P M ={}0,1,2⑵在复平面内,复数6+5i, -2+3i 对应的点分别为A,B.若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点C 对应的复数是( )(A )4+8i (B)8+2i (C )2+4i (D)4+i解:点A (6,5)与B (-2,3)的中点C 的坐标为(2,4),所以答C.⑶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 ,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b>a 的概率是( )(A )45 (B)35 (C )25(D)15 解:总的等可能事件有15种,其中满足b>a 的有三种(1,2),(1,3),(2,3) 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为51153=,故答D⑷若a ,b 是非零向量,a ⊥b ,a b ≠,则函数()()()f x xa b xb a =+⋅-是( )(A )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 (B )一次函数但不是奇函数(C )二次函数且是偶函数 (D )二次函数但不是偶函数解析:222()()()()()f x xa b xb a a b x b a x a b =+-=⋅+--⋅,如a ⊥b ,则有0a b ⋅=,如果同时有a b ≠,则函数()()()f x xa b xb a =+⋅-是一次函数,且为奇函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科数学(必修+选修)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如果事件A 、B如果事件A 、B ()()()P AB P A P B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12(C)12(D)2)136060cos602︒-︒=︒= {}1,4,{}1,3,5N =,则()U N M ⋂=ð{}3,5D.{}4,52.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解析】{}2,3,5U M =ð,{}1,3,5N =,则()U N M ⋂=ð{}1,3,5{}2,3,5⋂={}3,5 (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4(B)3(C)2(D)1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右图),11222z x y y x z =-⇒=-,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max 12(1)3z =-⨯-=.{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4.A . 2313()a a a =388)a a ==10,所以28a a 456465()a a a a a a a ==(5)43(1)(1x -5.A.【命题意图】活应用,.-12+6=-690=︒,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C)60°(D)90°6.C 111A B C 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解析】延长CA 到D ,使得AD AC =,则11ADAC 为平行四边形,1DA B ∠就是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又三角形1A DB 为等边三角形,0160DA B ∴∠=(7)已知函数()|lg |f x x =.若a b ≠且,()()f a f b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7.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b=12a a+≥,从而错选D,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0-AB C DAB C 1D 1 O 良心之处.【解析1】因为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1b a =,所以a+b=1a a + 又0<a<b,所以0<a<1<b ,令()f a a=1a +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 a 在a ∈(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1=2,即a+b 的取值范围是(2,+∞).【解析2】由0<a<b,且f (a )=f (b )得:0111a b ab <<⎧⎪<⎨⎪=⎩,利用线性规划得:0111x y xy <<⎧⎪<⎨⎪=⎩,化为求z x y =+的2,∴(88.B 2|||PF =4】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2||PF =4中,1BB 与平面9.D 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 1D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1】因为BB 1//DD 1,所以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和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相等,设DO ⊥平面AC 1D ,由等体积法得11D ACD D ACD V V --=,即111133ACD ACD S DO S DD ∆∆⋅=⋅.设DD 1=a, 则122111sin60)2222ACDS AC AD a∆==⨯⨯=,21122ACDS AD CD a∆==.所以1313ACDACDS DDDO aS∆∆===,记DD1与平面AC1D所成角为θ,则1sin3DODDθ==,所以cosθ=.【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O;1O O与平面AC1D所成角就是B1B与平面AC1D所成角,10.C【解析212=,(1111.D【解析1】如图所示:设PA=PB=x(0)x>,∠APO=α,则∠APB=2α,,sinα=||||cos2PA PB PA PBα∙=⋅=22(12sin)xα-=222(1)1x xx-+=4221x xx-+,令P A P B y∙=,则4221x xyx-=+,即42(1)0x y x y-+-=,由2x是实数,所以2[(1)]41()0y y∆=-+-⨯⨯-≥,2610y y++≥,解得3y≤--3y≥-+故min()3PA PB∙=-+此时x=【解析2】设,0APBθθπ∠=<<,()()2cos1/tan cos2PA PB PA PBθθθ⎛⎫∙== ⎪⎝⎭(1212.BV四面体=.1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参考公式:样本数据12, n x x x 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s = =13V s h 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V Sh = 2334,4S R V R ππ==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其中R 为球的半径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4,|A x x x R B x x Z =≤∈=≤∈,则A B =(A )(0,2) (B )[0,2] (C )|0,2| (D )|0,1,2|(2)a ,b 为平面向量,已知a=(4,3),2a+b=(3,18),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 )865 (B )865- (C )1665 (D )1665-(3)已知复数z =,则i = (A)14 (B )12(C )1 (D )2 (4)曲线2y 21x 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A )1y x =- (B )1y x =-+(C )22y x =- (D )22y x =-+(5)中心在远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A (B(C(D (6)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0p ,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像大致为(7)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 )3πa 2 (B )6πa 2 (C )12πa 2 (D ) 24πa 2(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 )54(B )45(C )65(D )56 (9)设偶函数f(x)满足f(x)=2x -4 (x ≥0),则(){}20x f x ->=(A ){}24x x x <->或(B ){}04 x x x <>或(C ){}06 x x x <>或(D ){}22 x x x <->或(10)若sin a = -45,a 是第一象限的角,则sin()4a π+= (A )(B(C) (D(11)已知 ABCD 的三个顶点为A (-1,2),B (3,4),C (4,-2),点(x ,y )在 ABCD 的内部,则z=2x-5y 的取值范围是(A )(-14,16) (B )(-14,20) (C )(-12,18) (D )(-12,20)(12)已知函数f(x)=lg 1,01016,02x x x x <≤-+>⎧⎨⎩ 若a ,b ,c 均不相等,且f(a)= f(b)= f(c),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A )(1,10) (B )(5,6) (C )(10,12) (D )(20,24)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s ==13V sh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V Sh = 2334,4S R V R ππ==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其中R 为球的半径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4,|A x x x R B x x Z =≤∈=≤∈,则A B =(A )(0,2) (B )[0,2] (C )|0,2| (D )|0,1,2|(1)D 【解析】[2,2]A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B =,所以{}0,1,2A B ⋂=,选D.【方法指导】由所求A B ⋂可知,应分别求出集合A 和集合B ,在求集合B 时要注意x Z ∈这个条件,否则容易出错.(2)a ,b 为平面向量,已知a =(4,3),2a +b =(3,18),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A )865 (B )865- (C )1665 (D )1665- (2)C【解析】(2)2(3,18)2(4,3)(5,12)b a b a =+-=-=-,所以216cos ,65||||4a b a b a b ⋅〈〉===+,选C.【方法小结】根据向量a =(4,3),2a +b =(3,18)的关系及向量的代数运算求向量b ,然后利用公式cos ,||||a ba b a b ⋅〈〉=求两向量夹角余弦.(3)已知复数z =z = (A)14 (B )12(C )1 (D )2(3) B 【解析】z ==21844i i ===-+-,14z i =-,所以1||2z ==,选B. 【方法技巧】先利用平方运算,然后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复数z a bi =+形式,然后利用||z =.(4)曲线3y 21x 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A )1y x =- (B )1y x =-+ (C )22y x =- (D )22y x =-+ (4) A 【解析】32y x '=-,所以1|1x y ='=,即切线斜率为1,由直线点斜式得直线方程为01y x -=-,整理得1y x =-,选A.【规律总结】求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方程,通常利用导数求曲线在该点处的导数值,即切线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5)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A (B (C )2 (D )2(5) D 【解析】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1x y a b -=,则其一条渐近线b y x a =过点(4,2),所以24ba=⋅,12b a =,12a =,2222114c a e a -=-=,所以e = D. 【方法技巧】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双曲线中两个参量,a b 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22b c a =-,把式子转化为,a c 的关系,得ca的大小,即斜率的大小.(6)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0p ,),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像大致为(6)C 【解析】由题意知,当0t =时,P 在0P 位置,2d =,质点P 在圆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d 逐渐变小,当4t π=时,min 0d =,结合图像可知选C.【方法技巧】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本题借助单位圆,把动点P 由0P 位置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由图形可以看出点P 到x 轴距离d 在[0,]4t π∈变化时由2减少到0,结合图像可知结论.(7)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3πa 2 (B )6πa 2 (C )12πa 2 (D ) 24πa 2(7) B 【解析】由题意值长方体的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所以22222(2)(2)6r a a a a =++=,所以2232r a =,球的表面积为2246S r a ππ==,选B. 【方法小结】要求球的表面积需要求球的半径或半径的平方,又根据长方体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可知球的直径即为长方体对角线长,球的直径的平方为长方体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的平方和.(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 )54 (B )45(C )65(D )56(8) D 【解析】由框图中的判断条件可知k 的最大值为5,根据框图中的运算公式可知111111223344556S =++++⨯⨯⨯⨯⨯ 111111111151122334455666=-+-+-+-+-=-=,选D.【技巧点拨】有5N =,结合框图中的限制条件k N ≥时,输出S ,知k 的最大值为5,再根据框图知k 每次增加1,1(1)S S s k =++,得111111223344556S =++++⨯⨯⨯⨯⨯,然后利用裂项法111(1)1n n n n =-++得出结论.(9)设偶函数f (x )满足f (x )=2x -4 (x ≥0),则(){}20x f x ->= (A ){}24x x x <->或 (B ){}04 x x x <>或 (C ){}06 x x x <>或 (D ){}22 x x x <->或 (9) B 【解析】若20x -≥,2(2)240x f x --=->,得4x >;若20x -<,因()f x 为偶函数,(2)(2)f x f x -=-,2(2)240x f x --=->,得0x <.所以{|(2)0}x f x ->={|04}x x x <>或.选B.【方法小结】根据偶函数()f x 满足()24(0)xf x x =-≥,在求解不等式(2)0f x ->时要分20x -≥和20x -<两种情况来解.(10)若sin a =-45,a 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4a π+=(A )-10 (B )10 (C ) -10 (D )10(10) A 【解析】因为sin a =-45,a 是第三象限的角,所以3cos 5α==-,所以7sin()(sin cos )()422510a παα+=+=-=-,选A. 【解题小结】要求sin()4a π+的值,需要求cos α的值,根据sin a =-45,a 是第三象限的角,及22sin cos 1αα+=,求cos α的值,然后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把sin()4a π+展开,代入,即可得结论.(11)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为A (-1,2),B (3,4),C (4,-2),点(x ,y )在 ABCD 的内部,则z=2x-5y 的取值范围是 (A )(-14,16) (B )(-14,20) (C )(-12,18) (D )(-12,20) (11)B 【解析】ABCD 的三个顶点为A (-1,2),B (3,4),C (4,-2),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D (0,-4),当目标函数过点B (3,4)时,min 14z =-,当目标函数过点D (0,-4)时,max 20z =,所以z=2x-5y 的取值范围是(-14,20).【规律总结】根据题意必须求D点的坐标,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得D点坐标,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坐标代入z=2x-5y,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得范围.(12)已知函数|lg|,010, ()16,10.2x xf xx x<≤⎧⎪=⎨-+>⎪⎩若,,a b c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A) (1,10)(B) (5,6)(C) (10,12)(D) (20,24)(12)C 【解析】如图,根据题意()f x m=有三个解,则01m<<,若lg a m=,则10ma=,若lg b m=-,则10mb-=,若162b m-+=,则122b m=-,由01m<<,得1012212m<-<,即1012b<<,所以1010m mabc b b-=⋅⋅=,所以1012abc<<,选C.【方法技巧】数形结合可知,若,,a b c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则()f x m=有三个解,则有01m<<,若令()()()f a f b f c m===,则有10ma=,10mb-=,162b m-+=,分别求出,,a b c,用m表示abc,根据m的范围,得abc的范围.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大纲版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cos300°=()A.B.﹣ C.D.2.(5分)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3.(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4.(5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5.(5分)(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 B.﹣3 C.0 D.36.(5分)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7.(5分)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8.(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A.2 B.4 C.6 D.89.(5分)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10.(5分)设a=log32,b=ln2,c=,则()A.a<b<c B.b<c<a C.c<a<b D.c<b<a11.(5分)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 B. C.D.12.(5分)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不等式的解集是.14.(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的角,,则tan2α=.15.(5分)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6.(5分)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18.(12分)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19.(12分)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20.(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21.(12分)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22.(12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 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大纲版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10•大纲版Ⅰ)cos300°=()A.B.﹣ C.D.【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将300°角的三角函数化成锐角三角函数求值.【解答】解:∵.故选C.2.(5分)(2010•大纲版Ⅰ)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分析】根据补集意义先求C U M,再根据交集的意义求N∩(C U M).【解答】解:(C U M)={2,3,5},N={1,3,5},则N∩(C U M)={1,3,5}∩{2,3,5}={3,5}.故选C3.(5分)(2010•大纲版Ⅰ)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x﹣2y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图),z=x﹣2y⇒y=x﹣z,由图可知,当直线l经过点A(1,﹣1)时,z最大,且最大值为z max=1﹣2×(﹣1)=3.故选:B.4.(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分析】由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有a1a2a3=5⇒a23=5;a7a8a9=10⇒a83=10.【解答】解:a1a2a3=5⇒a23=5;a7a8a9=10⇒a83=10,a52=a2a8,∴,∴,故选A.5.(5分)(2010•大纲版Ⅰ)(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 B.﹣3 C.0 D.3【分析】列举(1﹣x)4与可以出现x2的情况,通过二项式定理得到展开式x2的系数.【解答】解:将看作两部分与相乘,则出现x2的情况有:①m=1,n=2;②m=2,n=0;系数分别为:①=﹣12;②=6;x2的系数是﹣12+6=﹣6故选A6.(5分)(2010•大纲版Ⅰ)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分析】延长CA到D,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而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此角.【解答】解:延长CA到D,使得AD=AC,则ADA1C1为平行四边形,∠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又A1D=A1B=DB=AB,则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DA1B=60°故选C.7.(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分析】由已知条件a≠b,不妨令a<b,又y=lgx是一个增函数,且f(a)=f (b),故可得,0<a<1<b,则lga=﹣lgb,再化简整理即可求解;或采用线性规划问题处理也可以.【解答】解:(方法一)因为f(a)=f(b),所以|lga|=|lgb|,不妨设0<a<b,则0<a<1<b,∴lga=﹣lgb,lga+lgb=0∴lg(ab)=0∴ab=1,又a>0,b>0,且a≠b∴(a+b)2>4ab=4∴a+b>2故选:C.(方法二)由对数的定义域,设0<a<b,且f(a)=f(b),得:,整理得线性规划表达式为:,因此问题转化为求z=x+y的取值范围问题,则z=x+y⇒y=﹣x+z,即求函数的截距最值.根据导数定义,函数图象过点(1,1)时z有最小为2(因为是开区域,所以取不到2),∴a+b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C.8.(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A.2 B.4 C.6 D.8【分析】解法1,利用余弦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解方程求|PF1|•|PF2|的值.解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另一种方法求得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解出|PF1|•|PF2|的值.【解答】解:法1.由双曲线方程得a=1,b=1,c=,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PF1|•|PF2|=4.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PF1|•|PF2|=4;故选B.9.(5分)(2010•大纲版Ⅰ)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分析】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平行于BB1,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为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求出此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设正方体的棱长等于1,则O1O与平面ACD1所成角就是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O1OD1,直角三角形OO1D1中,cos∠O1OD1===,故选D.10.(5分)(2010•大纲版Ⅰ)设a=log32,b=ln2,c=,则()A.a<b<c B.b<c<a C.c<a<b D.c<b<a【分析】根据a的真数与b的真数相等可取倒数,使底数相同,找中间量1与之比较大小,便值a、b、c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log32=,b=ln2=,而log23>log2e>1,所以a<b,c==,而,所以c<a,综上c<a<b,故选C.11.(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 B. C.D.【分析】要求的最小值,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中,圆O的半径为1,PA、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结合切线长定理,设出PA,PB的长度和夹角,并将表示成一个关于x的函数,然后根据求函数最值的办法,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所示:设OP=x(x>0),则PA=PB=,∠APO=α,则∠APB=2α,sinα=,==×(1﹣2sin2α)=(x2﹣1)(1﹣)==x2+﹣3≥2﹣3,∴当且仅当x2=时取“=”,故的最小值为2﹣3.故选D.12.(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分析】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AB与CD是对棱,必须垂直,确定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体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过CD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于P,设点P到CD的距离为h,则有,当直径通过AB与CD的中点时,,故.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2010•大纲版Ⅰ)不等式的解集是{x|﹣2<x<﹣1,或x>2} .【分析】本题是解分式不等式,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再利用穿根法求解.【解答】解::,数轴标根得:{x|﹣2<x<﹣1,或x>2}故答案为:{x|﹣2<x<﹣1,或x>2}14.(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α为第二象限的角,,则tan2α=.【分析】先求出tanα的值,再由正切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因为α为第二象限的角,又,所以,,∴故答案为:﹣15.(5分)(2010•大纲版Ⅰ)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30种.(用数字作答)【分析】由题意分类:(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确定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确定选法;然后求和即可.【解答】解:分以下2种情况:(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有C31C42种不同的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有C32C41种不同的选法.所以不同的选法共有C31C42+C32C41=18+12=30种.故答案为:3016.(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分析】由椭圆的性质求出|BF|的值,利用已知的向量间的关系、三角形相似求出D的横坐标,再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求出|FD|的值,又由|BF|=2|FD|建立关于a、c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解答】解:如图,,作DD1⊥y轴于点D1,则由,得,所以,,即,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又由|BF|=2|FD|,得,a2=3c2,解得e==,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2010•大纲版Ⅰ)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分析】由2a1,a2,a3+1成等比数列,可得a22=2a1(a3+1),结合s3=12,可列出关于a1,d的方程组,求出a1,d,进而求出前n项和s n.【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解得或,∴s n=n(3n﹣1)或s n=2n(5﹣n).18.(12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分析】先利用正弦定理题设等式中的边转化角的正弦,化简整理求得sin(A ﹣)=sin(B+),进而根据A,B的范围,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求得A+B=,则C的值可求.【解答】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有sinA+sinB=sinA•+sinB•=cosA+cosB,∴sinA﹣cosA=cosB﹣sinB∴sin(A﹣)=sin(B+),∵0<A<π,0<B<π∴﹣<A﹣<<B+<∴A﹣+B+=π,∴A+B=,C=π﹣(A+B)=19.(12分)(2010•大纲版Ⅰ)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分析】(1)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包括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或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又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且每种情况中包含的事情有时相互独立的,列出算式.(2)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对立事件是0篇被录用,1篇被录用两种结果,从对立事件来考虑比较简单.【解答】解:(Ⅰ)记A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B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C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D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则D=A+B•C,P(A)=0.5×0.5=0.25,P(B)=2×0.5×0.5=0.5,P(C)=0.3,P(D)=P(A+B•C)=P(A)+P(B•C)=P(A)+P(B)P(C)=0.25+0.5×0.3=0.40.(2)记4篇稿件有1篇或0篇被录用为事件E,则P(E)=(1﹣0.4)4+C41×0.4×(1﹣0.4)3=0.1296+0.3456=0.4752,∴=1﹣0.4752=0.5248,即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是0.5248.20.(12分)(2010•大纲版Ⅰ)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 ∥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分析】(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作BK⊥EC,K为垂足,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DE⊥平面SBC,然后分别求出SE与EB的长,从而得到结论;(Ⅱ)根据边长的关系可知△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连接FG,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可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AGF中求出二面角A﹣DE﹣C的大小.【解答】解:(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由此知DG=GC=BG=1,即△DBC为直角三角形,故BC⊥BD.又SD⊥平面ABCD,故BC⊥SD,所以,BC⊥平面BDS,BC⊥DE.作BK⊥EC,K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故BK⊥平面EDC,BK⊥DE,DE与平面S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K、BC都垂直,DE⊥平面SBC,DE⊥EC,DE⊥SB.SB=,DE=EB=所以SE=2EB(Ⅱ)由SA=,AB=1,SE=2EB,AB⊥SA,知AE==1,又AD=1.故△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则AF⊥DE,AF=.连接FG,则FG∥EC,FG⊥DE.所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连接AG,AG=,FG=,cos∠AFG=,所以,二面角A﹣DE﹣C的大小为120°.21.(12分)(2010•大纲版Ⅰ)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分析】先求函数的极值,根据极值与最值的求解方法,将f(x)的各极值与其端点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值.【解答】解:f′(x)=3x2﹣3=3(x+1)(x﹣1),令f′(x)=0,则x=﹣1或x=1,经验证x=﹣1和x=1为极值点,即f(1)=﹣2为极小值,f(﹣1)=2为极大值.又因为f(﹣3)=﹣18,f(3)=18,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18,最小值为﹣18.22.(12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分析】(Ⅰ)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得焦点坐标,设出过点K的直线L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求得y1+y2和y1y2的表达式,进而根据点A求得点D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BD 和BF的斜率,进而问题转化两斜率相等,进而转化为4x2=y22,依题意可知等式成立进而推断出k1=k2原式得证.(Ⅱ)首先表示出结果为求得m,进而求得y2﹣y1的值,推知BD的斜率,则BD方程可知,设M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进而求得a和圆的半径,则圆的方程可得.【解答】解:(Ⅰ)抛物线C:y2=4x①的焦点为F(1,0),设过点K(﹣1,0)的直线L:x=my﹣1,代入①,整理得y2﹣4my+4=0,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则y1+y2=4m,y1y2=4,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D为(x1,﹣y1).BD的斜率k1===,BF的斜率k2=.要使点F在直线BD上需k1=k2需4(x2﹣1)=y2(y2﹣y1),需4x2=y22,上式成立,∴k1=k2,∴点F在直线BD上.(Ⅱ)=(x1﹣1,y1)(x2﹣1,y2)=(x1﹣1)(x2﹣1)+y1y2=(my1﹣2)(my2﹣2)+y1y2=4(m2+1)﹣8m2+4=8﹣4m2=,∴m2=,m=±.y2﹣y1==4=,∴k1=,BD:y=(x﹣1).易知圆心M在x轴上,设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即|a+1|×=|((a﹣1)|×,∴4|a+1|=5|a﹣1|,﹣1<a<1,解得a=.∴半径r=,∴△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为(x﹣)2+y2=.。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大纲版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cos300°=( )A.B.﹣C.D.【考点】GO: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将300°角的三角函数化成锐角三角函数求值.【解答】解:∵.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2.(5分)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 )A.{1,3}B.{1,5}C.{3,5}D.{4,5}【考点】1H: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补集意义先求C U M,再根据交集的意义求N∩(C U M).【解答】解:(C U M)={2,3,5},N={1,3,5},则N∩(C U M)={1,3,5}∩{2,3,5}={3,5}.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属容易题. 3.(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 )A.4B.3C.2D.1【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x﹣2y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图),z=x﹣2y⇒y=x﹣z,由图可知,当直线l经过点A(1,﹣1)时,z最大,且最大值为z max=1﹣2×(﹣1)=3.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属于基础题.4.(5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 )A.B.7C.6D.【考点】87:等比数列的性质.【分析】由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有a1a2a3=5⇒a23=5;a7a8a9=10⇒a83=10.【解答】解:a1a2a3=5⇒a23=5;a7a8a9=10⇒a83=10,a52=a2a8,∴,∴,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5.(5分)(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 )A.﹣6B.﹣3C.0D.3【考点】DA:二项式定理.【分析】列举(1﹣x)4与可以出现x2的情况,通过二项式定理得到展开式x2的系数.【解答】解:将看作两部分与相乘,则出现x2的情况有:①m=1,n=2;②m=2,n=0;系数分别为:①=﹣12;②=6;x2的系数是﹣12+6=﹣6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6.(5分)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 )A.30°B.45°C.60°D.90°【考点】LM: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延长CA到D,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而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此角.【解答】解:延长CA到D,使得AD=AC,则ADA1C1为平行四边形,∠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又A1D=A1B=DB=AB,则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DA1B=60°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考查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7.(5分)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 )A.(1,+∞)B.[1,+∞)C.(2,+∞)D.[2,+∞)【考点】34:函数的值域;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4O: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已知条件a≠b,不妨令a<b,又y=lgx是一个增函数,且f(a)=f(b),故可得,0<a<1<b,则lga=﹣lgb,再化简整理即可求解;或采用线性规划问题处理也可以.【解答】解:(方法一)因为f(a)=f(b),所以|lga|=|lgb|,不妨设0<a<b,则0<a<1<b,∴lga=﹣lgb,lga+lgb=0∴lg(ab)=0∴ab=1,又a>0,b>0,且a≠b∴(a+b)2>4ab=4∴a+b>2故选:C.(方法二)由对数的定义域,设0<a<b,且f(a)=f(b),得:,整理得线性规划表达式为:,因此问题转化为求z=x+y的取值范围问题,则z=x+y⇒y=﹣x+z,即求函数的截距最值.根据导数定义,函数图象过点(1,1)时z有最小为2(因为是开区域,所以取不到2),∴a+b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的取值范围,根据条件a>0,b>0,且a≠b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列出关系式(a+b)2>4ab=4,进而解决问题.8.(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 )A.2B.4C.6D.8【考点】HR:余弦定理;KA:双曲线的定义;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解法1,利用余弦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解方程求|PF1|•|PF2|的值.解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另一种方法求得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解出|PF1|•|PF2|的值.【解答】解:法1.由双曲线方程得a=1,b=1,c=,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PF1|•|PF2|=4.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PF1|•|PF2|=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9.(5分)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D.【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5G:空间角.【分析】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平行于BB1,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为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求出此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设正方体的棱长等于1,则O1O与平面ACD1所成角就是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O1OD1,直角三角形OO1D1中,cos∠O1OD1===,故选: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到平面ACD1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属于中档题. 10.(5分)设a=log32,b=ln2,c=,则( )A.a<b<c B.b<c<a C.c<a<b D.c<b<a【考点】4M:对数值大小的比较.【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分析】根据a的真数与b的真数相等可取倒数,使底数相同,找中间量1与之比较大小,便值a、b、c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log32=,b=ln2=,而log23>log2e>1,所以a<b,c==,而,所以c<a,综上c<a<b,故选:C.【点评】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11.(5分)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 )A.B.C.D.【考点】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JF:圆方程的综合应用.【专题】5C:向量与圆锥曲线.【分析】要求的最小值,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中,圆O的半径为1,PA、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结合切线长定理,设出PA,PB的长度和夹角,并将表示成一个关于x的函数,然后根据求函数最值的办法,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所示:设OP=x(x>0),则PA=PB=,∠APO=α,则∠APB=2α,sinα=,==×(1﹣2sin2α)=(x2﹣1)(1﹣)==x2+﹣3≥2﹣3,∴当且仅当x2=时取“=”,故的最小值为2﹣3.故选: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12.(5分)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B.C.D.【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ND:球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AB与CD是对棱,必须垂直,确定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体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过CD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于P,设点P到CD的距离为h,则有,当直径通过AB与CD的中点时,,故.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不等式的解集是 {x|﹣2<x<﹣1,或x>2} .【考点】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本题是解分式不等式,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再利用穿根法求解.【解答】解::,数轴标根得:{x|﹣2<x<﹣1,或x>2}故答案为:{x|﹣2<x<﹣1,或x>2}【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及其解法,属基本题.14.(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则tan2α= .【考点】GL: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专题】11:计算题;33:函数思想;49:综合法;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由已知求出cosα,进一步得到tanα,代入二倍角公式得答案.【解答】解:∵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α=,∴cosα=,则tanα=.∴tan2α===.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是基础题.15.(5分)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30 种.(用数字作答)【考点】D5:组合及组合数公式.【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32:分类讨论.【分析】由题意分类:(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确定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确定选法;然后求和即可.【解答】解:分以下2种情况:(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有C31C42种不同的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有C32C41种不同的选法.所以不同的选法共有C31C42+C32C41=18+12=30种.故答案为:30【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组合知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16.(5分)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 .【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由椭圆的性质求出|BF|的值,利用已知的向量间的关系、三角形相似求出D的横坐标,再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求出|FD|的值,又由|BF|=2|FD|建立关于a、c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解答】解:如图,,作DD1⊥y轴于点D1,则由,得,所以,,即,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又由|BF|=2|FD|,得,a2=3c2,解得e==,故答案为:.【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第二定义、平面向量知识,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本题凸显解析几何的特点:“数研究形,形助数”,利用几何性质可寻求到简化问题的捷径.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34:方程思想.【分析】由2a1,a2,a3+1成等比数列,可得a22=2a1(a3+1),结合s3=12,可列出关于a1,d的方程组,求出a1,d,进而求出前n项和s n.【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解得或,∴s n=n(3n﹣1)或s n=2n(5﹣n).【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18.(12分)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考点】GF: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HP:正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利用正弦定理题设等式中的边转化角的正弦,化简整理求得sin(A﹣)=sin(B+),进而根据A,B的范围,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求得A+B=,则C的值可求.【解答】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有sinA+sinB=sinA•+sinB•=cosA+cosB ,∴sinA﹣cosA=cosB﹣sinB∴sin(A﹣)=sin(B+),∵0<A<π,0<B<π∴﹣<A﹣<<B+<∴A﹣+B+=π,∴A+B=,C=π﹣(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利用了正弦定理把边的问题转化为角的问题.19.(12分)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考点】C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A: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分析】(1)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包括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或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又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且每种情况中包含的事情有时相互独立的,列出算式.(2)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对立事件是0篇被录用,1篇被录用两种结果,从对立事件来考虑比较简单.【解答】解:(Ⅰ)记A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B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C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D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则D=A+B•C,P(A)=0.5×0.5=0.25,P(B)=2×0.5×0.5=0.5,P(C)=0.3,P(D)=P(A+B•C)=P(A)+P(B•C)=P(A)+P(B)P(C)=0.25+0.5×0.3=0.40.(2)记4篇稿件有1篇或0篇被录用为事件E,则P(E)=(1﹣0.4)4+C41×0.4×(1﹣0.4)3=0.1296+0.3456=0.4752,∴=1﹣0.4752=0.5248,即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是0.5248.【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实际上能否理解题意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20.(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考点】LY:平面与平面垂直;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分析】(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作BK⊥EC,K为垂足,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DE⊥平面SBC,然后分别求出SE与EB的长,从而得到结论;(Ⅱ)根据边长的关系可知△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连接FG ,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可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AGF中求出二面角A﹣DE﹣C的大小.【解答】解:(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由此知DG=GC=BG=1,即△DBC为直角三角形,故BC⊥BD.又SD⊥平面ABCD,故BC⊥SD,所以,BC⊥平面BDS,BC⊥DE.作BK⊥EC,K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故BK⊥平面EDC,BK⊥DE,DE与平面S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K、BC都垂直,DE⊥平面SBC,DE⊥EC,DE⊥SB.SB=,DE=EB=所以SE=2EB(Ⅱ)由SA=,AB=1,SE=2EB,AB⊥SA,知AE==1,又AD=1.故△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则AF⊥DE,AF=.连接FG,则FG∥EC,FG⊥DE.所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连接AG,AG=,FG=,cos∠AFG=,所以,二面角A﹣DE﹣C的大小为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中档题.21.(12分)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求函数的极值,根据极值与最值的求解方法,将f(x)的各极值与其端点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值.【解答】解:f′(x)=3x2﹣3=3(x+1)(x﹣1),令f′(x)=0,则x=﹣1或x=1,经验证x=﹣1和x=1为极值点,即f(1)=﹣2为极小值,f(﹣1)=2为极大值.又因为f(﹣3)=﹣18,f(3)=18,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18,最小值为﹣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以及研究函数的最值,当然如果连续函数在区间(a,b)内只有一个极值,那么极大值就是最大值,极小值就是最小值,属于基础题.22.(12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 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IP:恒过定点的直线;J1:圆的标准方程;K8:抛物线的性质;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Ⅰ)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得焦点坐标,设出过点K的直线L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求得y1+y2和y1y2的表达式,进而根据点A求得点D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BD和BF的斜率,进而问题转化两斜率相等,进而转化为4x2=y22,依题意可知等式成立进而推断出k1=k2原式得证.(Ⅱ)首先表示出结果为求得m,进而求得y2﹣y1的值,推知BD的斜率,则BD方程可知,设M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进而求得a和圆的半径,则圆的方程可得.【解答】解:(Ⅰ)抛物线C:y2=4x①的焦点为F(1,0),设过点K(﹣1,0)的直线L:x=my﹣1,代入①,整理得y2﹣4my+4=0,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则y1+y2=4m,y1y2=4,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D为(x1,﹣y1).BD的斜率k1===,BF的斜率k2=.要使点F在直线BD上需k1=k2需4(x2﹣1)=y2(y2﹣y1),需4x2=y22,上式成立,∴k1=k2,∴点F在直线BD上.(Ⅱ)=(x1﹣1,y1)(x2﹣1,y2)=(x1﹣1)(x2﹣1)+y1y2=(my1﹣2)(my2﹣2)+y1y2=4(m2+1)﹣8m2+4=8﹣4m2=,∴m2=,m=±.y 2﹣y1==4=,∴k1=,BD:y=(x﹣1).易知圆心M在x轴上,设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即|a+1|×=|((a﹣1)|×,∴4|a+1|=5|a﹣1|,﹣1<a<1,解得a=.∴半径r=,∴△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为(x﹣)2+y2=.【点评】本小题为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综合的问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几何性质与圆的方程的求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设而不求思想.。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10•北京)(北京卷理1)集合P={x∈Z|0≤x<3},M={x∈Z|x2<9},则P∩M=()A.{1,2} B.{0,1,2} C.{x|0≤x<3} D.{x|0≤x≤3}【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由题意集合P={x∈Z|0≤x<3},M={x∈Z|x2<9},分别解出集合P,M,从而求出P∩M.【解答】解:∵集合P={x∈Z|0≤x<3},∴P={0,1,2},∵M={x∈Z|x2<9},∴M={﹣2,﹣1,0,1,2},∴P∩M={0,1,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简单的集合的运算,集合在高考的考查是以基础题为主,题目比较容易,复习中我们应从基础出发.2.(5分)(2010•北京)在复平面内,复数6+5i,﹣2+3i对应的点分别为A,B.若C为线段AB的中点,则点C对应的复数是()A.4+8i B.8+2i C.2+4i D.4+i【考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几何意义.【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根据两个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分别为A(6,5),B(﹣2,3),确定中点坐标为C (2,4)得到答案.【解答】解:两个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分别为A(6,5),B(﹣2,3),则其中点的坐标为C(2,4),故其对应的复数为2+4i.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复平面的基本知识及中点坐标公式.求解此类问题要能够灵活准确的对复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与复数进行相互转化.3.(5分)(2010•北京)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则b>a的概率是()A.B.C.D.【考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包含的所有事件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5×3种结果,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是a=1,b=2;a=1,b=3;a=2,b=3共有3种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包含的所有事件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5×3种结果,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是a=1,b=2;a=1,b=3;a=2,b=3共有3种结果,∴由古典概型公式得到P==,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问题,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4.(5分)(2010•北京)若,是非零向量,且⊥,||≠||,则函数f(x)=(x+)(x﹣)是()A.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B.一次函数但不是奇函数C.二次函数且是偶函数D.二次函数但不是偶函数【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f(x)=x﹣x,因为||≠||,所以f(x)=()x,所以函数f(x)是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解答】解:∵⊥,∴•=0∴f(x)=(x+)(xb﹣)=x﹣x,∵||≠||,∴所以f(x)=()x所以函数f(x)是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和函数的奇偶性.求解中要明确两向量互相垂直等价于二者点乘等于0.5.(5分)(2010•北京)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 B.C. D.【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题】立体几何.【分析】从正视图和侧视图上分析,去掉的长方体的位置应该在的方位,然后判断俯视图的正确图形.【解答】解:由正视图可知去掉的长方体在正视线的方向,从侧视图可以看出去掉的长方体在原长方体的左侧,由以上各视图的描述可知其俯视图符合C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记忆和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含义.6.(5分)(2010•北京)给定函数①,②,③y=|x﹣1|,④y=2x+1,其中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本题所给的四个函数分别是幂函数型,对数函数型,指数函数型,含绝对值函数型,在解答时需要熟悉这些函数类型的图象和性质;①为增函数,②为定义域上的减函数,③y=|x﹣1|有两个单调区间,一增区间一个减区间,④y=2x+1为增函数.【解答】解:①是幂函数,其在(0,+∞)上即第一象限内为增函数,故此项不符合要求;②中的函数是由函数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因为原函数在(0,+∞)内为减函数,故此项符合要求;③中的函数图象是由函数y=x﹣1的图象保留x轴上方,下方图象翻折到x轴上方而得到的,故由其图象可知该项符合要求;④中的函数图象为指数函数,因其底数大于1,故其在R上单调递增,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要注意每类函数中决定单调性的元素所满足的条件.7.(5分)(2010•北京)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1,顶角为α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的面积为()A.2sinα﹣2cosα+2 B.sinα﹣cosα+3C.3sinα﹣cosα+1 D.2sinα﹣cosα+1【考点】解三角形.【专题】解三角形.【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先求出4个三角形的面积,再由三角面积公式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到面积,最后得到答案.【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可得4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为:4××1×1×sinα=2sinα由余弦定理可得正方形边长为:故正方形面积为:2﹣2cosα所以所求八边形的面积为:2sinα﹣2cosα+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面积公式的应用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正、余弦定理是考查解三角形的重点,是必考内容.8.(5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点Q是CD的中点,动点P在棱AD上,若EF=1,DP=x,A1E=y(x,y大于零),则三棱锥P﹣EFQ的体积()A.与x,y都有关B.与x,y都无关C.与x有关,与y无关D.与y有关,与x无关【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立体几何.【分析】通过观察,发现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是P到平面CDA1B1的距离,此距离只与x有关,面积EFQ为定值,推出结果.【解答】解:三棱锥P﹣EFQ的体积与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和三角形EFQ的面积有关,由图形可知,平面EFQ与平面CDA1B1是同一平面,故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是P到平面CDA1B1的距离,且该距离就是P到线段A1D的距离,此距离只与x有关,因为EF=1,点Q到EF 的距离为线段B1C的长度,为定值,综上可知所求三棱锥的体积只与x有关,与y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棱锥的体积问题,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y=,如图表示的是给定x的值,求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程序框图,①处应填写x<2;②处应填写y=log2x.【考点】设计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由题目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分段函数y=的值,由于分段函数的分类标准是x是否大于2,而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为y=2﹣x,易得条件语句中的条件①,及不满足条件时②中的语句.【解答】解:由题目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分段函数y=的值,由于分段函数的分类标准是x是否大于2,而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为y=2﹣x,易得条件语句中的条件为x<2不满足条件时②中的语句为y=log2x故答案为:x<2,y=log2x.【点评】要求条件结构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要分如下几个步骤:①分析流程图的结构,分析条件结构是如何嵌套的,以确定函数所分的段数;②根据判断框中的条件,设置分类标准;③根据判断框的“是”与“否”分支对应的操作,分析函数各段的解析式;④对前面的分类进行总结,写出分段函数的解析式.10.(5分)(2010•北京)在△ABC中,若b=1,c=,∠C=,则a=1.【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解三角形.【分析】先根据b,c,∠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进而求得B,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得a.【解答】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b<c,故B=,则A=由正弦定理得∴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问题.属基础题.11.(5分)(2010•北京)若点p(m,3)到直线4x﹣3y+1=0的距离为4,且点p在不等式2x+y<3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m=﹣3.【考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由点M到直线4x﹣3y+1=0的距离等于4求得m的值,代入不等式2x+y<3验证后得答案.【解答】解:∵点M(m,3)到直线4x﹣3y+1=0的距离为4,∴,解得:m=7或m=﹣3.当m=7时,2×7+3<3不成立;当m=﹣3时,2×(﹣3)+3<3成立.综上: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基础题.12.(5分)(2010•北京)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0.03.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3.【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欲求a,可根据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列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a,欲求选取的人数,可先由直方图找出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及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再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代入其公式求解.【解答】解:∵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10×(0.005+0.035+a+0.02+0.01)=1,解得a=0.03.由直方图可知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为100×10×(0.03+0.02+0.01)=60人.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为10人,所以身高在[140,150]范围内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0=3人.故答案为:0.03,3.【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知识.直方图中的各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了频率,所以各个矩形面积之和为1.同时也考查了分层抽样的特点,即每个层次中抽取的个体的概率都是相等的,都等于.13.(5分)(2010•北京)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4,0),(﹣4,0);渐近线方程为y=x.【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根据椭圆的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得到双曲线的c值,再由离心率求出a的值,最后根据b=得到b的值,可得到渐近线的方程.【解答】解:∵椭圆的焦点为(4,0)(﹣4,0),故双曲线中的c=4,且满足=2,故a=2,b=,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故答案为:(4,0),(﹣4,0);y=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双曲线、椭圆的相应知识也进行了综合性考查.14.(5分)(2010•北京)(北京卷理14)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4;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π+1说明:“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包括沿x轴正方向和沿x轴负方向滚动.沿x轴正方向滚动指的是先以顶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当顶点B落在x轴上时,再以顶点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此继续.类似地,正方形PABC可以沿x轴负方向滚动.【考点】轨迹方程;函数的周期性.【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直线与圆.【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无论正方形是沿着x轴的正方向还是负方向滚动,再次使用点P与x轴接触的x轴方向的路程是4,故其最小正期为4,在正方形的翻滚过程中,函数y=f (x)的两个相邻零点间点P的轨迹如图所示,可得其面积.【解答】解:不难想象,从某一个顶点(比如A)落在x轴上的时候开始计算,到下一次A 点落在x轴上,这个过程中四个顶点依次落在了x轴上,而每两个顶点间距离为正方形的边长1,因此该函数的周期为4.下面考察P点的运动轨迹,不妨考察正方形向右滚动,P点从x轴上开始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围绕A点运动个圆,该圆半径为1,然后以B点为中心,滚动到C点落地,其间是以BP为半径,旋转90°,然后以C为圆心,再旋转90°,这时候以CP为半径,因此最终构成图象如下:故其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故答案为:4,π+1.【点评】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函数零点的概念和零点的判断,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阅读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5.(13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4cosx.(Ⅰ)求的值;(Ⅱ)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三角函数的最值;二倍角的余弦.【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Ⅰ)把x=代入到f(x)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即可;(Ⅱ)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把sin2x变为1﹣cos2x,然后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把cos2x变为2cos2x﹣1,得到f(x)是关于cosx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把f(x)变成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根据cosx的值域,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出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解:(Ⅰ)=;(Ⅱ)f(x)=2(2cos2x﹣1)+(1﹣cos2x)﹣4cosx=3cos2x﹣4cosx﹣1=,因为cosx∈[﹣1,1],所以当cosx=﹣1时,f(x)取最大值6;当时,取最小值﹣.【点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及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间求值,此题以三角函数为平台,考查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16.(3分)(2010•北京)已知{a n}为等差数列,且a3=﹣6,a6=0.(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若等比数列{b n}满足b1=﹣8,b2=a1+a2+a3,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公式.【考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Ⅰ)设出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然后根据第三项为﹣6,第六项为0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方程解出a1和d即可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Ⅱ)根据b2=a1+a2+a3和a n的通项公式求出b2,因为{b n}为等比数列,可用求出公比,然后利用首项和公比写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解答】解:(Ⅰ)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d.因为a3=﹣6,a6=0所以解得a1=﹣10,d=2所以a n=﹣10+(n﹣1)•2=2n﹣12(Ⅱ)设等比数列{b n}的公比为q因为b2=a1+a2+a3=﹣24,b1=﹣8,所以﹣8q=﹣24,即q=3,所以{b n}的前n项和公式为【点评】考查学生会根据条件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此题是一道基础题.17.(13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F∥AC,AB=,CE=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证明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证明平面BDE外的直线AF平行平面BDE内的直线GE,即可证明AF∥平面BDE;(Ⅱ)证明CF垂直平面BD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D、EG,即可证明求CF⊥平面BDF;【解答】证明:(Ⅰ)设AC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G,因为EG⊂平面BDE,AF⊄平面BDE,所以AF∥平面BDE.(Ⅱ)连接FG.因为EF∥CG,EF=CG=1,且CE=1,所以平行四边形CEFG为菱形.所以CF⊥EG.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BD⊥AC.又因为平面A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所以BD⊥平面ACEF.所以CF⊥BD.又BD∩EG=G,所以CF⊥平面BDE.【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中档题.18.(14分)(2010•北京)设定函数f(x)=x3+bx2+cx+d(a>0),且方程f′(x)﹣9x=0的两个根分别为1,4.(Ⅰ)当a=3且曲线y=f(x)过原点时,求f(x)的解析式;(Ⅱ)若f(x)在(﹣∞,+∞)无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专题】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分析】先对函数f(x)进行求导,然后代入f′(x)﹣9x=0中,再由方程有两根1、4可得两等式;(1)将a的值代入即可求出b,c的值,再由f(0)=0可求d的值,进而确定函数解析式.(2)f(x)在(﹣∞,+∞)无极值点即函数f(x)是单调函数,且可判断是单调增函数,再由导函数大于等于0在R上恒成立可解.【解答】解:由得f′(x)=ax2+2bx+c因为f′(x)﹣9x=ax2+2bx+c﹣9x=0的两个根分别为1,4,所以(*)(Ⅰ)当a=3时,又由(*)式得解得b=﹣3,c=12又因为曲线y=f(x)过原点,所以d=0,故f(x)=x3﹣3x2+12x.(Ⅱ)由于a>0,所以“在(﹣∞,+∞)内无极值点”等价于“f′(x)=ax2+2bx+c≥0在(﹣∞,+∞)内恒成立”.由(*)式得2b=9﹣5a,c=4a.又△=(2b)2﹣4ac=9(a﹣1)(a﹣9)解得a∈[1,9]即a的取值范围[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与其导函数之间的关系.属基础题.19.(14分)(2010•北京)已知椭圆C的左、右焦点坐标分别是,,离心率是,直线y=t椭圆C交与不同的两点M,N,以线段为直径作圆P,圆心为P.(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圆P与x轴相切,求圆心P的坐标;(Ⅲ)设Q(x,y)是圆P上的动点,当t变化时,求y的最大值.【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Ⅰ)先根据离心率和焦半径求得a,进而根据a,b和c的关系求得c,则椭圆方程可得.(Ⅱ)根据题意可知P的坐标,根据圆P与x轴相切求得x,则圆的半径的表达式可得,进而求得t,则点P的坐标可得.(Ⅲ)由(2)知圆P的方程,把点Q代入圆的方程,求得y和t的关系,设t=cosθ,利用两角和公式化简整理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y的最大值.【解答】解:(Ⅰ)因为,且,所以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Ⅱ)由题意知p(0,t)(﹣1<t<1)由得所以圆P的半径为,则有t2=3(1﹣t2),解得所以点P的坐标是(0,)(Ⅲ)由(Ⅱ)知,圆P的方程x2+(y﹣t)2=3(1﹣t2).因为点Q(x,y)在圆P上.所以设t=cosθ,θ∈(0,π),则当,即,且x=0,y取最大值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3分)(2010•北京)已知集合S n={X|X=(x1,x2,…,x n),x i∈{0,1},i=1,2,…,n}(n≥2)对于A=(a1,a2,…a n,),B=(b1,b2,…b n,)∈S n,定义A与B的差为A﹣B=(|a1﹣b1|,|a2﹣b2|,…,|a n﹣b n|);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当n=5时,设A=(0,1,0,0,1),B=(1,1,1,0,0),求d(A,B);(Ⅱ)证明:∀A,B,C∈S n,有A﹣B∈S n,且d(A﹣C,B﹣C)=d(A,B);(Ⅲ)证明:∀A,B,C∈S n,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子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换.【专题】证明题;综合题;压轴题;集合.【分析】(Ⅰ)由题意中的定义和集合A、B求出A﹣B,再由A与B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d(A,B);(Ⅱ)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C,则a i,b i,c i∈{0,1}(i=1,2,n),故得A﹣B∈S n,再分c i=0和c i=1两种情况求出d(A﹣C,B﹣C)和d(A,B);(Ⅲ)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C,再根据(Ⅱ)的结论,表示出d(A,B),d(A,C),d(B,C),再根据集合的元素为“0,1”,确定所求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解答】解:(Ⅰ)由题意得,A﹣B=(|0﹣1|,|1﹣1|,|0﹣1|,|0﹣0|,|1﹣0|)=(1,0,1,0,1),d(A,B)=|0﹣1|+|1﹣1|+|0﹣1|+|0﹣0|+|1﹣0|=3(Ⅱ)证明: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因为a i,b i∈{0,1},所以|a i﹣b i|∈{0,1}(i=1,2,n)从而A﹣B=(|a1﹣b1|,|a2﹣b2|,…,|a n﹣b n|)∈S n由题意知a i,b i,c i∈{0,1}(i=1,2,n)当c i=0时,||a i﹣c i|﹣|b i﹣c i||=|a i﹣b i|当c i=1时,||a i﹣c i|﹣|b i﹣c i||=|(1﹣a i)﹣(1﹣b i)|=|a i﹣b i|所以(Ⅲ)证明: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d(A,B)=k,d(A,C)=l,d(B,C)=h,记0=(0,0,…,0)∈S n,由(Ⅱ)可知因为|a i﹣b i|∈{0,1},=k,所以|b i﹣a i|(i=1,2,n)中1的个数为k,|c i﹣a i|(i=1,2,n)中1的个数为l,设t是使|b i﹣a i|=|c i﹣a i|=1成立的i的个数.则h=l+k﹣2t,由此可知,k,l,h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新定义和集合的运算性质综合应用的能力,属于高难度题,需要认真审题,抓住新定义的本质.。
北京市2010年高考文科数学参考样题样题选自高考数学北京卷和“北京市新课程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试题1】(2006年文史类第1题)设集合{|213}A x x =+<,{|32}B x x =-<<,则A B I 等于( ) A.{|31}x x -<< B.{|12}x x << C.{|3}x x >- D.{|1}x x < 【答案】A【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集合、交集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题难度为【试题2】(2003年文史类第1题)设0.914y =,0.4818y =, 1.511()2y -=,则 A.312y y y >> 213y y y >>.123y y y >> D.132y y y >>【答案】D【说明】本题考查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的运算和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把1y 、2y 、3y 都化成以2为底的指数幂,得 1.812y =, 1.4412y =, 1.512y =.由函数2x y =在(,)-∞+∞上是增函数,且1.8 1.5 1.44>>,得132y y y >>.本题难度为【试题3】(2007年文史类第3题)函数()sin2cos2f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π2B.π C.2π D.4π【答案】B【说明】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能及和角与差角公式. 因为()sin 2cos22)4f x x x x π=--,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2ππ=. 本题难度为【试题4】(2006年文史类第2题)函数1cos y x =+的图象A.关于x 轴对称B.关于y 轴对称C.关于原点对称D.关于直线2x π=对称【答案】B【说明】本题考查余弦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图像的对称性. 本题难度为【试题5】(2004年文史类第3题)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λ⊥,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并考查把符合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进行转换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本题难度【试题6】(2005年文史类第4题)若||1a =r ,||2b =r ,c a b =+rr r ,且c a ⊥r r ,则向量a r 与b r 的夹角为A.30︒B.60︒C.120︒D.150︒ 【答案】C【说明】本题考查向量、向量的模及向量的夹角等概念,考查向量的运算以及向量垂直的条件.由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a b a b α⋅=r r r r 和已知条件知,这里只需求得a b ⋅rr 的值即可.由c a b =+rrr,得a c a a a b ⋅=⋅+⋅rr rr rr ,再由已知求得1a b ⋅=-rr ,1cos 2α=-,得120α=︒.本题难度为【试题7】(由2005年文史类第5题改编)从原点向圆2212270x y y +-+=作两条切线,则这两条切线所成锐角的大小为 A.π6B.4π C.3π D.512π 【答案】C【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方程、圆的切线的性质,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圆的方程化为22(6)9x y +-=,可知该圆圆心坐标为(0,6),半径为3.依题意作出图形(如图),即可求AOB ∠.在Rt BOC ∆中,由于||3BC =,||6OC =,故3AOB π∠=.【试题8】(2008年测试一第7题)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击20次,两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1s 、2s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1x 、2x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则有 A. 1x >2x ,1s <2s B. 1x =2x ,1s >2s C. 1x =2x ,1s =2s D. 1x <2x ,1s >2s【答案】B【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标准差的概念.由甲、乙成绩分布的对称性可得1x =2x 根据标准差是刻画成绩的分散与集中程度的量得到1s >2s .本题难度为 【试题9】(2008年测试题改编)当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6时,数应该是A.7B.8C.10D.15 【答案】C【说明】本题考查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中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由(1)(3)6S +-+-=,得10S =.【试题10】(2009年测试题改编)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27 B.9π C.274π D.33 【答案】D【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其体积.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四棱锥组合而成,于是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333332333⨯⨯+⨯⨯⨯=.【试题11】(2006年文史类第5题)已知(3)4(1)()log (1)aa x a x f x x x --<⎧=⎨⎩…是(,)-∞+∞上的增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1,)+∞ B.(,3)-∞ C.3[,3)5D.(1,3)【答案】D【说明】本题以分段函数为载体,考查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及对数函数的性质. 函数()f x 在(,1)-∞内为增函数的条件是30a ->.函数()f x 在[1,)+∞内为减函数的条件是1a >.要使()f x 是(,)-∞+∞上的增函数,还应有(3)14log 1a a a -⋅-….由上可解得13a <<. 本题难度为【试题12】(2006年文史类第8题)图为某三岔路口交通环岛的简化模型,在某高峰时段,单位时间进出路口A 、B 、C 的机动车辆数如图所示,图中1x 、2x 、3x 分别表示该时段单位时间通过路段»AB 、»BC、»CA 的机动车辆数(假设:单位时间内,在上述路段中,同一路段上驶入与驶出的车辆数相等),则 A.123x x x >> B.132x x x >> C.231x x x >> D.321x x x >>【答案】C 【说明】本题是一道以环岛交通流量为背景的应用题,主要考查方程的思想和不等式的性质,对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在新颖的情境中选择和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的能力等都有一定要求.依题意,可有122331203035305550x x x x x x-+=⎧⎪-+=⎨⎪-+=⎩,于是可得231x x x >>.本题难度为【试题13】(2009年文史类第8题)设D 是正123PP P ∆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点0P 是123PP P ∆的中心,若集合0{|,||||,1,2,3}i S P P D PP PP i =∈=…,则集合S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A .三角形区域B .四边形区域C .五边形区域D .六边形区域 【答案】D【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考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图,作线段01P P 的中垂线MN ,则在直线MN 的下方(包括线上)的点满足01||||PP PP ….同样,作02P P 、03P P 的中垂线,得到集合S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如图的六边形区域.本题难度为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试题14】(2008年测试题改编)口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小球,其中有2只红球2只黄球,从中依次不放回地随机摸出2只球,那么2只都是黄球的概率为 ;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答案】1623【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性质,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求解方法.由于基本事件的总数为12,2只都是黄球的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2只球颜色不同的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8,因此2只都是黄球的概率为16;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23【试题15】(2006年文史类第13题)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sin :sin 5:7:8A B C =,则::a b c = ,B ∠的大小是 【答案】5:7:83π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由正弦定理得::a b c =5:7:8,由余弦定理得1cos 2B =,所以3B π∠=.本题难度为【试题16】(2004年文史类第14题)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已知数列{}n a 是等和数列,且12a =,公和为5,那么18a 的值为 ,这个数列的前21项和21S 的值为【答案】3 52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考查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能够理解“等和数列”的概念,即可依题意得出已知的等和数列为2,3,2,3,2,3,…,于是可得答案. 本题难度为【试题17】(2008年测试一第9题)在区间[0,9]上随机取一实数,则该实数在区间[4,7]上的概率为 【答案】13【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由于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为9,构成该事件的区域长度为3,所以概率为3193=.本题难度为【试题18】(2008年文史类第13题)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4)(2,0)(6,4)、、,则((0))f f = ;函数()f x 在1x =处的导数(1)f '= 【答案】2 2-【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和导数的几何意义.根据函数()f x 的图像可知(0)4f =,(4)2f =,因此((0))(4)2f f f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可知(1)f '为函数()f x 的图像在1x =处的切线斜率 直线AB 的斜率,所以40(1)202f -'==--. 本题难度为【试题19】(2006年文史类第14题)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条件41 x y y x x +⎧⎪⎨⎪⎩………,点O 为坐标原点,那么||PO 的最小值等于 ,最大值等于【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等基础知识.依题意,作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为如图所示的ABC ∆及其内部,(1,3)A 、(2,2)B 、(1,1)C ,分别求||OA 、||OB 、||OC ,并比较大小可得结论. 本题难度为【试题20】(2007年文史类第13题)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我国以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那么cos2θ的值等于 【答案】725【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求值等基础知识.设直角三角形的短边长为x ,则由已知条件可得222(1)5x x ++=,解得3x =,从而3sin 5θ=,27cos212sin 25θθ=-=. 本题难度为三、解答题: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试题21】(2009年文史类第15题)已知函数()2sin()cos f x x x π=-. ⑴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⑵求()f x 在区间[,]62ππ-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Ⅰ)∵()()2sin cos 2sin cos sin 2f x x x x x x π=-==,∴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Ⅱ)由2623x x ππππ-≤≤⇒-≤≤,∴sin 21x ≤≤,∴()f x 在区间[,]62ππ-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函数sin()y A x ωϕ=+的周期及最大值为最小值.本题难度为 【试题22】(2006年文史类第16题)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1CC ⊥底面ABC ,3AC =,4BC =,5AB =,D 是AB 的中点.⑴求证:1AC BC ⊥;⑵求证:1//AC 平面1CDB .【答案】(1)∵三棱柱111ABC A B C -底面三边长3AC =,4BC =,5AB =,∴AC BC ⊥.又∵1CC ⊥底面ABC ,∴1CC ⊥AC .∵1CC BC C =I ,∴AC ⊥平面11BCC B ,∴1AC BC ⊥. (2)设1CB 与1C 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D 是AB 的中点,E 是1BC 的中点,∴1//DE AC .∵DE ⊂平面1CDB ,1AC ⊄平面1CDB ,∴1//AC 平面1CDB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试题23】(由2008年工题改编)设b 和c 分别是先后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 ⑴求2b …且3c ?的概率;⑵求函数2()f x x bx c =++的图像与x 无交点的概率.【答案】(1)由于第一次抛掷骰子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以与第二次抛掷骰子的任意个结果配对,组成先后抛掷一枚骰子的一个结果,因此先后抛掷一枚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2b …且3c ?的结果有(1,3),(1,4),(1,5),(1,6),(2,3),(2,4),(2,5),(2,6),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第一次抛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第二次抛掷骰子的结果.因此2b …且3c ?的概率82369P ==. (2) 函数2()f x x bx c =++的图像与x 无交点,即20x bx c ++=没有实根,则240b c ∆=-<,即b <.当1c =时,1b =; 当2c =时,1,2b =; 当3c =时,1,2,3b =; 当4c =时,1,2,3b =; 当5c =时,1,2,3,4b =; 当6c =时,1,2,3,4b =; 函数2()f x x bx c =++的图像与x 无交点的概率为1736.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24】(2008年测试一第15题)某区高二年级的一次数学统考中,随机抽取M 名同学的成绩,数据如下:分组 频数 频率频率/组距合计⑴求出表中m 、n 、p ,M 、N 、P 的值;⑵根据上表,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⑶若该区高二学生有5000人,试估计这次统考中该区高二学生分数在区间(60,90]内的人数. 【答案】(1)因为20.02M =,所以100M =.从而100(24113811)34m =-++++=,0.34mn M==,0.034p =,1N =,0.1P =.(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3)该区高二同学分数在区间(60,90]内的人数约为 5000(0.110.380.34)4150⨯++=(人).【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考查数据处理能力. 本题难度为【试题25】(2009年文史类第18题)设函数3()3(0)f x x ax b a =-+≠. ⑴若曲线()y f x =在点(2,(2))f 处与直线8y =相切,求a 、b 的值; ⑵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点. 【答案】(Ⅰ)2()33f x x a '=-,∵曲线()y f x =在点(2,())f x 处与直线8y =相切,∴(2)03(4)04,(2)886824.f a a f a b b '=-==⎧⎧⎧⇒⇒⎨⎨⎨=-+==⎩⎩⎩即4a =,24b =.(Ⅱ)∵2()3()(0)f x x a a '=-≠,当0a <时,()0f x '>,函数()f x 在(,)-∞+∞上单调递增, 此时函数()f x 没有极值点.当0a >时,由()0f x x '=⇒=当(,x ∈-∞时,()0f x '>,函数()f x 单调递增,当(x ∈时,()0f x '<,函数()f x 单调递减, 当)x ∈+∞时,()0f x '>,函数()f x 单调递增,∴此时x =是()f x 的极大值点,x ()f x 的极小值点.【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运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符号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函数极值点的概念与求法等基本内容;考查运算能力、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为【试题26】(2008年文史类第19题)已知ABC ∆的顶点A B 、在椭圆2234x y +=上,C 在直线l :2y x =+上,且//AB l .⑴当AB 边通过坐标原点O 时,求AB 的长及ABC ∆的面积;⑵当60ABC ∠=︒,且斜边AC 的长最大时,求AB 所在直线的方程.【答案】因为//AB l ,且AB 边通过点(0,0),所以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由2234,x y y x ⎧+=⎪⎨=⎪⎩得1x =±所以12||AB x -=又因为AB 边上的高h 等于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 所以h 122ABC S AB h ∆=⋅=. (Ⅱ)设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m =+.由2234,x y y x m⎧+=⎪⎨=+⎪⎩得2246340.x mx m ++-= 因为A 、B 在椭圆上,所以212640.m ∆=-+>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21212334,,24m m x x x x -+=-=所以12AB x -又因为BC 的长等于点(0,)m 到直线l 的距离,即BC所以22222210(1)11.AC AB BC m m m =+=--+=-++所以当1m =-时,AC 边最长.(这时12640∆=-+>) 此时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y x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椭圆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为 【试题27】(2009年文史类第20题)设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0)n a pn q n N P *=+∈>.数列{}n b定义如下:对于正整数m ,m b 是使得不等式n a m …成立的所有n 中的最小值. ⑴若12p =,13q =-,求3b ;⑵若2p =,1q =-,求数列{}m b 的前2m 项和的公式;⑶是否存在p 和q ,使得32()m b m m N *=+∈?如果存在,求p 和q 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Ⅰ)由题意,得1123n a n =-,解11323n -≥,得203n ≥. ∴11323n -≥成立的所有n 中的最小整数为7,即37b =. (Ⅱ)由题意,得21n a n =-,对于正整数,由n a m ≥,得12m n +≥. 根据m b当21m k =-时,*()m b k k N =∈;当2m k =时,*1()m b k k N =+∈. ∴()()1221321242m m m b b b b b b b b b -+++=+++++++L L L ()()213222m m m m m m ++=+=+.(Ⅲ)假设存在p 和q 满足条件,由不等式pn q m +≥及0p >得m qn p-≥. ∵32()m b m m N *=+∈,根据m b 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m 都有3132m qm m p-+<≤+,即()231p q p m p q --≤-<--对任意的正整数m 都成立. 当310p ->(或310p -<)时,得31p q m p +<--(或231p qm p +≤--), 这与上述结论矛盾.当310p -=,即13p =时,得21033q q --≤<--,解得2133q -≤<-.(经检验符合题意) 所以存在p 和q ,使得32()m b m m N *=+∈;p 和q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13p =,2133q -≤<-. 【说明】本题考查不等式、数列等基础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与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能力. 本题难度为。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10•北京)(北京卷理1)集合P={x∈Z|0≤x<3},M={x∈Z|x2<9},则P∩M=()A.{1,2} B.{0,1,2} C.{x|0≤x<3} D.{x|0≤x≤3}【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由题意集合P={x∈Z|0≤x<3},M={x∈Z|x2<9},分别解出集合P,M,从而求出P∩M.【解答】解:∵集合P={x∈Z|0≤x<3},∴P={0,1,2},∵M={x∈Z|x2<9},∴M={﹣2,﹣1,0,1,2},∴P∩M={0,1,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简单的集合的运算,集合在高考的考查是以基础题为主,题目比较容易,复习中我们应从基础出发.2.(5分)(2010•北京)在复平面内,复数6+5i,﹣2+3i对应的点分别为A,B.若C为线段AB的中点,则点C对应的复数是()A.4+8i B.8+2i C.2+4i D.4+i【考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几何意义.【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根据两个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分别为A(6,5),B(﹣2,3),确定中点坐标为C (2,4)得到答案.【解答】解:两个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分别为A(6,5),B(﹣2,3),则其中点的坐标为C(2,4),故其对应的复数为2+4i.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复平面的基本知识及中点坐标公式.求解此类问题要能够灵活准确的对复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与复数进行相互转化.3.(5分)(2010•北京)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则b>a的概率是()A.B.C.D.【考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包含的所有事件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5×3种结果,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是a=1,b=2;a=1,b=3;a=2,b=3共有3种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包含的所有事件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5×3种结果,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是a=1,b=2;a=1,b=3;a=2,b=3共有3种结果,∴由古典概型公式得到P==,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问题,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4.(5分)(2010•北京)若,是非零向量,且⊥,||≠||,则函数f(x)=(x+)(x﹣)是()A.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B.一次函数但不是奇函数C.二次函数且是偶函数D.二次函数但不是偶函数【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f(x)=x﹣x,因为||≠||,所以f(x)=()x,所以函数f(x)是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解答】解:∵⊥,∴•=0∴f(x)=(x+)(xb﹣)=x﹣x,∵||≠||,∴所以f(x)=()x所以函数f(x)是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和函数的奇偶性.求解中要明确两向量互相垂直等价于二者点乘等于0.5.(5分)(2010•北京)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 B.C. D.【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题】立体几何.【分析】从正视图和侧视图上分析,去掉的长方体的位置应该在的方位,然后判断俯视图的正确图形.【解答】解:由正视图可知去掉的长方体在正视线的方向,从侧视图可以看出去掉的长方体在原长方体的左侧,由以上各视图的描述可知其俯视图符合C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记忆和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含义.6.(5分)(2010•北京)给定函数①,②,③y=|x﹣1|,④y=2x+1,其中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本题所给的四个函数分别是幂函数型,对数函数型,指数函数型,含绝对值函数型,在解答时需要熟悉这些函数类型的图象和性质;①为增函数,②为定义域上的减函数,③y=|x﹣1|有两个单调区间,一增区间一个减区间,④y=2x+1为增函数.【解答】解:①是幂函数,其在(0,+∞)上即第一象限内为增函数,故此项不符合要求;②中的函数是由函数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因为原函数在(0,+∞)内为减函数,故此项符合要求;③中的函数图象是由函数y=x﹣1的图象保留x轴上方,下方图象翻折到x轴上方而得到的,故由其图象可知该项符合要求;④中的函数图象为指数函数,因其底数大于1,故其在R上单调递增,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要注意每类函数中决定单调性的元素所满足的条件.7.(5分)(2010•北京)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1,顶角为α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的面积为()A.2sinα﹣2cosα+2 B.sinα﹣cosα+3C.3sinα﹣cosα+1 D.2sinα﹣cosα+1【考点】解三角形.【专题】解三角形.【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先求出4个三角形的面积,再由三角面积公式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到面积,最后得到答案.【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可得4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为:4××1×1×sinα=2sinα由余弦定理可得正方形边长为:故正方形面积为:2﹣2cosα所以所求八边形的面积为:2sinα﹣2cosα+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面积公式的应用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正、余弦定理是考查解三角形的重点,是必考内容.8.(5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点Q是CD的中点,动点P在棱AD上,若EF=1,DP=x,A1E=y(x,y大于零),则三棱锥P﹣EFQ的体积()A.与x,y都有关B.与x,y都无关C.与x有关,与y无关D.与y有关,与x无关【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立体几何.【分析】通过观察,发现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是P到平面CDA1B1的距离,此距离只与x有关,面积EFQ为定值,推出结果.【解答】解:三棱锥P﹣EFQ的体积与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和三角形EFQ的面积有关,由图形可知,平面EFQ与平面CDA1B1是同一平面,故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是P到平面CDA1B1的距离,且该距离就是P到线段A1D的距离,此距离只与x有关,因为EF=1,点Q到EF 的距离为线段B1C的长度,为定值,综上可知所求三棱锥的体积只与x有关,与y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棱锥的体积问题,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y=,如图表示的是给定x的值,求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程序框图,①处应填写x<2;②处应填写y=log2x.【考点】设计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由题目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分段函数y=的值,由于分段函数的分类标准是x是否大于2,而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为y=2﹣x,易得条件语句中的条件①,及不满足条件时②中的语句.【解答】解:由题目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分段函数y=的值,由于分段函数的分类标准是x是否大于2,而满足条件时执行的语句为y=2﹣x,易得条件语句中的条件为x<2不满足条件时②中的语句为y=log2x故答案为:x<2,y=log2x.【点评】要求条件结构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要分如下几个步骤:①分析流程图的结构,分析条件结构是如何嵌套的,以确定函数所分的段数;②根据判断框中的条件,设置分类标准;③根据判断框的“是”与“否”分支对应的操作,分析函数各段的解析式;④对前面的分类进行总结,写出分段函数的解析式.10.(5分)(2010•北京)在△ABC中,若b=1,c=,∠C=,则a=1.【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解三角形.【分析】先根据b,c,∠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进而求得B,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得a.【解答】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b<c,故B=,则A=由正弦定理得∴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问题.属基础题.11.(5分)(2010•北京)若点p(m,3)到直线4x﹣3y+1=0的距离为4,且点p在不等式2x+y<3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m=﹣3.【考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由点M到直线4x﹣3y+1=0的距离等于4求得m的值,代入不等式2x+y<3验证后得答案.【解答】解:∵点M(m,3)到直线4x﹣3y+1=0的距离为4,∴,解得:m=7或m=﹣3.当m=7时,2×7+3<3不成立;当m=﹣3时,2×(﹣3)+3<3成立.综上: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基础题.12.(5分)(2010•北京)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0.03.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3.【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欲求a,可根据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列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a,欲求选取的人数,可先由直方图找出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及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再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代入其公式求解.【解答】解:∵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10×(0.005+0.035+a+0.02+0.01)=1,解得a=0.03.由直方图可知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为100×10×(0.03+0.02+0.01)=60人.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为10人,所以身高在[140,150]范围内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0=3人.故答案为:0.03,3.【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知识.直方图中的各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了频率,所以各个矩形面积之和为1.同时也考查了分层抽样的特点,即每个层次中抽取的个体的概率都是相等的,都等于.13.(5分)(2010•北京)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4,0),(﹣4,0);渐近线方程为y=x.【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根据椭圆的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得到双曲线的c值,再由离心率求出a的值,最后根据b=得到b的值,可得到渐近线的方程.【解答】解:∵椭圆的焦点为(4,0)(﹣4,0),故双曲线中的c=4,且满足=2,故a=2,b=,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故答案为:(4,0),(﹣4,0);y=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双曲线、椭圆的相应知识也进行了综合性考查.14.(5分)(2010•北京)(北京卷理14)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4;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π+1说明:“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包括沿x轴正方向和沿x轴负方向滚动.沿x轴正方向滚动指的是先以顶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当顶点B落在x轴上时,再以顶点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此继续.类似地,正方形PABC可以沿x轴负方向滚动.【考点】轨迹方程;函数的周期性.【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直线与圆.【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无论正方形是沿着x轴的正方向还是负方向滚动,再次使用点P与x轴接触的x轴方向的路程是4,故其最小正期为4,在正方形的翻滚过程中,函数y=f (x)的两个相邻零点间点P的轨迹如图所示,可得其面积.【解答】解:不难想象,从某一个顶点(比如A)落在x轴上的时候开始计算,到下一次A 点落在x轴上,这个过程中四个顶点依次落在了x轴上,而每两个顶点间距离为正方形的边长1,因此该函数的周期为4.下面考察P点的运动轨迹,不妨考察正方形向右滚动,P点从x轴上开始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围绕A点运动个圆,该圆半径为1,然后以B点为中心,滚动到C点落地,其间是以BP为半径,旋转90°,然后以C为圆心,再旋转90°,这时候以CP为半径,因此最终构成图象如下:故其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故答案为:4,π+1.【点评】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函数零点的概念和零点的判断,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阅读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5.(13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4cosx.(Ⅰ)求的值;(Ⅱ)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三角函数的最值;二倍角的余弦.【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Ⅰ)把x=代入到f(x)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即可;(Ⅱ)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把sin2x变为1﹣cos2x,然后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把cos2x变为2cos2x﹣1,得到f(x)是关于cosx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把f(x)变成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根据cosx的值域,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出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解:(Ⅰ)=;(Ⅱ)f(x)=2(2cos2x﹣1)+(1﹣cos2x)﹣4cosx=3cos2x﹣4cosx﹣1=,因为cosx∈[﹣1,1],所以当cosx=﹣1时,f(x)取最大值6;当时,取最小值﹣.【点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及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间求值,此题以三角函数为平台,考查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16.(3分)(2010•北京)已知{a n}为等差数列,且a3=﹣6,a6=0.(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若等比数列{b n}满足b1=﹣8,b2=a1+a2+a3,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公式.【考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Ⅰ)设出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然后根据第三项为﹣6,第六项为0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方程解出a1和d即可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Ⅱ)根据b2=a1+a2+a3和a n的通项公式求出b2,因为{b n}为等比数列,可用求出公比,然后利用首项和公比写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解答】解:(Ⅰ)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d.因为a3=﹣6,a6=0所以解得a1=﹣10,d=2所以a n=﹣10+(n﹣1)•2=2n﹣12(Ⅱ)设等比数列{b n}的公比为q因为b2=a1+a2+a3=﹣24,b1=﹣8,所以﹣8q=﹣24,即q=3,所以{b n}的前n项和公式为【点评】考查学生会根据条件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此题是一道基础题.17.(13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F∥AC,AB=,CE=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证明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证明平面BDE外的直线AF平行平面BDE内的直线GE,即可证明AF∥平面BDE;(Ⅱ)证明CF垂直平面BD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D、EG,即可证明求CF⊥平面BDF;【解答】证明:(Ⅰ)设AC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G,因为EG⊂平面BDE,AF⊄平面BDE,所以AF∥平面BDE.(Ⅱ)连接FG.因为EF∥CG,EF=CG=1,且CE=1,所以平行四边形CEFG为菱形.所以CF⊥EG.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BD⊥AC.又因为平面A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所以BD⊥平面ACEF.所以CF⊥BD.又BD∩EG=G,所以CF⊥平面BDE.【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中档题.18.(14分)(2010•北京)设定函数f(x)=x3+bx2+cx+d(a>0),且方程f′(x)﹣9x=0的两个根分别为1,4.(Ⅰ)当a=3且曲线y=f(x)过原点时,求f(x)的解析式;(Ⅱ)若f(x)在(﹣∞,+∞)无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专题】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分析】先对函数f(x)进行求导,然后代入f′(x)﹣9x=0中,再由方程有两根1、4可得两等式;(1)将a的值代入即可求出b,c的值,再由f(0)=0可求d的值,进而确定函数解析式.(2)f(x)在(﹣∞,+∞)无极值点即函数f(x)是单调函数,且可判断是单调增函数,再由导函数大于等于0在R上恒成立可解.【解答】解:由得f′(x)=ax2+2bx+c因为f′(x)﹣9x=ax2+2bx+c﹣9x=0的两个根分别为1,4,所以(*)(Ⅰ)当a=3时,又由(*)式得解得b=﹣3,c=12又因为曲线y=f(x)过原点,所以d=0,故f(x)=x3﹣3x2+12x.(Ⅱ)由于a>0,所以“在(﹣∞,+∞)内无极值点”等价于“f′(x)=ax2+2bx+c≥0在(﹣∞,+∞)内恒成立”.由(*)式得2b=9﹣5a,c=4a.又△=(2b)2﹣4ac=9(a﹣1)(a﹣9)解得a∈[1,9]即a的取值范围[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与其导函数之间的关系.属基础题.19.(14分)(2010•北京)已知椭圆C的左、右焦点坐标分别是,,离心率是,直线y=t椭圆C交与不同的两点M,N,以线段为直径作圆P,圆心为P.(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若圆P与x轴相切,求圆心P的坐标;(Ⅲ)设Q(x,y)是圆P上的动点,当t变化时,求y的最大值.【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Ⅰ)先根据离心率和焦半径求得a,进而根据a,b和c的关系求得c,则椭圆方程可得.(Ⅱ)根据题意可知P的坐标,根据圆P与x轴相切求得x,则圆的半径的表达式可得,进而求得t,则点P的坐标可得.(Ⅲ)由(2)知圆P的方程,把点Q代入圆的方程,求得y和t的关系,设t=cosθ,利用两角和公式化简整理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y的最大值.【解答】解:(Ⅰ)因为,且,所以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Ⅱ)由题意知p(0,t)(﹣1<t<1)由得所以圆P的半径为,则有t2=3(1﹣t2),解得所以点P的坐标是(0,)(Ⅲ)由(Ⅱ)知,圆P的方程x2+(y﹣t)2=3(1﹣t2).因为点Q(x,y)在圆P上.所以设t=cosθ,θ∈(0,π),则当,即,且x=0,y取最大值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3分)(2010•北京)已知集合S n={X|X=(x1,x2,…,x n),x i∈{0,1},i=1,2,…,n}(n≥2)对于A=(a1,a2,…a n,),B=(b1,b2,…b n,)∈S n,定义A与B的差为A﹣B=(|a1﹣b1|,|a2﹣b2|,…,|a n﹣b n|);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当n=5时,设A=(0,1,0,0,1),B=(1,1,1,0,0),求d(A,B);(Ⅱ)证明:∀A,B,C∈S n,有A﹣B∈S n,且d(A﹣C,B﹣C)=d(A,B);(Ⅲ)证明:∀A,B,C∈S n,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子集与交集、并集运算的转换.【专题】证明题;综合题;压轴题;集合.【分析】(Ⅰ)由题意中的定义和集合A、B求出A﹣B,再由A与B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d(A,B);(Ⅱ)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C,则a i,b i,c i∈{0,1}(i=1,2,n),故得A﹣B∈S n,再分c i=0和c i=1两种情况求出d(A﹣C,B﹣C)和d(A,B);(Ⅲ)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C,再根据(Ⅱ)的结论,表示出d(A,B),d(A,C),d(B,C),再根据集合的元素为“0,1”,确定所求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解答】解:(Ⅰ)由题意得,A﹣B=(|0﹣1|,|1﹣1|,|0﹣1|,|0﹣0|,|1﹣0|)=(1,0,1,0,1),d(A,B)=|0﹣1|+|1﹣1|+|0﹣1|+|0﹣0|+|1﹣0|=3(Ⅱ)证明: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因为a i,b i∈{0,1},所以|a i﹣b i|∈{0,1}(i=1,2,n)从而A﹣B=(|a1﹣b1|,|a2﹣b2|,…,|a n﹣b n|)∈S n由题意知a i,b i,c i∈{0,1}(i=1,2,n)当c i=0时,||a i﹣c i|﹣|b i﹣c i||=|a i﹣b i|当c i=1时,||a i﹣c i|﹣|b i﹣c i||=|(1﹣a i)﹣(1﹣b i)|=|a i﹣b i|所以(Ⅲ)证明: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d(A,B)=k,d(A,C)=l,d(B,C)=h,记0=(0,0,…,0)∈S n,由(Ⅱ)可知因为|a i﹣b i|∈{0,1},=k,所以|b i﹣a i|(i=1,2,n)中1的个数为k,|c i﹣a i|(i=1,2,n)中1的个数为l,设t是使|b i﹣a i|=|c i﹣a i|=1成立的i的个数.则h=l+k﹣2t,由此可知,k,l,h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新定义和集合的运算性质综合应用的能力,属于高难度题,需要认真审题,抓住新定义的本质.。